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命理学史论》对梁湘润老师的评价下 梁湘润八字水平如何

《中国命理学史论》对梁湘润老师的评价(下)

第十四处,第十五章,转型时期(一)从近代到现代

第348页:“传统命理学转型时期的第二阶段,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由于中国大陆自五十年代起,算命被看作是一种骗人的迷信活动,属于被取消的对象,较有系统的研究自然就销声匿迹了。因此,有关命理学的探讨,只能是在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华人地区展开。显然,台湾命理学家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其代表人物有梁湘润、钟义民等。”

第十五处,第十五章,同上,

第349—351页,作者说明,此处,陆先生罕见地用了1200多个字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梁湘润老师。全文如下:

进入转型时期的第二个阶段后,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古代命理著作的注释、评注和白话讲解工作。这现象本身就体现了时代文化风俗变迁之速,以及白话作为局面评议的空前普及。这项工作的扛旗人物,当首推台湾的梁湘润先生。

梁湘润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县。自学成才。曾任台湾星相学会副理事长、代理事长。梁氏研究命理学50余年,著作甚丰。他不仅对古籍作注释的《李虚中命书》、《渊海子平诗集解》、《子平赋集注》、《五行大义今注》、《滴天髓,子平真诠今注》等,而且深入探讨古典命学广法的《神煞探源》、《沈氏用神例解》、《余氏用神辞渊》、《金不换大运详解》、《四角方阵刑冲会合透解》等。此外,梁还在《子平母法大流年判例》、《流年法典》等著作中专门探讨了早期命理法则。这是因为,他发现:

“命理”自清代以来,文人力主“中和、调候、扶抑”之一说。这一种推理,当然是有它的相当成就。然而,经过二百年来的演变,这一种颇为良好的法则,遭遇到历代以来每一个阶段之循环过程之相同现象,就是达到“瓶颈”的困惑。。。。。。所以希望在清代雍、乾年间以前之法则,是不是尚有些什么法则可以弥补这一些缺点的方式。

因此,他深入挖掘并细心整理出早期子平术的对应规则,称之为“子平母法”。比如,在《子平母法总则》中,他从早期命理典籍中归纳出“母法160总则”等。这是梁先生对传统命理学经典研究的重要贡献。

关于传统命理学的发展历史,梁先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禄命、命相行业,有随着大环境、生活形态的变移,而出现周期性的交替:

所谓“周期”,是有三个周期,叠合而言之----

一、大周期----平均为三百年,这是“人、事、理”之大转移。

譬如:人物----由宋、元时代之郭璞、邵康节。。。。。。等----(永乐大典)转移至明代之醉醒子、张神峰。。。。。。至清末民初之余春台、徐乐吾。

事理----由宋、元之年时两头论配卦,至明初之“纳音五行”。。。。。。至清末之“天干调候”喜忌。

其中之自然淘汰时间,平均皆为三百年左右。(注:通 过大周期的人,不超过五位----即是张神峰、万育吾、任铁樵、沈孝瞻。)。。。。。。

二、中周期----平均期限是六十年----这是指理存人亡。

所谓“人能宏道”,而不是“道能宏人”。任何一种“学、术”,都是“人”在作业宏扬。一本《三命通会》,四百年来,可以一字不易,而每一代的宗师,解释应用的方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任何一位禄命宗师,平均而言,是很难超过六十年。能有三十年之盛誉,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我举一个例式,今年是丁丑年,就是徐乐吾出版《穷通宝鉴》的年代。以最近之禄命史中,只有徐乐吾一个人,可以通过中周期。。。。。。民国以来,命尽收眼底之出版,不可谓之不少,能通过中周期的,只有寥寥一、二本而已。

三、小周期:平均是二十年,是属于当代禄命。

譬如:吴怀云、天智生、何健忠、耀中兴。。。。。。等。当然,都可以许之为一时之选,不过都只在小周期之中。(见《细说子平六十年》,载《金不换大运详解》P258--260)

这是一种对历史观察的经验说法,值得深入思考。梁氏的著作,内容丰富,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命学功底和锐利的见解。但可能其书多系“讲义”的性质,往往失之于零乱。。。。。。

