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妻子问起螟蛉义子是什么,这让我想起小时听说岳全传时,听到一位大侠要收螟蛉义子,哦,想起来了,是周桐要把全身的武艺传授给他的螟蛉义子。当时就想:“鸣铃椅子是什么呢?是在椅子上拴一只铃当吗?”呵呵,现在想起来真的非常童真,非常的可笑。
我曾经看到过一张叫做刘溢的画家画的一张《螟蛉义女》的画, 这是近年刘溢在绘画语言上更加的私密与成熟所以经常的可以看到他语出双关的在讲述他的画面、螟蛉女、名伶女、是他近年的全心力作之一螟蛉。
名伶女、对于现代人来说名伶的定义不仅仅只限于小小的舞台上的女伶了、而是将美貌、智慧、学识及多金于一身的某领域的明星、这些才貌出众的《名伶女》是众人瞩目及羡慕的对象、刘溢则在它的画面上非常浪漫的表现了名伶女们的美丽、高贵、性感及婀娜多姿!
不知是刘溢在加拿大当过选美会评委接触过无数超级美女的经历、还是他天生就是浪漫多情的种子使他更能深刻地描绘出美女的内心、他将《名伶女》的美貌、智慧、性感、高贵及婀娜多姿的体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灵动的礼服和若隐若现性感神秘迷人的脚踝更增加画面的可看性想象空间。
螟蛉义子英文作adoptivechild,《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螟蛉女即为义女。
呵呵,以此看来,作螟蛉义子也不是什么好事情,说笑了。
说起寄生蜂,它们还真的对我们除灭害虫帮助不小呢,我收集了一些在我国存在的寄生蜂品种,一起贴上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螟蛉悬茧姬蜂
是棉小造桥虫的主要寄生蜂,还可寄生棉铃虫、金刚钻等害虫的幼虫,在各棉区广泛分布。成虫体长9--10毫米,头胸腹部节三角形,后方下倾,后端狭,且伸至后足基节之间。老熟幼虫暗黄色,体长8--9毫米,茧圆筒形,长约6毫米,灰白色,上、下方各有一圆黑色斑点,茧端以丝悬于叶背,丝长7--23毫米,故名悬茧姬蜂。每年7--9月发生较多,主要寄生在棉小造桥虫3--4龄幼虫体内。在长江流域棉区,螟蛉悬茧姬蜂对小造桥虫的寄生率一般为3--6%,8月份的寄生率可达15--25%,9月份由于螟蛉悬茧姬蜂有受到其他天敌的大量寄生,发生数量明显下降。为了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姬蜂的自然控制作用,在该蜂的出蜂期应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
天峨广肩小蜂
寄主: 蓝目天蛾
发生情况: 寄生天蛾幼虫,一年多代,但寄生率很低
生境: 四旁林木
地理分布: 陕西、江苏。
棉蚜茧蜂
寄主: 棉蚜、豆蚜Aphis craccivora、洋槐蚜、桃蚜、麦二叉蚜、高粱蚜Longiunguissacchari
发生情况:棉田优势种。4-5月间大量发生,6月由于高温与重寄生蜂,数量渐减,7月底至8月中旬几乎绝迹,9-10月间再度繁衍,10月底至11月中旬以老熟幼虫在僵蚜内越冬。
生境: 草原型。通常与接近地面蚜虫相伴随;杂草、矮秆作物、紫穗槐上较多,灌木花椒树上很少,刺槐大树上很难找到。
