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2月,第六届「上海之春」前夕的筹备阶段。那时的上海音乐家协会个个都是当时音乐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钟望阳、黄贻钧,在这些前辈面前,吕其明是小字辈的作曲家。在某次会议上,音乐家们一致认为:应为「上海之春」开幕式创作一部有份量的管弦乐作品,至于此作品的标题,黄贻钧先生则明确提议为「红旗颂」。这部作品由谁来写作呢?大家又一致推举最年轻的吕其明。吕其明起先有些胆怯想推却,但在前辈们的一再动员下,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然后立即夜以继日奋战一周,拿出了初稿。初稿即由上影乐团试奏。经试奏、审听,大家认为基础不错,但不够精练,建议缩短。吕其明认真听取了意见,果断地砍去了两大段。5月8日,作品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的演出场所———当时的“文化广场”隆重首演,三大乐团参加,即: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乐团。指挥家陈传熙指挥。著名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就这样诞生了,而作者吕其明年仅36岁。
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红旗颂」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嘹亮的小号声伴以长笛,短笛,双簧管吹奏出明丽的颤音,小提琴则以滚动的平行七和弦音型为之衬托,展现出彩霞满天,红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壮丽图景。
国歌音调经圆号反复显得格外庄严,接着大号及低音弦乐器奏出国歌首句的音调,引出了以弦乐器在C大调上演奏的红旗主题,这是深情无限的赞美,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歌唱性。
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随下,给人带来绚丽明澈,生气盎然的感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在眼前呈现,巨人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耳边回响。“红旗”主题提高一个大二度又一次响起。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
乐曲的中部(展开部)抒情的颂歌主题仍保持相同的旋律,但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插入,变成了一首豪壮,铿锵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无前大雄壮步伐。
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后,乐曲进入再现部,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气壮山河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