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戏剧脸谱的构成及其美学化意蕴 秦腔脸谱介绍

戏剧脸谱是戏剧表演中程式化的内容,它在戏剧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秦腔脸谱可视为是秦腔服饰——面衣的特殊表现形态。秦腔脸谱是在秦腔戏剧发展中应运而生的视觉表现艺术手法,是秦人从视觉角度创造的秦腔美的特别的表现形式。从美学的角度而言,秦腔脸谱是以视觉艺术的方式传递秦人的才智、意志与情感,并在线条与色彩中表达秦人对历史以及现实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真、善、美追求的特殊形式,寄托了秦人的情感与理想。

中国戏剧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组成部分,要追溯秦腔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就要先追溯秦腔戏剧历史的发展,而秦腔戏剧又是中国百戏中的一只奇葩,所以就不得不先从戏剧的发展说起。中国戏曲是由民间艺术形成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它包括了文学、舞蹈、音乐、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舞台表演艺术等多种形式综合而成。中国戏剧艺术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原始歌舞,繁荣于元代,延展在明朝中叶,鼎盛于明末清初,直至现代中国戏曲也是中国艺术中极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戏剧是需要舞台表演的艺术,同样的作品不同的表演团体特别是表演个体因风格以及表演能力的不同或差异,所表演出来的具体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而戏剧脸谱却是相对固定的,画在特定人物脸上,其表现形式和艺术作用是基本相同的。这是由戏剧程式化特征所决定的,表演者一般不能轻易改变它。

一、秦腔戏剧脸谱的形成

秦腔脸谱是中国戏剧脸谱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起源于秦腔戏剧,是秦腔戏剧中的化妆艺术的具体表现,这是一种秦腔表演中必不可少的舞台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演员的脸部进行色彩的涂抹和装饰,进而改变演员的本来面貌,来塑造戏剧所要呈现的某个角色的特定形象。从大的范围来说,它是戏剧服装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同属程式化的东西,可以被看作是角色的面衣,只不过它不是用布料丝帛裁剪和缝制出来的,而是用彩色颜料绘制出来的。

秦腔戏剧脸谱传承了上古时代宗教仪式和舞蹈面具,融入了秦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理想,一张张极富艺术气息的秦腔脸谱刻画和传达了秦地人民的喜怒哀乐以及艺术心声。秦腔脸谱勾画粗细相间,构图精巧,色彩绚丽,形式完美,充分体现了秦地传统民间艺术夸张、追求神似和富于想象力的美学特征。

由面具向脸谱的转化

1、从面具向戏剧脸谱的演变

秦腔是中国较古老的一个戏种,秦腔脸谱历经沧桑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所以秦腔脸谱的形成与秦地文化以及秦人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脸谱早在戏剧出现以前就有较长的历史了,早在新石器时代脸谱的前身——面具就已出现。我国早期的面具主要是青铜面具,在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形状各异,主要代表是殷商青铜面具和三星堆面具,陕西城固县苏村也出土了十多件青铜兽面具。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所有的人类在发展早期都有过崇拜现象,多以祭祀为主,出现了图腾和面具,这是崇拜仪式尤为重要的载体。随着崇拜仪式的发展,面具融入了各个地域不同的风俗文明与文化内涵,面具的图案化更加突出了各地人民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征。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是最早时期的艺术形式,它是原始民族对于崇拜现象产生的祭祀用品,这些彩陶上面的图案绘制和纹饰直观地表现了原始人类对面具的刻画和装饰,特别是对人的面部刻画和装饰,它采用了特殊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人的面部表情、神态进行夸张。在考古发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面纹都出土于陕西境内,比如半坡遗址的陶器就很有代表性。这证明从远古时期人脸刻画的纹饰和图案在陕西地区就非常流行,这也为今后秦腔戏剧脸谱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背景,也对今后中国各个种类的戏剧脸谱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西安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纹饰图案中可以看到,原始时期人们在艺术创作中的丰富想象力,他们为了达到收获鱼的愿望就把人脸与鱼纹进行想象和艺术加工,这种图腾崇拜的祈祷实现愿望方式与现在的戏剧脸谱艺术有着极其相似和相通之处。面具上的纹饰多为该区域人们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变形而来的形象,这些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纹饰组合,象征或隐喻了民族与部落的崇拜对象。在陕西境内还出土了商代青铜面具,多数是宗教仪式中巫术所需要用到的青铜饕餮,其中陕西城固县出土的牛兽面具,以牛为原型,保留了牛角向上翘的特点,牛角下面保留着附耳,与人脸相结合再进行变化和夸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牛兽面具。从陕西境内考古出土的很多面具表现出时间早、种类多的特点,可以推断出陕西的面具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位居中华前列,为今后此地的艺术发展和戏剧脸谱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秦腔戏剧脸谱的形成与构成