地理分布: 辽宁、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湖北、江西、台湾、香港;朝鲜,日本。
棉短瘤蚜茧蜂
寄主: 棉蚜、豆蚜。
发生情况:棉田的亚优势种。4月底花椒树上的白色僵蚜特别多时,5月中旬棉田发生量还会超过棉蚜茧蜂。对苗期棉蚜亦有较好的抑制能力。略耐高温,7月低8月中旬棉田中仍有一定数量。
生境: 中间型;棉田与杂草。
地理分布: 陕西、山西、安徽、四川、南京、上海;苏联的远东部分与欧洲。
柳蚜茧蜂
寄主: 柳二尾蚜
发生情况:
生境:
地理分布: 陕西、台湾;日本、朝鲜、中亚,欧洲、北美、澳洲
苦艾蚜茧蜂
寄主: 菊小长管蚜
发生情况: 发生于4-6月间,数量不多。
生境: 草原型;与菊、蒿属植物伴随着。
地理分布: 陕西、四川、台湾、香港;朝鲜、日本、中亚、欧洲、北美。
长角蚜茧蜂
形态特征:雌蜂头横宽,脸宽为头宽的1/2.5。上颊为复眼横径3/4。颊长为复眼纵径的1/4-1/5。复眼大,卵圆形。幕骨指数0.3-0.4。3单眼直角至钝角三角形排列。触角19-21节,各鞭节约等长,长约为宽的3.5倍。中胸琨片前缘垂直升起于前胸背板上;盾纵沟前半段清晰,沿后段有较密的毛;盾片中叶具盾纵中线。并胸腹节具较窄的中央小室。翅痣长约为宽的4.5倍,痣后脉比翅痣短(3:4),径脉第1段略长于第2段。腹柄节长约是气门瘤处宽的4倍,有明显的中纵脊。产卵器鞘宽短,末端截形。体橘黄色,有黄褐色班。头顶、上颊上半部、触角鞭节、爪、产卵器鞘深褐色。体长3.0-3.6毫米;触角长2.7-2.8毫米。雄蜂触角21-23节,长2.9-3.0毫米;体长2.8-3.1毫米。僵蚜黄褐或土黄色。本种与豌豆蚜茧蜂Aphidiussmithi相似;但它的体色橘黄,头不呈黑褐色,腹柄节前侧区纵脊纹8-12条,可以明显区别。
寄主: 京豌豆蚜
发生情况:
生境:
地理分布: 陕西
齿腿长尾小峰
形态特征:雌蜂体长约为4毫米。体黑褐色带蓝绿色反光,腹部局部有紫色反光,触角柄节、各足腿节末端、胫节及附节红褐色。头窄于胸,颜面中部略凹陷,颊短于复眼横径之半;触角13节,1环节小,7索节均近方形。胸部膨大,前胸长约为中胸之半,中胸盾纵沟明显,中胸侧板前缘不弯曲,小后片后端有1横沟,并胸腹节有不显著的“v”形纹;翅透明,前翅肘脉与后绿脉间有褐色斑痕;后足腿节衣端前有1齿。腹部卵圆形,约与胸等长,第1节最长,3.4节次之,2节短;产卵器长达腹部的2/3左右。头、胸部刻点明显、均匀,腹部较光滑,有光泽和细刻纹。
寄主: 金钢钻、麦叶蜂幼虫。
发生情况: 此蜂较常见,但寄生率很低。
生境: 麦田、棉田
地理分布: 陕西、浙江、湖南、新疆、云南;欧洲、美洲
中国齿腿姬蜂
寄主: 二化螟。单寄生于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发生情况:此蜂是棉红铃虫幼虫的内寄生天敌,单寄生。产卵寄生于低龄幼虫体内当寄主老熟后,钻出结茧、化蛹并羽化。对红铃虫的寄生率以第三代较高。
生境: 棉田、果园、豆田
地理分布: 江苏、辽宁、广东、黑龙江、吉林、浙江、江西、湖北;朝鲜,日本
