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号码有待从根本上完善 四角号码新词典

四角号码有待从根本上完善

杨新安

(临海市古城小学,浙江 临海 317000)

摘要:本文提出三个要点。一、完善四角号码两条宏观总则:1.自然切分自然取,不能切分上下取(“病办白”等违例);2.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台元糸”等违例)。这两条宏观总则是四角号码的根基,也是四角号码的“宏观”领域,自然和谐,简明扼要,据此可不难地判定《辞海》和《辞源》等收字相当的辞书里的新旧四角号码都存在两千个上下自相矛盾的编码,而明辨是非。二、各种角型及其之间的关系,各种角型是四角号码的“微观”领域。三、“第五角”与他角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四角号码;自然切分;角型;根字;派生字;附号

四角号码1925年由王云五提出。1963年,中国大陆专家对四角号码作了5条修改。修改后的四角号码,称为“新方案”;之前的,改称为“旧方案”。这次修改欠慎重,结果生出了更多的乱子。本文剖析的对象主要是“新方案”。

为了行文简洁起见,本文常引用的“多字辞书名”都用开头的二字简称:

旧方案

《康熙字典》,简称《康熙》

《四角号码新词典》,简称《四角》(第8版起为“新方案”,之前的为“旧方案”)

新方案

《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

《新编汉语词典》,简称《新编》

《新华字典》,简称《新华》

《说文解字注》,简称《说文》

按:古汉语辞书一般是“旧方案”,但《说文》例外,《说文》是“新方案”。

自然切分自然取,不能切分上下取

自然切分自然取,就是“左右切分左右取,上下切分上下取,各角切分各角取”。

1.1 左右切分左右取(也即靠边取)

在汉字里,左右结构的字最多。逢左右可切分的,自然左右(即纵向)切分左右取。如“卜”,左右自然切分后,左角自然取“垂笔”作20,右角自然取“点笔”作30(0)(注:本文各字给出的四角编码,如果没有说明,那都是“新方案”);“收”,左右自然切分后(切分在“丨”前,一步直接切分到四角号码所规定的十种笔形),左角自然靠边取“垂笔”和“角笔”,作27。“卜收”二字各角的取号,新方案完全传承了旧方案,并对这类字各角含有“单笔”的“两个笔形可取角型”的取笔法,作了较明确的规定:“角形有两单笔或一单笔一复笔的,不论高低,一律取最左或最右的笔形。”此条规定,实际上就是依据“左右切分左右取”而制订的。但文字较多,我们简述为“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后面皆用这个简述)。注:像“收”的左角、“卜”的右角,“切分前”都是比较复杂的“两个笔型可取角型”;切分后,则都变成了非常简单的“一个笔形可取角型”。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简单易行的“自然切分自然取”之宏观总则,不但在理论方面有助于剖析、研究四角号码,同时也显然方便了四角号码的实践教学,使四角号码变得更加易学和易用。

1.2 上下切分上下取(也即高低取)

在汉字里,除了左右结构,就数上下结构的字多了。逢上下可切分的,自然上下(即横向)切分上下取。如“文”,上下自然切分后,上角自然取“头笔”作00,下角自然取“叉笔”作40(附号取上面用过的“头笔”作0)。

1.3 各角切分各角取

逢各角可切分的,自然各角切分各角取。例如“坐”的上角和“眾”的下角,各角里的“人”件都可自然切分出来,于是“坐”的上角和“眾”的下角,便自然都各取“人”件“八笔”作8。再如“为”的左上角、“或”的右上角、“勺”的左下角、“虫”的右下角和“玉”的第五角,这五个角的“点笔”都可自然切分出来,那便自然都取“点笔”作3。又如“本”的左下角“撇”和右下角“捺”可自然切分出来,那“本”的下角便自然分别取“撇”和“捺”而作23。

注:某些可以“左右切分”的字件,也可以进行“各角切分”,如“冷淡”二字,左件里的“冫氵”,可以一、三角自然切分而作3和1。而可以“上下切分”的字件,则不可以进行“各角切分”,如“并举”二字,上件里的“丷小”,就不可以进行一、二角切分而作3和2,只能按复笔里“八笔”和“小笔”编码作80和90。

1.4不能切分上下取(也即高低取)

在汉字里,还有部分字,上下和左右及各角都不能自然切分,如“车”的各角和“典”的上角,怎么办?四角号码规定这些字的各角都“高低取”。这些字的各角一般具有交叉笔形而形成两个“复笔”,新方案传承旧方案所制定的“有两复笔可取的,在上角取较高的复笔,在下角取较低的复笔”的细则(我们简述为“两复高低取”。即“在上角,两复往高取;在下角,两复往低取”。后文皆这样称述),就是对这类左右和上下及各角都不可自然切分的字在取笔法上所作的概括。这样的规定,在取笔方向上,可使高低取笔和靠边取笔的,比较接近而均匀(因左右可切分的字占汉字的大多数,即使把上下和左右及各角都不能自然切分的字归入高低取笔里,还是靠边取笔的更多),可生成更多不同的编码而降低重码率,是比较理想的。例如“内肉”的上角,“在上角,两复往高取”,取“叉笔”作40,“内肉”的全码就是4022(7)。如果规定靠边取,取两个“角笔”作77,那“内肉”的全码就是7722(0),便与“月用同周朋脚”等许多字重码了,这样重码字很多,显然不好。这类字在“切分取笔法”上,我们称为“不能切分上下取”。“不能切分上下取”的另一个便利是“高低取笔”比“靠边取笔”容易:最高最低的笔形大多易于决断,而最靠左或最靠右的笔形则较难决断。(按:“山、屮、巾、韦”等上下和左右及各角都不能自然切分的字,各角里可以独立的“垂笔”仍然都取号作2。这些“垂笔”都偏在各角的位置上,沿用既定的新旧方案取号,自然也是合乎“按四角笔形自然取笔”这个法则的,如“山”的上角仍取两个靠边的“垂笔”作22而不取最高的“垂笔”作20。)

以上所提的“自然切分自然取”,除了“不能切分上下取”外,该都是非常自然和谐、无可置疑的。但是,当前通行的新旧方案,在此却一直有不少的字违背了这个天经地义的“自然切分自然取”的自然宏观法则,例如“病办白”等字(后文将逐个分析)。

二 派生字取笔同根字

汉字根据字件的派生与否关系,可以分成“根字”和“派生字”两大类。相对来说,“根字”是基本单位(有时候独立不成字,如“妻”字的上部构件);“派生字”由“根字”加“根字”或加“偏旁”派生而出。如“十——土、土——王、王——主、主——住”这四组字,都是根字和派生字之间的关系。“根字”和“派生字”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如“土”,相对于“十”,“土”是“派生字”;但是,相对于“王”,“土”则是“根字”。前者根字各角取笔,依据“自然切分自然取”(难以决断的笔形,可写到“田”字格里,如“纟”的起笔“∠”件,写到田里,为田,则“∠”件的四角全码就是2071(0)),一般可以从容处理所有根字的取号;至于后者派生字,依据“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同样也可以从容处理所有派生字的取号。例如根字:5232(7)——派生字:52鵏︱ 捕32(7)︱ 532莆圃2(7)︱ 5敷 ︱ 博32匍︱痡2(7)。在此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宏观总则的字,也有不少,例如“台元糸”等(后文将逐个分析)。

四角号码各种角型

四角号码是把各角笔形变成各个代码的汉字形码方案。各角笔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分成多种形形色色的角型。

3.1 “有笔形可取角型”和“无笔形可取角型”

这两种角型,是从各角“有无笔形”可取的角度分出来的。

3.1.1有笔形可取角型

“有笔形可取角型”可分为“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两类。“用过角型”的编码都作0;“一般角型”要根据不同的十个笔形,分别编码。例如:

1雨0 2禾030州 4寸0 0 5咸0

6古0 70 刀7(0)80八00 90小000亮0

以上标出的第一角数码,都是“一般角型”;其后各角的0码,都是“用过角型”。

“用过角型”,根据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横向式、纵向式、斜向式”三类。

3.1.1.1横向式

102030 ——上角横向式

506080 ——下角横向式

31空00 06言00 61里00——上下横向式

3.1.1.2纵向式

片2202(7) 博4304(2) 拉5001(8)——左角纵向式

该组第三角是“用过角型”,其他都是“一般角型”。

仆2320(0) 计3470(0) 蚌5510(0)——右角纵向式

该组第四角是“用过角型”,第五角是“缺角角型”,其他都是“一般角型”。

卝1100(0) 卜2300(0) 加4600(0)——左右纵向式

该组三、四角是“用过角型”,第五角是“缺角角型”,其他都是“一般角型”。

伐2325(0) 司1762(0) 沙3912(0)——二附纵向式

该组附号(第五角)是“用过角型”,其他都是“一般角型”。

3.1.1.3斜向式

式4310(0) 或5310(0) 成5320(0)——右斜式

该组第四角是“右斜式用过角型”,第五角是“二附式用过角型”,其他都是“一般角型”。

为3402(7)——左斜式

“为”字第三角是“左斜式用过角型”,其他各角都是“一般角型”。

“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都属于“有笔形可取角型”,实质相同,因此可以互相转变。互相转变的条件是“在左或在上加减字件”。

3.1.1.3.1“横向式”互变

10——瓶180——洪846古00——姑46

“横向式”互变“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是在某字的“左方”加减字件。如“瓦”的第二角是“上横式用过角型”,在其“左方”加“并”成“瓶”字,“10”和“瓶1”的第二角,“用过角型”和“一般角型”就形成了“互变关系”。

3.1.1.3.2“纵向式”互变

40龙——34宠 相60——1霜0630心30——43芯43

则20——厕12(0) 伐35(0)——筏85(3)、阀75(3)

“纵向式”互变“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一般是在某字的“上方”加减字件。如“龙”的第三角是“左纵式用过角型”,在其“上方”加“宀”成“宠”字,“40龙”和“4宠”的第三角,“用过角型”和“一般角型”就形成了“互变关系”。

3.1.1.3.3“斜向式”互变

“斜向式”互变“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一般是在某字的“上方”或“左方”加减字件。例如:50——8515

注:“无笔形可取角型”和“有笔形可取角型”截然对立,不可互变。因此新方案里特别规定的以下两组的角型互变,肯定不科学,肯定是乏理的。

0——扎紥2

根字“乚0”里的第二角“无笔形可取角型”(缺角角型)和派生字“扎紥2”里的第二角“有笔形可取角型”(一般角型)互变,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宏观总则,极其无理。

0弓——2

0弓”和“2引”第三角取号的无理本质同上,无需赘述。

比较第四角里的“缺角角型”,“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完全一 致,自然科学、正确。

广0——扩0︱户0——沪0

按:旧方案的前四角里无“缺角角型”(只有“附角”存在“缺角角型”)。如“乚千”的上角都作20,都分别是“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弓丁”的下角都作20,也同样分别是“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经1963年修订的新方案,前四角里才诞生了“缺角角型”,如“弓”的第三角,但其派生字“引张弘”的第三角却拒绝随机应变,与时俱进,结果使根字“弓”成了可怜巴巴的孤家寡人,派生字“引张弘”等则成了不认祖宗的叛逆者,在“缺角角型”的字族里,搅得四角号码新王国混乱不堪(这与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今日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竟使得四角号码变得不和谐而退步了!

比较:旧方案“2弓——2引张弘”,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而新方案“0弓——2引张弘”,派生字取笔竟不同根字!新方案还把无理的“2弓——2引张弘”特别写进“四角号码查字法”里,强迫人们死记硬背。这样做合理吗?

