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快速识字的尝试
我的小儿子还不到六岁,在美国出生,2012年年开始在美国公立小学读预备学前班Pre-K,同时也在中文学校的学前班学了一年中文(主要学汉语拼音)。在这一年里,孩子对中文学习非常抵触,坚持不做每周的家庭作业,在中文学校混了一年,连汉语拼音都没有完全学会。从2013年7月初开始,我在孩子身上尝试新的中文教学方法,使他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快速认字近200个。
一、改变教学思路,延迟拼音学习,先从认字入手
由于孩子正在公立学校学习字母和发音,很容易将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弄混,因此我决定暂时放弃拼音学习,直接认字。这个决定,其实从几方面都得到了支持:首先,中国古代私塾教育也不教拼音,而是让孩子每天大声诵读之乎者也,学生的书写和理解都是后来的事情;其次,在8月初的南加州中文联合会的夏季研讨会上,北加州国语语文学校的校长陈纯真女士在介绍她们的教材《华语小课堂》时也谈到,她们把拼音教学放在四五年级,学完拼音就开始学习中文输入法;第三,一些老师在教授《美洲华语》时发现,我们的学生过于依赖拼音,以至于一旦把拼音划掉,他们就无法辨识汉字。因此我们可以暂且搁置拼音学习,直接教孩子认字,使孩子对汉字的特性有一定程度的领悟后,再教拼音。
二、以儿童的兴趣和心智水平为考量标准,精心挑选语文教材,
这几年,因为我一直在考虑孩子的中文教育问题,因此也比较关注各类语文教材。今年夏天我们回国探亲时,好友送给我一套民国时期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重新编排出版)。这套教材分小学初级和小学高级两部分,小学初级共八册,最早于1932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插图;小学高级共四册,1934年出版。尽管是八十年前的语文课本,很多词语和表达方式都跟当代语文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我儿子会喜欢这些课文,于是把这套教材带回美国。
7月初回到美国后,我便开始实践我的思路,教孩子直接读课文认字,从7月9、10日开始“逼”孩子读中文,截至8月15日,他已经读到《开明国语课本》小学初级第二册的第十二课。
7月底,孩子刚读完第一册时,我们想计算一下,第一册里一共出现了多少个生字,这样就能够知道孩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认了多少个汉字。我们把第一册出现的汉字统计了一遍,确认共204个生字。由于叶圣陶先生编写的课文很生动,儿童易学易记,因此孩子学完第一册之后,绝大多数课文已经背下来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又做成一个生字表,打乱顺序并改变字体让孩子辨读,一开始儿子大概只能认识100多个,现在这204个生字基本上都认全了。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说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虽是老生常谈,但在教育实践中却意义重大。可能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做不到,无法保证每天花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读中文。但是,如果我说,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小儿子读中文,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你是不是可以考虑也尝试一下呢?
我的做法是:每天分两次,每次大概20至30分钟陪孩子读中文。每次先学新的课文,再复习旧的课文。在其他时间跟孩子交流时,尽量使用刚刚学过的生字和句子,例如每天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开车送孩子上学或者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睡觉前给孩子洗漱的时候,一有机会就跟孩子说几句,例如早饭吃鸡蛋,就想起课文里的“母鸡生个蛋”,例如带儿子去诊所打防疫针,就想起课文里的“爸爸种豆,种在地里;弟弟种痘,种在臂上。医生说:‘大家要种痘,种豆防天花。’”
在8月初的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的夏季研讨会上,很多讲员讲到情境式教学、沉浸式教学之类中文教学的名词术语,我想,这些名词术语听起来有些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中文学习的情境,使他可以理解并运用自己新学的生词和句子。例如,我们一开始给孩子说简单句,每次都说准确的句子,例如,“天天快来吃早饭。”而不说:“宝宝快来吃饭饭。”从简单句慢慢过渡到复杂句,例如:“XX快来吃早饭,吃了早饭才会长高。”小孩子学了新的生词或句子,有时他会试着表达。例如,有一天我烧的菜有些辣,儿子想要表达自己的不满,便说:“这个菜太辣了,我不受欢迎。”我们就纠正他说:“这个菜太辣了,不受欢迎。”或者说“这个菜太辣了,我不感兴趣。”他以后就会学着使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我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孩子在快速认字的过程中有个瓶颈,只要突破这个瓶颈,孩子会慢慢发现,似乎另一个不同文化之门向自己打开了一个门缝,他就有兴趣继续学下去了。例如我儿子学完第一册后,我就找“四是四,十是十”绕口令让他读,他看到自己竟然能把一首绕口令完整地读下来,于是很有成就感,学习中文的兴趣也能保持住。因此,让孩子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有成就感,这是鼓励孩子保持兴趣的重要思路之一。
四 理解汉字特性,奠定汉字基础
在8月初的夏季研讨会上,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林振兴副教授的讲座给我很大启发。他的大意是,我们认识汉字时,采用的是整体扫描的方法,也就是认读汉字时,是汉字的整体图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到我儿子的识字过程,我发现,一些笔画繁多的字,孩子很容易记住,这也印证了林教授提到的“整体扫描”的方法。
在我儿子学习认字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笔画简单的常用字,孩子总是搞混,例如“来、去、走、是”等等,而一些偏旁部首相同的字,虽然容易搞混,例如“口”字旁的汉字,“吃、喝、叫、吹”等,给孩子分析一下他的偏旁,孩子也能慢慢分辨清楚。这时我们就用到林教授的演讲中提到的“字族”这个概念(当然他不是第一个使用这个术语的学者)。在这方面,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表音部件和表意部件把汉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总结成一些字族,帮助学生在字族中认识学习汉字,使学生的中文识字量大幅增加。林教授说,汉字中字频最高的汉字只有1044个,也就是说,只要孩子掌握1000多个汉字,就能读比较浅显的文章了。因此我们可以在下一步尝试使用“字族”的概念,快速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林振兴教授还非常慷慨地把他们研发的汉字教学平台介绍给我们,并且鼓励我们使用这一平台,他们也鼓励各位老师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注册后使用这个教学平台,分享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cool.sce.ntnu.edu.tw)
结语
关于子女的中文学习,我们作为父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看到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得到丰厚回报,也不一定能够看到孩子学好中文会给他带来更好的前途,但是我们也不能确定,因此还是不敢轻易放弃,既然 为人父母,也就别无选择。谢谢大家!(2013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