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壶江岛位于闽江入海处,四面环海,南临琅岐岛,与我市隔海相望。距大陆最近点3.5公里.面积约0.57平方公里,以形似壶,故名,又传,明末地震,沉立村(立桩礁)浮壶江,谐音得名。基盘由火成岩组成.长1.32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0.57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38.3米。岸线长3.84公里。人口7301人.北部建有1.2公里的防波堤,西部沿岸建码头4座,班轮通粗芦岛、川石岛、连江县琯头、福州市区。有明林汝翥摩岩题刻“潮鸣空谷”。该岛年均气温18.3摄氏度,年降水量1064毫米,通常风力3~4级,7~10月有台风.岛上建有导航灯标,客轮通川石、粗芦、琯头、福州。以渔为主,海运发达。1990年,设1个行政村,人口7300余人,属连江县琯头镇管辖。
相传在一个皓月当空,清风拂面,如醉如痴的夜晚,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在做完了楼阁宫殿的模型玩具后,显得特别的兴奋,就令宦官魏忠贤拿来地图,想在南方选一处风水宝地来践行他的佳作,盖一个皇家行宫,以便下江南时有个歇憩玩乐之处.就在他举起御笔钦点时,突然天空巨变月色无光,电闪雷呜,直吓的这个年近二十岁的皇帝手中的朱笔丢到地图上,正好把位于闽江口入海处的汨庄岛给涂掉了,慌乱之中拾起的朱笔又顺势勾了一下位于汨庄岛边上的海区.这一涂一勾不要紧,这一涂,涂没了一段无以考证的历史,把汨庄岛给彻底的抹掉了,从此沉进了海底再也没有浮上来;这一勾,却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图,在旭日初升的东海之滨屹立起个富有神奇色彩、玲珑碧透的小岛屿.当时人们都叫它"浮岛",也就是现在连江县琯头镇的壶江岛.这虽然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汨庄岛沉入海底的历史是有史料记载的.而壶江是不是真的在汨庄岛沉下后浮出海面的,就不得而知了.用科学的说法是由于自然界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岛屿,那么"沉汨庄,浮壶江"的说法,也可牵强附会的过去了.壶江岛位于闽江口入海处,东临马祖列岛,西对琅岐岛,南望大海,北靠双龟,面积仅0。8平方公里,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 地的小岛。但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聚集,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胜迹与现代构筑浑为一体,山海奇观与人文景观相拥相抱,庵堂寺观错落有致,碑台亭榭洋洋洒洒,花坛草径相依相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它就象镶嵌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瑰丽无比.岛虽是小,可是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圣地,依山旁水,秀气可人,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盛夏季节,你如果有幸到岛上旅游,一定感觉到一种独特的乡村海岛文化飘逸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滨海气息。这里有海岛天然日光浴的沙滩、休闲的海边公园、明代宰相叶向高读书的石洞、神秘的烈女洞、参观后可延年益寿的灵椿奄、背山而立的明心寺、气势宏伟的妈祖庙、讲述一段热血青年故事的玉海陵园、让世人惊奇万分的《壶江》《梅花》壶梅舅缘文化.经过几百年变迁的壶江岛所拥有的奇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且让许多社会学家赞叹不已。这里有闽省独特的舅缘文化以及社团文化、渔村文化和旅游文化。壶江岛奇特的舅缘文化多年以来一直莹绕在我的脑海,纵使我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多层面的角度、思考着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框架结构,能够支撑着成载几百年的传统关系,而不会在历史的、社会的、人为的、自然的、因沧桑的巨变而崩坍瓦砾;而是在岁月蹉跎的风头浪尖上更显风骚,渊源流长。这就是舅缘文化的精髓所在。
壶江村全村人口仅8000多人,扣除移民、华侨,实际常住人口3000多人。她位于闽江口,像镶嵌在闽江上的一个小小珍珠。这些年壶江村村民致富了,他们在小岛上创造了海运业奇迹,使小岛焕发出像珍珠一样的光芒,小岛被人们喻为小香港。据村主任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壶江村最初的海运业从95吨木质帆船开始经营,之后很快发展到200多吨的改装铁壳船跑运输,如今,民营海运业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七。一个小小的壶江村已经发展到有14个航运公司,69艘船,总吨位907600吨。最大的一家福建冠海有限公司共有船18艘,总吨位711000吨,最大的一艘达16万吨。排位第二的企业也有4艘船,总吨位100000吨。航运业还带动起了当地房地产业和造船业。冠海公司在1997年送村里一艘价值50多万元的船,每月30多个航次,每次从外面运入岛内300多吨淡水,改善了村民用水状况。近两年,冠海牵头联合村里各家航运企业投资村里500多万元修建村文化中心、民俗博物馆;投资数百万修建公园。最近,岛内航运企业和村民、华侨又联合捐款500万元,加上各级政府扶持1000万元,开始兴建一条连接琅岐的跨海大桥--壶江岛大桥,改变小岛仅靠渡船联系外界的历史。航运业发展,改善了村容村貌,村里建起了学校、卫生院、老人会、公园,还修了路,通了自来水,许多村民盖起了岛上别墅。因小岛土地紧缺,几十户居民合盖起七八层楼的近20栋洋楼拔地而起,使小岛越来越像一个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