粘虫悬茧蜂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5.2毫米。体黄褐色或带赤褐色,腹部第1背板全部或仅凹洼附近带黑褐色;复眼、单眼、上颚端齿、翅基节下方斑点黑色;足端跗节、爪及产卵管鞘褐色;翅透明,翅痣淡黄褐色,翅脉土黄色至深褐色。头具光泽,有白色细毛,触角32-36节,颜面下宽约为高的1.5倍;单复眼距与侧单眼距约相等,约为单眼长径的2倍,有后头脊,后颊稍隆起;中胸盾片后方中央及并胸腹节具网状皱纹,并胸腹节基半有细的纵脊;前翅径脉第2段于第2肘间脉约等长,为径脉等长,为径脉第1段的2.5-3.0倍,第1肘间横脉与肘脉第2段约等长,回脉对叉式(个别稍前叉式),小脉后叉式靠近基部;腹部第1节基部1/3呈柄状,后半部扩展近三角形,密布细纵隆线,气门窝明显,背板侧缘在基部腹面不相接触,第2腹板及以后各节光滑。产卵管鞘约为腹长的2/3。茧纺锤形,似麦粒状,长约5毫米,黄褐色,质地薄,半透明,表面缠有稀疏的粗丝,茧的一端有褐色丝将茧悬于植物上。
寄主: 粘虫。单寄生于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发生情况: 单寄生,产卵于幼虫体内,幼虫老熟后钻出寄主体外,吐丝粘附于叶片上,引丝悬空结茧。粘虫的悬茧蜂以本种数量最多。
生境: 稻田、麦田等
地理分布: 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江苏、浙江、四川、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
粘虫绒茧蜂
拉丁文名: Apanreles kariyai Watanabe
目名称: 膜翅目
科名称: 茧蜂科
亚科名称: 小腹茧蜂亚科
属名称: Apanteles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5毫米。体大部分黑色,局部区域黄褐色;触角约与体等长,暗褐色;须淡黄色;足黄褐色,单胫节末端,跗节及后足腿节末端带暗褐色;翅透明,翅基片、翅痣及翅脉褐色;腹部第2背板端半、第3、4背板全部或端半部及两侧、腹部腹面(除末端外)为黄褐色,其余部分黑褐色至黑色。头顶平滑有光泽,颜面有浅刻点。中胸盾片具稀疏刻点,后缘平滑;并胸腹节有发达的网状皱纹,无完整中脊;前翅胫脉第1段自翅痣2/3处伸出,稍短于翅痣宽度,与肘间横脉等长,两脉相连处向外方曲折明显,回脉稍短于肘间横脉,肘脉第1段端段与第2段着色部分约等长。后足基节有细刻点,胫节的2距等长,约为基跗节长度的1/3。腹部第1背板基部比端部略狭,长度略大于端部宽度,后缘角近于直角。产卵管短,背面不能见。茧长约3.5毫米,长筒形,白色,质地较薄,数十个成排重叠排列成块,外被一层厚的白色棉絮状丝团,茧块大小,形状不一,长约9-18毫米。
寄主: 粘虫、稻螟蛉、小地老虎等幼虫。
发生情况:多寄生,寄生于幼虫体内,粘虫以4至6龄幼虫寄生率最高,为麦田、玉米田和稻田中粘虫的主要优势种天敌,。每茧块平均出蜂48头,最高109头。重寄生有盘背菱室姬蜂、粘虫广肩小蜂和稻苞虫金小蜂
生境: 农田
地理分布: 陕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山西、浙江、四川、台湾。
中文名称:粘虫拟瘦姬蜂
拉丁文名:Netelia(Netelia) sp.
