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资源与评价历史七年级下参考答案 博客里转载的真实历史

有用吗原文地址:资源与评价历史七年级下参考答案作者:璀璨的星光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A 2.A 3.A 4.D 5.B 6.D 7.C 8.C 9.D 10.B11.C 12.A 13.A 14.D

18.隋文帝改为隋炀帝;杨坚改为杨广;看琼花改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19.(1)大运河开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三点:中心洛阳、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提示有三种答案:①等于1(一条大运河,作用影响统一起来);②等于N(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促进沿岸地区乃至中国持续发展);③等于0(少数同学认为,运河开凿导致隋朝灭亡)。

(4)①此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是”或“不是”都可以,前提必须理由充分;清初历史学家谈迁说:隋炀帝动用那么多的民工开凿大运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没有大运河,南北运输靠什么呢?他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高丽(今朝鲜)的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地方割据起兵,隋朝迅速灭亡。②提示:总的说来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这两位诗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自此受益,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诗人李敬方的诗就代表了这种观点,认为运河有利有害,利害相参。皮日休的诗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隋炀帝如果不建造龙舟,游览江南,那么他的功绩就可以与治水的大禹媲美。把开凿大运河提到禹治洪水的高度来评价,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皮日休的观点比较客观公正。大运河的开凿确实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它更多的是造福当时的人民,甚至直到今天,仍在发挥它的作用。③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运漕,仰此一渠。”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作用是: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5)隋唐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关中虽然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所产不足,必须依靠东南诸州(郡)的赋税。所以隋唐时期,为了便于由东往西将江淮粮食、物资运到洛阳、长安,或将其运往北方,统治阶级将运河的中心设在洛阳。

从元、明、清三朝都建都北京,王朝的政治中心移到北京后,南方地区的粮食物资需要北运到京城,所以今日大运河呈南北走向,而不是再绕道长安、洛阳了。

20.(1)有开凿的有关信息,尤其是大运河受到污染的信息。大运河算是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但是由于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治理运河,运河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2)略

21. (1)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15年

37年

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政治制度

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伟大工程

长城 灵渠

大运河

灭亡原因

法律严酷 兵役徭役繁重

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统治残暴 滥用民力

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对后世影响

汉承秦制

汉接受秦亡教训,休养生息

唐承隋制

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隋朝和秦朝共同点:

①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局面。各为汉、唐之盛世奠下基础。
②始皇创秦制,文帝创隋制,均为其后历代所遵循。
③都有一项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
④秦、隋君主均大兴土木和穷兵黩武,造成徭役、兵役繁重,引发农民起义。
⑤存在时间都很短。秦朝:15年 隋朝:37年。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D 2.A3.C 4.A 5.B6.A 7.A 8.D9.D 10. C 11.A

12错误。589年。

错误。李渊。

错误。隋朝

13.

(1)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廉政爱民,政治清明。

(2)贞观之治。

(3)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人为镜,传为佳话。原因是贞观后期,太宗逐渐意骄志满,不悦人谏,言行不一。

(4)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虽然到贞观后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做法,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片面,要看主流,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

14.贞观之治。

认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产生了积极作用,是“贞观之治”(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突出特点:开明。

15.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弱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B 2A 3A 4B 5D 6C 7C 8D 9C 10C 11D 12A 13D 14B

15.唐太宗—唐玄宗;宦官—酷吏;《贞观姓氏录》—《姓氏录》;农民—庶族地主;创立—发展;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宦官—漕运;天宝—“开元”

16.①杜甫,唐朝 ②唐玄宗统治时期③反映了开元盛世时经济繁荣发展情况

17.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主政以后,通过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从而打击了豪门世族;她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鼓励举荐,擢拔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如姚崇、狄仁杰、魏元忠、裴行俭、刘仁轨、李昭德、王及善等,史称“累朝得多士之用”;她还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摇役和整顿田制,使国力增强,同时加强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发展了“贞观之治”。总之,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功高德大。

武则天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终废唐改周,自立为帝,建立了武周政权。武则天培植自己的亲信,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铲除异己。

18.前者是唐以前使用的笨重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后者是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江东犁),在设计上趋向合理与完善,既有翻土用的犁壁,又可调整犁铧,控制入土深浅,而且轻巧灵活,回转省力。

青瓷:象玉象冰、白瓷:象银象雪、唐三彩:黄,绿,蓝,赭等为基本色,在班驳灿烂的釉面衬托下极富动感,使之造型优美,光彩夺目。从色彩、造型及工艺等方面表述,不必求全。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C 2B 3C 4B 5A6C 7A 8A 9B10D 11D 12C 13A 14B 15A

16.(1)科举制度隋炀帝。

(2)积极作用: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4)学习李白等人的诗句,模仿并自我创新,努力在诗赋上多下功夫。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赋艺术得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得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5)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建议(此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7.(1)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2)科举考试

形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表现: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影响: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实行科举制,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官吏,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较自由的报考方式,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体现了开放性和流动性特征;科举制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新局面的出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3)略

(4)坐船经大运河至洛阳转长安;练习写诗赋,了解社会生活,如人们生活的疾苦、存在的问题等做写策论的素材。

(5)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6)略

18.(1)从面料、设计风格、头饰、色彩等方面表述,不求全;

