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恒百度百科:中国台湾省人,1975年出生,台湾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计划(MITOCW)的中译计划(OOPS)主持人,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创办人兼执行长,奇幻基地出版事业部总策划与顾问。
九把刀百度百科:台湾网络作家,曾就读精诚中学美术班,并取得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学士以及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学位。“九把刀”原本是柯景腾高中时写的一首歌。因为歌词和旋律简单而且容易上口的缘故,“九把刀”这首歌很快的就在同学间传了开来,而本人也被称为”九把刀”。代表作品有:《功夫》、《杀手》、《少林寺第八铜人》等。
首先是朱学恒的故事:http://www.myoops.org/cocw/Global/oops/media/20050531.htm
文.杨凯 图.纪秋吉
2001年,美国在圣诞节假期推出惊天动地的奇幻电影,首度将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托尔金的旷世奇幻小说《魔戒》搬上银幕,由于制作阵容浩大,引起全球瞩目。
隔年一月,《魔戒首部曲》在台上映,同样引起极大的轰动与热潮,由联经新出版的《魔戒三部曲》在这股热潮推波助澜下,销售竟高达60万册。台湾奇幻文学的幕后重要推手、同时也是《魔戒》翻译者朱学恒,因此声名大噪。
听过朱学恒名字的人,几乎都有相同反应:“喔,就是那个因为翻译《魔戒》,领了很多版税的年轻人。”
到底这个被大家惊为天文数字的版税有多少?从破千万到两千万都有人揣测。今年刚满30岁的朱学恒说:“正确地说,应该是2,700万。”
当媒体纷纷围绕着这个惊人的版税数字打转时,年轻的朱学恒却没有因此陷在高收入的虚荣与尴尬当中,他将版税的1000万元用来成立“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专门为大众引介各种好看又好玩的奇幻文学与电玩游戏,甚至自掏腰包举办奇幻艺术奖,鼓励大家来拚创意,共同遨游在奇幻世界中。
然而,正当大家已经习惯把朱学恒等同于奇幻文学的代言人时,总是不按牌理出牌的朱学恒在去年9月,又有新创举。
只是,这次不是因奇幻之名上报,而是由于他的网络志工新身分,竟然在无国界的网络中,号召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志工共七百多位,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计划(OOPS)进行中文化的巨大翻译工程。在无一人支薪的情况下,彻底展现了网络社群中,“知识无国界”与“知识共享”的惊人能量。
电玩相伴的孤独童年
身高185,身材壮硕又留着及肩长发的朱学恒,站起来的架势,就像他的版税一样惊人,仿佛新一代的年轻教父出炉。不过,这只是第一眼的印象,因为这位身材魁梧的年轻男子坐定后,便从背包内拿出最新一期的漫画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不仅如此,朱学恒边阅读,边和一旁经过的猫咪微笑打招呼,仿佛看到友人般,这在一般台湾男性当中,倒是相当少见的动作,难怪他会对奇幻文学产生巨大的兴趣,因为在他洪亮的嗓门下,其实还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他会对奇幻文学如此着迷?朱学恒说,这都是成长背景使然。
朱学恒的父母四十多岁才生下这个么子,所以他念小学时,大他12岁的哥哥已经上了大学,大他8岁的姊姊也进了中学。由于父母年纪大,没有体力管束他,虽然生长在台北圆山一带的眷村,但那时的眷村人口外流,已变得安静又冷清,朱学恒回忆童年,多半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时候居多。有一天,哥哥忽然买了一台计算机回家,这台计算机从此成了朱学恒的中心世界。