但新方案《辞海》第三角的“0气——0刏”,则歪打正着,派生字取笔同根字。

在此,也许有人会提出旧方案“20——躬2”不如新方案“弓2——躬2”。是的,这里形式上,确是新方案更完美。但是旧方案里的第四角“20——躬2”并未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一宏观总则,就如新方案里的第四角“20——订2”也不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一样,是无可指谪的。

3.1.2无笔形可取角型

“无笔形可取角型”就一种,即“缺角角型”。“缺角角型”在新旧四角方案里有所不同。

3.1.2.1新方案里的“缺角角型”

在新方案里,除了第一角客观上不存在“缺角角型”外,其他各角都存在“缺角角型”。例如:

第二角——乚

第三角——弓丂亏飞气号丐丏乓

第四角——厂广产严尸户卢声乒

第五角(附号)——亠一卝丨乚丩川州丶卜心十乂斗寸斗艹卅卌丰丈井牛口囗日曰田回囚八人入小……

在四角号码里,“缺角角型”,数第五角(附号)最多。首先,含有“缺角角型”的根字,第五角最多。其次,第五角“缺角角型”的根字,不像其他各角“缺角角型”的,如“乚丂厂”,看上去像缺胳膊少腿似的发育不全,派生字一般较少;第五角“缺角角型”的根字,大多数可是长得丰满健壮,派生字可能也因此旺起来,例如:

十——什叶计汁针钋卙

人——从认以朲魜倝臥

口——扣和知如加釦吅

卜——补卟仆扑朴圤外卦讣卧钋

斗——料科斟抖蚪钭枓阧斜斛酙斢斠

寸——付村吋忖籿对时射讨耐尉衬肘纣酎尀尌

此外,有的“囗门”部字,其根字的附号不是“缺角角型”,但其居右的派生字,却全部成了清一色的“缺角角型”,例如:目(1)——泪钼,因(4)——铟姻,闰(閏)(4)——润(潤)瞤橍膶。相比较而言,其他各角里的“缺角角型”,因为派生字有限,其总字数加起来,肯定也超不过第五角里的“缺角角型”的总字数,就算派生字“扎紥乱”类的第二角和“引张弘”类的第三角今后都改成了“缺角角型”。

注:从中间(或偏左偏右)起笔的竖、撇、捺等,上下只有这一笔的,其上下的前四个角都取该笔编码,不可视作“缺角角型”,也不可取他笔作角。例如:

中丰聿——前四个角都取“插笔”,因此都作5000。

乜(中间起笔的竖偏于左上角)——上角都取“叉笔”作40(第二角不可取“角笔”作7)。按:“母”字的下角相当于“乜”字的上角,当继承旧方案,都取“插笔”作50,但新方案却改弦更张作75,其第三角改取“角笔”作7,与“乜”字的第二角不取“角笔”作7相矛盾,肯定不合理。

弋尹屰——新方案把“弋”的第三角和“尹屰”的第四角视作“缺角角型”,如《辞海》的“0芅”和一般辞书的“伊0”,这是错误的。这三字的下角(第三角和第四角),也当继承旧方案,都视作“有笔形可取角型”,取“叉笔”或“插笔”。新方案“逆”字的附号改作4(旧附角作7),表明“屰”字的第四角是有笔形可取的“用过角型”而不是无笔形可取的“缺角角型”。试比较“迁连”二字的附号分别作4和5,表明“千车”和“屰”的下角本质完全相同,都是有笔形可取的“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以此类推,“千车”的派生字“仟伡”的第四角是“一般角型”,取“叉笔”和“插笔”分别作4和5;那么“尹”的派生字“伊”的第四角,当也是“一般角型”,应取“插笔”作5。

由“母弋尹屰”的下角取笔,再加上“0弓——2引”和“广0——扩0”的相矛盾,可以看出,新方案对四角号码的三种基本角型“一般角型”“用过角型”和“缺角角型”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变,都是没有理顺的。

3.1.2.2旧方案里的“缺角角型”

在旧方案里,“缺角角型”只存在于第五角,即“附角”里。字例同新方案里的“亠一卝丨乚丩川州丶卜心十乂斗寸斗艹卅卌丰丈井牛口囗日曰田回囚八人入小”等。试比较“弓丂”等字,在旧方案里,下角作20,分别是“有笔形可取角型”里的“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新方案改作02,“弓丂”等字的第三角变为“无笔形可取角型”,即“缺角角型”,第四角顺之变为“有笔形可取角型”里的“一般角型”。

3.1.2.3各种角型和谐相处

有笔形可取的“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与无笔形可取的“缺角角型”,可以自然地和平共处。例如:

72厂10(0)——前三角是“一般角型”,第四角是“缺角角型”,第五角是“用过角型”。

10亏02(7)——第一、第四和第五角是“一般角型”,第二角是“用过角型”,第三角是“缺角角型”。

以上三种角型,“一般角型”最多,“缺角角型”最少,“用过角型”居中。从十个数码来看,0码一般最多:“用过角型”和“缺角角型”都作0,“一般角型”里的“头笔”也作0。所以,随意抽一些字出来,多数的字里,0码往往少不了。例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十个字,只有“色”字里没有0码。此外,就0码来统计,简化字一般多于繁体字。例如“60听——11聽”、“42声00——44聲70”。

3.1.3“一个笔形可取角型”和“两个笔形可取角型”

这两种角型,是从各角的笔形是一个还是两个,分出来的。不存在“三个以上笔形可取角型”。

3.1.3.1一个笔形可取角型

一个笔形可取角型,如“浙3212(1)、江3111(2)”二字,各角都是“一个笔形可取角型”。“一个笔形可取角型”,在汉字的各角里占极大多数,这时候,按形取号,极其容易,因此,学用和熟练四角号码,是相当快便的。

3.1.3.2两个笔形可取角型

两个笔形可取角型,有两种情况,前文论述过,即:

(1)“两复高低取”,亦即“不能切分上下取”,如“披”字的前三角;

(2)“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即得之于“自然切分自然取”所概括出来的细则。如“非”字的前四角都是“两单靠边取”;“收”字的第一角也是“两单靠边取”,而“收”字的第三角则是“一单一复靠边取”。

“第五角”与他角之间的关系

1925年四角号码刚问世时,每个字只取四角笔形来编码,所以叫四角号码。后来为了减少重码字,王云五采纳了高梦旦提出的建议,增加了第五角编码,但仍叫四角号码。1963年,大陆对四角号码作了五条修改,其中有对第五角取笔的修改,名称也起了变化,原来第五角叫“附角”,改成了“附号”,这个名称上的修改,我们认为没有必要。“附角”和前四角,都以“角”字结尾,一“角”到底,顺口;改成“附号”后,说起来别扭。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说“附号”,那就是“新方案”;而说“附角”,那就是“旧方案”(或“老方案”)。

4.1“附角”和“附号”取笔法

“附角”所取的笔形,是右下角(第四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笔形;“附号”所取的笔形,是右下角(第四角)之上最近的笔形(这个最近的笔形,要遵守我们所提出的两条宏观总则,即“自然切分自然取,不能切分上下取”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例如“空”字的“附角”,原取“横笔”作1,“附号”改取“垂笔”作2。

旧四角方案的第五角取笔,侧重于“视觉”(最贴近而露锋芒),没有将前四角所规定的取笔理性细则(“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和“两复高低取”等),贯彻到底,不尽如人意。新四角方案对之进行修改,目的是想把四角号码所规定的各条理性细则也贯彻到第五角的取笔里。试比较下列一组字的“附角”和“附号”。

旧方案:54冓54(7)——3遘0(5)

新方案:54冓54(7)——3遘0(4)

在旧方案里,根字“54冓54”的前四角取号,都执行“两复高低取”这条理性细则,不错。但派生字“30(5)”的“附角”,因为旧方案的硬性规定,凭“感性视觉”取号,改取第四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插笔”作5,中途变卦,没有把“两复高低取”的理性细则,贯彻到第五角里,这在理性上显然不完美。

新方案对旧方案的第五角取号的修改,是要把四角号码的各条理性细则,都一贯到底,这显然是科学合理的。这里,新方案对派生字“30(4)”的“附号”,也依据“两复高低取”这条理性细则,取第四角上方“较低”的复笔“叉笔”作4,把“两复高低取”这条理性细则贯彻到了最后的第五角里,当然是值得肯定的。

新方案在“战略”上,“要把四角号码的各条理性细则,都一贯到底”这个修改的大方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遗憾的是,新方案对第五角的修改,首先因为没有真正确立“自然切分自然取”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两条不可违背的宏观领域里的总则,此外又缺乏对四角号码各种“角型”的微观研究,所以在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字形时,特别是面对各角笔形不丰满的“ㄑ母弋尹屰”等具体的字时,在“战术”上,就难免打了许多败仗。结果,不但是远没有把“两复高低取”和“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正确地贯彻到底,而且还生出了更多的乱子和错码。鉴于第五角出错最多,本文就此特别针对第五角的取笔要点,重点展开论述。

4.2第五角取笔要点

4.2.1不可混淆三种基本角型

三种基本角型指上文论述过的“一般角型”“用过角型”和“缺角角型”。附号里的这三种基本角型最典型的例字是“一二三”这3个字。它们的附号分别是“缺角角型”“用过角型”和“一般角型”。

“三”字的附号作1是“一般角型”。附号为“一般角型”的特点是:第二角和第四角的笔形一般不同笔而其间又存在其他笔形。这时候,按我们所提出的“自然切分自然取,不能切分上下取”的宏观总则,附号取第四角上方最近的一个笔形。他字如“正(1)、里(5)”。

“二”字的附号为0是“用过角型”。附号为“用过角型”的特点是:二、四角笔形肯定不同笔而其间又不存在其他任何笔形。这时候,第四角上方只存在第二角取用过的那个笔形,这样,附号就只能取那第二角用过的唯一的笔形而成为“用过角型”。他字如“刀7(0)、火9(0)”。

“一”字的附号为0是“缺角角型”。附号为“缺角角型”的特点是:二、四角的笔形肯定同笔而其间又不存在其他任何笔形(下角取笔特别规定的一些“囗”框类字除外,如附号都作0的“日回囚”等字;注:“门”框类字按理同此,如“闩问闪”等,但此类字,附号却都作1了,这肯定错了,对此后文再分析)。他字如“丨、丰、八”。

在新方案里,“一般角型”“用过角型”和“缺角角型”在附号里混淆不清,出了不少错误。例如:

(1)“一般角型”错成“缺角角型”

1)旧《辞海》:陣(0)——車硨(6)

这组同根(車)字,前错后对,自相矛盾。

(2)“一般角型”错成“用过角型”

2)新《辞海》:吖(0)——丫木丫(7)

这组同根(丫)字,前错后对,也自相矛盾。

(3)“用过角型”错成“一般角型”

3)新《辞海》:20ㄑ30(7)

“ㄑ”字的“角笔”质点,百分之百居于最左边,附号绝对不可取用。新旧四角方案,第五角的取笔都是“右下角(第四角)上方的笔形”而不是“左下角(第三角)上方的笔形”。该字的附号,为此当取前两角用过的“右下角(第四角)上方”的“撇笔”作0,是为“用过角型”;而绝不可取最靠左的、不靠谱的“角笔”作7,成为“一般角型”。

比较:“雪”字居右的“角笔”和“了”字居中(左右都有份,附号可取用)的“角笔”,附号才可取用作7。再如:“近”字居右的“垂笔”和“工”字居中的“垂笔”,附号才可取用作2。

按:“ㄑ”字的左下角(第三角),与左上角(第一角)完全对称,当然也是有笔形可取的“一般角型”,但旧《辞海》却视作“缺角角型”作0,显然也错了。

“巜”和“巛”是“ㄑ”的派生字,《辞海》的附号同样视作“一般角型”,取“角笔”作7,当然同错。

同理,《辞海》里“巜”的派生字“粼”的附号作7,当然也错。注:“粼”字的附号,《四角》和《现汉》等,都作0,正确。

注:旧方案“粼”字的附角都作0,也自然都正确,如《辞源》、《康熙》等。

按:解放后首次配合1979年版《辞海》、于1982年出版的《辞海四角号码检字表》,根字“20ㄑ03(0)”和其派生字“巜巛粼”(7)的附号,就自相矛盾了。我们提出后,结果新《辞海》没有正确地领会,却把这类字的附号,错误地统一作了7。

