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GPSRTK与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配合使用
摘要:城镇地籍测量是城镇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界线、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本文在地籍基本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布测中,引进了GPSRTK技术测量方法,在地籍碎部测量中,以全站仪坐标测量作为主要测量方法,对地籍碎部测量的核心部分—界址点的测量进行了精度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界址点测量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地籍测量;GPS_RTK;全站仪;地籍控制网;地籍碎部
Abstract:ThefoundationofLandManagement(LM)isCadastralSurvey(CS).Itusemeasurementtechnologyasmethodtogaugelocationoflandanditssize,boundary,coordinateofboundarypointownership,parcelarea,cadastralmapandsoonaccuratelyfromcontrolsurveytosectionalsurveytomeetthedemandsofLandManagementsectorandnationaleconomicconstructiondepartment.GPS_RTKisintroducedinthelayoutandmeasuringofnetworkwhichisthebasiccadastralcontrol’sandencryption’s,totalPositionStationisregardedasthemainmethodtoanalyzeprecisionofboundarypointwhichiscoretocadastralcontrolsurveyandamultitudeofmethodsareputforwardtoincreasetheaccuracyofit.
Keyword:CadastralSurvey;GPS_RTK;TotalPositionStation;Cadastralcontrolnetwork;Cadastralbrokendepartment
目录
浅淡GPSRTK与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配合使用1
一、绪论2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二、地籍测量的理论基础3
(一)、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内容3
1.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3
2.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4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4
(三)、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5
1.地籍控制测量5
2.地籍碎部测量5
三、GPS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测量分析6
(一)、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6
1.RTK的测量的基本原理6
2.RTK的测量的系统组成6
3.RTK的测量方法7
(二)、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7
(三)、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测量过程分析8
1.基准站的选定和建立8
2.外业施测8
3.作业方法及步骤8
4.内业处理8
四、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测量分析8
(一)、全站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8
1.全站仪的基本原理8
2.全站仪的特点9
(二)、全站仪在地籍碎部测量的应用过程9
1.界址点测定10
2.地籍图测绘10
3.面积量算10
五、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一、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土资源信息化时期,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建立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包括土地基础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地矿基础数据库、综合事务管理数据库、信息服务数据库等。城镇地籍数据库作为土地基础数据库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说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子数据库,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质量是确保土地基础数据库质量的基础,国土资源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就是国家越来越关注城镇地籍数据库质量问题的缘故。保证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质量要从获取城镇地籍数据源谈起。城镇地籍测量是获取城镇地籍数据的基础数据源。做好城镇地籍测量,达到精度要求是解决城镇地籍数据库质量问题的前提。
