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初中“精品百课”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地位和作用) (3)说明教学内容的调整、整合、解构和补充 |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社戏》之后的又一篇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是《朝花夕拾》里颇受鲁迅先生本人青睐的一篇散文。该文回忆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地教育和指导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怀着感激的心情,鲁迅先生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如实记录了自己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两个伟大的人和一篇深沉而不乏人情味的文字,是本文的魅力所在。本文承记叙文之形式又兼具鲁迅先生的沉郁隽永的文字风格,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藤野先生,感受两个来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身份与别样追求却同样让人仰视和崇敬的伟大人物。 |
2.学情分析: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困惑点。 |
虽说《朝花夕拾》是鲁迅最温情的文字(温情是学生的情感敏感区),但本文篇幅长,涉及的人事较多。既包含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又记录鲁迅本人的思想转变,明线暗线两条纵横交往,直入鲁迅思想深处。加之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较之一般的记叙文显得深邃而富意味,学生刚结束了七年级比较感性而简单的记叙文阅读,恐怕对于较陌生和艰深的鲁迅散文会有隔阂之感,且课文涉及当时较为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细读和赏析,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感受鲁迅先生拳拳的爱国心和对藤野先生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感激。 |
3. 教学目标设计: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
本文内容包含回忆藤野先生和“我的意见改变”(即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语言风格凸现,多次运用反语,深邃而富讽刺,情感深沉而细腻。从文本呈现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特设以下教学目标: 1、概括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几件小事,细读字词和感情朗读结合感受藤野先生的崇高而伟大的品质。 2、了解“弃医从文”缘由,品读文字与跳读重点片断,感受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两个教学重点相互交错,引领读者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怀念也诠释了鲁迅思想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两条线最好能结合鲁迅的文字特点和所流露的情感自然地感受理解,避免过于强势的教师说教,放手让学生在朗读品味和讨论探究中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感受一个真实的鲁迅,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去仰望一个了不起的藤野先生,去感受一个“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 |
3. 确定重点、预测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及依据 |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幸遇藤野先生后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深味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此则本课重点。鲁迅原想“学医救国”,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使他豁然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需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这也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一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在诸多的教学时通常用两个课时分别讲授,现要用一课时将二者自然交融贯穿于全文教学更是一大难点。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朝花夕拾》最为看重的一篇文章,一则是因为对藤野先生的追思和怀念,二则是因为在所有文字里,这篇散文真实地体现了鲁迅当年思想的重大转变。前者显而易见,较容易接受,后者较为隐晦,须补充一些资料才能让学生走近一个真实而崇高的鲁迅。 |
5. 教学过程: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创设相宜的教学情境。 (2)分环节具体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 (3)确定学生有效学习方式,说明解决重点和难点的策略。 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 | ||||||||||||||
一、 藤野先生? 1、引:在编辑《朝花夕拾》前,有人征询过鲁迅关于编辑什么文章的时候,鲁迅先生这样说
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藤野先生到底是谁? 学生:读出了对该文的重视,读出了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与众不同的地位。 学生:原名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的一个老师,医学老师。 (设计说明:有效而直接地导入课文,既积累了文学常识、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扣住了本文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又为下文的学习节省了时间。简洁而直奔主题) 2、印象 出声朗读课文6——10段,说说你对藤野先生第一印象。 明确:一个不事修饰、不拘小节的普通老师。 (设计说明: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走近藤野先生,由表及里、浅入文本,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走近藤野 一个如此普通的老师,却让鲁迅多年难忘,
跳读“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并作概括。说说你从哪些细节里读出了这个老师的使我难忘与感激的地方。 学生默读跳读课文有关我与藤野交往的片断并作概括(修改我的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就文字细节之处交流了藤野先生的性格人品和使我感激难忘的地方。 (设计说明:此处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抓住“感激”与“鼓励”两个词语让学生结合事例和文字细节之处品读藤野的人格品质,探究藤野先生的热心、真诚与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我一视同仁的博爱之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揣摩品味能力) 4.跳读课文找出鲁迅先生对这个老师的感受,读一读结合课文背景说说你认为的“伟大”(幻灯)
结合当时背景,说说藤野先生的“伟大”
找一找课文相关事情,明确(爱国青年和“勿 漏 为要) 学生:藤野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对我的教诲和关爱,还在于他在鲁迅身处异国他乡,人人给与藐视和侮辱的时候,藤野先生给与的尊重和爱护。他的学者主义、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 (设计说明:品读“伟大”,承上启下,既概括了上文中藤野先生给我学术上的指引和他的人格魅力,通过背景的介绍丰富了藤野先生的形象) 5、深情朗读课文37段,指导学生读出感激、思念、追忆,要求语气舒缓深情(教师学生评价)。 (设计说明:感情朗读升华主题,渲染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和感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鲁迅先生文字风格——简省的文字、浓郁的情感、温馨的情怀) 二、“我的意见”? 引:恩师的关爱和鼓励就像寒夜里的星辰温暖着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有这样的老师和这样勤勉的学生,鲁迅应该学成归来完成他的人生理想:
鲁迅到底为什么没有继续他的学医救国梦呢? 学生:电影事件 1、细读课文29——31段(电影事件),研读重点片段思考:“无法可想”的是?
