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是意气豪壮的意思。“悲歌慷慨”是以悲壮的歌唱抒发内心豪壮的感情,也形容英雄末路或壮士不得志的情景。如《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羽就悲歌慷慨,自己作诗唱道:‘我的力气能拔起山啊我的品德才力能超出所有的人,只是天时不利于我,一向奔腾向前的骓啊,如今也限制了你的驰骋。帮助我建立了丰功伟业的骓不能驰骋了可让我怎么办?一直陪伴我东征西讨的虞啊虞 啊我可把你怎么办?’项羽自己唱了几遍之后虞美人也和诗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羽感伤,流下热泪数行。左右诸将也都感动流涕,哭泣得不能抬头)。”此中的“悲歌慷慨”就表现了项羽英雄末路以悲壮的歌唱抒发内心豪壮感情的情景。再如明张岱《渐离筑》:“主乃使前击筑(古代弦乐器),悲歌慷慨,座客皆惊。”此中的“悲歌慷慨”则表现壮士情绪激昂高扬的情景(虞美人的和诗见《楚汉春秋》)。也作“慷慨悲歌”、“感慨悲歌”、“悲歌感慨”。如陆游《哀郢》之二:“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这首诗是陆游路过战国楚故都郢时,因触景生情写下的诗之一:第一联写的是:荆州(郢都)十月便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时光过得真快。第二联写的是:由想起屈原而联想到天地何心为什么总是让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第三联写的是:想到这一点不免悲从心起,非淋漓痛饮于薄暮之中不足以排遣,非悲歌于白发初生之际不足以发泄。第四联写的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只想与泽畔行吟的屈原相通,但眼前却只有荆榛遍地,霜露满天。由此可知,此中的“慷慨悲歌”也指的是以悲壮的歌唱抒发豪情壮志。韩愈《送绍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此中的“感慨悲歌”则指意气豪壮。明归有光《与潘子实书》:“思古人之不得见,往往悲歌慷慨,至于泪下。”此诗似用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典,诗中的“古人”指的乃是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故此中的“悲歌慷慨”是形容壮士不得志的情景。
![“悲歌慷慨”意在表现什么?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124734t01db0173b426bcb49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