目名称:膜翅目
科名称:姬蜂总科
亚科名称:柄卵姬蜂亚科
属名称:Netelia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毫米。赤褐色;复眼、单眼区、上颚端齿、翅脉均黑褐色。头部在复眼之后收窄;单眼大,与复眼缘相接,单眼区隆起;后头脊完整,但细;触角56节,端部细。中胸盾片、侧板和小盾片刻点均细而密;盾纵沟长,但不达后端,沟痕极浅;小盾片三角形,后端不尖,侧脊至后缘但不相接。并胸腹节具细横皱,侧突明显。前翅小脉在基脉外侧;小翅室无柄,第2肘间横脉端部2/5曲折、无色;后小脉在上方2/5处曲折。足细长,爪具栉齿。腹部细长,后方稍侧扁;第1节长,气门在前方/3处,基侧凹明显;产卵管鞘约为后足胫节长度的1/2。茧黑褐色,长椭圆形,长14毫米,直径5毫米;茧一面稍扁平,在羽化孔的一端稍粗;茧质地紧密,薄而坚硬,表面少杂丝,相对光滑。
寄主:粘虫。单寄生于幼虫体外
发生情况:此蜂为粘虫幼虫的内寄生天敌,单寄生,发生数量较少,寄生率低。
生境:玉米田、谷田、稻田。
地理分布: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贵州。
粘虫白星姬蜂
形态特征:体长13-15毫米。体黑色;触角鞭节第8-12或8-13节(雌)、15-19节(雄)的上面、小盾片、后足转节及腹部第7背板中央一大圆斑均黄;雄蜂翅基片顶角及翅基部一小斑黄色;前足及中足胫节赤褐色。头、胸部密布刻点;后头脊完全;雌蜂触角在中部以后稍粗,端节近圆筒形,雄蜂触角至端部渐细;并胸腹节分区明显,基部中央有1个瘤状突起,中区近马蹄形,即其基角圆凸,后缘内凹,长稍大于宽。小翅室五角形。柄后部中央部分隆起,周缘有隆脊,具稀疏刻点,气门位于端部1/4处;第2、3背板拱起,强度硬化,密布刻点;第2节的窗疤小而明显,其间距离约为自身宽度的2倍多;产卵器短,刚伸出腹端。
寄主: 粘虫 玉米螟 棉铃虫 斜纹夜蛾 二化螟 稻苞虫
发生情况:是粘虫常见寄生蜂。幼虫期寄生,蛹期出蜂,寄生率10%左右,单寄生。偶有寄生于大螟、二化螟、稻苞虫。
生境: 玉米田 稻田
地理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
桃瘤蚜茧蜂
形态特征:雌蜂头横形,与胸翅基片处等宽。上颊较复眼横径略宽(5:4)。脸宽是头宽的1/2。幕骨指数0.5-0.6;颊长是眼纵径的1/3-1/4。3单眼呈正三角形排列。复眼中等大小,卵圆,具稀短毛。触角11节,长达腹柄节端部,第1鞭节长是基部宽的5倍,比第2节长(5:3)。中胸盾片前缘由前胸背板垂直升起;2盾纵沟全程可见,在小盾片沟前汇合处有一明显深凹。并胸腹节具接近等边5角形中央小室。翅痣长是宽的5-6倍,径脉第2段明显短于第1径间脉。腹柄节宽短,接近方形;具2侧纵脊与较短弱的中纵脊。产卵器鞘较细长。体黑至黑褐色;唇基、口器、触角前3节与足黄褐色。体长1.7-2.3毫米,触角长0.9-1.0毫米。雄蜂体长1.2-1.6毫米,触角长0.8-1.0毫米,端鞭节较尖。僵蚜黑色。本种突出特征是,径脉第2段比第1径间脉短;2盾纵沟末端相接处有一明显深凹。
寄主: 麦长管蚜。
发生情况: 发生于4-6月间,数量不多。
生境: 主要为森林与中间型,少量发生在农田中。
地理分布: 北京、浙江、湖北、福建、广东;在山东、陕西、甘肃、云南也有分布。
翼蚜外茧蜂
形态特征:雌蜂头近立方体。上颊与复眼横径等宽。脸宽为头宽1/2.4。脸有单行毛为界的窄长无毛区,毛行与眼眶具稀毛。幕骨指数0.4-0.5。复眼大,卵形,无毛。触角18-20节,多为19节,罕见17节;第1鞭节长为宽的4-5倍。中胸盾片前缘呈弓形升起于前胸背板上;盾纵沟全程清晰,末端相连接;两侧叶被短柔毛或有小的无毛区。并胸腹节光滑,无脊、具稀绒毛。痴痣长为宽的3.5-4.0倍,长于痣后脉(7:5),径脉长为痣宽的3倍,中脉第1段前半部清晰,中间脉明显。腹柄节长为气门瘤处宽的1.2倍,气门瘤明显,无侧纵脊,毛稀。产卵器鞘较短。体暗褐色;脸、唇基、口器、颊、柄节、触角梗节、第1鞭节基部、前胸、足黄至黄褐色。体长2.1-2.9毫米,触角1.7-2.3毫米。雄蜂触角20-23节,多为21节,长1.6-2.2毫米;体长1.7-2.3毫米;色泽较暗。茧白色,在僵蚜的体外下部。本种主要特征:触角节数;脸与中胸盾片侧叶上毛的状况;翅中脉、中间脉明显与否;胸与触角第1鞭节色泽。
寄主: 麦长管蚜、桃蚜、京豌豆蚜。
发生情况: 杂草中较多,麦稻田零星发生。
生境:
地理分布: 天津、湖南、云南,在山东、陕西、甘肃、新疆也有分布;日本,印度,中亚,北费,欧洲。
夜蛾瘦姬蜂
拉丁文名: O phion luteus L.