4)14叉70(3)(《四角》除第8版外,“叉”字的第一角,其余版别都作7;《辞海》作1;《现汉》兼容1和7。我们认同严格对待实际字形的《辞海》,作1)

“叉”字的附号作3,显然是受到了“义”字附号误作3的错误影响(“义”字附号作3的错误原因见下)。

比较右下角同“叉”的“夜”字:附号取“角笔”作7——“一单一复靠边取”,正确。实质属同类笔形的“叉”与“夜”的附号取笔不一,肯定不科学,不合理。

按:在旧方案里,“叉”与“夜”字一样,附角都取“角笔”,正确。

注:在旧方案里,“叉”与“义”字的附角虽然都作0,但角型不同:“叉”字的附角取“角笔”,是“用过角型”;“义”字的附角,无笔形可取用,是“缺角角型”。

(4)“缺角角型” 错成“一般角型”

5)40义00(3)

“义”字,二、四角同笔,都取右边的“叉笔”,其附号角型如“一”字,当属“缺角角型”而作0。

按:旧方案“义”字的附角为0,没错,见《康熙》。

6)30必30(4)

“必”字,二、四角同笔,都取右边的“点笔”作30,其附号角型,错误同“义”字。“必”字的附号角型,显然也同“一”字,当属“缺角角型”而作0。

注:“必”的派生字不少,如“秘铋泌佖咇妼怭柲珌祕馝苾毖(閟)宓淧”等。这些字的附号作4,都要相机修改:居右边的,都改作0;居下面的,要视上面最靠近第四角上方的那个不同的笔形来取号。例如:

苾(0) 毖(閟)(1) 宓淧(2)

按:旧方案“必”字的附角为0,没错;其他派生字如“苾(0) 毖(閟)(1) 宓淧(2)”等的附角,同样也正常。

7)闩闷闭问间阃闪(1)

“闩闷闭问间阃闪”类字的附号,所取的“横笔”,百分之百是第一角“点笔”和第二角“角笔”之间的笔形,背离了新方案附号要取第四角上方最近的笔形之规定,明显出格了。

“闩闷闭问间阃闪”的附号角型,当同“日回囚”类字,为“缺角角型”,此类字的附号为此当作0。

“闩闷闭问间阃闪”类字,繁体字为“閂悶閉問間閫閃”,这些字的附角,一律取其“門”部里的“角笔”作7,也乏理。这些字的附角,应取“門”部里第四角的右上方最靠边而露锋芒的“横笔”作1才是。而根字“門”的全码7777(7),则应顺之改为7711(1)。

注:在新方案里,“門”和“门”的附号相同,都作1。但“門”和“门”里下角靠右的笔形,显著不同。我们认为,如果把“門”和“门”的下角都视作“缺角角型”的话,那“門”字附号取靠右的“横笔”作1这个“一般角型”,是科学正确的,而“门”字附号取一、二角之间的“横笔”作1,则显然乏理。“门”字的附号角型,当同“囗日田回囚”类字,也属于“缺角角型”而作0。

按:对于“門”和“门”的下角角型,我们还认为,都视作“一般角型”则更好。如果这样,“門”和“门”的新旧方案的编码可以统一如下:

門7722(0) 门3722(0)

旧方案:門7722(0),可比较特别规定的“衍”2110(3)、“街”2110(4)、“行”2122(1)类字编码。

新方案:门3722(0),可比较特别规定的系列字“40”和有关的“2威”和“4另”。这里重点是“4另”(第三角有“叉笔”可取号,不可作0。“门”字下角显然存在两个“垂笔”可以取号,作22天经地义;而作00,不按四角的笔形来取号,则有违于四角号码的基本取笔法吧)。

“門”和“门”,取下角里存在的两个对称的“垂笔”作22后,其第5角就只能取第四角上方那用过的“角笔”作0而统一成为“用过角型”。

在新方案的根字里,前四角定为“缺角角型”的,除了“门”和“門”的下角(第三角和第四角)都定为“缺角角型”外,其他的“缺角角型”都只是一个角的,如“乚弓厂”。至于编码都作6000(0)的“口囗”二字,其三、四两个下角,定为“缺角角型”呢还是“用过角型”,新旧方案都没有交代。在此,我们可以明确交代,它们是“用过角型”,如果我们不违背四角号码“按四角笔形来取号编码”这个基本原则而把“门”和“門”的下角都定作22的话。我们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在“口囗门門”这4个字里,去冲撞四角号码“按四角笔形来取号编码”这个基本原则,而制造出这4个字里存在2个“缺角角型”的特例来。

以上是新方案附号在“三种角型”之间发生混淆不清的错误。此外,在同属于“一般角型”的内部,新方案也存在不少取笔混乱的讹误。例如:

8)果棄(4)

“果棄”二字的附号,属于“不能切分上下取”,也即“两复往低取”,当取第四角上方较低的复笔“插笔”作5,同类的字有“茉莱業”(5)等。

按:1989年版《辞海》含“果”件的“罺摷”二字附号作5,歪打正着;1999年版《辞海》,“摷”字的附号仍作5;到了2009年出的《辞海》第六版,含“果”件的派生字,附号才统一作4,一错到底了。

9)君(7)

“君”字的附号,也属于“两复往低取”,当取第四角上方较低的复笔“插笔”作5,同类的字有“看着”(5)和“逆”(4)等。

10)筹(4)

在旧方案里,“筹”字附角,都统一作4,没有问题。

在新方案里,“筹”字附号,不同辞书,有作4的,有作5的,莫衷一是。

《四角》和《现汉》试用本、第2版,作4;

《辞海》和《现汉》第1版,作5。

我们认为,《辞海》“筹”字附号,也同上,应该“两复往低取”,取“插笔”作5才科学。

“筹”的根字是“寿”。“寿”字的上件,实质上同“看”字上件的下角和“丰屰尹”等字件的下角,上文论述过,其右下角都属“有笔形可取角型”的“用过角型”,而不属“无笔形可取角型”的“缺角角型”。质言之,“筹”字的附号角型,与“屰”的派生字“逆”字同类(两复往低取);而不与“尸”的派生字“迉”字同类(“迉”字见《辞源》《辞海》)。

对于“筹”字的附号,《现汉》也忽4忽5,摇摆不定。

11)卑(0)

“卑”字,旧字形是典型的“上下结构”,其上部与鬼的旧字形“鬼”的上部完全一样,“卑”字的第五角因此取上面的“方笔”,肯定没问题。

新字形的“卑”,上部的中竖变“撇”出方框,成为非典型的“上下结构”,其“卑”字的下角笔形,实质上与“看”字同类了。“看”字的附号,“两复往低取”,取较低的复笔“插笔”作5;“卑”字的附号,为此理当也应“两复往低取”,取较低的复笔“插笔”,同作5。

按:“卑”字的上角作26,违背了“上下切分上下取”的宏观总则,其左上角的“撇笔”与其余字件的关系,显然是可以上下自然切分开的,为此,其上角当取“撇笔”作20。这样“卑”字的全码就该是2040(5)。

12)“乚”居右下角的“元兑”(2)类字

27乚01(0),其附号0是一目了然的“缺角角型”,而绝非是 “用过角型”(取左上角用过的“垂笔”)。

“乚”字,第一角取用的“垂笔”,位于第三角取用的“角笔”上方,是绝对不可以作为附号所取的笔形的,附号只能取第四角上方最近的笔形。

前文已经否定了“乚”的派生字“扎紥”的第二角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取“垂笔”作2的典型错误。同理,在附号的取笔里,也不可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法则。在根字“乚”里,附号不能取其“垂笔”,那么,在其派生的“元兑”类字里,附号同样也不能取其“垂笔”作2。那么,“元兑”类字的附号该怎么取笔呢?很简单,按附号取笔所规定的,取第四角“横钩笔”上方最近的笔形就是了,这里,各字取到的附号笔形,一般同旧方案的附角,例如:元(1)、兑(6)。把“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贯彻到附号的取笔里,在四角号码大家族里,在此还可以较多地增加新编码,同时也就自然地降低了重码率。例如:新方案里都是4421(2)码的“薍芫茺莸藐蔸”这六个字,其附号就可分化作了(0)(1)(3)(4)(6)(7),正好与旧方案的附角完全一致。此处的新方案修改,可说是一个倒退的典型。

比较:右下角实质笔形与“元兑”相同的根字“亡”和它的派生字“汒茫”等,附号都取“头笔”作0(未取“垂笔”作2),正确。

新方案之所以把“元兑”类字的附号取笔定为“垂笔”作2,表面原因是派生字“元兑”类字里的“乚”件,都绝对地、无一例外地处在“右下角”里,正好符合附号的取笔位置。当然更主要即深层的原因是,新方案没有确立“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四角号码的宏观总则。由此可见,四角号码从“旧方案”发展到“新方案”,从基础上来看,确实还没有成熟。

13)鼠巤(2)

“鼠巤”的末笔“斜钩”由“乚”笔演变而来。“乚”居右下角的“元兑”类字,附号作2;“鼠巤”类字的附号,于是也作2。这就如同“几”框演变成“风凤凰”框类字的附号都取“角笔”一样。

前文已经证明,“元兑”类字的附号取“垂笔”作2是错误的;那么,右下角由“乚”笔演变而来的“鼠巤”类字的附号作2,当然也就同错了。

“鼠巤”的第四角取“斜钩”作1,其“鼠”的“斜钩”上方是“角笔”,其“巤”的“斜钩”上方是“方笔”,“鼠巤”二字的附号,本来分别取其上方的“角笔”和“方笔”,作7和6,自然而然,天经地义,“旧方案”的附角就是这样取号的。对于“鼠巤”,“新方案”的附号都改作2,实际上是把“鼠巤”二字的右下角的“斜钩”笔,还原作“乚”,这显然是在开“字形的历史倒车”,是极其无理的。试比较:

47七——40弋(“弋”的第三角是“用过角型”)

71——40——50

“芅”的第三角当同“笺”的第三角,也是“一般角型”。《辞海》定“芅”的第三角为0,视作“缺角角型”,显然无理。

“笺”的第三角取“插笔”作5有些别扭,但只好勉强这样。因为第三角如果改取“叉笔”作4,则第四角作5作0都难成立:第四角作5,其中的一部分“叉笔”在第三角用过了,其右下角的“插5”显然不够格;第四角作0,那穿过三条线的“斜钩”显然是“插5笔”,其前的第三角只是取“叉笔”作4,对第四角的“插5笔”来说,并没有全部用完而定第四角为“用过角型”而作0,显然也不成立。所以,“笺”字的下角只能作50才勉强成立。在此,我们不妨展开联想,把“笺”字底部的“戋”看作是“丰”件的变形,如“夆”字的下角作50,就自然成立了。

注:下角先“插5”后“叉4”可照常自然取号,例如“50——便4”,其中的根字“更”和派生字“便”的第四角所取的都是“叉4笔”,根字“更”的第四角作0,是“用过角型”(第四角“叉4笔”包含在第三角用过“插5笔”里,用过作0,可以讲通)。行文至此,不妨再比较前四码相同、都是8850的“筻——笺”。“筻”字下角的直观笔形,序位是先“插5”后“叉4”,取号作50就自然;而“笺”字下角的直观笔形,序位是先“叉4”后“插5”,取号作50就勉强。按:“筻”和“笺”的下角虽然都作50,“角型”也相同,但“取笔”不尽相同。相同点是它们的下角都分别是“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第三角都取“插5笔”。不同点在于第四角:“筻”是“叉4笔”,而“笺”却仍是“插5笔”。为了更清楚地看出“筻”和“笺”的第四角取笔不同,不妨再比较一组第四角实质相同的例字:绠4——綫5

另注:在现行的新方案里,“乚”和它变形的“斜钩”,位于右下角时,取号完全相同。例如:

1(2)——鼠1(2)亢1(7)——岚1(7)

附号为:右上角有角都作7,没角都作2。

无独有偶而实质同类取号的有:

密出缶齿7(2)——雪凸7(7)

附号实质同上:右上角有角都作7,没角都作2。

再看一组类似的附号取笔:

3之(2)——7艺(7)(比较“雪凸(7)”)

两个“角笔”之间的共用“撇笔”,不能独立,附号不取,如“7艺(7)”;“3之(2)”的第三角(同“辶”的第三角)不是“角笔”,附号取其能够独立的“撇笔”作2。

注:雪凸7(7)——毌77(4)

第四角和附号都是“角笔”作7,其位于两个“角笔”之间的共用笔形,如果是独立不起来的单笔(垂笔),附号则不取,要取上方的角笔,如“雪凸7(7)”;其位于两个“角笔”之间的共用笔形,如果是复笔(叉笔或插笔),则附号一定要取,如“毌77(4)”。

以上字例,“元1(2)——鼠1(2)”为错(前文已充分论述),其他都对。

但“乚”和“斜钩”发生“交叉”时,下角等相关取号就不同了。例如:

27乚01(0)——47七01(0)——40弋30(0)

1——代4 华(1)——牮(4)

本条小结:“元兑”类字和“鼠巤”类字,“新方案”的附号修改系节外生枝,生出了更多的乱子和错误。

14)27毛01(5)

跟“筹”一样,在旧方案里,“毛”字附角,都统一作4,没有问题。

在新方案里,“毛”字附号,不同辞书,有作4的,有作5的,莫衷一是。

《四角》和《现汉》试用本、第2版,作4;

《辞海》和《现汉》第1版,作5。

我们认为,《四角》“毛”字附号,取第四角上方的“叉笔”作4正确;《辞海》“毛”字附号,显然是“两复往低取”,取较低的“插笔”作5,但那“插笔”,是百分之百位于第三角“角笔”上方的,跟前文否定的“乚”的派生字“元兑”一样,显然是不科学、不可取的。

比较“里”字的附号,“两复往低取”,取“插笔”作5,正确。其中的“插笔”位于第四角“横笔”的正上方,合乎附号的规定取笔。顺便比较“工”(2)字附号所取的“垂笔”位置,跟“里”字的附号所取的“插笔”位置,正好一样,自然都对。

对于“毛”字的附号,《现汉》也完全同“筹”字,忽4忽5,摇摆不定,莫衷一是。

另比较“毌疳”(4)和“齿缶峃”(2)类字,第四角为“角笔”的,其“角笔”上方的“叉笔”“垂笔”等,附号才可以取用。而第三角为“角笔”的,其“角笔”上方的“插笔”“垂笔”等,附号则不可取用,如“亡芒忙”(0)和“龟”(6)、“窀”(7),附号不可取“垂笔”作2、“插笔”作5,只能取第四角“横笔、横钩笔”上方的“头笔、方笔、角笔”作0、6、7。按:《辞海》里的“毛”字附号取“插笔”作5,显然是执行了“两复往低取”这条细则,而与“毛”字附号角型实质同类的“龟”和“窀”,却没有同样取号,取“插笔”作5,这里显然是相矛盾的——我们的结论是:“龟”(6)、“窀”(7)对而“毛”(5)错。

15)亞(2)

比较“迉”(7)。“亞”字的附号角型,质同“尸”,在新方案里,因此当作7。

“亞”字附角取号,旧方案作7,新方案理当继承。

按:“亞”和“畱”的第五角,角型不同。“亞”属“缺角角型”,“畱”属“一般角型”(取“角笔”作7)。

4.2.2在根字里,第二角可作第五角

在根字里,当第二角和第四角之间不存在他笔时,此时,第五角必取第二角,例如:

二(竺1)千(芊2)我(峩3)古(苦4)由(宙5)

早(草6)刀(分7)介(界8)火(灭9)文(雯0)

在根字里,除了第二角外,其他各角取用过的笔形作第五角的取笔,肯定都错。理由如下。

在新旧四角方案里,第五角的取笔都规定是右下角(第四角)上方的笔形。为此,首先决定,第五角的取笔永远不可能跟第四角的取笔重复,这样第四角取用过的笔形,就绝对不可能再作该字的第五角笔形。其次,居左的第一角和第三角单独取用过的笔形都不能充当根字第五角的取笔(个别字的第一角可充当下加件的派生字第五角,这类字也只限于“右斜式用过角型”,如“5咸——53(0)”)。在此,新方案“26——柏(2)”组里的“白”件的第五角竟然取到根字“白”里第一角单独所取的“撇笔”作2,明显地扰乱了四角号码“五角之间的有序和谐关系”,自然就出格了。如果改作“26白00(0)——柏26(0)”,与“24千00(0)——忏24(0)”这组同类的字取笔一致,让“白”件的“撇笔”继续充当“白柏”二字的第五角,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按:“26”字取号错在第二角,“一单一复靠边取”,取“方笔”作6上,与“白”(上下虚线切开)字的完全可以上下切分的“上下切分上下取”宏观总则相冲撞,与附号为“用过角型”的典型例字“二”字的取号法相冲撞,肯定必错无疑。

注:“向鸟”类字上角作27,错同“白囱”类字,理当也是“上下切分上下取”,其上角都取“撇笔”作20才对。

在常用字里,与“白囱”同类的字有“自囟”;与“向鸟”同类的字较多,如“血舟身乌枭凫卑鬼奥嶴粤阜峊蛗甪凣”。这类根字牵涉到的派生字更多,在1999年版的《辞海》里有700多字,如居右的“伯泊柏洎响鸡鸭鹅鷄鴨鵝呜坞啤脾愧魄澳懊墺澚隩恤”和居右上角的“煌惶蝗湟隍徨偟瑝遑喤堭崲媓楻揘艎锽韹鳇碧追埠”等的第二角,按照“派生字取笔同根字”,都要由原来的取“方笔”作6和取“角笔”作7,改成都取“撇笔”作2。

按:“白向”类字,楷体另存在撇笔长出来的“白向”字形。“白向”字形,以前比较流行。旧四角方案可能就是按照“白向”字形来编码的,那上角编作26和27,肯定不错,试比较“句包角鲁”类字的上角作27。但从汉字的结构上来看,“白向”字形,既非“上下”也非“左右”和“包围”结构,显然不如“上下”结构的“白向”字形科学。所以,以前比较流行的“白向”字形,解放后是日渐少用了。特别是1963年推出的新四角方案,它是依照宋体字的“上下”结构的“白向”字形来编码的,那就只能根据“上下切分上下取”总则,上角取“撇笔”作20才对!

4.2.3根字第四角,可充当下加件的派生字的第五角

当某字的附号要取到其上件的根字笔形时,则其上件的根字独立时的第四角(“缺角角型”除外,如“迉”),必定就是该字的附号。这个上件独立时,有些可能不成字(如“妻”字的上件)。

这类例字很多,十码齐全,例如:

1——华(1) 刀2——召(2) 艮3——退(3)

40——舌(4) 50——连(5)60——点(6)

7——辿(7) 80——达(8)原9——愿(9)

00 亠00——文(0)(派生字“文”,由“亠”和“乂”两个根字组成;“亠”字见《中华字海》)

按:根字第四角是“缺角角型”的,没有笔形,自然不可充当派生字的第五角而作0,而只能改取其上最近的笔形作第五角,如:尸0——迉(7)。

4.2.4根字第一角为“右斜式用过角型”,可充当下加件的派生字的第五角

这类字例不多,且只存在“用过角型”,例如:

53(0) 53(0)

当然这类字上面或左边,如果再加件后,以上附号的“用过角型”,又会自然变成“一般角型”,例如:

93(5)53(5)

除了上面分析提到的“三11(1)”、“二11(0)”、“华(1)”和“53(0)”这四种情况外,其他角位和非角位里的笔形,都不可充当第五角。否则肯定错。例如:

(1) 忠患(6)

“忠患”附号同“华(1)”类型,第五角当取上件根字的

第四角(用过的“插笔”而作0)。

比较:根字“中串”和其居右或右下角的同级别的同根派生字“仲冲賗蹿”,其第五角,才都取“方笔”作6。

“忠患”的第五角出错,错在没有按部就班而“越位”,也可看作是盲目照搬旧方案的“附角”取“方笔”作6的结果。

(2)鬼申(半包围结构)(6)

第五角错误同“忠患”(6)。

《辞海》第六版缩印本,“鬼申”(6)采纳了笔者的意见,纠正为(0)。而常用字“忠患”(6)的第五角出错,因为一般辞书都这样错,则不敢同时纠正。

(3)旧《辞海》:40(第四角是“叉笔”)——(7)

新《辞海》第六版,“”字的第五角,纠正为4。

(4)《四角》《新华》:30心30(第四角是“点笔”)——吢(1)

“吢”的第五角取笔类型,同“华(1)”,当取上件根字“心”的第四角“点笔”(“用过角型”而作0)。

比较同类正确取号的第五角:蕊(3)。

《辞海》第六版缩印本,采纳了笔者的意见,吢惢(1)纠正为(0)。

(5)《辞海》:丣7——畱扌畱璢(2)

“畱扌畱璢”(2)的第五角错误,本质同“吢惢”(1),但《辞海》第6版缩印本只采纳了我们提出的“吢惢(0)”而拒绝对“畱扌畱璢”(7)的修改,令人遗憾。

(6)《新华》第11版“云——沄纭酝芸蕓”(1)和“去——祛袪胠法灋”(1)

这两类字的附号,《新华》莫名其妙,都错作1。但“公——蚣松讼忪”类字的附号都作2,正常;其他“厶”件居下和右下角的字,附号都作2,也正常,如“么宏套”。

四角号码前四角出错的字码

5.1第一角(左上角)

5.1.1“疒”部字

第一角0改为3。

(1)按“自然切分自然取”宏观总则,“疒”部字可以作“左右切分”,切分的结果,左边为“冫”,作31。与“疒”部字同类的例字有“兆将”。“疒”和“兆”的第三角取笔相同,都取左下角的“提笔”作1。在“疒”和“兆”里,左上角的“点笔”显然都与左下角的“提笔”上下自然对称;而“疒”里最高的“头笔”,则与左下角所取的“提笔”,百分之百不对称。新旧方案,“疒兆”左下角都取了“提笔”,而与之自然对称的左上角“点笔”,怎能不取呢?毫无疑问,“疒”和“兆”的第一角(左上角),当同取“点笔”作3。

(2)同样,按照“自然切分自然取”里的“各角切分各角取”法则,“疒”的左上角里的“点笔”,比起左下角的与之对称的“提笔”,更可以自然地切分出来,因此,第一角也当取那个“点笔”作3。现在,“疒”的第一角(左上角),取的却是跟第三角(左下角)所取的“提笔”毫不对称而延伸到第二角(右上角)尽头的“头笔”作0,这真是太别扭、太不自然、太不和谐了!