(2)言之有理即可。

(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生活情况,基本事实清楚即可。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A 2B 3B 4A 5D 6D 7A8C 9A 10D 11A 12B 13A 14C 15D16D 17C 18A 19C 20D

21.答:(1)唐太宗;“天可汗”(2)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都一样爱护他们。(3)表达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22.(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2)吐蕃民族③吐蕃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从农业、手工业和生活习俗等。

23.(1)材料一是通婚,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汉藏两族的联系。材料二采取战争的手段,造成边疆危机,破坏了两族的关系,不利于国家的统一。(2)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24.(1)纪念当年文成公主教当地藏族人民耕作与纺织的事迹。

(2)其余根据文成公主入藏带去的物品作合理的设想。

(3)主观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案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答案二:从文成公主个人的得失去思考等,也行。

(4)讲演搞: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D 2A 3D4C 5A 6A7D 8C 9B 10C11A 12C 13B 14D15C 16D 17A18D

19. (1)玄奘。

(2)西游天竺取经,写了《大唐西域记》。

(3)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20.(1)填出玄武门、宫城、东市、西市、大雁塔;

(2)市、坊、朱雀街;

(3)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体现了长安城规整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4)特点是:布局严整。规划整齐。中轴对称、规模宏大、坊、市分离,宫城,皇城、外郭城分割清楚、宫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秩序的等级森严和唐朝帝国的强盛。

21.(1)朝鲜、印度,日本。

(2)A——日本,B——天竺

(3)新罗是朝鲜,天竺今印度半岛。

(4)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沙暴天气。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做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22.(1)阿倍仲麻吕.到中国留学。

(2)长安。

(3)因诗会友,成为非常密切的朋友,王维等人.

(4)他们将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惯等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政治改革,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的发展、大大密切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

23.(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此外日本人文化(诗歌艺术、书法艺术等)生活习惯(饮食、茶道等)、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2)提示:勤俭节约、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管理方法,良好的文明礼貌素养等。

(3)提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使中国成为先进的现代化强国。

24.(1)因为鉴真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同时也因为鉴真为中日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事迹: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评价:他是最有影响的赴日使者和高僧。

25.(1)原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唐朝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对外交通、贸易发达。

(2)影响:①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如唐朝商业的繁盛,城市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展,朝鲜、波斯、大食的许多物品输入我国。天竺的熬糖技术传入我国。②促进了我国的文化繁荣:如高丽乐,天竺的佛经、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样式,大食的伊斯兰教、习俗等对我国的文化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D 2B 3B 4D 5B 6A 7A 8D 9C 10A 11D 12C 13A 14A15D

16.(1)文字的出现,书籍的增多,印章和拓碑技术的出现。

(2)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17.(1)善谈战国诸子的学说;献身医学,不入仕途;对北周、隋和唐前期的历史有亲身经历;认为天的自然变化和人身体的变化有规律;认为治病和治国有相同之处;认为治病是至德之举。

(2)评价:孙思邈是医德高尚的、为祖国医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同时又是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北周、隋、唐历史的见证人。

(3)火药 炼丹术丹经 硝石 硫磺木炭 唐朝末年

18.(1)图三是赵州桥图片。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欧洲同类桥的出现早了1000年。

(2)优点: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

(3)图一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图二江苏苏州宝带桥: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
图四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19.结合印章和拓印刻石技术等来谈;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D 2B 3A 4D 5C 6D 7C 8C 9C10C 11D 12C 13A 14D 15A 16D

17.我们似乎看到一个不屈服于恶势力、具有崇高气节的诗人的形象;似乎远观到浩渺无际的长江远远地流向水天交接的地方,同时也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绵绵不绝的情思;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一泻千里的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我们似乎可以瞥见那飞泻喷涌的庐山瀑布的壮景。从诗歌风格来讲,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18.(1)敦煌莫高窟 佛教石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窟内保存大量佛经、文书等也极为珍贵,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2)根据家乡的具体情况简单介绍。

19. E C D AB

20.

21.(1)李白神采飞扬;杜甫,满面忧愁。

(2)李白生于盛唐之时,唐的繁荣恢弘的气度影响着他,所以他的诗以浪漫的手法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居多。杜甫,生于唐由盛转衰之时,见过唐的盛世,又眼看唐的衰落,因而万般忧愁.所以他的诗描绘了唐由盛转衰这样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反映人民疾苦的多。

第9课 “贵姓何来”

1B 2D 3B 4A

第一组:

(1)姬、姜、姒、姚、妫、嬴;

(2)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

(3)例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4)裴、陆、阎、郝、欧阳;

(5)邱、门、乡、闾、里、野、官;

(6)李姓、朱姓、常氏、帅氏;

(7)戴、召;

(8)林姓、皇甫、高、刁、公、施;

(9)伯或孟、仲、叔、季;

(10)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籍、谏、库、仓、军、厨;

(11)巫、卜、陶、匠、屠、优;

(12)元氏、祝、关、钮;

(13)沐姓、牢姓。

(14)司马等;马、牛等;伍、陆、万等;黄、蓝等

(15)赵宋、吴越国王、国王钱俶的正妃、南唐国王李氏。

(16)王、李、张

第二组:

(1)母系氏族制度,姜、姚、姬等

(2)以国名为姓,韩、吴、卫、郑等

(3)拓拔、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

(4)拓拔——元,丘穆陵——穆,那拉氏——那等

(5)复姓:司马 司徒 上官

(6)优质优生,防止近亲结婚等

(7)按当时政治地位高低排列的;按人口多少排列的。

(8)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

(9)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

第三组:学生据题回答即可。

第四组:从中华同族的凝聚力、爱国统一战线、内外经济交流等多角度谈均可,不求全。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答案

1B 2C3B 4B 5A6C 7B 8D 9B10D 11B 12A 13D 14B 15D 16D 17B 18B 19B 20C

21A 22D 23B 24C 25A 26C 27C 28B 29C 30D 31C 32A 33D34C 35B 36A 37C 38D 39A 40D

41.(1)赵州桥隋朝

(2)《金刚经》9世纪

(3)敦煌莫高窟 甘肃省

(4)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42.(1) 宽袖长裙披带头饰等说明。

(2) 比较二者服装特色的异同,联系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进行回答。

(3) 不一定是唐朝服装。如唐人等。

(4)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43.(1)杜甫

(2)开元盛世 唐玄宗

(3)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取得显著成效。

44.(1)杜甫“诗圣

(2)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45.错在: 贞观年间

李白写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46.武则天是改《贞观氏族志》,而不是编修。是完善科举制度,而不是创立科举制度。

47.(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2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长城、都江堰、灵渠等(每个工程1分,共2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得分。)

(4)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2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8.(1)科举制度;隋朝。

(2)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49.提示:早上起来约朋友茶楼喝茶、吟诗。出发前,打扮一番,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吃点胡饼后,骑马去玩,游览大雁塔,逛东市、西市等。女同学还可想象唐朝妇女的生活情况,如穿胡服、男装等或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50.(1)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史的选拔和考核,任用姚崇、宋景为相,出现开元盛世。

(2)影响:从唐太宗到唐玄宗,统治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因而出现了盛世局面。

(3)启示:当今世界,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们不仅要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更要重用人才。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B 2C 3D 4A 5B 6C 7B 8B 9C 10D 11B 12B 13D14A15B 16A 17B 18A19C 20B

21.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北宋的“战”

与北宋的“和

916

阿保机

上京

北宋初几次北伐失败 澶渊之战

澶渊之盟

北宋

960

赵匡胤

汴京

西夏

1038

元 昊

兴庆

建国初经常进攻北宋

1044年和议

22.(1)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北宋未能统一全国,同时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政权

(2)A

(3)B

(4)北宋已经不把商业区与居民住处分隔开来,交替纵横,反映了统治者开放自由的思想,说明商业在城市非常发达。

(5)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处繁荣的景象。

23.(1)特点: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汉法。

(2)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24.(1)宋辽夏战争与和议,建立互市,边境贸易繁荣,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2)辽夏南下遭中原军民反抗,不得不“以汉制汉”,从而保护发展先进的中原文明。

(3)辽、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人北上,促进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并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同时,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辽境汉人安居乐业。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用汉文铸造钱币。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C 2A 3C 4B 5B 6D 7B 8D 9A 10C11A 12B 13B 14B

15.南宋 著名抗金将领

由于岳飞组织岳家军抗击金军的进攻,收复建康,在堰城大败金军。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了中原地区较高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所以他的行为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因此,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民族英雄是指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而岳飞抗金是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一场国内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而不是抗击外来侵略,所以岳飞并不是民族英雄。

16.学生据史回答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还彼此进行贸易。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中心南移

1C 2C 3B 4B 5C 6A 7D 8A 9C 10D11D 12D 13C

14.(1)交子,北宋前期。(2)四川,会子,南宋。

15.无固定答案,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

16.(1)市舶司的职能是管理海外贸易。

(2)宋代在广州、杭州设置市舶司。宋代海外贸易范围东到日本朝鲜,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B 2C 3B 4A 5A 6C 7D 8C9B 10B 11D 12C 13A 14C 15B 16A

17.(1)故事一:老员外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是士农工商。显然老员外还是喜欢大女婿。大女婿是士人,宋代的士人与科举考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更重要是宋朝开国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2)故事二:放爆竹,饮屠苏酒,挂桃换、吃年饭、帖对联、拜年。

(3)故事三: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一般人人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苜蓿,斗百花;七月七是妇女们的节日,乞巧节。

(4)故事四:宋“丁都赛”戏曲、男女伎乐和蹴鞠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声乐嘈杂十数里。

18.提示:蹴球,原称踢石球,是古代蹴鞠运动的一种形式。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踢石球祈雨的记载。到了汉代,蹴鞠游戏更加普及,其规则传说为黄帝所作,有二十五法,踢石球只是其中一法。到了清代,古代蹴鞠方法大部分已失传,只有在踢石球、夹包、花毽等游戏中还可以看到蹴鞠二十五法的影子。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就有关于踢石球的描写。