目名称: 膜翅目
科名称: 姬蜂总科
亚科名称: 姬蜂科
属名称: O phion
寄主: 小地老虎。据资料记载,还寄生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甘蓝夜蛾
发生情况: 该蜂1982年由饲养小地老虎幼虫获得,单寄生,寄生率2%。以蛹在茧内过冬,翌春羽化
生境: 农田、菜园
地理分布: 陕西及全国各省区;朝鲜,日本,印度,苏联,非洲,被美,欧洲
野蚕黑瘤姬蜂
寄主: 稻苞虫,从蛹内羽化,单寄生;
发生情况: 此蜂是棉小造桥虫幼虫—蛹期的跨期寄生蜂,单寄生,寄生率较高。
生境: 棉田、稻田及树林
地理分布:贵州、辽宁、北京、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上海、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西、云南;朝鲜,日本,苏联。
其它寄生蜂类的还有:
杨腺溶蚜歼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dialytus。寄主为白杨毛蚜 Chaito phoruspopuleti。
燕麦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phidius。寄主为稻田麦长管蚜、玉米蚜等,草原型;常发生于禾谷类作物与其杂草上,为麦田中优势种。
烟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phidius。寄主为稻田麦长管蚜,草原型;烟草麦田中很多,桃树上不易找到。
亚洲三叉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Trioxys。寄主为豆蚜。,草原型;在新疆普遍发生于棉田。
细长径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Lipolexis。寄主为桃蚜、豆蚜、棉蚜。,草原型。常发生在矮秆作物、杂草和灌木丛中。
舞毒蛾黑瘤姬蜂,属于膜翅目 、姬蜂总科、瘤姬蜂亚科、Coccygomimus。寄主为舞毒蛾、金刚钻稻苞虫、菜粉蝶、柑橘凤蝶。据文献记载,此蜂还寄生美国白蛾、松梢螟、梨小食心虫等,棉田、稻田、菜园、柑橘园、森林。
无网长管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phidius。寄主为京豌豆蚜、麦无网蚜、麦长管蚜、棉蚜。,草原型,常发生在豌豆、苜蓿、小麦与杂草中。
乌兹别克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phidius。寄主为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
鞭长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Ephedrus。寄主为采自麦田与花园,寄主不详。
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甲腹茧蜂亚科、Chelonus。寄主为桃小食心虫幼虫。
微红绒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Apanteles。寄主为菜粉蝶幼虫
台湾瘦姬蜂,属于膜翅目 、姬蜂总科 、瘦姬蜂亚科、Diadegma。寄主为三化螟、螟蛉虫。
食蚜蝇姬蜂,属于膜翅目 、姬蜂总科 、蚜蝇姬蜂亚科、Diplozon。寄主为稻田食蚜蝇。
丧葬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phidius。寄主为荠菜上一种蚜虫。
桑夜蛾盾脸姬蜂,属于膜翅目 、姬蜂总科 、盾脸姬蜂亚科、Metopius。寄主为桑夜蛾幼虫。
桑蟥聚瘤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瘤姬蜂亚科、Gregopimple。寄主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毛虫、稻苞虫、稻负泥虫。聚寄生于幼虫体外,结茧于寄生茧内。
桑毒蛾绒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小腹茧蜂亚科、Apanteles。寄主为桑毒蛾幼虫。
瓢虫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优茧蜂亚科、Perilitus。寄主为七星瓢虫、四星瓢虫、异色瓢虫、稻红瓢虫等。
盘背菱室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菱室姬蜂亚科、Mesochorus。寄主为螟蛉绒茧蜂、粘虫绒茧蜂、拟螟蛉绒茧蜂、纵卷叶螟绒茧蜂、弄蝶绒茧蜂、稻毛虫绒茧蜂、螟蛉脊茧蜂。从绒茧蜂茧内羽化,实际上此蜂早在害虫幼虫期体内已侵入蜂幼虫,单寄生。
