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的教学处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材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新增加了“想想做做”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如下: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操作性非常强,但这并不是我们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或一个教学过程,它仅仅是对于内容的陈述方法。这样的陈述很容易让教师处理成课堂上学生单纯的活动。
我在对这个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把它单纯地处理成“利用二极管来判断电流的方向”,而是变成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片段如下:
师:如何验证干电池中的电流是从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后流回到负极?
生1:利用小灯泡
生2:利用电动机
生3:利用发光二极管
生4:利用电压表
生5:利用电流表
小组交流以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学生经历以上的 过程,一方面对发光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特性与其它用电器不同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另一方面对于“想想做做”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智慧有了亲身的体验。
如果我们就向课本那样直白地告诉学生,利用二极管可以判断电流的方向,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其教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教材中“想想做做”,其关键也在“想一想”。但是想什么呢?其实就是想一想:为什么要用二极管?用其它的用电器可以吗?用其它的电学仪器可以吗?
由此可知,师生手中的教科书,既不是教材,也不是学材,它对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更接近科普读物。但很明显,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阅读科普读物,要把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和经历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