严歌苓的作品,在曾经读过的小说中,总的感觉是作者编故事的能力极强。甚至不惜血腥的痛苦。例如描写知青生活的《天浴》,用一句话形容:看的撕心裂肺。也因此因其故事敢于涉及的的内容极致而获得了更多的与影视结缘的机会。
近期读过的几部作品,发现,她在描写人物上除非常到位外,更多的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让人除信服人物的真实感外,还会从文中获益,获益于人物给读者带来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而尤以《第九个寡妇》中的王葡萄的公爹孙怀清,一个兼大户与老地主形象于一体的最为显著。看过作品,掩卷沉思,一个兼智慧与勤劳、精明以及独具慧眼的智慧老者形象跃然眼前,甚至都会出现那张刻满皱纹,但异常富有实际智慧与咄咄狡黠有交集的的眼神在众人中都会立即被人认出来的与众不同。真所谓“挂了相”。
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是“用词确切”。的确如此。确实是个能将人物的精华透过一个细微动作就能演绎出来的能工巧匠。
《赴宴者》大概是作者第一部用英文写就的作品。小说感很强。
与其他作品不同,是用英文第一次完成的作品。
或许是英文的简单?抑或是老外的思维也很简单?整部作品将一个复杂环境下、充满紧张的场面写就的多了层外国影片中常见的冷幽默。恍然大悟,语言的魅力不正是体现人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吗?以前一直不理解北京人艺拍《推销员之死》,美式的语言、故事、场景,用黄色人种演绎,让黄色人种接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结果却是换了地域的雷同,效果成了北京人艺一直保留的王牌曲目。想到此,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独具匠心。
“吃”在中国,本是个以文化著称的独立一门学科,尤其是今日,人人以追逐钱为最终目的的时代,他又被赋予了新的广袤内涵。已远远脱离了人类“民以食为天”的本色,更是让本就在饮食上无所创造的其他国家人民汗颜的程度。他已完全成功地融入到目前这个社会的大熔炉中。说好听了,是登峰造极,俗话是已到了疯狂阶段。而立意上更是已无时代无能出其右之程度。这么富有中国国情的一个现象,又是放在了媒体,这个大背景下,若用中文表述,就好似,洪水来了,将水库泄闸一样,唯恐不乱,有浪高冲破堤岸成为破坏性洪峰。而英式的简单、充满讥讽的语句,似乎读后,掩卷,更能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索的余地。而故事背后的内容和社会现象本就该引起反思,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看似如表面本身那么简单,而是复杂的背后掩盖着更多没法放在门面上的交易和引起不安的种子。此时面对如此复杂的文化背景,用英语的简介直译或许是唯一简单的方式。此时复杂的汉语表述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这份老鼠逗猫的美餐,就在这险象环生的情境下,大庭广众之中演绎着。演绎着无产者面对越来越露骨的差距茫然的寻找着出路。虽然结尾很唐突,也很残酷,但若不能纠起人们反思的神经,而仍沉醉于幻觉中不知,那就只能成为社会现象中的的一个小故事,而蔓延开来的则是道德层面缺失和无良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