秦腔戏剧脸谱同其他传统戏剧脸谱一样,随着自身戏剧的发展而不断改进,随着自身戏剧流传地域的逐渐扩大和流派的日益增多,形成了融入地域性特色和自身特点的脸谱形式。

(1)秦腔戏剧脸谱的形成

按照赵永岐在《中国京剧脸谱》中的说法,脸谱起源于历史上的“代面”,“代面”应该说是脸谱艺术的鼻祖。而“代面”则是来源于面具。在秦汉时期,虽有宫廷歌舞,但在民间仍然是流行民歌,只有巫术表演才用面具。到了唐代,随着歌舞艺术的空前发达和梨园戏的兴盛,面具艺术进一步发展了,但戏剧脸谱仍未形成。而皇宫歌舞表演使用面具和特制的表演服装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唐代时期的歌舞戏中的面具已经非常流行,这为几百年以后戏曲艺术中的脸谱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和深厚的基础。歌舞戏面具一方面来自于原始时期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面具形式;另一方面是舞台艺术的需要,成为戏曲表演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以后的戏曲脸谱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一般说来,脸谱是来源于假面具,至今我国还有很多地方的傩戏仍然保留着面具的表演形式。

在唐代后期的表演中,出现了涂面的舞台化妆形式,这可以被视为戏剧脸谱的雏形。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写道:“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盒中泼银泥。”诗中描绘的是一名舞者表演完卸妆的画面,“银泥”是其化装所用的涂料。从这首诗可知,涂面已经在唐代舞台表演艺术中成为普遍的化妆形式。在唐代也出现了专门用于梨园戏表演的古戏楼,如此远距离的表演形式,为了凸显戏曲人物角色,化妆在戏曲表演中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唐代戏剧脸谱已初显端倪。明末康海脸谱藏本的发现,为秦腔脸谱有实物考证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这本画样据说是明朝陕西籍的官宦亲手所绘而成的,历经沧桑流传至今。

秦腔戏剧脸谱像秦腔戏剧一样,始于秦汉百戏,形成于唐代,昌明于元明,完善于清末,广播于今天。脸谱艺术是中国戏曲舞台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态,它是采用专门的油彩颜料利用颜色和图案在戏曲角色的脸上进行勾画,通过色彩与图案来表现角色的年龄、性格和身份。

秦腔戏剧脸谱和其他戏剧脸谱一样,作为戏剧的一种标志性艺术,其表现形式通过色彩的勾画,从视觉上传递出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和意义。秦腔脸谱作为西北地区艺术的一朵奇葩,大胆的色彩搭配、粗狂的线条构图和细致的人物形象描绘,与西北整体艺术表现方式是相吻合的。秦腔戏剧由于历史悠久,剧目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像其他中国传统艺术一样 ,秦腔在本行当里也有属于自己的术语,秦腔的角色分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十三门,分为“十三门二十八类”,其中“十三门”指的是老生、须生、武生、小生、娃娃生、正旦、老旦、小旦、媒旦、花旦大净、副净和丑。