19.(1)祭祖、年画、守岁、穿新衣、往来拜年等。(2)新方式:旅游过年、餐馆订团年饭等。

20.B;传统民族节日相关的故事传说新闻等均可。

21.饮食上在夏天都吃冷饮,节日上都过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其它例子符合实际即可)

22.学生根据传统节日的形成、特点等确定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1B 2 C 3A 4D 5B 6B 7B 8A 9C10D 11D 12B 13C 14C

15.(1)行省制度。

(2)“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3)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对以后的行政区域划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16.(1)成吉思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他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重大影响。

(2)所答要求既不脱离史实,又要富有感情。

17.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元政府通过向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元政府还把台湾、西藏置于中央的管辖之下,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

经济方面:忽必烈刚即位时就下达诏令说:“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汉人为奴。同时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生产的机构“司农司”,还规定以辖区内百姓人口、户数的增加、开垦田亩的数目、赋税是否公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成《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忽必烈这一系列措施,使饱受战乱破坏的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有的地方甚至有了发展,为中原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也为蒙古社会制度的封建化注入了新的物质内容。

忽必烈改制的意义忽必烈的改制顺应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的农业封建文明。由于忽必烈大行汉法,元朝的经济实力大为加强,并进兵翦灭南宋残余势力,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1D 2A 3A 4C 5C6A 7C 8B 9A 10D

11.①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②印刷术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对西欧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12.①元朝松江人。

②学自“崖州”黎族人③她教人制造并改进纺织工具;传播纺织技术,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3.(1)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是唐朝人们炼丹时发明的;指南针是在宋代制成的。

(2)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3)略

14.(1)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产生朝代

隋朝

北宋

承载文字的材料

木版

粘土

单字使用的效率

一字一用

一字可多次使用

(2)活字印刷术用粘土作为原料,且一字反复排版使用;而雕版印刷术用木材作为原料,而且一字只能一次使用,不能反复排版,因此,必然消耗大量木材。故活字印刷术更具环保意义。

(3)两种印刷术印刷时需要大量纸张,同样要消耗木材;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只需计算机系统及小小的光盘,便可承载、阅读、传送大量的信息,大大减少了纸张的消耗。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1 D 2C 3B 4D 5D 6A 7B 8D 9B 10A 11C 12D

13.(1)宋词。

(2)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3)宋词繁荣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是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盛,市民队伍不断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用韵律严格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思想;此外,宋代阶级、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用“词”的形式更能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4.(1)答案略.

(2)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盛,市民队伍不断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用韵律严格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思想;此外,宋代战乱及灾难不休,阶级、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用“词”的形式更能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答案略

15.(1)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年的历史,共294卷。《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

(2)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资治通鉴》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史记》

(3)答题思路:因为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地位,注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鼓励和支持编写历史。因而中国古代史书卷帙浩繁,不绝于世。可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感、吸取经验教训等方面谈见解。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1D 2C3A 4C

5.答: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不同职业的人很多,图中反映卖豆腐花的小贩,母子两买豆腐花;其他的小贩在招呼客人,一位客人喝着什么;一位老头在卖自己的水果等等。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有更多人愿意成为商人,说明宋代比较自由开放的气息,统治者统治比较清明。

6.(1)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2)C.

(3)靖康之变,都城迁移。

7.(1)描绘清明时节的情况。因为从我们观察3月22日(春分)——4月5日(清明)这一段的天气变化来看,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从图上可以看出城郊的树木已经发出了新芽,这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街上的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单薄,有的甚至还穿起了短袖的衣裳。其中图6中还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骑马人头戴一顶帽子,路边的店铺很多都撑起遮阳伞,说明这时可能比较热,而且有太阳。这正符合清明时节的景象。

描绘汴京的清明坊。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据《宋会要辑稿》载,当时汴京外城是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名“清明坊”。有很多绘画作品的名称就是依据所描绘的地区名称来命名的,比如:在美术课里欣赏的《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等就都属于这一类。再说,画中有卖西瓜、扇扇子的情景,还有光着身子、露着双膀的小孩,而在宋代清明时节是难以看到卖西瓜的,不象我们现代有温室栽培技术,即使在冬天也可以吃到西瓜。可见,“清明”二字,并非指“清明节”,而是描绘了当时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汴河的夏末初秋景象。

暗指当时的政治清明。因为作者张择端是北宋的宫廷画家,他画这幅画主要是为了歌颂当时的太平盛世,并且是由宋徽宗亲笔提写“清明上河图”五个字,所以“清明”二字应该是一种政治用语。

(2)这幅画描绘的是清晨的景象。从图上可以看到晨曦初露,春寒料峭,郊外河边道上有一支入城内送炭的小毛驴队,缓缓行进在城道上。其他的行人及经商者的出现,也都说明了这是清晨,因为古代农村的集市主要集中在早晨。运输工具主要有船、牛车、马车、独轮车、还有骆驼。

(3)略。

(4)略。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

1A2C 3C 4D5C 6D 7B8D 9B10C 11A 12C13B 14D 15B 16B 17C 18D 19A 20C

21B 22B 23D 24D 25C 26A 27D 28D 29B30B31B 32B 33B 34C 35D 36A 37B 38D 39C 40C

41A 42D 43C 44B 45C 46D 47A 48C 49C50B51C 52D 53C 54B 55C 56A 57B 58B 59C 60D

61.同意同学乙的观点。民族英雄是指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而女真族和汉族同属于中华民族,不存在侵略与被侵略之分。故岳飞不应属于民族英雄。

