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往事》刊于《人民文学》2012年7期。
手头厚厚一摞7期的杂志,还是先读了这一篇。读到这部长篇,是意外的惊喜。
当年读《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时,总觉得路内并没有把文学,或者小说作为自己生活的重心,虽然,这并不妨碍他两部小说都写得相当出色。
及至《云中人》,我才在内心里确认他对于文学,对于小说,是真的用心用力,是有大境界大追求,算是一种打造一个世界的野心吧。
为路内写过两篇比较长的文章,一篇是关于《少年巴比伦》的,发在《文艺争鸣》上;一篇是把《少巴》和《追随》放在一起谈的,发在《当代作家评论》上。后来何锐编《把脉70后》一书,收录其中。为路内写过的文字大约3、4万,如果他一直写下去,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为他写一本书。呵呵。
一直想认真写写《云中人》,计划未完成,居然看到新作《花街往事》,真的是意外的惊喜。这么说话,怎么看都还是粉丝范儿,呵呵。不过,路内不做广告业了,专心写小说了,我对他的认识,也会随之有所变化。用他的话说,不再是个人喜好,而是以文学批评的专业标准,其实,回头看,2007年,至今5年,4部长篇,每一部我都不是用粉丝的眼光去阅读的,在他的文字里,我不仅读到了小说可能的艺术魅力,而且读到了路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思考。
《花街往事》,让我想起徐则臣,徐则臣和路内,我特别期待的两位70后作家,为什么都写花街呢?某种巧合?至少对我来说,两个人的花街,不一样的风格和情怀,真的是难忘的阅读。小说读过两天了,下午监考的时候,看着满眼青春的面孔,想着小说中的那些年轻人的遭际,很感慨。言归正传,谈谈这部小说吧。
路内说,这个发表出来的不是完整版。阅读时,略微能感觉到,个别人物惊鸿一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过总体上看,还是有清晰的轮廓。
小说以摄影师顾大宏一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讲述了蔷薇街(后来称为花街)芸芸众生相。多少还是有着调侃的口吻。跳舞和爱情差不多成为贯穿人物命运的两根主线。主要情节如下:
顾大宏(摄影师)和关文梨的一生纠葛
顾小妍和牛蒡(艺术,精神)、陈勉(生活、物质)的感情纠葛
顾小出和罗佳(背对,出走)、野兔子(直面,对抗)的成长经历
老克拉和关文梨、黑牡丹
方屠户,方小兵,方大聪一家
朱常勇,蒯红英、瘸子老炳的恩怨
康家三兄弟,独眼,强盗,典型的反派人物。
还有猫脸、呆波等等小混混,阿飞;街坊邻里之世俗生活主角。
小说特别打动我的,还是顾小出这个形象。一个天生歪头的孩子,童年,小学,初中,化工技校,一路上经历无数伤害,对这个世界仍旧怀着善意。
曾经读过丽军师弟和房伟的一个对话,在评价《秦腔》时提到,当代作家喜欢写不健全的人,如果以正常人的心理、变迁和命运,来呈现一个时代,是不是更有说服力。那么以不健全的人为主人公,打量世界,对抗世界,是不是意味着健全人的一种自我逃避?
无论怎样,这个歪头男孩,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形象。或者换个角度,在那个多数人看起来不正常的世界,这个歪头男孩是最正常的。再换个角度,这个世界很疯狂,需要以偏离正常视角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够找到活下去的方向。总之,路内选择“歪头”这个先天的意外,来对抗既有世界的全部病态,是我喜欢的。
充满烟火气息的花街。爱恨情仇恩怨悲欢的花街。承载了时代种种变迁和烙印的花街。
小说选择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转换。转换自然,叙事节奏因而充满曲调悠扬的韵律。天生歪头的顾小出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让我们有种同在感,这个男孩子经历的一切,残忍和温情,折磨和思索,一个内心特别敏感的孩子,在世界的深渊挣扎,不断自我认知,抗拒,妥协,失败,寻找。而第三人称叙事中的男孩身份,拉开自我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距离,小出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意义得以突显,他的成长具有历时性,与自我叙述的共时性,形成独特的生命感知系统,洞悉时代转换的秘密,在历史深处,他歪着头,冷眼看这一切沧桑巨变,世界摇摇欲坠,生命如履薄冰,于个人而言,万千气象都不过是眼前瞬息消散的浮云。
比之前几部小说,《花街往事》,历史的坐标前移,时间跨度加大,并不沉重,却有着挥之不去的时代阴影,对于生活的表现更丰富细腻,更具耐心。塑造形象依然纤毫毕至,语言风格仍旧先声夺人。
忧伤的诗意,精神的哲学。不断建构起一个风格鲜明而无限高远的巴比伦塔。
路内,真的是一位很靠谱的小说家。
简单记录,回头和《云中人》一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