随着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快速普及(如从省市、自治区级到盟市级、从盟市级到旗县级、又从旗县级到乡镇级),对城镇地籍测量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城镇地籍测量中有很多误差来源(如碎部测量中有仪器对中误差、仪器本身误差、照准误差、测站点点位误差等),达到测量精度要求有很大困难。这对城镇地籍测量工作者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地籍测绘作业中不但注重测量精度还要注重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主要与测量方法和管理有关(本文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考虑了工作效率)。目前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最先进最有效率的测量方法是GPSRTK技术测量法(在控制测量中)和全站仪极坐标测量法(在碎部测量中)。随着测绘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常规的城镇地籍测图方法已逐渐被数字化测图所代替。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整个作业过程都由先进的精密电子仪器来完成,如:控制测量方面,从经纬仪与钢尺结合导线控制测量转变为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或GPS-RTK结合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方面,从平板仪测量方法转变为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可是事实上精密电子仪器的应用,观测中系统误差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偶然误差并没有明显的减少,反而在观测值中占主导地位,例如棱镜偏心误差对界址点的测量精度的影响还是较严重,这一直给测量人员带来棘手的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城镇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规模在扩大。作为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的基础数据源——城镇地籍测量目前已经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全面开展。城镇地籍测量与其它测量不同,是法律测量,属政府行为。它是对法定地块边界的定界、标界、量测和测图及对地块上建筑物的测量。城镇地籍测量成果是为满足法律、经济和管理上的需要,对地块和建筑物实际存在和位置关系的现势性证明。城镇地籍测量有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两部分组成,对地籍基本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布测中,采用GPSRTK技术测量方法,对地籍碎部测量中,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测量方法。对于GPSRTK技术的测量:方立伟(2010)分析了RTK的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探讨了RTK技术在工程测设中的特点及优势,并且说明了RTK技术可以满足厘米级精度的勘测和施工放样任务要求。何昌龙,邓炳法(2007)结合奉化市西坞街道地籍一级导线测量,对GPS-RTK定位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认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GPS-RTK技术应用于地籍一级导线测量是可行的,精度能够满足要求的。段曙光(2010)介绍了RTK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以及应用注意的问题等,为了得到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必须求出适合于本地区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和水准面模型转换参数。根据四等以下各级控制测量至1∶500比例尺图根控制测量对于精度要求的相似性以及本工程对于原有GPS点的控制结果,增加观测时段,采用多个起算点来增加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师晶(2011)通过实例分析了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过程,主要分析了基准站的选定和建立、外业施测、GPSRTK测量的作业方法及步骤、内业处理等过程。刘锋,张立峰(2012)分析了各种误差来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在测试时避免在高温中测量、保证施测点位周围垂直角15°以上天空无障碍物、接收的卫星信号应达到5颗、精度要求高时可选用静态GPSRTK进行控制点的牵引。唐立哲(2006)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测图中采用GPS静态模式进行首级控制测量,采用GPSRTK模式进行图根控制测量,以及采用GPSRTK模式联合全站仪进行地形数据采集的情况。王文营(2010)针对GPSRTK技术在定线中的不足,使用GPSRTK联合全站仪技术,对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与存储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总结起来,针对GPSRTK和全站仪技术对地籍测量方面的研究,发现GPSRTK和全站仪技术这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地籍测量内容的测量精度是受到限制的,因此在地籍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在测量不同的地籍测量内容时,要对这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以保证测量精度。
二、地籍测量的理论基础及测量的基本技术(一)、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内容1.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基础。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地籍测量应根据“测量尽可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要”的原则,除能为土地管理和土地税收提供测量保障外,还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提供服务。
地籍测量的主要功能有:为不动产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境界提供几何或数字资料,并建立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内,这属于地理性功能;为不动产的权属、租赁和利用现状提供资料,经一定的法律程序颁发证件后,则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即具有法律效力,这属于法律性功能;为不动产的评价、分等定级、征税、有偿转让等提供资料,这属于税收或经济性功能;为区域规划、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古迹保护、国土整治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这属于社会性功能,也就是土地利用管理和规划性功能。