62.(1)黄道婆、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棉纺织)。

(2)司马光、《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岳飞 他组织岳家军抗击金军的进攻,收复建康,在堰城大败金军。

(4)交子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63.(1)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

(2)学会农耕,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的贡献;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A 2A 3D 4C 5D 6D 7C 8B 9C 10A 11C 12B 13D 14C 15C16B

17.答: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这种文化专制下,天下文人闭嘴犹恐不及,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文字狱就象一把剑,悬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压抑了人才,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同时也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18.(1)焚书坑儒。

(2)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和范围,并规定应考者不得发表个人见解。因此许多读

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只埋头攻读经书。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9.(1) 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 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异:唐太宗把皇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

明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特点:

①加强军权,分散相权和地方权力。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实行特务统治。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直接指挥。后来的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加强对官吏的监视。朱元璋还设立廷杖制度,树立皇帝绝对权威。清朝统治者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中央设立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

③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答卷不许有个人见解,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

④ 明清统治者还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文字狱”。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B 2C 3C 4D 5D6D 7B 8C 9C 10A 11B 12B 13B 14D15D 16A 17D 18B 19C 20C

21.

(1)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弛;隨著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豪富下海经商的人日益增多,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如汪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组成武装劫夺集团;一些明朝官僚也与这些寇盗建立了联系。

(2)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得到人民的支持;他立志抗倭,并建立了一支由农民和矿工组成的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22.(1)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为了保卫祖国主权,把台湾作为长期抗清的基地。郑成功收复台湾,保卫了祖国主权,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郑成功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2)郑成功收复台湾,保卫了祖国主权,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郑成功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清军进入台湾并设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有力地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有效地抵御了早期殖民主义者对台湾的图谋,更有利于台湾的开发和发展。所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收复台湾,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进步事业,都应予以充分肯定。

(3)答案要言之有理

(4)提示:此时清朝统治尚未完全稳定,为了进一步消除汉人反抗,故以此法笼络人心。

23.(1)在明朝末年,清朝正忙着进关,把北方边境的防备放松了。沙皇俄国趁机向我国黑龙江地区进犯。

(2)设置了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进行有效管辖。
(3)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保卫战,击败了俄国侵略者。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24.他们俩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全面。如果将两人的说法合在一起,就全面了。沙皇在其侵略军盘踞雅克萨后,向新派来的侵略军头目颁发城徽,其本意固然认为雅克萨城已经属于俄国所有。但是,沙皇并不满足于占领雅克萨城,而是想以此为据点,使用武力继续侵占中国更多的领土。颁发这枚城徽,就是希望沙俄侵略军,像图案上的飞鹰一样,使用弓和箭,也就是武力,飞向更远的地方,占领中国更多的土地。

(1)尼布楚、雅克萨。

(2)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

(3)略。

(4)意义:《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C 2D 3A 4C 5B 6D 7C 8B 9A 10D11A 12A 13C 14C 15A

16.(1)原因: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势力渐强,占据天山南北地区,进攻周边各部,给西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其叛乱活动也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

(2)意义:稳定了西北形势,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措施:清政府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直接管辖蒙古各部;后来又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转载]资源与评价历史七年级下参考答案 博客里转载的真实历史
(4)答案略
17(1)地位与达赖和班禅平等。负责西藏地区官员挑选、对外交涉、军队训练及边界巡视等事宜。

(2)驻兵屯田;奖励有功的少数民族首领;驻军与回民交错居住;将军大臣与当地首领共同协作等。

(3)加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与利用当地民族首领统治相结合。

(4)本题是一个综合归纳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题可以从地域上分别阐述清政府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

从西藏地区看;①两次赐予封号以后,历世达赖、班禅的继立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大大加强了。(这一事件促进了清政府与西藏的团结)。

从新疆地区看:乾隆帝派兵粉碎了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后来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这一事件促进了清政府与维吾尔族的团结)

从漠西蒙古看: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在明末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因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首领渥巴锡举行武装起义,不远万里重返祖国,清政府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这一事件促进了清政府与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团结)同时,清政府还设立了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18.提示:(1)交通路线:

①青藏铁路

②青藏公路线。西宁——日月山(文成公主进藏路口)——青海湖——黑马河——昆仑山口——沱沱河——那曲——拉萨。

川藏公路线。成都到拉萨。

(2)解说词围绕汉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西藏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来展开。

(3)注意事项。因西藏海拔高,气压低,缺氧,温度低,故应注意携带以下物品:氧气包括赛鲨力等含氧类药品;扩展心脏类药心血康等。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D 2B 3B 4 A5C 6B 7D 8A 9C 10D 11D 12A 13C 14D 15C16C

17.(1)北方的戎狄

(2)匈奴

(3)在地势险要的地方筑长城,建烽火台,驻兵防守。筑长城好比大禹治水,解除威胁。

(4)同意,长城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同意 因为征用三十多万人。

(5)不同意 筑长城是保卫中国本土,秦亡有其它原因,并非只因修筑长城。

18.(1)明代。花了近200年的时间。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多用砖石砌筑,内填石块泥土。