(3)按照“一单一复靠边取”细则,“疒”的第一角,也当取左上角里靠边的“点笔”作3。

(4)现在“疒”的第一角作0,取的是最高的“头笔”(亠),依据的是“两复往高取”(两复笔是“角笔”和“头笔”)。这是乏理的。须知,能进入“两个笔形可取角型”里的两个笔形,须是“最高最低”和“最左最右”的笔形才够资格,否则,汉字里的某些字某些角就可能存在“三个”以上可供取笔的角型了,这就把四角号码原本简单的角型(四角号码各角,按可取笔形的多少,只有“一个笔形可取角型”和“两个笔形可取角型”这两种),弄得错综复杂了,这是毫无必要的。例如“疒”的第一角(左上角),如果把不算最高和最左的“角笔”都纳入可供选取的笔形的话,那么,“疒”的第一角,就成了“三个笔形可取角型”(这是笔者在四角号码的教学中,一个名叫张珂瑶的小学四年级女生提出来的;另两个笔形显然是最高的“头笔”和最左的“点笔”);再如“為”字的第二角(右上角),如果把不算最高和最右的两个“角笔”都纳入可供选取的笔形的话,那么,“為”字的第二角,就成了“四个笔形可取角型”(另两个笔形显然是最高的“叉笔”和最右的“角笔”)。从“疒為”二字中不难看出,把不算“最高最低”和“最左最右”的笔形也纳入各角可供选取的笔形的话,是不行的,是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所以,现行的新旧四角号码,把“疒”部字的第一角,归入“两个笔形可取角型”里的“两复往高取”是乏理的;而归入我们所分析的“两个笔形可取角型”里的“一单一复靠边取”才是科学合理的。

试比较“广”字的第一角(左上角),属于“两个笔形可取角型”里的“两复往高取”(最高的“头笔”和最左的“角笔”),自然是正确的。“广”字在字的“切分”与否上,归于“不能切分上下取”,上角也当取“头笔”作00。

按:“疒”部字在《新华字典》里有130多个字,在1999年版《辞海》里则高达303个字。

5.1.2“臧”字

“臧”字的第一角,在旧四角《辞源》、《康熙》和新四角《辞海》、《说文》等辞书里,都取“撇笔”作2,全码是2325(0),没问题。

但《现汉》第1~2版里却节外生枝,在前“试用本”的“臧”字的正确编码2325(0)的基础上,增补了5320(0)这个错码,错在第一角所取的插笔作5(增补码5320(0)中的第四角作0也不同,是因为第一角改取插笔所致)。

《现汉》“臧”字第一角,也可取“插笔”作5,肯定错。理由是它违背了“左右切分左右取”这个自然法则。左边的“”件,可以自然左右切分开来,因此,第一角只能取偏在左上角的“垂笔”作2,而绝对不可取位于右边的“插笔”作5。

注:“臧”字的第三角(左下角)作2所取的是“”件里的“撇笔”(与第一角所取的“垂笔”上下对称),而不是“”件右边附近的“撇笔”。就“臧”字的第三角(左下角)所取的是“”件里的“撇笔”,也可以反证,“臧”字的第一角(左上角),取“”件里与“撇笔”对称的“垂笔”才是科学合理的,而取与第三角(左下角)的“撇笔”不对称的“插笔”作5,肯定是乏理错误的。《现汉》“臧”字的第一角取“插笔”作5的错误,与“疒”字的第一角取“头笔”作0的取笔错误,本质相同。

“臧”字结论:第一角取“插笔”作5,错;取“垂笔”作2,对。

5.1.3“成咸”类字的第一角

“成咸”类字的第一角,在旧四角《辞源》《康熙》和新四角《辞海》《说文》等辞书里,都取“插笔”作5(“不能切分上下取”,即“两复高低取”;不管偏左和偏右,都可看作像“古”和“青”居于正中一样的“叉笔”和“插笔”;“成咸”类字的第一角的插笔为偏右),全码是5320(0),没问题。同类的字有“乜”,第二角取了偏左的“叉笔”(用过作0),不取靠右边的“角笔”作7。

但在《现汉》试用本里,“成咸”类字的第一角却取“角笔”作7,全码因此是7325(0)。这是乏理错误的,与“乜”字的第二角取“叉笔”(用过作0)而不取“角笔”相矛盾。

注:《现汉》第1~2版,对“成咸”类字,在保留错误的7325(0)的基础上,增补了正确的5320(0),有所进步。

“成咸”类字结论:第一角取“角笔”作7,错;取“插笔”作5,对。

5.1.4“农”字

第一角4改为3。

“农”字的第一角取号,当像“牛生”等字的第一角一样,“各角切分各角取”,也即“一单一复靠边取”。“牛生”等字的第一角取靠边的“撇笔”作2,“农”字的第一角,当取靠边的“点笔”作3。

再比较“冖”部的“军写”类字,“农”字的第一角,其实完全像“军写”类字一样,左上角的点笔可以自然地独立切分出来,因此当都取该“点笔”作3。

按:“冖”在四角号码里,第一角笔形像“角笔”但却不作“角笔”看待。理由是一个“角”都由两条“边”组成。“边”的特点是可以延长。“冖”的首笔是“点笔”,“点笔”在理论上是一个圆点,不能延长成边,因此,“点笔”跟其他笔形一般不构成“角笔”,另如“登癸”类字的左上角取“横笔”作1而不取“角笔”作7。再比较“牙马又叉”类字的左上角,由两条可延长成边的笔形组成的“近似角”,《辞源》和《四角》(第8版除外)等辞书视为“角笔”作7。但《辞海》《说文》和《新华》等辞书对字的笔形处理从严,“牙马又叉”的左上角第一角,因两条边的两头没有真正接到,不具备四角号码所严格定义的“角笔”特征,所以都取“横笔”作1。在此,我们赞同《辞海》和《新华》对“牙马又叉”类字的第一角取笔:取“横笔”作1。

我们揣摩“农”字的第一角取“叉笔”作4的原因,可能是受了第二角取“叉笔”不取“角笔”(“两复往高取”没错)的影响所致。左上角的“点笔”与右上角的“角笔”平衡,第二角的“角笔”既然不能取号,第一角的“点笔”因此也不取号。但这样做而使第一角的取笔,既违背“各角切分各角取”的宏观总则,又违背“一单一复靠边取”的细则,则肯定是乏理的。试比较“飞”和“梁”的第二角取号,都遵循“各角切分各角取”和“一单一复靠边取”的法则,分别取“撇笔”作2和取“点笔”作3,而不顾视觉感性上的“左右平衡”,取“角笔”作7(“飞”字右上角第二角的“角笔”跟左上角第一角所取的“横笔”平衡,“梁”字右上角第二角的“角笔”跟左上角第一角所取的“点笔”平衡)。“农”字的第一角,亦当与“飞”和“梁”的第二角取笔一样,严格遵守“各角切分各角取”和“一单一复靠边取”的法则,取“点笔”作3。

与本条“农”第一角出错的同类字有“鹤鸩”等字②。

5.1.5“旡”字

旧《辞海》视“牙马又叉”类字的第一角为“横笔”,而视同类的“旡”字第一角为“角笔”,显然乏理。2009年出版的新《辞海》第六版,“旡”字的第一角纠正为取“横笔”作1,值得肯定。但新《辞海》没有一改到底,疏忽了“旡”的派生字“蠶”字。2011年出的新版《新华》第11版“大字本”,跟新《辞海》一样,在“蠶”字的四角编码上,也出了同样的“顾此失彼”错误。

“旡”的相关派生字不多,在一般辞书里,主要有“炁”。像“既旤”类派生字,因为“旡”件处在右边,其中“旡”件出错的第一角,在“既(旤)”类的派生字里取不到,所以无关。

5.1.6“冒冕”类字

注:“冒冕”类字的上部,不是“日”和“曰”部,而是四边没有封闭的“”部,其上件不属于四角号码里的“方笔”。按:时下从《新华》到《辞海》通行的“部首目录”201部里,虽然“”部和“日(曰)”都列为75部,但还是分别对待的。《辞海》和《新华》等少数辞书既然把“牙马又叉”的左上角不视作“角笔”,那么,这些辞书也不应该把“冒冕”类字的上角视作“方笔”。但是,“冒冕”类字,在《辞海》和《新华》这些辞书里却是视作“方笔”作6的,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而把“牙马又叉”的左上角视作“角笔”的辞书,把“冒冕”类字的上部视作“方笔”作6的,字形都从宽处理,则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认为,“冒冕”类字的上部既然不是四角号码所规定的封闭的“方笔”,而是“”部,那么,“冒冕”类字的上角,就该作77,而不该作60。“冒”字的全码,可作7760(2)。

注:旧四角《辞源》,对“冒冕”类字的取笔自相矛盾:根字“冒”的上角作“方笔”,其派生字则忽作“方笔”、忽作“角笔”。例如,“帽”的第二角作“方笔”为6,“瑁”的第二角却作“角笔”为7。这肯定是不行的。(顺便指出,《辞源》“瑁”的附角,取“横笔”作1,显然也不对;正确的是当取第四角“方笔”上方那个最露锋芒的“垂笔”作2。)

5.1.7“殷”字

第一角2改为7。

“殷”字与“所段”等字的第一角一样,应取“角笔”作7。

本条问题出在字形上。“殷”的宋体和楷体,字形不同:宋体为“殷”,楷体作“殷”。新方案编码一般依据的是宋体字,旧方案编码一般依据的是楷体字。这样,旧方案依据楷体字“殷”,第一角取“撇笔”作2,当然没问题;而新方案依据宋体字“殷”,第一角便须取“角笔”作7。但目前的新方案各种辞书,“殷”字的第一角编码,一般仍作2,那该是不清楚本字的宋、楷体不同而沿袭旧方案所误。

我们查阅了十多种四角新方案辞书的编码,“殷”字第一角,除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常用字典》取“角笔”作7外,其余仍然还是盲目照搬旧方案,作2。

注:《四角号码新词典》第10版和新《辞海》第六版后出的“缩印本”,先后都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把“殷”字的第一角改作了取“角笔”作7。

本条“殷”居上的派生字很少,就“慇”一个字。

按:因宋、楷体的字形不同而导致新方案编码容易出现分歧的还有“亦赤”二字的第三角(新作2,宋体字“亦赤”的左下角为撇笔;旧作3,楷体字“亦赤”的左下角为点笔)和“雷霜”类字的第五角(新作1,宋体字“雷霜”的雨字头里的四点变作了四横;旧作3,楷体字“雷霜”的雨字头里的四点没有变化)。《现汉》试用本和第1版在“亦赤”和“雷霜”上就有一些字码,不明或疏忽了宋体字有异于楷体字的情况,沿袭旧方案而致误。尤其是“亦赤”,一般辞书专家也不清楚,如《现汉》第3版竟有4个含“亦赤”件的不伦不类的字形,混入了词典中,如157页“赪”、914页“()”、1117页“赦”、600页“(跡)”。行文至此,特别郑重建议国家文字管理部门:对于个别的如“殷亦赤雷霜”等宋、楷体字形不同的字,国家有关部门应从速将它们统一起来而告示天下,以杜绝各类辞书也常出字形错乱从而降低、影响辞书质量的问题。就“小茶亦赤”等字,我们的意见是,应向“办梁心恭”等字看齐,其靠边对称的笔形,宋、楷各体都统一作“点”为好,以免死记硬背,滋生各种是非。

5.2第二角(右上角)

5.2.1“厶”居上和右上的“台参治渗”类字

“厶”居上的“台参”类字,第二角3改作0(用过角型);“厶”居右上的“治渗”类字,第二角3改作2。

理由是“派生字取笔同根字”。

根字“厶”的前四码是2073,无可争议。其第二角取笔同第一角,也取“撇笔”。按:其派生字“私弘”的第二角取“撇笔”同根字,正确。同理,其派生字“台参治掺”的第二角,当亦同根字“厶”的第二角,“派生字取笔同根字”,也须一律取“厶”件里的“撇笔”,而绝不可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宏观总则,取“厶”件第四角的“点笔”作3。

按:“厶”字里的“点笔”,居右下角;不同于“卜”字里的“点笔”,居右边的正中位置。派生字“处咎”里的第二角取“点笔”作3,那是同根字“卜”的第二角取“点笔”作3,当然正确。而根字“厶”字的第二角不取“点笔”作3,其派生字“台参治掺”的第二角却取了“厶”件里的“点笔”作3,则显然是违背了“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宏观总则,大错特错!