2.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
地籍测量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测区内地表面的图形及其上覆盖物的几何位置;
(3)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值和权属范围的面积值;
(4)调查不动产(土地、房产)的权属资料,权属位置及拥有的土地编号,土地利用现状,不动产类别、等级以及税收等有关的地籍要素;
(5)进行地籍测量的动态监测,及时地对地籍测量成果资料进行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重测、修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正确性与现时性;
(6)根据国土整治、开发与规划的要求,所进行的有关地籍测绘的工作。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7)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8)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三)、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1.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具体的方法有:
(1)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己不能满足要求,有些控制点被破坏,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己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对于边长小于8~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以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应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精度可达到1~Zc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要,可以大幅缩短观测时间和成倍提高经济效益。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己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最少不能少于2个。
(2)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办法
凡符合1985年发布的《城市测绘规范》要求的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和一、二级城市控制网点都可作为地籍基本控制网。对已布设二、三、四等城市控制网而未布设一、二级控制网的地区,可以其为基础,加密一级或二级地籍控制网。对己布设有一级城市控制网的地区,可以其为基础,加密二级地籍控制网。在利用己有控制成果时,应对所利用的成果有目的地进行分析和检查。在检查与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过大误差,则应进行分析,对有问题的点(存在粗差、点位移动等),则应避而不用。
2.地籍碎部测量
除了常规的极坐标法、白纸成图法及摄影侧量方法外,还有比较准确的GPS测量方法。GPS作为一种当前最先进的定位工具正成为地籍信息十分重要的数据采集工具。GPS只提供地理空间位置,地籍空间数据还应该包括属性信息。例如地籍信息系统中一条道路包括了该路的一系列点的空间坐标及该道路的属性信息(宽度、等级等),而GPS只能在外业采集到一系列离散点的空间坐标。要想让这些点连成道路并知道其属性信息,就必须在外业采集这些离散点时加以说明和描述。说明和描述的方法可以借鉴大比例尺机助成图中采用的数据字典技术。数据字典是描述属性及空间数据间相互关系的字符集。利用GPS采集数据时,数据字典带有属性和特征项,特征项反映了被测点的特征。如Tree表示树,是孤立点,不与其他任何点相连;Road表示道路,则带有Road的点要连起来。利用GPS采集地籍空间数据是切实可行的,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GPS定位模式和精度要与地籍信息系统匹配,GPS定位精度及模式多种多样,确定GPS处理方法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以达到地籍数据所需要精度。二是坐标系统的转换由于GPS定位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因此它测出的坐标与一般的GSI(如地籍空间数据)不相同,必须将WGS-84坐标进行转换,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GSI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平面投影方式,因此,要对WGS-84坐标进行坐标转换及投影变换,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
总之,对地籍碎部测量在采用GPS测量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配合全站仪测量方法使用,因为当RTK遇到盲区时,将全站仪架设在RTK所测的最后一点上,以RTK测出的倒数第二点为后视,全站仪归零,将仪器水平度盘转到180度锁定,将这点的相关数据输入全站仪,在用棱镜在这条方向线放制所需要各点,用全站仪测出个各点位的桩号、高程。线路定到IP点时,将仪器般到IP点上架设,测出这点的左折角、前点的平距,利用左折角、前点的平距,算出弯道要素及前点桩号,以前点为方向线锁定仪器水平度盘,将这点的相关数据输入全站仪,便可继续定线。
(四)、地籍测量基本技术1.GPS_RTK技术
(1)基本原理
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三类(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这三类差分方式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流动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及时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分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流动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流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2)系统组成