(2)秦腔戏剧脸谱的构成

秦腔戏剧脸谱是极具深厚地方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充满了写意性和夸张性,常以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画眉眼和脸颊,结合夸张的眼窝、鼻窝和嘴窝来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一张脸谱刻画一个世界,描绘人事百态于方寸之中。脸谱在戏剧表演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欣赏意义和审美价值,脸谱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人的脸上进行艺术创作,对脸部面积比较大的部位都可以进行面幅较大的勾画,眉、眼、鼻、嘴等作为脸部最为突出的地方也是戏剧脸谱突出人物特点、进行细致描绘的重点部位。脸部五官的细致描绘加上演员的表演技巧,脸谱就像赋予生命和灵魂一样活灵活现地演绎着每一出戏里的每一个角色的生命和灵魂。比如开朗的脸谱总是眉眼舒展;悲伤或暴戾的脸谱也总是曲眉合目,眉目不展。

秦腔整体脸谱

秦腔脸谱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殊的化妆方法,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是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会有一种大概固定的脸谱谱式,就像唱歌、演奏音乐一样都要按照乐谱进行一样,形成一定的范式,正像阎肃作词、姚明作曲的《唱脸谱》唱的那样:“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滴滴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①眉窝:秦腔脸谱中的眉窝画法有很多种类,比如寿眉、花眉、一字眉、卧蚕眉等。具体分为本眉,即在原来的眉毛上稍作夸张,没有太多的色彩和图案,比如《炮烙柱》中的人物殷纣王;火焰眉,眉毛形如火苗状,高低不平,比如《八件衣》中的人物白石岗;柳叶眉,眉形似柳叶状,中间粗两头细,眉形较长,比如《白虎堂》中的人物高行周;葫芦眉,眉形像葫芦,比如《法门寺》中的人物刘瑾;勺眉,眉形像勺子一样,眉毛两头隆起,表示人物紧缩眉头,昼思夜想状,勺眉为包拯的脸谱专用眉形;雌雄眉,两眉眉形不同,并且不对称,根据人物的不同,眉形各不相同,比如《岳家庄》中的人物张兆奴;点眉,眉形如椭圆点状,多用于老人脸谱,比如《御果园》中的敬德;八字眉,眉形如“八”字状,多用于丑角脸谱,比如《游西湖》中的廖寅。

脸谱眉窝表现 火焰眉

②眼窝:丹凤眼窝,眼睑处描画出细长的眼形,眼梢细长并向上略挑,形如凤眼,比如《出五关》中的项羽;老眼窝,眼窝外角下垂,表现出老人眼角松弛,多为老年角色所用;腰子眼窝,眼窝形如“腰子”状;花眼窝,指各种复杂图案和色彩的眼窝,比如《玉虎坠》中的马武。

脸谱眼窝表现 花眼窝

③鼻窝:本形鼻窝,鼻窝处没有太多的勾画,保持鼻形原样,比如《杀船》中的萧恩;尖鼻窝,鼻窝两翼呈尖状,比如《斩华雄》中的华雄;圆鼻窝,鼻子上端为圆形,鼻翼两侧也呈圆形,比如《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连腮鼻窝,鼻窝处的线条与两腮相连,形成一体的图案,比如《刺秦王》中的荆轲;山字鼻窝,鼻窝形状呈“山”字形,比如《铡美案》中的包拯。

脸谱鼻窝表现 圆鼻窝

④嘴窝:獠牙嘴窝,嘴窝处描画两只獠牙,使整张脸谱凶恶吓人,比如《擒方腊》中的方腊;鸟嘴窝,嘴窝形似鸟嘴,呈锥形,比如《要离刺庆》中的庆忌。

秦腔戏剧脸谱的构成及其美学化意蕴 秦腔脸谱介绍

脸谱獠牙嘴窝

秦腔脸谱的构成不仅仅只是脸部各个部位的图案组合,而是整个脸部的描绘,不同的图案纹样搭配组合和各种各样的色彩搭配,使秦腔脸谱的谱式千变万化、繁复多样,并与服装以及人物整体形象形成和谐呼应。秦腔脸谱的构成是遵循规章的,脸谱中的一形一色的构成也是有章法的,这些谱式是从最基本的谱式变化而来的,体现了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程式化的特征。而这些也仅仅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观察描绘,在台上演员的表演中的一颦一笑与脸谱的结合将是更为生动、迷人的艺术杰作。