朱学恒回忆,只要哥哥在家开机的时候,他就偷偷地在一旁观察,一旦哥哥到学校上课,这台计算机就变成他的私人玩具,让他一头栽进电玩天地,藉着“功课绝不退步”换取来的自由,他常常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这是他接触奇幻世界的开始。
当时很多电玩游戏的内容是取材自国外的奇幻文学,朱学恒为了过关斩将拿高分,开始追本溯源翻阅各类型的魔幻小说;中文翻译小说看不够,干脆直接抱着字典“啃”英文原着,结果不仅电玩段数超高,也成了翻译好手。
1992年,朱学恒考上中央大学电机系,在等待入学的暑假期间,为了打发时间,开始尝试在电玩杂志上开辟专栏,将他多年在奇幻文学领域所累积的知识与经验,引介给一般大众,洋洋洒洒地写了许多特稿。结果光是那个暑假,他就赚取了十几万元的稿费。
稿费的收入让他体会到个人专业的力量,中央大学生涯5年(朱学恒笑称他是把大学当五专来念),他成了校内的风云人物,身兼言辩社社长与系学会会长,朱学恒在学校办了一连串活动,因为他懂得搞创意,加上做起事来拚命三郎的精神,到现在很多中央大学的校友都记得他把那年的毕业典礼,妆点得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不按牌理出牌
虽然积极投入各种校园活动,对奇幻文学从未忘情的朱学恒,也在这段期间大量翻译了许多作品,包括10年前相当走红的电玩《龙枪》原着。
在翻译这些作品时,朱学恒逐渐发现一件事实,那就是奇幻文学作品中几乎都免不了以崇敬的语气提到《魔戒》这部钜作,这自然勾起他的好奇心,希望一窥究竟。然而在1997年以前,《魔戒》这本旷世奇作却一直没有中译本问世。
当时,朱学恒已经退伍进入奥美广告公司工作,当同班同学都一迳地往“钱”景诱人的竹科发展时,只有他特立独行,以一位电机系高材生的身分,竟然说服广告公司聘用他,然后就在公司逐渐重用他之际,不到一年时间,他又决定跳出不玩了。
表面看起来,这似乎是年轻世代的任性使然,但是与朱学恒深谈过才发现,他是一个懂得如何掌握自己优势、不受环境局限的人,即使谈到职场的玻璃天花板限制,他也是握紧拳头激昂地说:“那就把它撞破嘛!”
从广告、出版社到电视台,每一份工作他都认真挑战到底,但一旦看到工作的极限,甚至反过来成为他在“主导”上司应该要作什么时,他又会毫不犹豫的跳开。因为他认为人生有很多选择,他不想死守一处,反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更何况他的翻译专长每年为他带来颇丰的收入,让他不必为薪水折腰。
结果,他果然找到了更大的一片天空。
重译《魔戒》
1997年,联经出版公司推出第一套《魔戒》中译本,已经有三十多部奇幻文学翻译经验的朱学恒,自然好奇地赶紧买来观看,结果,译本读来生硬拗口,简直让他看不下去。
但要将《魔戒》这部巨著翻译得流畅又优美,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作者托尔金本身就是专攻语言学的大学教授,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运用了大量艰涩的词藻与高度优美的想像力,带领读者进入奇幻殿堂,也因此成了全球翻译界公认最难译的书籍之一。
长期浸淫在奇幻文学里,好不容易终于碰到奇幻文学的经典始祖,没想到译本读来全无乐趣,朱学恒简直是痛心又可惜,正好当时好莱坞已经放出风声表示要将《魔戒》隆重搬上大银幕,间接促成了朱学恒决意要重译的念头。
于是,他积极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市场调查,试图找出书籍热卖的销售点在哪里,然后将这次市调写成一大套企划案,正式向联经出版社提出由他本人重译的要求。除了保证比原来的译作更好之外,甚至还主动提出“等新译本卖出1万套以上,再抽版税作为翻译费”的优惠条件。出版社在半信半疑下答应了,没想到,这本新版《魔戒》中译本,挟着《魔戒》电影的浩大声势与频频获奖的纪录,竟然在台冲出60万本的佳绩,而且大家一致公认新的中译本确实读起来流畅优美多了。
挑战极限
这些惊人数字的背后,朱学恒到底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当时出版社只给我9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套总共有120万字的原文书,”朱学恒说:“9个月内,我足足掉了20公斤!”