14、第十六章,转型时期(二),开拓和挑战

P388,健康命理研究方面,陆先生认为,“梁湘润探讨了‘以疾病为第一优先’、‘累积经验之所统计’的相关命理推理法则。

他介绍说,梁湘润在《大流年判例》中有“病理例式”部分,将台湾台中县丰原市静安医院院长所提供的70个八字,作“俱为真有其人,实有其病之八字统计”分析。梁先生指出:

论命者,一向有自然所形成之两个系统:一者是以法理论而推论,那即是“格局、用神、调候”等等之观点而推论。颇为明清两代,士大夫名人雅士所欣赏。而且这一类之命书,均占有金科玉律、权威之地位。诸如《渊海子平》、《滴天髓、《子平粹言》。。。。。。等等之名著。另外一种是尊重前者之理论,而又能再加经验统计之所得。

若仅以推论一个命造之荣华富贵、穷通贫贱而言,两者之方法是各有利弊,其应验之效果是相关不太远。如果要推论其疾病,尤其是大疾奇症之事,就当以经验统计而得者效验为高。(见《大流年判例》上册P313)

第十六处,第十七章,传统命理学和传统思维

第428页起:“多视角探究”。

陆先生在此节中说(第428—429页):他初学命理学时,常常遇到“用神冲突”的问题。如丁火亥月,调候用甲、庚。如甲、庚具透,庚金劈甲木生火,好八字。但甲木天透地藏,格局是正印格,庚金透,则是财成格,变成财坏印,破格。调候和格局用神发生冲突。这正是许多命理初习者遇到的问题,研习多年而原地徘徊。陆先生后来发现,不同的用神要求,“是由不同的视角造成的。”

如何找出这些视角来?就不得不联系八字命理发展的历史了。

这好象长江的出海口的一掬水,如何能够分辨出来自何方?是青藏高原?岷江?只有溯江而上,一步步去寻找它的分支和源头。尽管有些分支已经湮灭难寻,有些古河道已经改行。但“这正是本书所做的工作”。

陆先生说:我之所以下功夫来做这样的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将今日看来浑然一体的八字命理学学说,通过追溯它的历史,得以“条分缕析”。由此发现,在命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和形成过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理论。

对于八字结构,历史上至少形成过以下主要不同的分析视角:强弱、格局、调候、形象、刑冲会合、神煞。(见第429页的表式。)每一种分析角度,都有相应的一套方法和分析程序。

作者说明:《中国命理学史论》是陆先生在2007年时撰写的,他当并没有看到过梁师在2007年以后出版的著作,如《禄命法千年沿革史》《格局,生旺库今论》、《诀法今论》等。如果他看到的话,在这个“不同的分析研究视角”中,可能会再加上:十神、纳音、四时五行(生旺库)、诀法、大运、流年、流月等“视角”。

陆先生继续分析说,近现代一些命理学家已经意识到论命不同的视角问题,如徐乐吾提出,扶抑、通关、病药、调候不同类“用神”,在用神取用时,已经隐含了不同的分析角度。“可惜徐乐吾一直陷在‘体用’的斟酌上,而没有从‘不同的视角’的方面来认识它们的差异性质。”如台湾何健忠,提出用神有“大、中、小”,也隐含了不同的分析角度。“可惜失之于简”。

陆先生在该书中(第450页)强调:“多视角的探究”是八字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事实上“至今很少研究者真正认识到这个特征。”

第430页:“对于多视角现象投入较大注意力的,是台湾梁湘润。因为梁对命理学的历史文献下过大功夫,他的著作常揭示出不同文献的不同观点,并对这些观点作出了广泛深入的比较研究。比如,他的“四联式”用神表,就将余春台调候用神,徐扬格局喜忌用神、金氏大运用神、万氏月令用神,四种用神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