3、秦腔戏剧脸谱的类型

戏剧理论家翁偶虹曾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秦腔脸谱继承了三秦大地古老的传统文化基因,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中国原始文化形态特征。如何对秦腔戏剧脸谱进行分门别类是很有必要的,戏剧脸谱的类型,就是戏剧中常说的“谱式”,也就是在脸谱的绘画创作中根据特定的剧本、角色、场景、服装等因素,在遵循戏曲脸谱创作规范下形成的不同类型。

秦腔脸谱的整体构图是由色彩、图案和纹饰共同构成的。由于色彩分布不同、构图比例不同和纹饰在人物的脸部刻画部位不同,秦腔脸谱主要的类型有整脸、碎脸、老脸、少脸、三块瓦脸、歪脸等。

整脸:面部以一种色彩绘涂为主,用黑色或白色勾画人物的眉、眼、鼻、口和面部的肌肉、细纹。整脸的谱式以红脸、白脸、黑脸居多,比如关公、黄飞虎为红整脸,曹操为白整脸、包公为黑整脸等。

整脸

三块瓦脸:秦腔脸谱中最基本的谱式之一,很多谱式的构图是从三块瓦脸派生出来的。三块瓦脸是以一种主要色彩为底色涂于整个面部,用黑色勾画填画眉窝、眼窝及鼻窝,使脸部分割成额头和两颊三块瓦片的形状,故称其谱式为三块瓦脸。主色为红色,比如《黄河阵》中的人物广成子,就是红三瓦块脸;以白色为主的,叫百三瓦块;还有一些图形和色彩较为复杂的,叫花三瓦块。另有一种说法是以两个眼窝和鼻嘴窝形成的三块窝构图,又称为三块窝脸,比如《破宁国》中的常遇春,《姬家山》中的武三思等,都属于三块窝脸。

三块瓦脸

四块瓦脸:是以通天柱、冲天纹将前额分成两半,加上眉毛以下、鼻梁两边的面颊,勾画成四大块构图,比如《御果园》中的尉迟敬德,《斩姚期》中的姚期。

四块瓦脸

歪脸:这在秦腔脸谱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谱式,一般的秦腔脸谱谱式都是以鼻梁及眉心为中轴线,左右两部分的构图、色彩对称,而歪脸的谱式特点是构图和色彩都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所以称为歪脸,比如歪眉毛,斜眼睛,五官挪位,歪脸多为刻画面貌丑陋的人物。

歪脸

二、秦腔脸谱的美学化表现

从整体的角度讲,戏剧脸谱也是戏剧服装的一部分。秦腔戏剧脸谱和秦腔戏剧服装一样,虽然和其他戏剧脸谱的构成是相近的,区别不是很大,这也是戏剧程式化特征所导致的结果,但是秦腔脸谱毕竟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戏剧的构成特征。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秦腔脸谱的美学化表现进行粗略分析。

1.秦腔脸谱的艺术美表现

戏剧是综合艺术,脸谱是戏剧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脸谱起着表现戏剧人物身份、性格以及在剧中正反、忠奸、善恶等性质的作用,往往给观众以最直观的印象,然后结合具体表演,使其身份、性格和内在本质更加深入化。

秦腔脸谱是一种有着“秦味”的古老的舞台化妆形式的活化石,它具有着与秦地文化以及秦人性格密切联系的思想内涵,相对于其他戏剧来说,秦腔脸谱具有独立的艺术构成要素与美学特征,表达着秦人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它以其极强的画面形式,包含着戏曲人物身上的诸多要素,比如性格特征、思想感情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言行特征等等,而这些要素又深深地积淀在秦腔脸谱的形式美中,即使时光流逝,任凭不同时代的不同审美价值评判如何变化,但却始终如一的保持着秦人文化精神。

