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崇善寺(摄影) 太原婚纱摄影前十名

据报道,2014年11月14日凌晨,位于山西太原市义井街的伏龙寺突发大火,不到1小时,这座历史可追溯到北齐天宝年间的寺院被烧毁。尽管这座古寺是2008年重建,2010年建成的。但仍然令人非常痛心!

太原这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寺庙很多,伏龙寺我没去过,但我去过位于太原市上马街中部南侧的崇善寺。很奇怪,我不信佛不信教,但每到一地,总喜欢到一些宗教场所逛逛,主要是去欣赏那些独特的建筑和体会那种不一样的人文氛围。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上马街中部南侧,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易为崇善寺。系三晋名刹,游览胜地。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晋王朱(朱元璋的第3子)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差岳丈永平侯谢成奏请明太祖朱元璋钦准,在白马寺旧址上建筑(扩建)新寺,由右护卫指挥使袁弘任监修,至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竣工,历时8年,晋王题额“崇善寺”。

明建崇善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建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6座正殿。每个正殿两旁均配建左右对称的偏殿、画廊和方丈院,由南而北依次为东伽蓝殿、西伽蓝殿、罗汉殿、轮藏殿、东团殿、西团殿、东画廊、西画廊、东方丈院、西方丈院等。这些建筑各以一座正殿为主体,组成一个独立的庭院,各院之间分别以宫墙、山门、花圃和树木分割,自成体系。
遗憾的是,1864年(清同治三年),崇善寺被一场大火所吞噬,仅存大悲殿一组建筑。现在的崇善寺,其实只是原崇善寺中的大悲殿,所以山门上方的才有“大悲胜境”四字。

现存的崇善寺,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为原寺的1/46,有山门、钟楼、大悲殿、东西厢房和东小院等建筑。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善寺的山门,为无梁密檐式,绿琉璃瓦盖顶,面宽3间,辟3门,门额中书“大悲胜境”,左书“宗唐遗址”,右书“晋源神景”。门的左右两侧蹲卧一对明代洪武年间所铸铁狮,一雄一雌,雄狮爪踏绣球,母狮腹下呵护两幼狮,生动逼真,威严中又显顽皮。



山门两侧有钟鼓楼。钟楼内大钟系1506年(明正德元年)所铸,高2米,外径18米,钟唇厚5厘米,名义重量为9999斤,实际已超万斤,为的是避讳皇帝“万岁”的“万”字。


从寺内存有的《崇善寺建筑全图》来看,当年的寺容“规模宣序,貌若仙宫”。沿中轴一线建有金刚、天王、大雄、毗卢、大悲、金灵6座大殿和6座配殿,周围还有18座禅院,各种殿宇僧舍累计达上千间之多,占地245亩(16.33公顷)。当时的崇善寺“不惟甲于太原,诚盖晋国第一之伟观也”。



今天的崇善寺与其它古寺相比,规模都算是比较小的。但就在这仅有3000平方米的寺院中,不仅有辉煌壮观的大悲殿,而且藏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和佛教文物。大悲殿正门上方的“琅函宝相”四个大字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所书。



大悲殿是现在崇善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原崇善寺的代表作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大殿的主体部分,上至梁枋屋顶,下到窗棂隔扇,都是明朝原作。这座典型的明代木构建筑面阔7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大殿外观宏大而沉稳,屋顶琉璃瓦流光溢彩,内部的棵枋、柱袱、斗拱,结构严谨,形制考究,观赏和实用价值俱佳。


与一般宫殿建筑不同的是,大悲殿的台基较低,殿前的月台几乎占去院落的2/3,这样就使高近20米的大殿并不显得拥挤。



大殿门前有付楹联,“千手千钵千华予,大悲大智大愿王。”是请四川龙莲大师敬拟,太原书法家田际康先生书写,这副名联不仅填词用字工整对称,而且道出了大悲殿内所供三大菩萨并昭示殿中为宝物珍藏之地。


太原崇善寺(摄影) 太原婚纱摄影前十名
大殿内正面须弥座上站立着的三尊菩萨,通高均在8.3米左右,都是与大殿同龄的明代艺术佳作。中间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按照佛经的解释,这一形象是观音的六种变相之一,象征着她能洞察并处理人间的一切。额头上的那只眼睛,表示观音独具慧眼,说明她已修行到了“三摩”境界。前面手中所执轮、螺、伞、花、鱼、瓶、结、盖八种法器,象征吉祥如意,手中所握的刀、枪、剑、戟,是为降妖伏魔而用。头边两手高挂的日、月,是象征着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左侧是手臂千钵文殊菩萨,前面的手中各托一个金钵,每个钵中端坐一尊释迦牟尼佛,象征着文殊菩萨无穷的智慧。左侧是千轮千华子普贤菩萨。另外,正中的缅甸玉佛,右边的木雕韦驮像也都是形神兼备的宗教艺术珍品。因殿内不能拍照,没图片让大家欣赏。



