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寓言:节俭悖论与美德困惑
在中国人的语境中,小小的昆虫蜜蜂俨然就是美德的化身。我们所赞美的,首先是它的勤劳,迎着朝霞出,披着余晖归,风雨无阻,敬业勤勉;其次是它的奉献精神,蜜蜂餐风饮露,采花酿蜜,以苦为乐,乐于奉献;再次是它的求实自律,蜜蜂与花为伴,与花为善,不厌其烦,且洁身自好,保持集体工作的环境与成果不受骚扰和污染。这个博采百花之“精髓”,为人酿造甜蜜生活的精灵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与幸福。所以,通常我们对它在不吝讴歌之外,就是拿它作榜样号召孩子们向蜜蜂的高尚品德学习。经典蒙学教科书《三字经》中就有一句属于道德训诫的话:“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可等我看完这本《蜜蜂的寓言》之后,才发现发生在这个昆虫王国的事情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美好,正是蜜蜂的种种行为引发了我们对美德的困惑——一种对长期教育形成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审美观的颠覆!《蜜蜂的寓言》讲的是一个蜜蜂王国的兴衰史。这是1720年,由一个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的一本长篇讽喻诗。在书中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只巨大的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现了人类的一切行为。”起初在这个昆虫的国度里,蜜蜂们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它们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品质极其粗鄙和恶劣: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都在疯狂追逐一己私利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来,这群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要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他有誓言”,于是,形势改观了。在蜜蜂王国里诚实、节俭的美德之风炽盛,那些追求奢华享受的利欲之徒现在都成了谦谦君子,节俭模范。可是接着怎么样?结果出乎预料,昔日繁忙的酒店变得冷冷清清,货币贬值由一磅变成一文,不再有人订货,蜜蜂王国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并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曼德维尔在书中宣称: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他的结论是“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对此,曼德维尔认为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来寻找社会繁荣的根源,他把人性自私论推到极致。他说,“人生来就是一种自私的、难以驾驭的动物。不论在自然状态还是社会状态下,这种本性都是不变的。”人类行为的动机均发端于利己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灭人类的这种自私本性。在他看来,人人都是根据利己心行事,即便是道德的产生和维护也都有赖于人的这种本性。现实社会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曼德维尔说,“我首先确定一条原则,在一切社会中(无论大小),为善乃是每个成员的责任,美德应该鼓励,恶行应遭谴责,法律应当遵守。违法当受惩罚。然后我要说,考察古代和现代的历史,并看一看世上发生的事情,我们便会看到,人的本性自从亚当堕落以来始终如一。其优点和弱点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显而易见,并不因为年代、气候和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我亦幻想过,一个富强的王国的人民不可能具有一个弱小国度人民的美德;但我也承认,若没有人的恶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成为这种富强的王国,即使成了富强的王国,也不能长久维持下去。”这也就是说:美德与商业社会的动力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紧张矛盾,而私欲的恶之花,却可结出公共利益的善果。这一现象最初被称为“曼德维尔悖论”。 曼德维尔讲述的这则蜜蜂的故事,书名就使用了这样一个的副题:“私人的罪过,公众的利益”。意思就是说从道德观来看,个人挥霍浪费是一种恶行,但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却刺激了生产促使经济繁荣;所以,个人对私利的追求是可以转化为社会公益的,这个“总体收益的结果”是有别于创造收益的“个体意向”的。此书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被人骂为是“邪恶”,由于宣传“浪费有功”的观念与传统的道德要求相互冲突,在《蜜蜂的寓言》出第三版时,英国的一家地方法院专门为它立案,并判定此书是在“扰乱社会秩序”,是一种社会“公害”而予以查禁。尽管如此,《蜜蜂的寓言》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却经久不衰,除了赢得大量社会读者而广泛流传外,更先后对休谟、亚当斯密和哈耶克这些思想大师的学说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200多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也从中得到启示,从而提出了“节俭的悖论”。在深受读者欢迎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萨缪尔森这样说:“本·富兰克林的《穷人理查德手册》告诉我们:节俭一分钱就等于是挣了一分钱。”但是,“正当我们学习穷人理查德的智慧时,出现了一代新的理财奇才,他们声称在萧条时期,古老的美德可以是现代的罪恶。”众所周知,崇尚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世界性的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也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个体而言,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做到勤俭持家,也就是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就能较快致富。然而,凯恩斯却认为,对现代商业社会而言,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节俭,必然降低消费,增加储蓄,这样会导致社会收入减少,经济活动疲软乏力。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俭悖论”的生动例子,又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节约开支增加储蓄,以度时艰。这样一来,缩减消费的心理与行为,会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社会的不景气与经济危机就会进一步加剧。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的基本隐喻。