(2)是我国农牧业生产地域分布的重要界线,半湿润和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

(3)秦朝的长城是在原战国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的基础上连接并向两边沿伸而成,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主要是用土夯筑而成。

(4)答案略
(5)答案多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9.提示:

(1)第一位:①着重介绍故宫营建的时间、过程、建立者以及历史地位和建筑特点;②展示的图片有明清北京城和故宫的地图、朱棣的画像,故宫平面图、故宫全景图。

第二位:①着重介绍故宫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介绍过程中要注意这三大殿的建筑特色、功能,如太和殿的殿名的意思,殿内的大柱子,皇帝的宝座,保和殿后的云龙大石雕、金砖的来历等。②展示的图片有三大殿的内外景、铜龟、铜鹤等。

第三位:①介绍的内容与三大殿的要求一样,重在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②展示的图片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内外景,坤宁宫的灶王、喜床,乾清宫的东暖阁、正大光明匾等。

第四位:①介绍天安门的建筑特点,曾经在此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天安门的历史意义。②展示的图片有天安门景色、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照片或影视片段。

第五位:①介绍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作用。②展示的图片有历代长城的地图和风光图片。

第六位:①介绍长城的著名景点如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金山岭,注意收集长城遭到破坏的情况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对长城发起的保护活动,提出倡议。②展示的图片有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金山岭的风光照,反映长城问题的照片,社会对长城进行保护的情景,展示倡议书。

(2)关于大一统:①理解大一统的含义;②要考虑故宫营建时明清两朝的国情;③引导学生从故宫建筑的命名、故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故宫的规模、建筑的色彩、材质和尺度、建筑的风格、太和殿的规模来分析;④从经历的朝代、民族,感受民族的包容性;⑤如此大规模建筑的营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等。

(3)关于长城:①要了解长城的作用;②知道长城修建的背景;③联系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④对比明清两朝的疆域图;⑤明确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品质,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⑥注意把握民族关系问题。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1B 2C 3D 4D 5A 6D 7C 8D 9C 10C 11B 12B 13C 14A

15.(1)《天工开物》宋应星 明代。

(2)用来排除矿井中的有毒气体(瓦斯)。

16.(1)图一:《水浒传》;图二:《红楼梦》;图三:《西游记》;图四:《三国演义》。

(2)答案略

(3)明中后期,随城市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繁荣;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

17.(1)特点:传统科学技术仍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成就:出现《本草纲目》等几部总结性科技著作;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2)科学精神: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献身科学、敢于怀疑的治学素质。(答案灵活)

(3)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封建自然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发展的推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推广、应用;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八股取士、文字狱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条件。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B 2C 3B 4C 5B 6A 7C 8C 9C 10B 11D 12D 13B 14D 15D16A 17B

18.端倪:

海外贸易处于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为下西洋提供物质保证;下西洋船只庞大,说明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广泛应用;船数人数说明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技术先进;次数说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时间可以反映在当时世界航海上是无可企及的,比哥伦布等早了半个世纪。

19.靖难之役;麦加;出海远航

任务1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任务2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联系。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则是为西欧商品经济开拓市场,以及扩张殖民地。

郑和船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这是当时欧洲远航船队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下西洋虽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改写了人类历史,但它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这与西方国家在亚、非、美洲的疯狂屠杀和经济掠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庞大。十五、十六世纪欧洲船队的组织管理水平,远不如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却未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西方的殖民活动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海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开始了殖民活动,从亚、非、美洲掠取了巨额财富。商业贸易和财富掠夺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亚、非、美洲人民则沦入苦难的深渊。从此,西方世界跟第三世界的发展差距便日渐拉大。

20.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1C 2C 3B 4B 5D 6B 7D 8D 9A 10B 11D

12.(1)闭关政策。

(2)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13.(1)代表性的古镇如山西平遥、湘西凤凰、浙江周庄等。建议略。

(2)答案略。

14.(1)盛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而稳定的一个时期。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三个。第一个是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的时期;第二个为唐太宗“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第三个盛世就是清朝的康雍乾盛世。

(2)这主要是三个因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西方国家的物品不足,只能是拿银子来换中国的产品,这样大量的白银就流入中国。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3)康雍乾盛世虽然成就卓著,但是其中也潜伏着对中国发展很不利的因素。可以说,盛世的阴影很多,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闭关锁国。二是重农轻商。三是禁锢思想。四是轻视科学。

(4)答案略

第25课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学习与探究之三

1C 2B 3C4B 5C 6B7B 8B 9B 10C11D 12C 13A 14A 15B

16.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从希腊奥林匹亚城开始,经过五大洲,最后返回希腊。这是奥运会火炬传递史上第一次将火炬传递到非洲和南美洲,以体现雅典奥运会的精神:和平、参与、分享奥林匹克遗产。

