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读书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整个中秋节和国庆节,因为害怕到处都是人的场面,就一直躲在家里。我个性中最大的矛盾是喜欢热闹,又喜欢清幽。喜欢热闹是有一帮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吹拉弹唱,直至通宵达旦。喜欢清幽是喜欢一个人待着,散步、发呆、阅读。所以我的生活常常一面是高朋满座,另一面就是幽室独处。高朋满座的时候兴致盎然,幽室独处的时候心静如水,这是我追求的境界,尽管远没有达到,但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当然,不管如何喜欢热闹,有两件事情我到今天为止也不愿意参与,一是挤在一起看热闹,尤其是挤在一群完全不认识的人中间,比如“五一”、“十一”挤在一个景点,变成了人看人而不是人看景点;二是我不愿意逛商场,像有些人那样没有目的逛商场一逛就是一天,我觉得这一定不是同一个星球上的生物。


俞敏洪:读书
  在热闹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我选择了待在家里,除了发呆之外,就是阅读。人发呆的耐心总是有限的,除非得了老年痴呆症,否则发呆时间太长,脑袋里更加一团浆糊,反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书来读,这恰恰是书最大的用处。当全世界都抛弃你或者你抛弃了全世界,惟一能够和你不离不弃的就是你手头的那些书籍。


  这个假期,顺手拿到的几本书分别是日本历史学家盐野七生著的《罗马人的故事》,阎连科著的《我和父辈》,彼得•德鲁克的回忆录《旁观者》,美国作家艾瑞克的《忠诚》,还有高晓松的《如丧》。一下子就五本书了,不知道还会不会读到第六本书。不过,五本书就已经有点餍足的感觉了。

 
  盐野七生是个女性,酷爱罗马文化和罗马历史,在罗马待了几十年,定居罗马,从1992年开始,用15年的历史,写出了《罗马人的故事》十五卷。我一直在猜这个日本女人为什么叫盐野七生,难道她的祖先是做盐田生意的?难道他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日本人有用地理环境起名的习惯,由此推断,也许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是在村头的树下春天生的吧?不过这里确实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罗马人的故事》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十五卷的故事,在中国总共出版了七卷,后面的八卷应该会陆续出来。


  我前面已经读过了六卷,这一次读的是第七卷《臭名昭著的皇帝》,专门讲了奥古斯都大帝之后罗马的四个皇帝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乌斯、尼禄的事情。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恺撒大帝开了个头,奥古斯都真正实现了帝国化,后面的这四个皇帝是帝国的继承者,同时也体现了帝国继承的局限性。和中国古代一样,如果刚好有经验的人继位,国家就会稳定发展,如果遇到年轻人继位,就会导致国家动荡。卡里古拉24岁继位、尼禄17岁继位,各种决策的不成熟导致了帝国的动荡。但有意思的是尽管在帝国时期,元老院也起到了很多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元老院和很多罗马公民,已经养成了对于过去几百年形成的公共事务规则和传统的尊重,所以一旦皇帝事情做得离谱,即使原来忠于皇帝的人也会背叛皇帝。让我感到罗马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们忠于传统和规则远胜于忠于个人。所以当两位年轻的皇帝比较离谱的时候,一个被手下人刺杀,另一个被宣布为国家公敌被追捕而自杀。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皇帝被宣布为国家公敌,开什么玩笑,朕就是国家。在中国,也从来没有像元老院这样的一个机构,或多或少凌驾在皇帝之上,可以对皇帝的行为进行制裁,或者说在皇帝之外,有一个价值体系全民公认,皇帝一旦违反就会有灭顶之灾。所以,在罗马,即使像尼禄这样被历史一直认为是暴君的人物,其最大的罪恶也就是弑母杀妻,好像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对于公民的伤害。在中国,一个皇帝比如朱棣,就可以灭人十族,一杀人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没有一种力量可以进行制衡。


  阎连科是一个近几年开始响亮的作家,2009年被列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而轰动,紧接着他的《风雅颂》长篇小说又引起争论,据说对北大极尽讽刺打击之能事,但我自己没有读过这本小说,也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这一次读《我和父辈》,是因为一次在飞机场候机偶然买了这本书。宣传语为“一曲长歌当哭,道尽世情冷暖”。这个假期把这本书读了一遍,觉得确实写得很真诚。尽管起转落笔间,感情思想的描述有一点做作,但实实在在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是一个人成长的真实故事,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生活和苦难,以及生命挣 扎的真实写照。他自己成长的故事,他父亲、大伯和四叔的生死故事,足以让人动容。野夫的散文是我特别喜欢的,尽管阎连科的文笔不如野夫的好,但感情的真挚不相上下。我也出生农村,所以书中描述的农村生活和作为基层老百姓无望的艰难,感同身受。一口气把书读完了,然后掩卷太息了一会。


  德鲁克是管理学的祖师爷,现代管理学科的先驱,在他之前,管理学一直被认为不是一门科学,是他对管理学和管理实践的研究,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变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他出了很多管理学的书,比如《管理的实践》,很受大家推崇,我基本读不下去。但这次读他的回忆录《旁观者》,却是一口气读完。这是德鲁克1978年写的回忆录,德鲁克2005年去世,所以他写完后接近三十年才去世。他的这本回忆录,不是回忆自己的管理实践,也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在他生命成长过程中对于遇到的一些有趣人物的回忆。这些人物对于他的成长影响至深,在和这些人物的接触中,德鲁克也形成了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些人物有从小对他有很大影响的格瑞塔奶奶,还有他的小学老师,然后是弗洛伊德、基辛格、佛利德伯格、美国报阀鲁斯和美国通用汽车的救星、被认为第一个真正职业经理人的斯隆(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不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是不是和这个斯隆相关,一查百度,发现确实是这个斯隆捐款500万美金在1952年建立的)。这本书中最深刻的一章是写的德国头号纳粹战犯汉斯,和他一起工作的时候是一个胆小自卑的人物,最后变成了杀人魔王,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怪兽;同时还讲述了当时在美国新闻界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谢弗,如何一步步蜕变成被纳粹所利用的绵羊,帮助纳粹在全世界掩盖真相。这两个人的故事说明了邪恶对于一个人的侵蚀是多么的容易。《旁观者》是一篇有血有肉的文字。只要文字传达真实感情,就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文字。