秦腔脸谱的艺术美是通过色彩渲染、线条构图等方式来实现的,比如《铡美案》中包公的脸谱以黑、红、白、紫四种颜色为主,特别是黑、红、白三色色彩差别比较大,所以对比鲜明,象征与隐喻意义明朗,在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中,黑色为正色,主北方,属水德,北方为上,所以黑色显得深沉凝重而且庄严;红色(即赤色)也是正色,主南方,属火德,南方虽然为下,但它和鲜红的太阳、和炎热的夏天联系在一起,杲杲赤日显示着光明正大,赤胆忠心,为人坦荡真诚,没有隐私;白色也是正色,主西方,属金德,和高尚富贵的金色秋天联系在一起,显得饱满成熟,白色象征着高雅清正,开朗而透明,就像现实生活中常常说的那样,清清白白,浩然正气,坦荡凛然。这些色彩和包公这个正义凛然、高尚清明的形象是相吻合的,这个脸谱上的图案线条也是相当分明的,构图比例匀称,加上帽子黑白二色和圆弧线条与方正图案的呼应,黑、红、白三种纯正的颜色,对比强烈,差异较大,对人们形成色彩的视觉冲击,对于不同本质的人具有不同的感染效果,善良正直的人喜欢它们,邪恶阴险的人害怕它,所以把包公刚正不阿、扶正抗邪的鲜明个性刻画了出来。静态的脸谱再配上铿锵有力的动态性的唱词和棱角分明的四方大脸以及大幅度的行为举止,很符合秦腔所表现的关中秦人的性格特征。郭廉夫、张继华在《色彩美学》中说,“人类再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不满足于现实美,孜孜以求地塑造艺术美。运用丰富绚丽的色彩美化着自己,创造出动人心弦的色彩美”。

包拯脸谱

秦腔脸谱的艺术美是来源于秦人生活和审美特征的形式化表现,是秦人通过秦腔戏剧脸谱,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肯定的一种形式,这种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又不等于现实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而且是“应当如此的生活”,“所以美包涵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灵所宝贵的东西”。秦腔戏剧脸谱完全符合这样美的本质,因为脸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观念化、典型化了的,看到戏剧中的人物,就能马上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所以现实感也是很强烈的。

秦腔脸谱的艺术美超越了机械地模仿,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形象地展现了秦人的思想感情、性格与秦地文化,秦腔脸谱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提炼与外化的形式,阐释人物,阐释生活,这种提炼和外化生活形式,正是秦人对自己生活的外在表现的艺术探索方式,是秦人心灵深处产生的艺术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秦腔脸谱腔调抽象与概念化的艺术创作绝对不是偶然的,这种把生活进行艺术典型化的创作,是用美的方式作用于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并最终达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进而推进生活向更高的精神层次发展。

2.秦腔脸谱的意境表现

情景交融的意境与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是秦腔脸谱创作所贯穿的原则思想,每一个传世的秦腔脸谱谱式,只有与其所在的秦腔剧目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统一、情与景的交相融汇、形与神的完全契合,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经典。

秦腔脸谱是秦地人民在劳动中、生活中对事物的形式美特别感悟,是经过物化后而形成的美的视觉表现形式。通过秦腔脸谱的演化和表现方式,可以了解秦地人民的文化精神及其生存观念。艺术来源于生活,秦腔脸谱的美学意义也是来自于秦地人民的生活与文化的。秦腔脸谱传承着中国艺术的主导思想,虽然秦腔脸谱别具一格,与其他戏曲脸谱艺术风格各异,独领风骚,秦腔脸谱的创作艺术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方式和受秦地文化的熏陶,以独具秦地文化艺术的风格用秦腔脸谱的表现方式来反映生活并表达自己的艺术理想,即从生活的本质方面来表现秦腔脸谱所刻画的戏曲人物形象,其中又运用了夸张、抽象的手法对其进行艺术加工。