17.提示:通过奥运圣火的传递,将能够向世人全面展示火炬传递沿途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风貌、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火炬传递,将有助于奥运精神及文化在火炬传递沿途地区的传播。奥林匹亚山圣火取火处的历史是3100年,如果在张家口涿鹿建成中华坛,其象征年代至少在5000年以上,又是中华人文起点标志,可在标志性主题上超越西方,会得到全世界华人的广泛响应。涿鹿取火后,经鸡鸣驿站、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元大都土城、中华世纪坛,最后直达会场。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计划跨越珠峰。到达中国六大古都。

根据书P140-142找出重要城市(四大文明古国)西方文明发源地希腊,继承着罗马等等。全世界的奥运,共享奥运辉煌。穿越主要国家与地区(为世界做出贡献,为奥运出力)。

根据自己家乡历史地位判断。

18.提示:

姚明、田亮、李宁、宋祖英、成龙、刘德华等。原因略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C 2D3C 4C 5B6A 7B 8B 9B 10B 11C 12A 13D 14B15C 16B 17B 18C 19C 20D 21A 22D 23C 24C25C

26A 27C 28B 29C 30A

31.隋唐:①⑥⑨宋元:②⑤⑦⑩明清:③④⑧

32.(1)八股文

(2)隋朝唐朝(前期)

(3)积极作用: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有利于培养人才。消极作用:从明开始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苦读,不讲求实际学问,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学生能言之成理均可得分,其中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33. (1)A

(2)原因:康熙帝态度的明确,清军抗击沙俄入侵英勇奋战的斗志和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

(3)B

34.(1)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都是实行文化台独或台独。

(3)通过信函、网上交流、人员往来等方式,加强沟通,让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今天的现状,共同

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期中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1D 2D 3D4D 5D 6B7C 8C 9A 10D 11C 12D 13D 14D15C

16A 17A 18D 19C 20A 21D 22D 23A 24B 25D 26C 27C 28C 29A 30D

31.②错。:南宋缺马,百姓出行主要依靠牛车和驴车
③错。理由: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而身穿粗布衣裤的一般为平民百姓,不可能那么多人在吃羊肉。
④错:理由:占城稻至少在北宋时已经从福建传播到江南地区,福建人不必去浙江购买。
⑥错:理由:宋朝时早市没有时间限定。
⑦错:理由;当时农家女子多穿青裙,而且一般劳动妇女不可能穿丝绸衣服。
⑨错;理由:该诗是宋朝末年元朝初年文天祥的作品,男主人公当时不可能会背诵该诗。

32.BDCAACDB

33.(1)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

(2)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3)到了宋朝,随着南方经济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4)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5)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34. (1)唐朝。

(2)汉武帝兴修水利工程,元世祖颁行《农桑辑要》。

(3)宋朝和明朝积极推广种植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

(4)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重视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交流以及发明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等。

35. (1)不正确。看琼花只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南北两地的统治及南粮北调。

(2)隋文帝时,励精图治,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这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有 前代开凿的古运河为基础。

(3)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同时,开凿大运河,也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总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功大于过。

36. (1)陕西西安

(2)长安规划整齐 人口众多

(3)宫城 皇城 外郭城东市 西市

(4)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5)平城京的城市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这是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的结果。

37. A.隋B.北宋C.南宋D.元E.清(5分)

期中检测题(二)参考答案

1B 2C 3A4D 5B 6C7A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C15D 16B 17B 18C 19C 20B

21C 22C 23C 24A 25A 26D 27C 28B 29B 30D 31A 32B 33D 34A 35B 36D37C 38C 39B 40C

41.(1)脱离实际的八股文考试改为科举考试,明清才有。

(2)武官社会地位极高高改为“重文轻武” 文官的社会地位极高。

(3)他向长城东部的山海关赶去改为山海关在金人手中。

(4)“沿途百姓都穿着后厚地棉袄”错误,因棉袄到元代才普及。

(5)蒙古兵改为金兵;

(6)再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改为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42.(1)唐三彩 (2) 敦煌莫高窟 (3)指南针

43.文天祥岳飞手书契丹文字 西夏文木活字 泥活字模型

44.(1)日本和同开珎。

(2)中国唐朝 开元通宝。

(3)唐朝和日本贸易繁盛。

(4)交子 北宋四川 世界最早的纸币 。

(5)会子 南宋。

45. A B BD C

46.(1)图一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等并立。 图二南宋偏安于江南,统治区域比北宋缩小,辽、北宋被金所灭。

(2)变化: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

原因: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加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蒙古骑兵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而此时其他民族政权统治腐朽等。

(3)①趋势:各民族政权由并立、对峙逐步走向统一。(由民族纷争到民族大融合)

②原因: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自身强大;宋政权政治腐败,积贫积弱;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人民渴望统一。(3分)

(4)政治形势特点:

图一:北宋、辽、西夏三个政权并立

图二:南宋与金对峙

图三:元朝统一全国

(5)形成过程:

图一:北宋建立后,为收回幽云十六州两次对辽战争失败,采取软弱政策;辽军南下,澶渊之盟后形成宋辽对峙;西北党项族建立西夏,与宋不断交兵,宋夏和议后,形成三政权并立形势。图二:北宋后期,女真族兴起,建立金政权,先后灭辽和北宋;南宋建立后,偏安东南,虽然进行抗金斗争,但因投降派占上风,宋金和议,形成宋金对峙。图三:13世纪蒙古族兴起后,建立蒙古政权,先后灭西夏,金;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实现全国统一;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管辖辽阔的疆域。