“台参”类字的第二角,现在新旧方案都执行“两单靠边取”细则,取右上角靠右边的“点笔”作3,我们姑且算它正确;那么,该类字的第一角,就也须执行与“两单靠边取”密切相关的“一单一复靠边取”细则,改取左上角靠左边的“角笔”作7。从视觉上来看,“台参”类字的第一角里的“角笔”,与第二角里的“点笔”也正好完全平衡,就如“止”字的“上角”,都“两单靠边取”,平衡取用“垂笔”和“横笔”作21一样。而现在的新旧方案对“台参”类字的上角取笔却不平衡,没有把“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这条细则,在“台参”这些同类的字里贯彻到底,就此来看,那显然也肯定是错的。

注:专家所制订的“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的细则,绝不可冲撞“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宏观总则,在任何情况下,细则都必须服从总则,不然,四角号码王国里的井然秩序必定会被扰乱。

试比较:“殳没铅”类字的第二角,都严格遵循“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宏观总则,取“角笔”作7,没出格,甚好。设若像“台治”类字的第二角那样,采用“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细则,改取“横笔”作1,那便错了。

再比较:“後2”字的第二角取笔,没有“两单靠边取”,取“点笔”作3;而是遵守“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取“撇笔”作2,当然也正确。

“台参治渗”类字很多,在《辞海》里,达300个以上,其他如“夋矣叁叄牟弁允畚贠俊挨眸拚狁”等。

5.2.2“白向”类字

上角26和27改为20,上角里的第一角和第二角都同取“撇笔”。

(1)“白向”类根字,应向歪打正着的《四角》第9版和旧《辞海》里的“凢”字的上角作20看齐(按:《四角》第10版和新《辞海》第六版缩印本,采纳笔者的意见,“凢”字的上角,现向《现汉》看齐,改作了27,跟“向鸟”类字取笔一致,在同类型的字里取笔“不自相矛盾”,是进步了)。比较“千么”类字的上角都作20。

(2)“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这一细则,决不可用在可上下切分的字件里,“白向”类字,属可上下切分的字件,因此不能采用“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这一细则,而只能取上下自然切分出来的较高和较低的笔形。试比较与“白向”同类可上下切分的“占卡”二字的第一角,未采用“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细则,取靠边的“方”笔作6和“横笔”作1。

(3)在四角号码里,凡单个笔形所成的字,前四角都共取该唯一的笔形,第一角为“一般角型”,随后二、三、四这三个角为“用过角型”,都作0,第五角为“缺角角型”,也作0,如“一︱丿丶十口八小”(“︱丿丶”三字,见《中华字海》)。“白向”类字的上件是“丿”字,按“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宏观总则,“白向”类字的上角当也同取“撇笔”无疑。

(4)由“白”的派生字“柏60(2)”类字二、四、附之间混乱关系,可以推断出派生字“拍”和根字“白”的第二角肯定为错。见本文4.2.2。

5.2.3“办”字

第二角0(用过角型)改为3。

“办”字全码改为4330(0)。

注:“点笔”居中间的,有关的各角都要取号。例如:“30丶00”“30心30”“30州”“卜30”“3宀0”“3令0”。

“办”字的第二角显然是违背了“左右切分左右取”总则和“一单一复靠边取”细则。

另从现在的“胁”第二角取“叉笔”作4和“苏”字第五角竟然越过其“办”件第二角所取的“叉笔”而“越位”取到其上的草字头用过的“叉笔”作0,亦可断定“办”部类字中肯定有部分字码犯了层次混乱的逻辑错误。错误出在“办协胁”类字的第二角:当都取“办”件的“右点”作3,而不可取“叉笔”作0(办)或4(胁协)。试比较:

叨72(0)——分82(7)

“分”和“叨”的第五角,取笔一致,都取根字“刀”的第二角“角笔”,“派生字取笔同根字”,正确。

四角号码有待从根本上完善 四角号码新词典

胁43(0)——苏43(0)

“苏”和“胁”的第五角,取笔不一致,没有都取根字“办”的第二角“叉笔”,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组同根而自相矛盾的字码,错在“胁”字的第二角取号上。

按:“办”字同“卜”字,可左右自然切分,右角当都同取“右点”作30(0)。“办”字的“右点”,第二角现都不取号,我们揣摩,那可能是受了与其对称的“左点”在第一角不取号的影响。“办”字“左点”因位于左上角横笔的下方,第一角当然不可取号。“办”字的“右点”,第二角现都不取号而到了第四角才取号,我们揣摩,那可能是受到了形似的“亦赤”二字的影响。“亦赤”二字的下角,取到的正是其下部与“办”字下部很像的左右那两个对称靠边的单笔嘛。

另:“办”字的第二角,当同“梁”字的第二角,也当遵循“各角切分各角取”和“一单一复靠边取”的法则,都取“点笔”作3。

注:本条判“办协胁”三字第二角百分之百出错的逻辑思路是:我们根据附号与二、四角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协胁苏”三字共有的“办”件为“聚焦点”,通过“协胁”的第二角取笔和“苏”字的附号取笔之间的矛盾关系,使“苏”字的附号取笔成为断定“办协胁”三字的第二角取号百分之百为错的无可辩驳的有力中介。

顺按:“苏”字的各角取号全对。其下的“办”件所取到的下角笔形(两个边点)和附号的取笔(第二角用过的叉笔),都跟合乎理性的“芯”字一样,遵守“自然切分自然取”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两条宏观总则,因此完全中规中矩,没有任何问题。

5.2.4“糸”字

第二角2改为0(用过角型)。

理由是“派生字取笔同根字”。

按:根字“幺”字里的两撇,其位置系上下而非左右关系(“幺”在甲骨文里写作,为上下而非左右两个圈,演变成的两撇也是上下而非左右关系)。因此,“幺”的第二角,同它的异体字“么”,各种辞书都视为“用过角型”而作0,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派生字“糸”的第二角,一般新旧方案却多误取另一个“撇笔”而作2,竟然背离“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条宏观总则,如旧方案《辞源》和新方案《现汉》等。由此可见,新旧方案确实还都相当幼稚。但《说文》,“糸”字第二角作0,没有背离“派生字取笔同根字”总则,难能可贵!

注:《四角》第10版和《辞海》第六版缩印本,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派生字“糸”字的上角同根字“幺”的上角取号,都作20。

按:2008年1月刚出的《四角》第10版,将“糸”字“画蛇添足”,阴差阳错,竟错作了“系”字。

5.2.5“乚”居右和右上的“扎紥”类字

第二角由有笔形可取的“一般角型”作2改为无笔形可取的“缺角角型”作0。

理由是“派生字取笔同根字”。

按:“心(0)——忐(1)、思(0)”类字的第五角角型,根字“心”里的“无笔形可取角型”即“缺角角型”,到了其上加件的派生字里,按第五角取笔所定的“取第四角上方最近的一个笔形”的取笔法,其派生字的第五角必变为“有笔形可取角型”的“一般角型”(如“忐忐忑”二字)或“用过角型”(如“思想”二字)。其他前四角里的“无笔形可取角型”和“有笔形可取角型”,当截然对立,在新方案里绝不可互相变换,否则必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一宏观总则。

5.3第三角(左下角)

5.3.1“及”字

“及”字该同“4爱0”字的下角一样,在新方案里,它的下角24,当改为40。

本条“及”居下的相关派生字有“芨笈岌”。

“及”字关系到新方案修改中的第三条,即“辟”类字的修改。另“為太”二字的第三角当同“寿”字,第三角亦应改取点笔作3。

注:“為”的简化字“为”,其下面的点笔,明显偏在右下角,第三角不取号,正确。

按:《新华》第11版大字本“发”下角作44,系明显失误,当作40。比较同类的其繁体字“髪”,下角作40,正常。

另请注意:新方案修改的本条,第三角取到的中撇下来的笔形,都是取其右的笔形,如“衣左右友”,而决不可取其左的笔形。旧《辞海》“毐”字第三角取中撇下来其左的角笔作7,显然大谬(按:“毐”的根字“毋”的第三角,《辞海》与别的辞书一样,取插笔作5,未错。此处用到的取笔法是“不能切分上下取”,亦即“两复高低取”)。鉴于《辞海》在“毐”字的四角编码实践中犯了错误,我们提议,把该条的文字细改为:“中间及右边起笔的撇,撇到左下角,左下角的撇笔右边有他笔时取他笔。”该条“右边起笔的撇”的例字有“名老”等。

在四角号码里,某些字的取笔,也有取到中撇下来居其左的笔形的,如“兆病卯卵”,那是归属于“自然切分自然取”这条宏观总则,亦即“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细则。

按:在各种辞书的《四角号码查字法》里,该条的新旧方案例字“奎春”二字,理当去掉。理由是,它们在构件上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上件里的撇笔,从理论上来说,是永远也到不了下面左下角这个位置上的。

关于中间或右边起笔到左下角的撇,第三角取号与否,有三种不同的情形。试看以下三类字。

(1)117卯——归属于“自然切分自然取”宏观总则,亦即“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细则——都取撇笔以左的笔形。

(2)455毋——归属于“不能切分上下取”总则,亦即“两复高低取”细则——都取插4或插5的撇笔。

(3)713寿——归属于“当中起笔的撇,下角有他笔的,取他笔作下角”——都取撇笔以右的笔形。

注:《辞海》里的“竹考”(上下结构)字,编码为8802(7)。我们认为,其第三角不该归于“缺角角型”,当属“一般角型”,取“叉笔”作4。全码因此该是8842(7)。

按:“土”字头的字,肯定是“上下结构”,如“圭去”。而“耂”部的字,则不宜归于“上下结构”,如“考老孝”,其中“耂”件中的“叉笔”,肯定是向左斜而到了“左下角”的,为此“考老孝”类字,“左下角”绝对不可视为无笔形可取用的“缺角角型”。“老孝”的左下角存在更低的“角笔”和“叉笔”,使“老孝”靠向了“713寿”类字的取笔法;而“考”字,左下角除了“叉笔”外,不存在他笔,“考”字这时,无疑当像“另”字一样,也同样取左下角里那唯一的“叉笔”。试比较“0为4——4艹为”(“艹为”见《辞海》)。“考——竹考”与“0为4——艹4为”,在实质上,显然是同一类的。“艹为”字第三角,取“叉笔”作4;“竹考”字第三角,当然也应取“叉笔”作4。

5.3.2“乡”字

第三角2改为7。

“乡”字的第三角,应同“卯關”类字的第三角,萧规曹随,传承旧方案到底,“一单一复靠边取”,取角笔作7。

“乡”字全码2020(2),应改为2072(2)。

本条“乡”居左、居下和居左下的派生字有“飨郷鄉芗雍蕹”。

注:在新方案里,与“乡”有关的第三角取号的修改,是“暗箱操作”,在《新旧四角号码对照表》里没有举出,如“雍”。

“雍”字第三角,在旧方案里,“一单一复靠边取”,取“角笔”作7。新方案改取“撇笔”作2,可能是受到了“乡”字第一角取“撇笔”作2的影响(认为“乡”字高低两撇上下对称)。“乡”字第一角取“撇笔”作2,与“纟”部字的第一角取“撇笔”作2一样,没错。把“乡纟”里的起笔撇折“∠”件,独立出来,写在田字格的中央田,其“角笔”显然是处在第三角里的,所以“乡纟”的第一角,不能“一单一复靠边取”,取位于第三角里的那个“角笔”作7,而只能“各就各位”来取笔,取经过第一角的“撇笔”作2。

“卯卵卿關”类字和“飨郷鄉芗雍蕹”类字,其第三角的笔形,本质上一致,在旧方案里,第三角都“一单一复靠边取”,取“角笔”作7,没问题。但在新方案里,“飨郷鄉芗雍蕹”类字,第三角却不声不响地改取了“撇笔”作2!让人们死记硬背这无理的变化,这显然无理吧。

5.3.3“戍戌”二字

第三角2改为8。

比较新方案的“8幾”,“戍”字的第三角笔形质同“幾”字的第三角笔形,应都视作“八笔”作8,以减少毫无必要的死记硬背。

就字论字,“戍”字第三角也应视作“八笔”。“戍”,现仍保留着许慎《说文解字》“从人持戈”的基本字样。而“人”和“八”一样,同为“八笔”,因此,“戍”的第三角“人”件,当作8。“戌”的左下角,近似“戍”的左下角,质同“攵”件的上部,作8当也合情合理。

按:“幾”字的第三角同“天”字的第三角,旧方案取“叉笔”作4,新方案改取“八笔”作8。“戍戌”二字的第三角没有趁此机会一起改为8,令人遗憾(“戍戌”二字,在王云五制定的四角号码最初的方案即现在所谓的“旧方案”里,第三角本就应视作“八笔”)。这是新方案未改彻底的第一条。

本条“戍”居下的派生字有“蔑篾”。

5.3.4“礻”件

第三角2改为9。

部首“礻”的本字是“示”,其下角是典型的“小笔”。变形了的部首“礻”的下角看起来仍像“小”,跟“不”字的下角作“小笔”又很像,因此在四角号码的实践教学中,多数的初学者尤其是小学生首次碰到“礻”及以后多次再碰到它,第三角便多视作“小笔”作9,不少孩子甚至第十次、第五十次与它相逢时,仍作9!有些孩子无数次在此“犯同样的错误”,对四角号码极为生气,甚至因此而放弃再学四角号码!

