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审美赏析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气盛的诗人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望岳》就是写于三十五岁那年北游齐、赵时,之后满怀希望来到长安。在这首《望岳》中,可以说,字里行间洋溢着盛唐时代赋予杜甫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其高远的人生理想,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杜甫伟大的胸襟与现实抱负。诗题虽然标为《望岳》,但全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表现出向岳而望,最后由望岳想到将来的登岳。全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即到底怎么样呢?“夫”语助词,无实在意义。“齐鲁”春秋时诸侯国名,齐在泰山北面,鲁在泰山南面。“未了”即未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五岳之首的泰山究竟有多么雄伟?横跨齐鲁大地,青翠的山峦绵延不断,一望无际。这里,诗人以距离之远来表现泰山之高,这不仅就形象地描写出了泰山之高大,而且一个“青”字,描绘了泰山景色葱绿的特点。特别是诗人在首句运用设问句,不但语势有力,突兀而出,引起读者的注意,产生震惊的审美效果,而且强调了诗歌描写的对象,更好地为后面的描写抒情铺垫。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大自然,造物主。“钟”即聚集的意思。“神秀”神奇秀丽的景色。“阴阳”即山北称阴,山南称阳。“割”即划分意。这两句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间所有神奇与秀丽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这一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使之富有情感,也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美。接着一句“阴阳割昏晓”很有表现特色。由于泰山高大,往往向日的一面挡住了阳光,背日的一面阳光就照不着,形成阴、阳两面,而诗人在诗中却说是“割昏晓”。一个“割”字用得很奇妙,不但把阴阳拟人化,而且也表现出泰山特有的景色,同时增添了泰山的神奇之感,突出了山之高大雄伟。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是说山中层云叠生,使人心胸为之激荡。“决眦”睁大眼睛。决,裂开。“眦”即眼眶。“入”即隐没。“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山中层云上浮,令人望去心胸为之激荡不已,竭尽眼力还可以看到飞鸟渐渐隐没在山林中。这里,诗人首先写了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而激发了内心的荡漾,由物及及人,由人及心,由此触动了内在情感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此有很明确的阐述。《礼记&b ull;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毛诗•大序》中说:“情动于衷而行语言。”诗人杜甫面对着如此美好的景象,诗人内心浮动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而面对着这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雄心勃勃的诗人无不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理想的憧憬之感。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或者“终当”。“凌”即登。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这高峻的顶峰,把四周矮小的群山尽收眼底。这里,诗人写由望岳而想到登岳,这一句是虚写。读者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杜甫心中满怀雄心壮志。由“荡胸生层云”的触动而想到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站得高,看得远。”这本身表现的就是一种理想,一种气概!诗人杜甫在却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但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在政治上“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及“窃比稷与契”的自信与理想。
总而言之,诗歌在层层推进,虚实结合中,不但表现出诗人伟大的理想和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而且境界开阔,蕴含着深沉而高远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于《望岳》这首诗歌,历代诗歌评论家都很重视,也给出高度的评价。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所以,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