  读《忠诚》一书,从头读到尾,都是把忠诚作为困境来描述的。书的英文名称《Loyalty the VexingVirtue》,就已经表明了忠诚的品德,常常会给人带来道德的困境。作者EricFelten是《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在本书中,他论述了战争中的忠诚、家庭中的忠诚、爱情中的忠诚、朋友间的忠诚、企业中的忠诚、政治上的忠诚,以及在这些忠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困境。比如,在战争中是忠于上司的命令,还是忠于战友间的友谊;在家庭中如果出现犯罪的人,是忠于家庭保守秘密,还是忠于法律揭露罪犯;在爱情中是忠于自己已经结婚的配偶还是忠于自己的感情等等。在分析了忠诚的种种困境后,最后的结论是忠诚依然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和尊重的美德,尽管忠诚带来种种疑惑,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忠诚,将到处都是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社会秩序也会为此崩溃。


  在我看来,忠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之一。在忠诚中只要坚持两条底线就行,一是不是愚昧的忠诚,也就是没有任何价值体系的忠诚,二是两人之间的忠诚不至于伤害到社会。另外,忠诚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忠诚于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尊敬他的价值体系和理想,如果对方变了,我的忠诚就变得毫无意义。比如,汪精卫最初去刺杀摄政王载沣,最后被捕,在监狱里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个时候的汪精卫是值得追随和忠诚的,但到了他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反过来支持日本人,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再有人追随忠诚,就变成了卖国贼汉奸,这时候的忠诚就死活要不得的。每个人都会遇上忠诚的困境,但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要老百姓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挑动家里人反家里人,就像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让子女揭发批斗父母,或者和父母脱离关系,是完全没有人性的黑暗时代。我想,一个人在坚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忠于自己的内心,可能是最问心无愧的忠诚了吧。


  高晓松的《如丧》,是他在看守所蹲了半年之后出来出的一本书,但实际上在进看守所之前就打算出的一本书。我和高晓松有过一面之缘。两年前的五四青年节,团中央在人民大学举行了一场“五四”青年歌唱晚会。报道是这样写的:5月4日晚,“我与祖国共奋进——伴我成长的歌声”青春歌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举行。来自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和各个时期的杰出青年代表与青年歌手一起,用优美的旋律唱响青春、祝福祖国。俞敏洪与高晓松共同演绎《同桌的你》、阿里郎的《青苹果乐园》、成方圆的《童年》、谭维维的《往日时光》、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郑绪岚的《牧羊曲》,仿佛时光机器,让记忆停留在纯真的青春岁月。晚会当时让我和高晓松,还有几个大学生一起唱了《同桌的你》,结果高晓松被我带着跑了调,下台后第一句话就说什么时候一起喝酒,要罚我一杯。但后来各忙各的就忘了这茬,结果一年之后,就听说高晓松醉酒撞车的事情,然后就听说他低调认错,自己坚持要坐六个月的牢,给自己一个机会反省自己。


  这本《如丧》,有些文字就是在看守所反思的结果,其中《写给1988年暑假的高晓松》和《如丧青春》写得比较动人。青春不再,故事犹在,故事中的高晓松,比后来成名后的高晓松更加可爱和动人。整本书收集的文章比较散乱,但整体还是给人一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气势,也通透着一种诗人气质。高晓松这种带有贵族气的人,从来不知道自卑为何物,即使坐牢也带有意气风发的感觉,属于我蛮喜欢的男人类型。喜欢他的《青春无悔》的歌词:“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你说亲爱的道声再见,转过年轻的脸,含笑的带泪的不变的眼……”


  一个假期,就读了这么几本书,记录下来,免得最后彻底忘记了,以后的岁月里再翻看到这里,就会知道自己读过这些书。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加,刚刚做过的事情就恍如隔世,而隔世的事情却慢慢近在眼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5362.html

更多阅读

俞敏洪:走在路上

[来源:新东方作者:俞敏洪]  人需要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梦想。没有渴望和梦想的日子使我们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气。  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

转载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2013-09-25 亲子学园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

俞敏洪:活到点子上

[来源:新东方 作者:俞敏洪]  什么叫活到点子上?就是觉得一辈子没有白活,幸福指数很高,心灵很充实,回头看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太多的遗憾,尤其是没有太多的悔恨,如果让你再重新过一辈子,你还是愿意这样生活,这就是活到点子上。  哪些人活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三则)

俞敏洪谈爱情在大学里面谈恋爱的多,成的少。在大学中那些漂亮的女生是恋爱率最高的人,她们一般会有英俊潇洒的男友;可是她们又是受伤率最高的人。因为那些风流倜傥的人却不是陪她们走到最后的人···俞敏洪说:一个女生只是看上男生的英

俞敏洪:面对困境的态度

◎俞敏洪本文摘自《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9年12月号)没有几个人会一辈子一帆风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境。我们来看“困”字的字形:生长的树木四面被包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树木被束缚起来,失去了成长的空

声明:《俞敏洪:读书》为网友深夏夜未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