秦腔脸谱的意境表现是和特殊的,比如《白逼宫》中曹操的脸谱刻画就很富于夸张性。曹操历来被世人认为是大奸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深入人心,所以其脸谱色彩以大板块的白色为主色调,与细线条以及蝌蚪状的黑色作为陪衬图案,再间以小块的红色,把一个奸诈狡猾、阴险毒辣、诡计多端,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传统戏剧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大面积或者在关键的部位(比如鼻尖)使用白色,马上会让人把这个人物和丑恶的现实中的人联系起来,曹操历来被当作大奸臣对待的,他不是小丑形象,所以白色的使用是主色调,对于小丑则是在鼻尖点缀白色。这样的脸谱刻画,充满了夸张幽默的艺术成分,额头、眼睛、眉毛、鼻子、脸颊、嘴巴以及发型等等,都显得滑稽、可笑,超越了历史真实本身,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意境具有情境性特点,曹操在戏剧中的形象是特殊的,而历史真实意义上的曹操,却并不一定是丑角,戏剧中的曹操被饰以这样的脸谱,是戏剧具体的情景所决定的,所以就具有艺术意境的具体化特征。而历史真实意义上的曹操可以说也是一代枭雄,他具有雄才大略,大胆敢为,果断风行,富于诗才,脱颖于汉末乱世,立志于创造一个统一的新华夏,但是在群雄并立的时代,他没有实现宏略雄愿,却也不失为中国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式的豪杰地位和深渊影响。这个人物是分裂的,具有二重性特征,所以曹操的脸谱形象是典型的丑角形象,这就是戏剧意境所发挥的作用。在美学理论中,丑是美的一种反切表现形式,丑总是一种不和谐、倒错、悖谬和不统一的形态,具有内外不相符的性质。南京大学教授高晓康在《丑的魅力》一书中说,丑“被理解为是表现性的否定——虚假、空洞,或者是生命状态的否定:退化、僵死”。

曹操脸谱

秦腔脸谱所表现出来的美感远远超乎了秦地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表现,也是秦地人民对美的追求的外化形式,“脸谱即我性,脸谱随我情”,脸谱中的每笔每画都铸造着秦地人民的豪气之情和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现实以及历史的特殊理解方式,曹操这样的人物脸谱就是秦地人们对历史人物认识的特别表现。所以,秦腔脸谱具有突出的“写意性”,与中国的写意画一样,并没有单纯的摹写出所表现对象的完全真实的表象状态,而是把它观念化、抽象化了。

秦腔脸谱“以意写形,得意忘形”的美学理念,贯穿了整个秦腔脸谱谱式对美的追求和美的价值体现的全过程,形成了秦腔脸谱特殊的艺术体系。

3.秦腔脸谱的传神化表现

秦腔脸谱所塑造的是秦腔戏曲人物面部的特征,而面部神态和表情是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本质的重要部位,所以秦腔脸谱通过对面部特征的描绘,来达到表现人物内在的心灵与精神本质的目的,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并与秦腔脸谱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这是非常的艺术途径,这不仅是脸谱艺术家的对艺术理想的实现,也是表现秦人对美的追求的特殊形式。

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形似”与“神似”的统一,通过艺术加工、高度概括和抽象夸张的手法,对人物形象视觉化表现进行美的升华。“形似”和“神似”的和谐统一就是“形神兼备”,“形神兼备”是艺术传神化表现的最高标准。秦腔脸谱所表现的“神”,实际上是秦腔脸谱艺术家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神”,是建立在对所要表现的人物的外形与人物本身内在本质相似或者接近的基础上所做的努力,要求在内在精神方面表现出人物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达到神似的境界,形似与神似完全统一起来,才算真正做到了“传神”。比如《出五关》中关羽的脸谱就画得很传神。关公是红脸大汉,其形象是高大端正,充满阳刚之气。这个人物的脸谱以红色为主色调,辅以细小而且错落有致的蓝黑线条与花纹,脸颊方正,鼻梁楞整,眼睛炯炯有神,下方吊着长长的黑须,上面配以头上英武的夫子盔,夫子盔以红蓝白三色为主,其花样装饰酷似富丽堂皇的中国传统建筑,盔上缀满红色绒球,绒球密布而又高挑,顶部大火焰两侧特饰以卷曲的珠须,向左右两边呈放射状,起到张扬外放的作用。这是勇武的儒将典型的脸谱装饰,把一个忠勇强悍的大将军风度与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关羽这个人物的脸谱造型是非常成功的,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象征着正义,在中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上总是与忠臣联系在一起,关羽对以刘备为代表的皇室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他内在方面有一颗赤胆忠心,外在形象以红色基调为主,加上生动活泼的脸部表情,真正达到了传神的艺术效果。秦腔脸谱这种“传神”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创作者特有的英雄价值观和对这类人物突出的审美评价标准。