期末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1A2D3D4C5B6B7A8A 9B 10B11D 12B 13A14D 15D 16B 17D 18B 19C 20C

21D 22B23D 24B 25A26A 27D 28C29D 30C 31C32D 33A 34C 35B 36B 37A 38A 39A40A

41D 42C43C 44B 45B46C 47D 48C49C 50D

51.提示:(1)明朝废除了宰相的权力。

(2)明太祖时设锦衣卫监管监视。

(3)1405年,郑和开始出使西洋,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4)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5)戚继光、郑成功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或岳飞不是。

52.ABDC

53.DBAB

54.(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万里长城建于秦朝。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主要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与明长城不同的是: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中段用土心砖(石)砌筑。

(3)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55.

(1)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仅影响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

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与外国进行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渐渐落伍了。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2)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广泛开展对外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等(只要言之有理)

56.(1)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2)B (3)C

(4)①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②明末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③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④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期末检测题(二)参考答案

1D 2C3A 4A 5A6C 7D 8A 9C10B 11D 12B 13A 14D 15C 16C 17B 18B 19A 20A

21C 22A 23C 24A 25D 26B 27C 28A 29C 30D 31A 32B 33B34C 35D 36A 37A 38D 39D 40C

41D 42B 43A 44D 45A 46A 47C 48C 49A 50A 51D 52B 53C54D 55A 56B 57A 58B 59C 60A

61.(1)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鉴真东渡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2)发展情况: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或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主要原因: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努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3)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互访、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等。(中日书法交流,摄影大赛、日本插花、茶道、柔道、摔跤表演、学生联谊活动、日本电影周、中日围棋大赛)言之有理即可。

62.(1)丝织品(丝、丝绸)、麻织品(麻布、麻)。

(2)革新棉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这一说法充分肯定了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说成是“黄道婆一人的功劳”,夸大了其个人作用(因为她是在学习黎族人民先进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

(3)使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63.(1)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如学生只是照抄材料一,酌情给1—2分)

(2)中国的航海技术停滞不前。(如学生仅从造船技术方面作答,酌情给分。)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

64.注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历史材料(信息)形成观点的能力,以及“史由证来,证史一致”意识的形成与运用水平,不以面面俱到地再现历史知识为目的,也不提倡学生简单地抄录教科书中的相关字句。

评分可从下列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做评判:

(一)观点的价值(0—3分)

(1)没有观点,或观点不正确。(0分)

(2)一般观点:通常是1个就事论事的观点,如“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1分);假如能进一步提出评价性的观点,如“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场大浩劫。”(2分)

(3)辩证观点:能把事件放入历史发展的大框架中审视,辩证地提出观点。如“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登峰造极地步,所以统治者必然要加强在文化上的专制统治……”(2分);如能进一步提出“清朝统治前期,确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以文字寄托对明朝的怀念之情,文字狱最初是针对这些人而起,但越往后,镇压范围越扩大,开始无端迫害知识分子……”(3分)

(4)创新观点:能从新的角度提出观点。如“丞相制度早在明朝初期就为朱元璋所废除,所以这部反映清朝历史的电视剧,剧名就违背历史常识。”或“明清的文字狱实是因开国统治者自认为文化水平不高,对知识分子的学识嫉妒万分,心理上不平衡便制造冤狱加害。”(3分)

(二).历史材料信息运用的水平(0-6分)

(1)所用材料不能证明所提出的观点(0分)。

(2)材料的出处:能说明所用材料的出处,如“教科书中提到……”、“上述(试卷)材料中提到……”(1分);假如能用到课外的材料,如“我在一本名为《×××××》的书中看到……”、“我曾在××网上看到过……”、“长辈告诉我……”等(2分)

(3)材料的数量:运用单项材料(1分);能运用数个材料(2分)

(4)材料的质量: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不最密切(1分);能有效地说明观点(2分)

(三).能自己组织语言,不简单地抄录教科书、文字流畅、条理清晰、历史感强,在这四项特色中每具备1项,均可各加1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为10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1764.html

更多阅读

语文资源与评价八下参考答案 语文习题册参考答案

语文资源与评价八下参考答案一海燕1.D2.C(A.翡;B.震;D.轰)3.(1)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

资源与评价语文九年级下答案1 九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

资源与评价语文九下参考答案一 威尼斯商人(节选)1.sòng pǐpáo ā zā恻隐 钧裁 折衷怜悯2.赫--赦 顷--倾如--辱 抵--砥 搏—博3.(1)反问 (2)比喻(3)夸张 (4)排比4.(1)舞台 文学 舞蹈(2)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英 诗人 《仲夏夜之梦》《理查三世

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瓯北四中吴晓飞一.基本情况分析全校七年级有两个班,共60人,其中拔尖率为46%,优秀率为84%,及格率为90%,很少存在低分。二.试卷分析本试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覆盖了整册书各章节的

声明:《转载 资源与评价历史七年级下参考答案 博客里转载的真实历史》为网友犯二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