学生:无法可想的是他们(中国留学生)在观看枪毙中国人时居然拍掌欢呼。 学生:无法可想的是他们的麻木不仁、酒醉似的喝彩。 …… 2、再读课文“在东京”说说无法可想的还有……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教师提醒结合字词体会) 学生:无法可想,倍感“呜呼”的还有爱国留学生的无知可笑不学无术的丑态。(大辫子、油光可鉴、标致、精通时事,体会反语的讽刺效果) 朗读体会:读出了什么感情?
3、衔接我的意见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说明:本处教学紧扣“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无法可想”体会鲁迅在日本的失望和对救国思想的转变。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前后勾连阅读,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让学生深深体会作者内心的愤怒失望和深切的爱国心) 三、 惜别 引:就这样鲁迅先生告别了日本,告别了他最初的梦想,也告别了藤野先生。 1、读“惜别”体会他到底想说什么,又为什么没有说的复杂情感。
(设计说明:文中的幽微处也是本文的难言处也是人间的情味处,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是大有来头。一个是老师挚爱的学生,一个是学生格外敬重的老师,此去生死两茫茫。鲁迅常以金刚怒目示人,但其内心的情味和此时此刻的温暖却是这一刻老师的仿佛有些悲哀和难以言说的神色让他体会到了寒夜星辰的温暖和闪亮,才有如此多年的坚持和看中,与上文呼应。体现藤野与鲁迅的深情厚意。虽则有些难但不妨让学生放开来说一说吧。从而也体会鲁迅文字的含蓄和隽永的特色) 2、读课文36——37段,代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写几句话。
(设计说明:以写促读,通过写沉淀对藤野先生的体会也在写的过程中内化鲁迅的在对恩师对祖国的深情。同时又具渲染之用)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说说所谓“正人君子”在 明确:正人君子的讽刺作用和藤野先生给以鲁迅的鼓励和力量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幻灯逐渐显示鲁迅先生的作品) ■他人的评论
■不朽的经典人物
■藤野先生的记忆
■让我们最后看一看这两个同样伟大的人。 [设计说明:通过大量的补充材料增进文章细读的力量,从学的角度使学生在博览中深切理解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鲁迅先生的精神力量。两个同样伟大的人彼此联系在幽暗的年月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格之歌。既温馨又充满撼动人心的力量。] | ||||||||||||||
6. 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一定逻辑联系。 | ||||||||||||||
藤野先生?难忘我的意见? (感激、鼓励、伟大)(学医——从文) [设计说明:板书贴切本文教学重难点,体现本文教学的教学思路,即紧扣文中重点字词开掘题眼,直入文本内核。生动简明,言简意赅] | ||||||||||||||
7. 作业设计:简约、有效,具有针对性 | ||||||||||||||
作业: 1、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为鲁迅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2、课外阅读《呐喊》 [设计说明:本设计的灵感来自课文第36段中提及的“……经过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来,是一去之后,杳无音信了……”可见写一封信一直是鲁迅先生的宿愿,且从本文的感情基调和课堂给藤野先色黄过年写一段话所呈现的来看,学生通过阅读是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作业的。如此一可以深化文本的体会二则可以感同身受去感受鲁迅对恩师的拳拳之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
8.问题研讨:本设计有哪些亮点?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 ||||||||||||||
亮点:1、有效衔接,促进文本细读2、紧扣关键词细读文本内核3、过渡衔接自然巧妙4、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探究教师的有效教学 反思问题:深文如何浅教和深文如何深教,既出情趣,又显厚度? | ||||||||||||||
9.参考文献:列出本设计的主要参考资料,包括著作、论文或其他教学设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