关羽脸谱

秦腔脸谱传神化的表现,是经过了特别地艺术提炼和取舍后所达到的形神兼备的效果,敏锐地传达出秦腔戏剧人物的精神本质与内在性格特征。

三、结语

脸谱是以程式化的手法对戏剧人物塑造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戏剧人物服饰的组成部分,对戏剧人物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精神世界以及性格特征、人物身份鉴别、等级品位等,都起到较为强烈的视觉化传达效果。它以先入易见为特征,“并以此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各种人物(主要是花脸净角和丑角演员)大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此突出戏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观其外表,窥其心胸”。所以,人物一出场,让观众马上就可以从脸谱上分辨出其的大致身份性质与性格特征等因素来。

秦腔脸谱作为秦腔戏剧艺术固有的组成部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化,一直保持着它自身的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并不断地得到提升。对于秦腔脸谱的特点,著名京剧脸谱绘制大师刘曾复先生在《浅谈秦腔脸谱》一文中有精彩的论述:“秦腔脸谱总的来说,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复杂,特别是眉眼花纹比较碎。现行京剧净角脸谱虽然比较简单整齐,但是京剧早年的脸谱中许多碎脸和歪脸的花纹还是细碎的,秦腔脸谱的复杂表明它比现行京剧净角脸谱古典。……秦腔脸谱中有许多脸谱与京剧脸谱大同小异,例如关羽、包拯、孟良、焦赞、呼延赞、李元霸等。……京剧界中有一种传统的说法,秦腔歪脸勾得好。现行京剧净角脸谱歪脸较少,京剧早年的净角脸谱中歪脸则较多。《定军山》夏侯渊、《反西凉》许褚、《白水滩》青面虎等早年都勾歪脸,但是今天的京剧中这些角色都改用正脸了。今天京剧净角脸谱在歪脸的应用上不如秦腔脸谱古典。”

总之,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戏曲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谱式绘制的风格古典而独特,体系完备,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为中国三大脸谱系统,并且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1367.html

更多阅读

阀门的种类及其加工工艺路线 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阀门的种类及其加工工艺路线——简介 阀门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是使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 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

怎样对IE浏览器的缓存进行忧化设置 如何清理ie浏览器缓存

怎样对IE浏览器的缓存进行忧化设置——简介 IE缓存是什么,IE缓存就是在上网时,临时保存在电脑中的临时文件,这些文件一般放在C盘的Internet缓存文件夹中,由于缓存的文件会非常多,有时可以达到几百M,甚至上G,占据C盘大量空间,也使C盘的运行速

9种最适合孕妇的水果及其功效 适合孕妇吃的水果

怀孕可是家里的大喜事,孕妇的衣食住行可都是大事!马虎不得的!那么,哪些水果对准妈妈们有特殊的功效呢~~~下面,经验小编就带着准妈妈准爸爸们一起看看吧!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哟~~~~ 9种最适合孕妇的水果及其功效——水果9种最适合孕妇的水果及

内部行政行为外部化的途径及其可诉性 sh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

内部行政行为外部化的途径及其可诉性内部行政行为外化可以分为三个途径:⑴一种是通过行政权力运作外化。在赖恒安(赖恒安诉重庆市人民政府不予复议上诉案)案件中,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拟写了《关于赖恒安同志反应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报告》,将

转载 普希金的夫人及其后代 普希金的天使

原文地址:普希金的夫人及其后代作者:雄逸普希金的夫人及其后代一、夫人: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俄国美人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妻子。良好的教育,社

声明:《秦腔戏剧脸谱的构成及其美学化意蕴 秦腔脸谱介绍》为网友毞尖丅承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