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来认为杰克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还是坚持板块之间的吸引力是主要原因。
这是一张从维基百科上载下来的板块分布图。请注意当中画黑圈的部分。现在的理论如果是正确的话,大型板块相撞一定会导致它们之间产生高大的山脉或深陷的海沟。而较小的板块相撞,地表应该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在上图中,纳斯卡板块同太平洋板块是相互分离的。纳斯卡板块和南美板块相向而行。在纳斯卡板块和南美板块之间形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的高原和山脉,即安第斯高原和安第斯山脉。
穿过地心到达地球的另一侧,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向而行,结果产生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最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大家可以看到,纳斯卡板块和印度板块都是非常小的板块。
有源共振理论认为,板块间的吸引力是板块漂移的主要原因。板块间的吸引力使小板块更容易被拖曳,作用结果也更为明显。同时地表特征也更为壮观。
上图是由欧航局GOCE卫星发回的数据绘制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处出现厚重的红绿条纹,这些条纹表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耦合理论阶段,我曾经称这些厚重的条纹为耦合条纹。
我认为这些条纹代表重力加速度在方向上和强度上发生着剧烈的规律性的变化。我认为这些厚重的条纹暗示着板块之间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
当中的具体机制我还在研究,我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努力来揭开谜底。
对于杰克的观点,我认为天文等原因会导致地下熔岩层发生流动,而熔岩层的流动应该会导致上面的板块发行移动。但由于熔岩层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很难得到相应的具体数据,因此熔岩层的流动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短期内实在是难以进行判断。难以判断的原因,往往会被人忘记,希望今后能有人进行相关的研究。

金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