另外下角像“小笔”也可改作9的还有“衤豕聚爪”。

按:“寽”字,旧方案附角,是取“撇笔”作2,新方案附号,改取“小笔”作9,是合理的(“寽”字的第五角,跟“卷、常”等字的上角里的“小笔”相似)。但跟“手”义相关的下部像“小”的“爪”字的下角,却仍作23而未顺“寽”字的附号改取“小笔”也一起改取“小笔”,让人死记硬背,显然不妥。

附号底部由“心”演变的“恭慕忝”类字的第三角也可改作9(《新编》对“恭慕忝”等的第三角便都作“小笔”为9)。这类像“小笔”的笔形如都改作9,好处至少有两条:一是在学用四角号码中可减少许多痛苦的死记硬背,少犯错误;二是就一般辞书来说,可净增五六个新编码而降低重码率。这两条好处当然也都是四角新旧方案及其他一切汉字形码方案(如蔡永飞教授发明的“高低码”和周忠继先生提出的“纵横码”等)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可惜的是1963年的那次修订,在归属“小笔”与否的第一条修改上面,跟上条提到的归属“八笔”与否一样,也没有一改到底,只是改了“水”部的下角及其形变的“氺”(录泰)的下角和第五角、“鳏瘝”类字的第四角和第五角等个别字件,令人遗憾。

注:“脊”字的上角也似“小笔”但还是维持原来的取笔作32,是合理的。理由是中间嵌入了“人”字,不同于“卷”字头上部的“小笔”。

类似“脊”字的,有“亦赤”的下角作23,不作“小笔”而编90。

5.3.5“弓亏”类居左和左下的“引鄂”类派生字

第三角2改为0。

理由是“派生字取笔同根字”。

这是新方案未改彻底的五条中的第二条。

我们从该条的查字法有关的文字里,还看出了新方案在理论上的一些致命缺陷。

(1)新方案有关原文:“下角笔形偏在一角的,按实际位置取号,缺角作0。”

只提“下角”,不提“上角”,显然不科学。上角为何不提?

原来是新方案在修改此条时,底气本来就不足,缺乏彻底的“改革精神”,加以在宏观上又未充分认识到“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一宏观总则的重要性,因此默许在旧方案里可行的但在新方案里则无法容忍的“乚0——扎紥2”的第二角自相矛盾继续存在,便“有意”只字不提“上角”了。(比较旧方案查字法的相关原文:“字之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笔或一复笔时,无论在何地位,均作左角,其右角作0。”——旧方案此法优点是在编码实践中,容易操作,也较明确而实用;缺点是带有强制性而欠科学。但旧方案同时提到了“上部或下部”,其中的底气和道理,无疑强于新方案。)

(2)新方案有关原文:“但‘弓亏’等字用作偏旁时,取2作整个字的左下角号码。例:22鄂。”结果在第三角“缺角角型”的字族里便制造了一批新的自相矛盾的字码,如0弓——2张︱0亏——2鄂。

(3)以上修改法带来的结果是:“缺角角型”的取号,远未改彻底,只改了个别的根字而已,大批的派生字,则一个也未动,如改了根字“弓亏”,未动派生字“张鄂扎紥”。

按:此条修改,文字宜精改为:各角笔形偏在一角的,按实际位置取号,缺角作0。派生字取笔同根字。例:

0——扎0000亏——00鄂户0——妒00

本条“缺角角型”的字族,如按我们主张的来办理,可有如下好处。

(1)不需非常痛苦地死记硬背眼下的新方案:除第四角不矛盾外,二、三角的根字和派生字则全部自相矛盾。按:第一角“缺角角型”的字形,在汉字里实际不存在。

(2)“缺角角型”(第五角除外)跟其他角型一模一样,也是“派生字取笔同根字”,和谐自然。

(3)“张引”类字的第三角,顺其自然作0后,可增加不少新编码(按:汉字“头笔”作0在下角不存在,而在左角编码为10的,只有“一卝”这两个字。因此,“张引”类字的左角,若由12改作10,就必然会增加许多新编码),如《辞海》,不计附号,就可净增24个新编码。增加新编码,降低重码率,这是四角新旧方案,也是一切汉字形码方案执着追求的共同目标。

其他理由参见“乚”居右和右上的“扎紥”类字的分析。

注:《辞海》“刏”字第三角作0,按现在的四角号码,无论新旧方案,都算错,其正确编码只能作1。如按我们改革的新方案,将“派生字取笔同根字”一贯到底,那“刏”字第三角作0,自然完全正确,无懈可击。

5.3.6“母”

第三角7改为5。

“母”字的第三角,应同“乜”字的第二角,传承旧方案,“不能切分上下取”,亦即“两复高低取”。(“乜”字的第二角为“两复往高取”。按:此处上角和下角的叉笔或插笔,不管起笔和收笔是垂,还是撇或捺等,不宜局限于正中的位置上才左右都取。如“成或”类字的上角“插笔”,有点偏右,第一角也取用;而“乜”字上角的“叉笔”,则有点偏左,第二角也取之。上角如此,下角也应同等处理。因此,“母”字下角偏右的“插笔”,我们主张第三角也取之;同理,“尹”字下角偏左的“插笔”,我们主张第四角也取之。)

“母”的左下角(第三角),实际上同“疒”的左上角(第一角),其左下角的“角笔”,由于没有处在最左和最低的位置上,是没有资格进入“两个笔形可取角型”的备选笔形的。“母”的左下角当然也是“两个笔形可取角型”,其两个笔形都是“插笔”,“两复往低取”,取低处的“插笔”作5。“疒”的左上角,诚然也是“两个笔形可取角型”,那是“一单一复靠边取”,该取靠边的“点笔”作3。

本条“母”字小结:上下角只有一个叉笔或插笔的,不管偏左或偏右,在上角,一二角都取,如“乜”;在下角,三四角都取,如“尹母弋”。

本条“母”居下和左下的派生字有“每莓霉敏毓”。

5.3.7“芅”字

第三角0改为4。

理由同上。

“芅”是冷僻字,见于《辞海》。

“芅”字的第三角角型,质同“笺”字的第三角角型;“笺”字的第三角角型是“一般角型”(取“插笔”作5);“芅”字的第三角角型,当然也是“一般角型”(取“叉笔”作4)。说白了,“芅”和“笺”的下角,实质还同“早夆”,都是“一般角型”和“用过角型”。

5.3.8“竹考”(上下结构)

“竹考”,见于《辞海》。

第三角0改为4。

“竹考”字的第三角存在“叉笔”,应视作“一般角型”。

详见5.3.1“及”字条。

5.4第四角(右下角)

5.4.1“尹”居右的派生字“伊吚咿”

第四角0改为5。

理由见上“母”(5.3.6)。

按:根字“尹”的第四角,不论视为“有笔形可取角型”的“用过角型”还是“无笔形可取角型”的“缺角角型”,其第四角的编码一样,都作0。但其派生字“伊吚咿”的编码就不同了:如把根字“尹”的第四角视作“缺角角型”,则其派生字“伊吚咿”的第四角作0;如把根字“尹”的第四角视作“用过角型”,则其派生字“伊吚咿”的第四角作5。因此,对于根字“尹”的第四角角型,必须落实清楚。

注:“逆”字的附号取“叉笔”作4,这等于是肯定“逆”字里的“屰”件的第四角是“有笔形可取角型”的“用过角型”而不是“无笔形可取角型”的“缺角角型”。而“尹”字的第四角当同“屰”字的第四角,因此也当归属“有笔形可取角型”的“用过角型”而非“无笔形可取角型”的“缺角角型”。为此,“伊吚咿”的第四角,当像旧方案一样,也取“插笔”作5。试比较:撇从边上起笔下来而另一角空无笔形的角型才属“缺角角型”,如“厂产”的第四角。

我们看到的新方案辞书,“伊吚咿”的第四角都作0,那显然是把根字“尹”作为“缺角角型”了。那是错了的。而旧《辞海》里的“蛜0——洢5”,则明显自相矛盾,由此可见专家对根字“尹”的第四角角型,莫衷一是。

本条小结。根字“尹”的第四角属于“有笔形可取角型”的“用过角型”,而不是“无笔形可取角型”的“缺角角型”。其居右的派生字“伊吚咿”的第四角,新方案可以理直气壮地继承旧方案,萧规曹随,都取“插笔”作5,不需改弦更张,节外生枝。

在《辞海》里,从“伊母芅”特别是“蛜0——洢5”等字的下角取号所出现的问题可见,专家们对四角新方案偏在下角里的叉笔或插笔(也有单笔的,如“<”)的对面较空大的角型,判属“有笔形可取角型”呢还是“无笔形可取角型”,没有把握。由此也可得出结论,在学界,有关四角号码的“角型”研究,尚为盲区。此种局面,亟待扭转,不然,四角号码还要乱下去,更难望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了。

像“伊母芅”类字的下部一角较空大的角型,时下学界的看法是,除“母”外,多倾向于判为“无笔形可取角型”,即“缺角角型”。我们的意见是,这类字,都萧规曹随,照旧方案取号,都判为“有笔形可取角型”。这对熟悉旧方案的人来说,接受新方案很容易,应该是受欢迎的。对从零起步学习四角号码的人来说,区分容易混淆的“有笔形可取角型”还是“无笔形可取角型”,只需比较“厂——尹”和“气——弋母”这两组,区分它们该也不是难事。

5.4.2“刄”居右的“ ”类派生字

根字“刄”的第四角在各种辞书里,都是“两复往低取”,都取叉笔作4,正确;但其派生字“”等的第四角,据笔者所看到的各种辞书,则都出了问题。例如:

《现汉》第2版: 4—— 5

《四角号码新词典》第8版和第9版: 4—— 5

旧《辞海》:刄4—— 5

以上各种辞书都存在违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的现象。

按:《四角》第10版,把“刄”处理为“刃”的旧字形,于是在新词典正文里彻底地清除了各旧版都有的含“刄”的“”类原来作为异体字来看待的字。

5.4.3“虍匆5”

第四角5改为4。该字的第四角,质同“刄”的第四角。

“虍匆5”字见《辞海》。

本文字码问题,分门别类,小结如下。

(1)新旧方案同错的(前是现码,后是我们的修正码):

病0012(7)——3012(7) 农4073(2)——3473(2)

台2360(0)——2060(3) 治3316(0)——3216(3)

白2600(0)——2060(0) 泊,旧方案3610(0)

泊,新方案3610(2)——3216(0)

向2722(0)——2022(7) 响6702(0)——6202(7)

办4033(0)——4330(0) 胁7423(0)——7320(0)

糸2290(3)——2090(3) 戍戌5320(0)——5380(0)

(2)新旧方案都无理的:

礻衤(第三角)2——9 豕1023(2)——1090(2)

聚1723(2)——1790(2) 爪7223(0)——7290(0)

恭4433(8)——4493(8)

(3)该继承旧方案而节外生枝的:

乡2020(2)——2072(2) 雍0021(5)——0071(5)

母7775(0)——7750(0)芅4404(3)——4440(3)

伊2720(7)——2725(7)充0021(2)——0021(3)