弄蝶武姬蜂,属于膜翅目 、姬蜂总科 、姬蜂亚科、Ulesta。寄主为稻苞虫。从蛹内羽化,单寄生。
弄蝶绒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小腹茧蜂亚科、Apanteles。寄主为稻苞虫及大螟幼虫,还可寄生梨星毛虫。
苜蓿斑蚜外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Praon。寄主为三叶草彩斑蚜 Therioaphistrifolii。
螟蛉绒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Apanteles。寄主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显纵卷叶螟、大螟、稻螟蛉、粘虫、劳式粘虫,禾灰翅夜蛾、条纹螟蛉、稻毛虫、稻苞虫、稻眼蝶。寄生幼虫,聚寄生。
螟蛉内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内茧蜂亚科、Rofas。寄主为稻螟蛉。单寄生于幼虫体内。在体内结茧。
螟蛉瘤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瘤姬蜂亚科、Itoplectis。寄主为稻螟蛉,稻苞虫、二化螟、大螟、负泥虫、粘虫、稻纵卷叶螟、棉小造桥虫等。
螟甲腹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甲腹茧蜂亚科、Chelonus。寄主为二化螟。单寄生于卵至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螟黄抱缘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分距姬蜂亚科、Temelucha。寄主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螟蛉。单寄生于2-4龄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螟黑纹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茧蜂亚科、Bracon。寄主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螟蛉。聚寄生于幼虫体外,在体外结茧。
螟长距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长距茧蜂亚科、Macrocentrus。寄主为玉米螟、栗灰螟、大豆卷叶螟、大螟、菜蛾等幼虫。国外报导还可寄生卷蛾科、毒蛾科、夜蛾科、麦蛾科、小卷蛾科、鞘蛾科、尺蛾等多种幼虫。
棉铃虫齿唇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蜂姬蜂亚科、Campaletis。寄主为稻条纹螟蛉。单寄生于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墨玉臣胸小蜂,属于膜翅目、臣胸小蜂科、无、Perilampus。寄主为革蛉蛹
满点黑瘤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瘤姬蜂亚科、Coccygomimus。寄主为稻纵卷叶螟、大螟、稻苞虫、粘虫、白脉粘虫、银纹夜蛾、稻眼蝶。从蛹内羽化,单寄生。
粉蝶大腿小蜂,属于膜翅目、小蜂科、大腿小蜂亚科、Brachymeria。寄主为菜粉煤。
紫苑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phidius。寄主为阿尔泰紫苑上一种蚜虫。
梨星毛虫悬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优茧蜂亚科、Metrorus。寄主为梨星毛虫和桃斑蛾幼虫。
梨小食心虫白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Phanerotoma。寄主为梨小食心虫,据记载还有大豆食心虫、顶梢卷叶蛾、桃麦蛾、桑螟、瓜绢螟、棉大卷叶螟、马尾松毛虫等。
棉蚜刺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Trioxys。寄主为棉蚜。
卷叶蛾革腹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甲腹茧蜂亚科、Ascogaster。寄主为棉褐带卷叶蛾、苹果卷叶蛾、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
酱色 刺足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矛茧蜂亚科、Zombrus。为天牛幼虫体外寄生蜂,产卵管刺入木质层隧道内,注射毒液使幼虫麻痹,再产卵于体表,外寄生。此蜂以幼虫在茧内越冬。