在西方经济学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倍感困惑,但凯恩斯却从中领悟到刺激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若过分强调人人生活节俭、减少开支,就失去生活的奋斗目标,经济失去活力,也不再有竞争,整个社会将呈现一片死寂,社会的进步也将趋于停滞。所以适度的消费,甚至奢侈性消费在今天也是值得鼓励的。因为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大有禆益。正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迫使他的批评者们在美德的困惑中关注功利主义,并思考如何改善谋利活动主体的道德形象;而在经济学上,曼德维尔在书中所提出的关于劳动分工的论述,构成了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重要来源;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奠定了哲学基石。从其后“节俭悖论”风靡社会的结果来看,曼德维尔还应当是第一个推动消费经济并为奢侈行为进行辩护的经济学家。古老的美德何以是现代的罪过?这需要我们在解读《蜜蜂的寓言》时,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提出的背景与前提条件。1936年,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根据蜜蜂的寓言提出节俭悖论的。凯恩斯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而储蓄的变动会引起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根据这一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善。节俭悖论是依据凯恩斯学说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它只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存在,而且是一种短期现象。如果从长期来看,或者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这个所谓的“节俭悖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节俭悖论一度大行其道,这是因为我们要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不得不求助于凯恩斯主义,以鼓励消费,减少储蓄,增加就业。可这对我们来说只是权宜之计。人类的最高理性,就是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理性的有限性。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与其说是一个寓言,不如说是一个神话,一个关于道德无益,市场万能的神话。这个神话以小小的蜜蜂为缘起,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意识形态。但自问世之日起,曼德维尔就一直遭到理论上的质疑和事实上的挑战。从现代伦理学和思辨道德哲学的角度来看,曼德维尔的缺陷是没有看到非道德现象中的道德。具体到商业领域,关于企业究竟是一个纯粹为自身赚取利润(私利),还是一个与此同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公益)的组织,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显然,一个关于企业道德的共同结论正日趋明朗。要说曼德维尔的著作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留有理论价值的话,不是他曾经标榜的: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只是一种“浪漫奇想”;而是他自己不曾关注到而由后人总结发现的:制度规则是重要的,制度是自发生成的。另外,从《蜜蜂的寓言》中推导而来的“节俭悖论”对于我们这个相对保守而崇尚节俭的社会来说,应该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要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保持经济发展较高水平,就应当鼓励民众扩大消费,而不能一味地节俭,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习惯应该予以摒弃;即便是超前消费意识,只要不是毫无理性的铺张浪费,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策略性而言,目前也不宜一味反对。但是,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非是终极目的,所以理性的选择应当是“有选择的、适度节俭”。我们不必追求欧美国家的生活模式,特别是现在一种未富先奢的消费风气仍需遏制,节俭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仍然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更多阅读
中世纪的欧洲:重装骑兵与步兵的较量
古代欧洲战争欧洲中古世纪的战争形态必须看时代与地域而定,但一般来说,在百年战争之前,战争的规模都极小,绝大部分都是领主之间的“小冲突(skirmish)”,既使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欧洲骑士也还是不喜欢列阵出击,所以十字军东征除了第一次东征正
《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
巫鸿:哈佛人类学与艺术史双重学位序言:当代何以成史艺术史中的现代叙事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十一版结尾“没有结尾的故事:现代主义的胜利”如何书写当代艺术史:当代不仅离我们太近而缺乏历史判断必要的距离感,而且对于它的史料运用缺少
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
北大中国荣格周主题演讲——走进荣格与走进自己,走进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2):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体验自性与自性化过程我曾经问我的同学,当我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学习的时候,我们大概有200左右的同学,来自47个不同的国家,平均年龄也在47岁
悖论问题:忒休斯之船
悖论问题:忒休斯之船吕源最近迷上了思维和认知问题,大概是去年小彭过来一起探讨认知语言问题的继续。今天先放一下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将目光转向悖论。什么是悖论?悖论是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维基百科)。说起来,悖论与批判性思维也有些关系。
何为英雄?——电影《正义联盟:闪点悖论》赏析
何为英雄?——电影《正义联盟:闪点悖论》赏析DC最新动画电影《正义联盟:闪电悖论》(Justice League: The FlashpointParadox),改编自DC大事件“闪点”,广受好评,是正义联盟动画中做得比较出色的一部。这部动画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看完回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