朱学恒拿出军人子弟的精神,为自己订定严格的时间表,确实执行。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立刻到健身房报到,两小时后回家关在房间里全神贯注翻译;中午用过午餐后,稍微午睡休息又立刻爬起来继续翻译,直到晚上10点上床就寝。
120万字的《魔戒》原着要在9个月内完成,平均1个月要翻译至少三、四万字才能赶上进度,也就是平均一天20到30页左右。面对词藻华丽艰涩的原着,朱学恒现在想起来,连自己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简直就是挑战人类的极限。”
由于翻译这种功夫,需要在两种文法结构及文化背景都不相同的语文中做切换,不可能完全顺畅无碍。遇到思绪短路,怎么也想不出该如何适切表达时,朱学恒也只得暂时抛下一切,出外透透气或是打打电玩纾解。这么一来,进度显然落后了些,他必须在往后的几日内加倍追回。
这一切还不打紧,最令朱学恒痛苦的还是9个月来每天都重复作同样一件事,这对于天生喜爱不断挑战新事物的他,简直是度日如年。
幸好,这一切努力在日后证明是绝对值得的。
从奇幻跨入虚拟
《魔戒》中译本的热卖虽然为朱学恒带来名与利,却没有让这位年轻人迷失方向。
媒体想尽办法要挖出这位领了高额版税的年轻人,是否开始改变了他的人生,所以一旦得知他书桌前新购置的椅子竟然高达5万元时,立刻得到“现代年轻人有了钱就尽情享受”之类的结论。
面对这些报导,朱学恒只有苦笑:“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长时间耗在椅子上,既然赚了点钱,能不为自己买张可以坐得舒适又耐久的椅子吗?”
另一方面,《魔戒》虽然为他带来空前的成就,不过朱学恒并不就此满足,他承认自己的幸运,因为到目前为止,他一直都可以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但是他对未来还有更远大的理想。他的黑色T恤上面写着“创作共享,天下为公”,透露了他对人生的看法。
正当大家以为朱学恒大概从此就和“奇幻”划上等号时,没想到朱学恒又有惊人之举。原来2002年9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开放与分享的理念下,将其所有的课程资源陆续放上网络,供全球各界自由取用;朱学恒深受感召,决心投入中文版的翻译工程。
知识分享,众志成城
翻译初期,只有他与另一位友人分担,然而随着这项工程愈来愈浩大,朱学恒干脆在网站上张贴招募翻译志工的广告,靠着网络无国界与社群的力量,竟然引起来自全球14个国家,超过700人次的华人志工的纷纷响应,他们依自己的专业“认领”课程,短短10个月便将其中的19门课程编译上线,81门课程接近完成,778门课程正进行编译中,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原始资料增补进来。
去年年底,这项开放式课程中文版正式上线后,现在每天平均有6,000人次进站浏览,免费享用这个知识宝库,朱学恒也因此获选为第二届台湾《KeepWalking》梦想资助计划的5位得奖人之一。
不仅如此,这项编译工程也开启了国内网络教学的合作,中央大学去年底正式与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签约,准备将这个集合了众人智慧心血的知识工程导入到校园中,让老师运用这项资源为教学加分,甚至鼓励老师们也来参与网络的翻译工作,就连中研院副院长曾志朗也加入这项工程,扛起审定委员会召集人的重任。
MIT开放式课程中文版的问世,正说明了网络无国界时代的来临,唯有“知识共享”才能创造出更惊人的未来。
朱学恒表示,钱可以让他获得自由,他要的自由就是去作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利益众人的事”,这句话竟然出自一位年轻人口里,实在很令人惊异。
至于未来,待课程翻译告一段落后,他计划今年将以非商业方式取得电影、纪录片等影音资料的授权,全数放进网络,让世界分享。
奇幻基金会网站中招募系统工程师,广告词如下:“薪水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高,我们未来绝不会上市上柜,也不会唬烂你这里有很多学习机会,......只能说有机会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好大的口气与志气!
