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宇:巴尔扎克雕像的手

巴尔扎克雕像的手

蒋光宇

奥古斯特·罗丹是法国的著名雕塑家。为了创作大作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谓千辛万苦,竭尽全力。

那天已近黎明,罗丹在工作室里终于结束了最后的一刀。他站在雕像四周反复观察,凝神打量:巴尔扎克身着一件宽袖的睡袍,两只手在胸前叠合着……看了一阵子,他喜上心头,不禁自言自语:“这很可能是代表自己创作风格的经典之作啊!”

可是罗丹想,自己的看法未必符合实际,因为世界上的艺术家几乎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很美的。常言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他决定请自己的学生来看看这件作品,一方面共同分享创作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评头论足,挑挑毛病。

虽然已近凌晨4点,但是罗丹还是去叫醒了自己的一个学生前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他站在一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这位学生的反应。

这个学生看后非常惊喜,神采飞扬。罗丹看了那表情,内心里充满了喜悦。后来,学生的目光渐渐地集中到巴尔扎克雕像的那双手上。突然,学生大声说:“好啊!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听了这样的赞美之后,罗丹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逐渐变得阴沉起来。

随后,罗丹匆匆跑出工作室,又叫来了另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反应与前一个学生几乎一样,眼神盯在巴尔扎克雕像的那双手上说:“老师,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听到这些话,罗丹的神态有点慌乱了。

接下来,罗丹要听听第三个学生的意见。这个学生见到巴尔扎克塑像之后赞叹地说:“老师,即使您以后不再创作新的作品了,就凭这双手,也足以使您千古流芳了。”

此时此刻,罗丹坐立不安,那神情简直无法形容。他在工作室里来回地走着。突然,他迅速走到墙角,操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而去。三个学生见此情景,不知老师到底要干什么,顿时吓慌了手脚,紧忙上前拦阻。但是他把三个学生甩在身后,快步走到雕像前,一斧子砍了下去。只见巴尔扎克“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之手”,一下子从雕像上断裂下来。

罗丹慢慢地转过身来,对惊呆了的学生说:“傻孩子,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能不把它们砍掉。”

罗丹又沉思了片刻,语重心长地对学生叮嘱道:“记着,而且要牢牢地记着: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绝不能允许局部干扰全局,喧宾夺主。因为,整体永远比任何一个局部更重要。”

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雕像,其双手被睡袍遮盖着,面部神态更加突出,好像独自在月光下行走,思考。

其实,罗丹关于局部服从全局、全局高于局部的全局观,不仅是适用于艺术创作的真理,而且是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普遍真理。

为了确保全局的最佳效果,即使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看来是不可行的,也必须放弃;即使在局部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看来是可行的,也必须坚持。这种全局观,可以用一句老话来说,那就是:“不谋全局, 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

(原载《奋斗》杂志2012年第1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3778.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身边的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西方经济学里有这么一句名言:“看不见的手”。何谓“看不见的手”?我们首先要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说起。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系。所谓计划经济,也称

巴尔扎克雕像的启示命题:××的启示

我刚写完一篇作文草稿,洋洋洒洒一千多字,信心满满地拿给爸爸阅览,谁知爸爸竟“大开删戒”,稀里哗啦只剩下不到五百字,连一些自认为写得惟妙惟俏的章节也被删了,我十分心痛,不得其解。爸爸于是跟我谈起了罗丹和巴尔扎克雕像的事例。巴尔扎

UI设计师周宏宇:信息图的设计

什么是信息图?提及信息图,不可避免要先讲下时下热门的议题: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Visualization)。大家从字面上以及平时工作学习中应该或多或少有了解,可以将它大致理解为:将复杂的信息通过图形样式清晰明了的传达给读者。信

关成华私人访谈—王光宇 焦恩俊的私人访谈

关成华私人访谈—王光宇纯属私人访谈2005年11月2日北京大屯慧忠北里304号楼王广宇家中。我和王广宇就私人问题进行访谈。关成华问:1:关于在7·20事件期间,中央派关锋和李富春去东北鞍山一事的情况王广宇答说:当时决定你爸爸和李

声明:《蒋光宇:巴尔扎克雕像的手》为网友另一种模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