GPS-RTK技术系统配置包括以下三部分: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接收机、数据链。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具有已知坐标(也可无已知坐标,地势较高)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将测站的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链发送出去,移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OTF(OnTheFLY)算法快速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通过相对定位模型获取所在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坐标和精度指标。
(3)RTK的测量方法
RTK的地籍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无投影/无转换法和键入参数法。无投影/无转换法是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坐标,其后利用观测的已知点的WGS-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不一定要安置在已知点上,但根据不同的转换方法,需要观测一定数量的已知点。键入参数法是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到手簿中,进行转换,也可以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该方法基准站须架设在已知点上,但可以不观测其它已知点(为了检核,建议在方便时还是观测一定量的已知点)。
2.全站仪技术
(1)全站仪的基本原理
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新型测角仪器,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电子经纬仪的自动记录、储存、计算功能,以及数据通讯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测量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区别在于度盘读数及显示系统,电子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及其读数装置是分别采用两个相同的光栅度盘(或编码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的。根据测角精度可分为0。,5〃,1〃,2〃,3〃,5〃,10〃等几个等级。
(2)全站仪的特点
同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相比,全站仪增加了许多特殊部件,因此而使得全站仪具有比其它测角、测距仪器更多的功能,使用也更方便。这些特殊部件构成了全站仪在结构方面独树一帜的特点。同轴望远镜,全站仪的望远镜实现了视准轴、测距光波的发射、接收光轴同轴化。双轴自动补偿,全站仪特有的双轴(或单轴)倾斜自动补偿系统,可对纵轴的倾斜进行监测,并在度盘读数中对因纵轴倾斜造成的测角误差自动加以改正。键盘,主要是全站仪在测量时输入操作指令或数据的硬件,全站型仪器的键盘和显示屏均为双面式,便于正、倒镜作业时操作。存储器,全站仪存储器的作用是将实时采集的测量数据存储起来,再根据需要传送到其它设备如计算机等中,供进一步的处理或利用,全站仪的存储器有内存储器和存储卡两种。通讯接口,全站仪可以通过BS—232C通讯接口和通讯电缆将内存中存储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或将计算机中的数据和信息经通讯电缆传输给全站仪,实现双向信息传输。
四、工程实例分析
对某一个城区,对其地籍测量过程进行分析。
(一)、GP S_RTK在地籍测量的应用过程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
在县城区采用封丘县三维空间大地E级GPS控制网成果,乡镇区采用新乡市三维空间大地D级GPS控制网成果和封丘县国土资源局测绘队提供控制点成果。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等级根据城镇地籍调查区域大小按下(表4.1)选择为采用GPSE级网(按照省定统一标准的D、E级GPS网)。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点(首级控制点与加密控制点)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0个点,地籍图根点(含各级控制点)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应布设100-400个左右。
表4.1某城区地籍平面控制网布设
调查区面积
首级控制网
加密控制网
Km2
布设形式
等级
布设形式
等级
小于60
GPS(导线)
E级
GPS或导线
一、二级
大于等于60
GPS
D级
GPS或导线
E级或一、二级
2.加密控制点测量
在县城测区分布30个E级GPS点,加密控制点在E级GPS控制网基础上,采用GPS快速静态测量法施测。在乡镇调查区,每个乡镇面积约Km2,考虑到面积较小,施测1:1000地籍图,加密控制点直接在D级GPS控制点和国土资源局测绘队提供已知点的基础上采用GPS快速静态测量法施测。GPS网观测时,卫星高度角应大于巧度,有效卫星总数4-6颗。观测时段10~20分钟,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不低于5分钟,采样间隔10秒以上,有效观测卫星与测站组成的几何强度因子PDOP<8。
3.测量数据预处理及基线向量解
静态基线处理参数设置包括数据采样间隔、卫星的高度截止角、粗差容忍系数、最小历元数和最大历元数。采样间隔确定时,对基线同步观测时间较短时,可缩小历元间隔,让更多的数据参与解算。同步观测时间较长时,要增加历元间隔,让更少的数据参与解算。数据周跳较多时,要增加历元间隔,这样可跳过中断的数据继续解算。同一级别的GPS网,根据基线长度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基线解算类型。根据相应的国家GPS测量规范,在8公里以内的基线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30公里以内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动解中选择最优结果,所谓最优解即是基线处理中基线解的中误差最小,特别是在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验中闭合差最小的那一种解算结果。30公里及其以上的基线,可采用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对于所有同步观测时间短于35min的快速定位基线,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4.GPS网平差
(1)平差参数的设置
1)坐标系统:
坐标系名称:中国-北京54