“每多翻译一门课程,就改变了中文的知识世界,对于原来无法负担这些知识的人来说,也许他的命运也因而改变了,”朱学恒这么想,也卖力地这么做。
與學生聊到了上一堂課朱學恆的授課內容,學生們一致表示,朱學恆實在是太厲害了太威了太猛了等等。
我說,你們說的沒錯,所以朱學恆為你們上的那堂課,其實充滿了危險。
三小危險?
我說,你們都只看到了朱學恆有多厲害。
我說,其實成功人士的演講裡常常藏著這樣的危險,
那就是,大家只會羨慕這個人的成功,也想跟他一樣成功,
卻不知道,這個人之所以會這麼成功,就是因為他付出了比其他人都還要多的努力,
尤其朱學恆一副浩呆浩呆,一副連查英漢字典都有困難的模樣,
他可以苦練出翻譯西方經典文學魔戒的實力,肯定又比一般的凡人多了一百倍不止的努力。
努力,才有辦法讓自己培養出超越專業級的超實力。
努力,才有資格獲得最強大的幸運。
你們都想跟朱學恆一樣屌,那麼,你們打算跟朱學恆一樣努力嗎?
或多或少吧,每個人都想成功,想活在掌聲底下,想擁抱勝利。
但成功是什麼?
我總覺得,該在問「成功是什麼?」之前,先問問自己,你喜歡做什麼?
粗糙地說,大家都會吃喝拉撒睡,大家都有愛恨情仇貪瞋癡,
所以決定我們跟另一個人的主要差異,或許就在於「你喜歡做什麼」了吧。
而所謂的成功在這樣的概念底下,也許可以延伸解釋為「你能為你喜歡的事付出到什麼程度」。
有人喜歡畫畫,或許對他而言,成功就是畫出一張張令自己滿意的傑作。
有人喜歡下棋,或許對他而言,成功就是某一天戰勝紅面棋王周俊勳。
有人熱愛寫程式,或許對他來說,成功就是參與一套受歡迎的應用程式開發。
這恐怕是最單純的,關於「成功」的解釋。
但這樣的解釋往往太過平凡,不夠讓人目眩神馳,無法讓人產生「我想豁盡一切追逐夢想」的熱情。
於是超級成功者的演講比比皆是,到處都有關於以「追尋夢想」為主題的演講。
其實能夠拿著麥克風演講的人本身就是一個被特別放大的、不能稱為常理的成功狀態,
所以不要以為作家就是我這個熱血燒頭的模樣,更不要因為羨慕我而想成為作家。
你喜歡寫作……持續不斷的寫作,這才是最重要的作家特質,而不是暢銷。
寫作十一年,前五年小說賣得爆炸爛,是我一輩子永恆的寶藏。
每當有記者問我:「九把刀,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成功了?」
我都會答:「十一年前,當我發現我喜歡寫小說的那一刻,我就獲得人生最大的成功。
因為我找到了我最喜歡的那一個自己。」
大家喜歡看我的小說,是我的幸運。
但只有我自己喜歡寫小說,才是我最大的幸運。
我不會說一切冥冥中註定,我會說,我一直在尋找我自己。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摸索,一場對自我的探險,
我常說:「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義。」這一句話大量出現在近兩年我的小說裡。
因此我常常去回溯在我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小事,思索他們跟今天的我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更常常想,我現在正在做的事,跟未來的我會有什麼關連。
答案往往很模糊。
所以生命很有趣。
無論如何我很感謝儘管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並不知道我在這個世界上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但我在渾渾噩噩中並沒有放棄過我接觸喜歡的事物。
也因為我沒有放棄過,所以終於有一天我赫然發現,原來------我可以創造出我喜歡的事物!
梭羅說:「光勤勞是不夠的,螞蟻也很勤勞。」
所以努力當然是一個附加條件,重要的是你心裡貨真價實的熱情。
我單純喜歡我正在做的事。
這或許是,來自我最簡單的,關於「成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