崇善寺内还珍藏着另外两件国宝,一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84幅,一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仪》53幅图。二者在右右展柜均有展示。这两本佛传故事和经变故事画卷都是明代作品,是崇善寺原有长廊上壁画的临摹本。深谋远虑的寺院主持怕长廊日久毁坏,壁画难存,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请画师,用玉石、琥珀、玛瑙、珍珠等珠宝研成粉与水胶调制成颜料加以临摹,被誉为“宝石画”,所以至今色彩鲜艳如初。画面人物继承了唐代宗教绘画形象丰腴、构图饱满、画法工致、着色艳丽的基本风格,同时在人物形象、处理生活场景等方面又是以明代现实为蓝本的。画面主题鲜明、情理协调、生活气息浓烈,俨然一部古代风俗连环画。崇善寺在清代遭大火时长廊壁画被毁,但这两本画卷却保留下来。


殿内天花板上的吉祥彩图也是明代原作,而西区中部这几块显然是后补的。这是因为解放太原时,飞机投下的两颗炸弹,虽洞穿了屋顶,但并未爆炸,寺里长老解释说这是菩萨保佑的结果。天花板是1957年落实宗教政策后重新修补的。可惜因不能拍照而没有图片让大家欣赏。



崇善寺不收门票,可以随意进出,但对拍照有一些限制,我就只能在殿外拍点小品。



来此敬佛烧香的人不多,但都很虔诚,只有我一个人挂着相机在此闲逛,真有点不好意思。



大悲殿门前右侧有一个钟亭,据说是明初建筑。



左侧有一个钟亭,也是明初建筑。左右两侧的钟鼓亭与大门两侧的钟鼓楼遥相呼应。

大殿内不能拍照,我就在门外远远地对着大殿大门拍了这张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不由让我想起了《聊斋》,想起了一首叫《白狐》的流行歌曲。心中涌出一种神秘的感觉。


在大悲殿的东面,穿过这个门,发现一处院落。



这些建筑都很新,一看就是新建的。



院落的西侧是一座书写着“护国安僧”牌匾的二层建筑。



楼下正中坐着一位老者,不知是哪路神仙。



北面是法堂。



法堂前面有一些石碑。



其实,那个”法“字我也不认识,是在网上查到的,说叫”法堂“,我就这样称呼它了,不知对不对。



这个很像小孩子挂在脖子上的长命锁,不知挂在这儿是不是也有长久的意思。不过它的造型和日月山河的图案很有艺术性。



法堂前的石碑,这个石碑制于2012年。碑顶刻着双龙戏珠,双龙中间刻着”国基永固“四字。碑文为重修崇善寺碑记。



这个石碑就有些历史了,上面的字已经被岁月磨掉了。只有碑顶的两条倒伏着的龙在述说着当年的辉煌。



法堂的对面是大门,对着外面的巷子。大门紧闭,平常都不开。


大门两侧各有一位彩塑的守门大将,不知是什么神。



看他们眉清目秀的面容和神态,不像是哼哈二将。



院子中间有个水池,水池中有假山,水里游着锦鲤。在欣赏中,一只鸽子落在水池边上........



紧接着,一只麻雀也飞了过来。鸽子快步向麻雀走去,好像要交涉什么。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自己不像在寺庙里,那些神秘与肃穆都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自然而生动的多彩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5776.html

更多阅读

李勇和千年珠宝守真与崇艺 罗源千年古寺崇寿寺

策划/武语清采访、撰文/李颜美编/刘海霞摄影/吉超视觉化妆造型/蓝野造型场地提供/廿一会所用“爱”与“美”做珠宝李勇一直认为,对美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对情感的表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财

来护儿,字崇善,护儿未识而孤 来护儿传

来护儿,字崇善,护儿还不记事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来护兒,字崇善,护兒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对他关怀教育,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训诲。年纪虽小,但聪明出众,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

游广州塔导游词。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我是这次游行的导游。我姓廖,名琼青。大家可以叫我小青。但我可不是《新白娘子传》里头的小白妹妹小青哦!话外题不多说了,让我们进入正题吧!今天让我们特殊一回,由我带大家到广州游览。欢迎来到四季如春的广州,美丽的

西安大兴善寺 西安大雁塔喷泉时间

远远望去,大兴善寺的庙门金碧辉煌,气势不凡,不愧为皇家寺院。大兴善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始建於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

声明:《太原崇善寺(摄影) 太原婚纱摄影前十名》为网友學會放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