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春,苏轼贬官黄州不久。1079年,苏轼在“乌台诗案”中下狱,几乎杀头。年底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到黄州,寓居定惠院。大狱之后,惊魂初定。然词人虽身处逆境,寂寞孤独,也不苟合流俗,坚持操守。此词便是诗人在这种情形下写成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句写景,一弯残缺的月亮,斜斜的挂在只有几片稀疏叶子的梧桐上,此时已经夜深人静,寂寥的旷野里,只有残月与疏桐两个破败的象征体在默默无语,冷漠、凄凉。“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一句中“幽人”指幽囚之人,此处则引申为幽居、幽雅之人。有谁能见到幽雅的人孤独地 来,又孤单地去。这是什么人?原来是一位“志当存高远”的有志之士,在朋夜下独自地徘徊,影子忽而拉长,忽而拉近。
下阕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开头,一只孤鸿在寒夜下被什么响声惊动,猛地抬头回看,酣梦已完全消逝得无影无踪,它心中的怨苦,别人又如何觉察的到呢?作者在这里自比孤鸿,虽然遭受千种辛酸,万种磨难,然而他又高傲、不与世俗为伍的精神却永远不会在脑际中消逝,以至于“拣尽寒枝不肯栖”。作者在这里,借用“良禽择木而栖”的传说,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忧愤之情,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怎能不令人伤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