《中国命理学史论》对梁湘润老师的评价(下) 梁湘润八字水平如何

为什么八字命理学会产生这种多视角的探究方式呢?我认为这跟它研究性质的整体性、功能性是息息相关的。如前文所说,八字探索者面对的是一个“黑箱”,这个“黑箱”就是联结个人“出生时间”和“人生经历”的机制上。谁也不知道这个机制内部真实的具体结构,因此,只能从各个角度去探求它的功能,从不同的功能刻画中,拟构出整个机制来。

第十七处,第十七章,同上。

第433页:既然传统命理学分析有多视角探究的特点,那么不可避免地就有一个综合的问题。虽然现代命理学家做过不同的努力,试图寻找出不同视角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远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答案。梁湘润或许是这方面用力最勤的一位。他提出过“格局休废论”。他指出,它的基准点,是以日主的五行,与所成的格局,两者之间所结合产生的原因。这是由于日主本身五行旺衰,影响了格局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说,有些八字虽然在格局方面是优秀的,没有破绽,但由于日主出生的月令问题,而形成所谓“休废”状态。比如甲乙日主生于五(午)月,为食伤生财格,梁论认为这是“体弱多病”,而生于七(申)月的食伤生财,则为“无用之格”。他解释道:

甲乙日主之食伤旺地是午,而甲乙日主之财是土,土亦借火旺之午地为得令,即是财伤俱得令于“午”地支。如此,即命名是另有禄、刃来扶身,亦不能平衡于日主弱势,故而论之为“体弱多病”。

甲乙日主“申”月之食伤生财----乃无用之格局。按:日主在申月,乃是“引绝”之月,即以----日主月上引绝之八字,不能托用火土同宫旺的格局,遇之即是“无用之格”。

因此他认为,凡“休废”的格局,不论这一个八字之财官印等怎样佳良,调候用神如何得宜。。。。。。也只作“中品”之平和命造。

----这是考察日主强弱和格局成败相互之间影响产生的效果。

第434页注一、二:梁湘润《细批终身详解》P193、201)

从《中国命理学史论》的上述17处“引用”中,可以看出陆致极先生对梁湘润老师对传统命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在命理学的传承创新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命理学发展史、史论的研究成果,及提出“周期性”理论;

2、命理学经典古籍的研究、注释;尤其是对当今盛行的“用神”“格局”有深刻的研究,独到的见解;

3、发现当今命理学研究遇到“瓶颈”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清代雍、乾年间之前的的法则,从而整理出“子平母法”;

4、针对当今命理界陷入“用神”怪圈,提出“多视角论命”,并研究各个“视角”之间的内在关联;

5、发现命理学研究的两个系统,一是“法理”系统;二是在尊重“法理”基础上的经验统计系统。提出在“转型”“开拓”时期,命理学要重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疾病和健康,进行“统计”研究。

。。。。。。

对梁师个人,陆致极先生更是不吝溢美之词,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他对传统命理学经典著作研究、注释,“下过大功夫”、“用力最勤”,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内容丰富”,展示出“深厚的命学功底和锐利的见解”;

他是在转型时期的命理学研究中起“主导作用”的“代表人物”、“扛旗人物”。

(全文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4172.html

更多阅读

介绍书本《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 才子佳人乾隆皇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荣誉出版,上下册/16开/56.5印张/1175千字。封面内容概述:“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时间一到,一切都报”不如说当今中国人爱唱最情感的流行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六大长篇传奇故事,正是中华儿女自

《中国古诗榜趣事》——叶绍翁 叶绍翁和王维的古诗

《中国古诗榜趣事》选编112节录唐朝吴融作有多首杏花诗。金蛋仔赞美“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这是诗词黄金配。这里的景语加情语是唐宋文客生活的影片。不知何人何时将“红艳”改作“红杏”,虽然原意不变,但是坏了原篇杏诗“

长城文: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

长城: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长城/文作家天村先生的长篇青春励志小说《中国孤儿青春梦》,给我们创作了一名独具睿智的中国孤儿东山石,他以大思想、大情感、大智慧筑起一个青春梦——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每个人都

声明:《《中国命理学史论》对梁湘润老师的评价下 梁湘润八字水平如何》为网友潇洒醉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