椭球长半轴a:6378245.000000椭球扁率f:l/298.300000
投影名称:高斯三度带投影
尺度:1.000000投影高:0.000000
X加常数:0.000000Y加常数:500000.000000
平均纬度:000:00:00.000000N中央子午线:114:00:00.000000E
2)WGS-84三维无约束平差
本次测量任务的平差参数设置如下:参考因子:318.39;自由度:1533
平差基线边结果为:
基线名
DX(m)
DY(m)
DZ(m)
距离
中误差
dx(m)
dy(m)
dz(m)
ds(m)
相对误差
T检验列表
基线名T-XT-YT-Z
自由网平差坐标
点名纬度(D:M:S)经度(D:M:S)椭球高(m)点位中误差
纬度中误差经度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3)WGS-84三维约束平差
平差参数:网的参考因子:0.0000
平差基线边
点名纬度(D:M:S)经度(D:M:S)椭球高(m)点位中误差
纬度中误差经度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4)二维平差
平差参数
迭代次数:0
x向平移:0.0000米y向平移:0.0000米
比例:0.0000ppm旋转:0.0000秒
平面距离平差值
起点终点dx中误差(m)dy中误差(m)平距中误差(m)
相对误差
平面坐标
点名xx中误差(m)yy中误差(m)中误差(m)E(m)F(m)
(2)GPS控制网平差报告
点名:E803固定x、y
单点定位:35:03:13.53972N114:24:43.70494E33.4915
自由0.213835:03:13.30481N114:24:43.56805E54.0159
3D
平面固定点3880626.3710537479.1420
水准高程
点名:E804待求点
单点定位:35:03:11.90658N114:24:58.72346E47.4466
自由0.151635:03:11.80907N114:24:58.67900E54.4150
3D
平面0.00003880649.3847537979.3520
水准高程
(二)、全站仪配合GPS_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地籍控制网测量时,GPS_RTK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测量的精度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有必要利用全站仪配合GPS_RTK技术使用。下面具体分析二者的配合使用过程。
1.盲区应用
当GPS_RTK遇到盲区时,将全站仪架设在RTK所测的最后一点上,以RTK测出的倒数第二点为后视,全站仪归零,将仪器水平度盘转到180度锁定,将这点的相关数据输入全站仪,在用棱镜在这条方向线放制所需要各点,用全站仪测出个各点位的桩号、高程。线路定到IP点时,将仪器般到IP点上架设,测出这点的左折角、前点的平距,利用左折角、前点的平距,算出弯道要素及前点桩号,以前点为方向线锁定仪器水平度盘,将这点的相关数据输入全站仪,便可继续定线。
2.城镇大沟、深沟的应用
在作业是遇到大沟、深沟时,这里人无法下去,我们就在沟边用RTK测设一点,(操作RTK的人先设法过沟),在此点上架设全站仪,以RTK测出的倒数第二点为后视,全站仪归零,将仪器水平度盘转到180度锁定,将这点的相关数据输入全站仪,打开仪器的免棱镜功能,测出沟对面的所需个点的桩号、高程,并测一下RTK在沟对面测设的点,看此点的方向、桩号、高程用两种仪器所测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查找原因。之后将全站仪搬到沟对面的点上,以前面沟边点为后视测出上一站没有测上的点。
3.全站仪数据处理
全站仪有较大的内存,有自动记录功能,架设仪器,设置好测站信息,根据地形与桩距要求立棱镜,按仪器测量键,将测量碎部点数据,按仪器记录键进行记录,将一站的地形点编号逐一测量记录。当天收测后,将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打开计算机的数据接收程序,如附件下通讯的超级终端,设置好波特率等通讯参数,选择文件夹,输入保存文件名,启动,等待接收数据,设置好全站仪的通讯参数,使其与计算机的通讯参数一致,找到数据下载功能,发送,这样全站仪的数据将传输到计算机里,将这些数据按照记录编辑到RTK数据中。
五、结论
地籍控制测量具有范围大、控制点密度高等特点。GPSRTK技术测量方法进行地籍基本控制网布与加密控制网的布测能达到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是可行的。地籍碎部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众多琐碎界址点的测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量算。本文分析了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地籍基本控制网布与加密控制网中的应用及全站仪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实例中对GPS_RTK和全站仪技术的配合使用进行分析,目的是配合使用GPSRTK技术和全站仪技术能够解决在各自测量中的精度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测量效果。
参考文献
[1]师晶.GPS-RTK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1(4):102
[2]何昌龙,邓炳法.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一级导线中的应用[J].安徽地质,2007:313-315
[3]段曙光.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107-109
[4]刘锋,张立峰.GPS-RTK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2(02):101-102
[5]唐立哲.GPSRTK联合全站仪实现地面数字测图[J].科技论坛,2006:56
[6]胡志刚,花向红,韩红超,李振海.GPSRTK—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量信息与工程,2007(5).
[7]刘娟,郝建新.浅谈GPSRTK-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3).
[8]李天文.GPS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张凤录,陈品祥.GPSRTK在城市导线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05(7):13-16
[10]吴风华.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3
[11]王琼.RTK测量精度分析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2]詹长根,地籍测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