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别人的回忆,关于你的,满满的都是误差和偏见。
自我感太过充沛,往往会稀释掉关于记忆的客观性,而失去了客观,残缺又怎么来支撑表达一个人的过去呢?
以前喜欢白驹过隙这个词,是因为它比时光如梭新鲜,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贴近自己喜欢文学的身份,而今,这个词像一个预言,恰如其分得演绎了每个人的今生,来不及抓住,便要告别,就连遗憾都带着时差,来提醒你:你错过了。
我也曾疯狂发状态,只是为了刻度自己的悲伤,当然,最好惹来同情、安慰,哪怕是咒骂、批判也好,起码这些观众的声音告诉我:我依然活着,我在别人的世界里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他们的评论也会在我的蛮荒之地留下几片脚印,让我觉得死水荒草并非我的一生。渐渐的,我似懂非懂的领略着成长,不再狂发状态,不再博取同情,不再乱写日志,学会隐藏,学会不语,学会坚强,偶尔附庸风雅写几首诗词,读几本小说,看点电影,喝杯小酒,日子不紧不慢得也过下来了,或许生活本来就是不愠不怒的模样。
有一段时间很怕面对自己的过去,因为你的过去已然在别人眼里形成一种定式思维,比如,提起某某某,哦哦,他怎样怎样,人常如此,一旦形成这种思维,除非深交否则很难改变,而我知道自己曾像一个混蛋般做过许多混蛋事,所以很怕自己用心经营的形象被别人的某种思维给一票否决,显然,我很在乎别人的看法。逃离过去的方法——过好现在,幻想未来,用时间的延展来完成生命的蜕变,所幸我做得还不错,当你走过后,你会发现,因为你认真的时间态度,你终于释怀了过去的那个自我,纵使在别人眼里是坏蛋、浑小子,而你能坦然面对所以亦有所得,有所得便不会负了现在,要让时间的链条轮回得像一场璀璨的烟火,让所有人都惊艳于你的换骨脱--胎。
爱情的世界里,饥渴和强求会迷失判断,不要因为饥渴而去拼命弥补,也不要借用强求来实现缘分。弥补过剩,会臃肿幸福;强求过狠,会偏离爱的本意。
人,定胜天,有所为,此“为”全凭己心,不要委屈自己,也不要傲慢他人;人,亦讲缘分,有所不为,此“不为”实乃顺其自然,静观其变静待其然,为与不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衡量自己和他人的得失,在自我所能的范围里,去选择一个人去爱,去经历,去感受,去实现自我,哪怕是悲伤的成全,抑或是卑微的怜悯,是你的生活,终究是靠你来完成。
永远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傲慢的资本是自己足够优秀。读过几本书,便夸夸其谈,写过几首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文章便自诩文坛奇才,崇拜几个偶像便以为那就是全世界,这些,不过是出卖你的无知。除非你站在制高点去俯瞰,否则你永远是井底之蛙,一平米的井口就是你的视野,泛泛而谈自得其乐还可以,若想着如何改造世界和人性,那么就有点愚不可及了。我深知自我的浅薄,每一次写文的时候,便觉得脑袋像一个空壳子,放着三两的东西,有一两还用不到。
成就有多重要,胜过他人有多伟大,其实在一副人们不常在意的躯壳面前都是那么得微不足道,最近周围有好多熟悉的人得了可以毁掉一个人的病,好好的一个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才懂得姥姥常常跟我说的那句话:我们可不求你有多出息,哪怕是教个书也行,健健康康的就好。健康是多么傲人的资本,像富贵一样活着,勇敢地活着,我们不会比他更惨。直到此刻,我才明白,幸福的定义里必须加健康两字。
此刻,我在听一首歌——李宇春的《下一个路口见》,歌词倒是不怎么样,只是题目触动了我,所以便写下了这篇文章,断断续续的杂念,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针对什么人什么事,要说针对,那也只能是针对时间和我。时间教会我成长,教会我思考,教会我一个道理:你,便是你,只能靠自己成全,而不是他人来完成。如果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你是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他人的手段。
下一个路口,我会遇见你和他,那个路口的日历被撕了几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在长大,我们在爱,我们在路上。
下一个路口,我们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