黄眶离缘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分距姬蜂亚科、Trathala。寄主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显纹纵卷水螟。单寄生于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黄带并区姬蜂,属于膜翅目 、姬蜂总科 、姬蜂亚科、Pyerocormus。寄主为稻苞虫。从蛹内羽化,单寄生。
黄长距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长距茧蜂亚科、Macrocentrus。寄主为苹果褐卷叶蛾、桑螟、油松球果螟幼虫。
红大腿小蜂,属于膜翅目、小蜂科、大腿小蜂亚科、Brachymeria。寄主为稻苞虫寄蝇、稻纵卷叶螟寄蝇。从围蛹内羽化,单寄生。
黑尾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姬蜂亚科、Ischnojoppa。寄主为稻苞虫、隐纹稻苞虫,三化螟。从蛹内羽化,单寄生。
广黑点瘤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瘤姬蜂亚科、Xanthopimpla。寄主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显纹纵卷水螟、大螟、稻苞虫、稻眼蝶。为4,5龄幼虫至蛹期寄生蜂,单寄生。
广大腿小蜂,属于膜翅目、小蜂科、大腿小蜂亚科、Brachymeria。寄主为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粘虫、白脉粘虫、劳氏粘虫、大螟、稻苞虫、隐纹稻苞虫、台湾籼弄蝶、稻眼蝶、螟蛉悬茧姬蜂、稻苞虫凹眼姬蜂、螟蛉脊茧蜂、螟蛉绒茧蜂、稻苞虫鞘寄蝇、粘虫缺须寄蝇。从蛹、围蛹或茧内羽化,单寄生。
玫瑰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Aphidius。寄主为月季长管蚜。
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属于膜翅目 、姬蜂总科 、柄卵姬蜂亚科、Netelia。寄主为粘虫、稻苞虫、单寄生于幼虫体外。
负泥虫沟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粗角姬蜂亚科、Bathyris。寄主为稻负泥虫、螟蛉悬茧姬蜂、桑蟥聚瘤姬蜂、稻毛虫花茧姬蜂、螟蛉脊茧蜂、祝氏脊茧蜂、稻眼蝶脊茧蜂、螟蛉绒茧蜂、粘虫悬茧蜂、斑痣悬茧蜂。从负泥虫“茧”内羽化,也可能是重寄生蜂,或从蜂茧内羽化,单寄生。
菲岛长距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长距茧蜂亚科、Macrocentrus。寄主为玉米螟幼虫。据记载还有桑螟、杨卷叶螟。
稻螟小腹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寄主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单寄生于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稻苞虫凹眼姬蜂,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缝姬蜂亚科、Casinaria。寄主为稻苞虫、隐稳稻苞虫、台湾籼弄蝶、么纹稻苞虫、曲纹稻苞虫。单寄生于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
麦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Ephedrus。寄主为麦长管蚜。
高粱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Lysiphlebia。寄主为棉蚜、高粱蚜、乌桕树上一种蚜虫。
茶足柄瘤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Lysiphlebus。寄主为脉二叉蚜、禾谷缢管蚜、豆蚜、玉米蚜、棉蚜。
菜粉蝶绒茧蜂,属于膜翅目 、茧蜂科 、小腹茧蜂科、Apanteles。寄主为菜粉蝶、山楂粉蝶幼虫。
菜蚜茧蜂,属于膜翅目、蚜茧蜂科、蚜茧蜂科、Diaeretiella。寄主为甘蓝蚜、萝卜蚜、桃蚜、锈线菊蚜Aphiscitricola、麦二叉蚜。
斑痣悬茧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优茧蜂亚科、Meteorus。寄主为粘虫、稻苞虫、单寄生幼虫体内,在体外结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