鼠7771(2)——7771(7)鬣7271(2)——7271(6)

吢3360(1)——3360(0)必3300(4)——3300(0)

宓3033(4)——3033(2)义4000(3)——4000(0)

叉1740(3)——1740(0)亞1010(2)——1010(7)

畱1060(2)——1060(7) 毛2071(5)——2071(4)

筹8834(4)——8834(5) 粼9223(7)——9223(0)

(4)该与时俱进而墨守成规的:

及1724(7)——1740(7) 太4003(0)——4033(0)

為3402(7)——3432(7) 扎5201(0)——5001(0)

引1220(0)——1200(0) 鄂6722(7)——6702(7)

果6090(4)——6090(5) 棄0090(4)——0090(5)

君1760(7)——1760(5) 忠患5033(6)——5033(0)

(5)宋、楷体不同而出问题的:

殷2724(7)——7724(7) 雷1060(3)——1060(1)

亦0033(0)——0023(0)赤4033(1)——4023(1)

(6)其他问题的:

闩3710(1)——3722(0) 卑2640(0)——2040(5)

门3700(1)——3722(0) 門7700(1)——7722(0)

4775(0)——4774(0) “竹考”8802(7)——8842(7)

虍匆5

六 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四角号码新方案众多的字码出错,前四角累计为24

个,附号总计为22个,相当于前四角出错的总和。在新方案里,附号最薄弱,出错因此也最多,这个从各种辞书里的《新旧四角号码对照表》的说明文字就能够感觉出来,该说明文字是“本表列举号码有变更的各字(仅附号变更的没有包括在内)”。其中的括注文字“仅附号变更的没有包括在内”,透露出了新方案对附号的修改缺乏自信。我们统计过1999年版《辞海》“四角号码索引”里的错误编码,共达2888个,占总字数19485个14﹪强。2009年出版的新《辞海》第六版,在我们的批评下,只纠正了个别字的编码,无关大体。新方案的错码除第五角即附号外,大多数还是源于旧方案,如“疒农”类字的第一角和“台白”类字的第二角。就是第五角,旧方案其实也出了不少的自相矛盾。如含“皆”件字的附角,《辞源》:皆湝稭蝔階(1)——喈楷偕揩(2);《康熙》:皆楷揩媘龤(1)——湝稭偕喈(2)。同含“皆”件的完全同位的派生字,附角作1和作2竟不一致,显然毫无道理;再如其中的“湝稭”二字附角,在《辞源》为1,在《康熙》作2,岂不是乱弹琴!(按:《辞源》和《康熙》,“皆”字的附角都作1,则其派生字“皆湝稭蝔階偕喈”等的附角,按照“派生字取笔同根字”,理当都作1。注:旧方案“白”居右的派生字“柏泊伯舶拍”等的附角都视为“缺角角型”而作0,没有矛盾。)再如《辞源》:含晗(7)——唅(2),附角又自相矛盾(但《康熙》“含晗唅”的附角都作7,正常)。又如:

《辞源》:宙(5) 届(5) 笛(3)

《康熙》:宙(5) 届(7) 笛(3)

旧方案附角,定作取第四角上方最露“锋芒”的笔形,为此我们认为以上三个字的附角应该统一如下:

宙(2) 届(7) 笛(3)

由此可见,旧方案里的第五角即附角,也是问题成堆、确实需要整改的。这便也是1963年大陆修订四角号码的一个动因吧。

1980年,我大哥用半个小时,教会我四角号码。1991年,我开始业余义务从事四角号码的教学和研究。实话实说,会四角号码后的前16年,我被《四角号码查字法》里的“取角应注意的几点”(特别是前两点,即“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和“两复高低取”)搞得晕头转向。上个世纪末,即在1996年,我才如大梦初醒,豁然开朗,原来,四角号码新旧方案都还没有充分发育,它们竟然在一般的辞书里都存在着两千个上下的自相矛盾的编码!竟然屡屡背离“自然切分自然取”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么简单的宏观总则!为此,我还调查了几十个比我早会四角号码的学者专家,结果同样,他们对“两单或一单一复靠边取”和“两复高低取”也一知半解。现在问题是一清二楚了:专家们所制订的这两条细则,本身就是四角号码的“皮毛”,其中还存在着的众多的自相矛盾的字码,触犯了我们摸索了近20年才猛然醒悟所提出的“自然切分自然取”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这两条宏观总则。连如此简单的这么两条总则,新旧方案居然都要去连连冒犯,那当然就会出很多乱子了。如今想来,我是一点儿也不诧异了。为此,如果现在要我客观地给四角号码打分的话,我最多只能给打上50分。在教学研究四角号码的期间,我们还接触了蔡永飞教授发明的“高低码”和周忠继先生提出的“纵横码”等形码方案。相比较而言,“高低码”和“纵横码”显得比较肤浅,基本上可以一眼看穿,远没有“四角号码”那样来得深沉涵泳,在理论上还值得深入的开掘和研究。现在是“万码奔腾”的时代。据悉,到目前为止,各种汉字的形码方案已达千来种。在电脑领域,知名度最大的莫过于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其次是风行港台地区的“仓颉码”。四角号码是各种形码方案的鼻祖,“高低码”“纵横码”“五笔字型”和“仓颉码”等千来种方案,都是“四角号码”的徒子徒孙。由于“四角号码”至今尚不完善,它的子孙“高低码”等形码方案,未免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在1963年的基础上,以本文提出的“自然切分自然取,不能切分上下取”和“派生字取笔同根字”,来进一步修订四角号码的话,那四角号码势必会得到有力的完善,并可推动“高低码”“纵横码”“五笔字型”和“仓颉码”等形码方案的迅速完善,意义不可谓不大。20多年来,我们在业余时间里,还义务推广过“高低码”(一年内脱销过3000多本《高低码词典》),当然“四角号码”推广得更有力而持久,创下的奇迹也更多和更大,详见拙著《〈现代汉语词典〉勘误与商榷》附录《“四角号码”课题研究方案》。例如20多年前,我给本校六年级四个班各上了一节“四角号码”课,小学生三天内就抢购完本地新华书店平常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售完的《四角号码新词典》(第9版)和附有“四角号码检字表”的《现汉》(第2版),把新华书店的柜台经理惹得心花怒放。这批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又创造了一个连锁奇迹,即后来在某中学校内开展的一次“初二年级查字典比赛”中,各班获得前三名的学生,几乎都是本校毕业的。我要求我的学生,要熟练“音序查字法”和“四角号码查字法”这两种查字法,查字一步到位,平均五秒钟内,轻松查到任何一个字(“部首查字法”,两次数笔画,三步到位,永远快不起来)。“四角号码”如果按照我们的设想修订,那可以彻底清除现存的所有自相矛盾的字码,如此,“四角号码”肯定会更受欢迎。我们的目标是:在有力地传承“四角号码”作为一种“检字法”的同时,将也像“五笔字型”和“仓颉码”等一样,做出各种“四角号码软件”,不但在全国各地,并且在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里大力推广,让“四角号码”成为推动全球汉语汉字教学的强大武器,有力地推动全球汉语汉字的教学。经我们修订过的“四角号码”,不存在任何的自相矛盾,学用更简便,几小时内就可熟练掌握,并能够在学术上,迅速提升四角号码的理论水平,不但查辞书很快,打电脑当然更快,与“五笔字型”相当,平均每字打两键(“用过角型”和“缺角角型”的0码都取消,如“丰”字即为5,“古”字即为46;词组输入法,跟“五笔字型”等相当,不需赘言)。熟练“五笔字型”,一般需要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要背诵较长的口诀,令人生畏;会“五笔字型”后,如果一两个月不用,返生得会很快。而熟练“四角号码”,只需背诵四句口诀,极为简单。“四角号码”总共10个代码,100个字练下来,每个码平均就练习了50次,熟练起来可想而知,是相当快捷的,一般只要几小时就够了;熟练“四角号码”后,就是半年不用,一般不会很生疏,烧加练习后,马上又会熟练起来。为此,国家如果重视,那么,大力推广“经我们再次修订而大大完善”的“四角号码”,从而提高语文和各学科的学习效率(学习各学科知识,都需要查辞书,而辞书是最好的老师,如附有“四角号码索引”的百科全书《辞海》,对学习数理化等百科知识都很有用),应该指日可待,前景应当一片辉煌。

附注:

①注:“户0”和“卩2”的右下角(第四角),“角型”实质相同。但新四角方案则分别处理为无笔形可取的“缺角角型”和有笔形可取的“一般角型”,显然无理。在此,依我们来看,“户”字的第四角,可继承旧方案,也看作“一般角型”,取“角笔”作7。“弓”等字的第三角可否取“角笔”作7,也可以讨论。

②“永”字的第二角,我们曾经认为改取右上角的“撇笔”作2更合理,理由是这样取号既符合“各角切分各角取”总则,也符合“两单靠边取”细则。但经过再三琢磨后,还是认定第二角维持现状(即取最高的“点笔”作0)更合理。原因是在字件的切分法上,“永”字可以作“上下自然切分”(以“点笔”为界),也可以作“各角(第二角)自然切分”,而这两种的“自然切分”,我们认为,“上下自然切分”的序位,显然要高于“各角(第二角)自然切分”。当然“自然切分”的序位最高的,还应首推“左右自然切分”,因为“左右结构”的字,在汉字里肯定是主流,稳居榜首。同理,左上角靠边的“横笔”,也因为跟最高的“点笔”存在“上下自然切分”的层次关系,所以第一角也不能采用“两单靠边取”这条细则而改取“横笔”作1。如此看来,“永”字的上角,还是按“上下切分上下取”,上角自然都取“点笔”作30,才是最合理的取号。行文至此,我们在理论上提出一个有关“自然切分”的序次问题,即一个字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自然切分”的情况,那序次应该是先服从“左右自然切分”,再服从“上下自然切分”,最后才是“各角自然切分”。例如,假如有呈菱形分布的四“口”和四“丶”这两个字:那就都要先进行“左右自然切分”,如此,四“口”的编码就是6600(0),四“丶”的编码就是3300(0)。在此,四“口”不可实行“两复高低取”,作6060(6);四“丶”不可实行“两单靠边取”,作3300(0)。

参考文献:

⑴杨新安.《现代汉语词典》勘误与商榷[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9.

⑵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四角号码新词典[M].第8~10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2008.

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试用本~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1983.

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四角号码查字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009.

⑹浙江人民出版社.汉语常用字典[M].第1版.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73.

⑺上海古籍出版社.(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第2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⑻李国炎,莫衡,单耀海,吴崇康.新编汉语词典[M].第1版.湖南:湖南出版社,1988.

⑼商务印书馆.辞源[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⑽上海书店出版社.康熙字典[M].第1版.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

笔者电子信箱:sjhmyxa@163.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2154.html

更多阅读

怎么从电脑上下载游戏到手机上 手机游戏下载到电脑

怎么从电脑上下载游戏到手机上——简介通常将从电脑上下载的游戏安装到手机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手机自带APK安装器进行安装,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相应的手机管理类软件来实现。下面就来看一下具体的实现方法。怎么从电脑上下载游戏到

如何从型号上知道电容值? 补偿电容器型号

如何从型号上知道电容值?例如电容104和0.1UF:这是电容的两种不同的标识法,0.1UF是直标法,而104是数码法。直标法就是直接标出电容的大小,单位一般是微法。数码法是用不同的数字表示电容不同的大小,1代表的是第十位,0代表的是个位,而最后

宫保土豆--不从技术上唠唠有关美食的拍摄 土豆美食

不从技术上唠唠有关美食的拍摄林林问我:我一直在思考,边做饭边拍照,是不是挺忙活的,而且,油烟会污染镜头的哎,我舍不得,所以啊就不要买单反相机,都白瞎了~~~~~~~~~~~写美食博客是最忙乎人的,不像别的博客只要坐在电脑前把想法写出来

声明:《四角号码有待从根本上完善 四角号码新词典》为网友念一切美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