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冷摊选书,旁边有两个人,其中一人拿起一本刘文华先生编著的《隶书技法入门》,另一个看了一眼说:“那有什么可看的,不是正经东西。”这个人便问:“什么是正经东西?”那个回答:“古碑古帖。”
唉,典型的厚古薄今、贵远贱近,老杜有训“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为学就应该有“捡到篮篮都是菜”的意识,只有如此,才有益于学业精进。眼里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又怎么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平心而论,刘先生此贴写的工整妍美,深得《朝侯小子残碑》形意。虽于汉隶雄浑、博大、高古的气象有所未逮,然其用笔、结构不失汉隶准则,规模俱在,对于学习隶书还是大有裨益的。
人之习好,往往随年龄的增递而改变。于书法一道,少时多喜明丽柔媚之作, 故楷喜子昂、行好右军、隶书则爱《曹全》一路风格。然《曹全》以篆笔写隶,故能柔而不弱、秀而不靡,清朗洒脱、舒展流放。放之即与《石门颂》一脉相延,吾辈当明察之,更当力践之。
对于今人书法的品鉴,借用“书圣”王羲之的话来说就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500年后生人看今日之书迹,就如我们看明人手泽一样。一样的叹为观止、一样的顶礼师法。由此而推,愈远愈珍。
既有此说,我们何不以500年后生人的心态观瞻今人作品,如果不如人还不学人的话,那是一种近乎于迂腐的无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就是面对身边人时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所以老先生在当时为师育72贤,在后世为“圣”成万世之师表。
附刘先生《隶书技法入门》选页,成有心人观瞻之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