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文化与日本文化 中国历史中的秦朝文化](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124647t01d31079ea961bc27c.jpg)
西周被灭之后,东周建立,为了吸取犬戎族灭掉西周的教训,东周统治集团决定在西部荒凉之地建立一个诸侯国来帮助抵御西方少数民族的攻击。恰逢有一将领(一说为家族)长期在西部荒凉之地,他所守卫的城市在西方少数民族的攻击下存活下来,并且同西方少数民族结识了一定 的友谊,而且对东周很忠心,鉴于此,便封其为秦国,并赐姓,犒养了一些,但比起中原诸侯国来,可要差了许多。
从此开始,秦国开始发展起来。当地的经济基础较弱,种植业的发展也举步为艰,中央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秦国统治者因地制宜,大量迁入西方少数民族的人民,较罕见的产生了民族融合,同时,也大力发展畜牧业,因此,秦朝文化中带有大量的草原文化因素。由于西方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比中原人强,善武,使得秦国在不被重视的情况下提高了它的军事能力。大量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入使居民的好战之风十分盛行。据说,商君变法之后,街上男子无一不随身携带佩剑,由于官府禁止私斗,也倒无混乱发生。
秦国建立之后,便开始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很快便统一了西部,成为当时的领土大国。但由于秦国与中原的交往仅限于物资交换,而中原诸侯国由于种种原因对秦国充满鄙视之情,无视秦国的强大,秦国也知道自己军事实力尚可,但经济实力太弱,遂决定向中原迁都,迁至渭河中下游,积极发展农业,加大经营马匹,孕育良种马匹。
及至秦穆公争霸之后,中原各国才认可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但对其仍不屑一顾。商君改革之后,招贤令的下达,改革的完善,使秦国的经济实力大增,军事实力更是达到了一个颠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但原本好战的民风则进一步加强,甚至达到了扭曲人性的地步。“闻战则贺”说明秦国人都变为勇敢好战之人,在战国时期的背景下考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却直白的表述了当时人民的疯狂。只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们完全可以漠然到无视生命,即使是流淌着自身血液的亲人亦不可!这种陋习是对宝贵生命的漠视! 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始于汉朝,到唐朝得到加强。由于受秦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并没有更多的汲取唐文化,更加重点的采用了与之相似的秦文化。 日本地处海岛,耕地少,多山,资源贫乏,人民生活困苦,这与秦文化的发源地秦国有着本质的相似。同时,又出于岛国人民狭隘的民族心理和强烈的危机意识,秦文化在加强的同时又与当地文化结合,产生了日本的“秦文化”。 因为好战之风的影响,日本崇尚强者,崇拜强者,并依附强者。因为秦时刺客的影响,日本人对暗杀情有独衷,荆珂的事迹更是刺激忍者产生的直接原因。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很明白的发现日本的侵略扩张性极强。他们渴望更多的土地来保卫自己的安全和满足自卑心理的要求。而有自卑衍化的自大更极易使他反咬一口。除非美国人能一直压制住日本,否则,它只能是养虎为患。 更令人惋惜的是,广大的华人并不是都这么认为。虽然,大部分中国人都恨日本人,但那只是很盲目的恨。因为日本人曾经侵略过我们,曾经很残忍的杀害过我们的同胞,但我们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对日本人的不屑一顾,就像当年的中原人一样。那样的弹丸小地,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面前不堪一击。中国人是日本人的十倍,吐口吐沫就能淹死他们。现在的中国飞速发展,日本已不挡啦!这些想法十分危险!当你轻视对手的时候你就已经失败了!而且日本人并不傻,它早已在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发展,并且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它的军事实力! 不知历史是否会重演? 这也是我在前年写的文章。思考的不够全面,欢迎提出你的意见。不过,现在看来,中国政府可能有同化日本人的计划。想来也只有这个办法最合适。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