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斯拉夫人原始公社制的解体
东斯拉夫人约在5、6世纪从故乡普里佩亚特沼泽地迁至东欧平原。据罗斯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东斯拉夫人有30多个部落。6世纪时基本上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据普罗科匹厄斯在《战争》一书中记载:“安特人(即东斯拉夫人——引者)不是由一人统治的,历来过着民主生活,因而与其幸福攸关的一切事情,不论好坏,都要提交人民讨论?。”这说明当时东斯拉夫人过的是原始民主生活。
7、8世纪时原始公社制开始解体。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逐渐转变为地域联系的农村公社和大家族公社。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定居。氏族部落定居后形成若干村落,占据大片土地。村落就是农村公社;村落是由若干院落组成,院落相当于大家族公社。农村公社的基层组织是大家族公社。大家族公社有一位族长和少量奴隶。它既是共同耕种、共同饲养的生产单位,又是共同分配、共同生活的经济单位。如需大规模开荒伐林,不得不吸收家族以外的劳动力参加,族人与外人同住在一个院落里。这种结合最初是临时的,后来成为经常的。人们的地域联系逐渐压倒血缘关系。这种农村公社,北方称之为“米尔”,南方称之为“维尔福”。东斯拉夫人的农村公社与日耳曼人的马尔克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马克思曾指出,俄国的农村公社在一切方面就连最细微的地方都绝对同德国的原始公社一样。而俄国公社的特点是“第一,公社的管理机构的性质不是民主制的,而是家长制的;第二,向国家交税采用连环保的办法?”农村公社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桥梁。考古资料证明,8、9世纪时阶级对立已经存在。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和坟墓大不相同。
古罗斯国的建立
据《往年纪事》记载,古罗斯国建于9世纪中叶,它的第一个王朝是留里克,最初几代王公都是瓦里亚格人。瓦里亚格人属于诺曼人的一支,与东斯拉夫人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他们为了与拜占廷、阿拉伯进行贸易,在8、9世纪大批侵入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流域。从瓦里亚格人到希腊人的大水路就是东欧平原上纵贯南北的商路。瓦里亚格人的基本组织是武装商队,由军事首领统率千百个侍从兵。占领商路沿线城市作为贸易据点,把掠来的毛皮、蜂蜜和奴隶等运到君士坦丁堡出售。商路沿线的斯拉夫人和非斯拉夫人都处于依附地位,必须向瓦里亚格人纳贡。
据《往年纪事》记载,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内部矛盾激化,内讧不已,社会混乱。为了维持秩序,特邀请势力强大的瓦里亚格人军事首领作王公,于是留里克兄弟应邀来到诺夫哥罗德,于862年做了罗斯国第一任王公,从此开始留里克王朝的统治。留里克即位后,遭到当地保守贵族的反对,掀起了“瓦丁姆暴动”。留里克迅速镇压了反对派,保住了新兴国家政权。另一支瓦里亚格人商队首领阿斯科德和迪尔占领基辅,建立基辅国家。879年留里克逝世,其子伊戈尔正值冲龄,由其亲属奥列格摄政。奥列格决定沿“瓦希商路”南征,直逼基辅城下。在杀死阿斯科德和迪尔之后,于882年占领基辅,并将首都迁此。基辅遂被称为“罗斯诸城之母”。从此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
初期的征服和对外贸易
瓦里亚格人在新兴的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初期的政策基本上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对邻近地区进行武力征服是基辅罗斯的最重要政策。通过武力征服一方面掠夺财物和奴隶,另方面强迫当地居民称臣纳贡。被征服者必须履行纳贡的义务。每年冬初大公率领亲兵队到各地“索贡巡行”,挨家挨户征收贡物,索取毛皮、蜂蜜、蜂蜡等,后来也索取粮食和奴隶。伊戈尔大公贪得无厌,一再到德列夫良人那里索贡,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伊戈尔本人和亲兵都被德列夫良人杀死。
对外贸易是基辅王公的另一项重要政策。劫掠和征贡是为贸易准备财物。每年春季大公都将集中起来的财物,用船运到君士坦丁堡出售,并从那里买回必需品和奢侈品。基辅罗斯王公和瓦里亚格人商队与拜占廷的关系既有贸易也有战争。860年,瓦里亚格人木船队进攻君士坦丁堡,但暴风吹散了船队,保全了帝国首都。据《往年纪事》载,奥列格于907年率水陆两军进攻君士坦丁堡。希腊人战败求和,911年签订和约,罗斯商人取得了免税贸易的权利;拜占廷必须向罗斯进贡。此后941、944年伊戈尔又两次进攻拜占廷,只蹂躏其国土,并未攻克首都。双方缔结的新约对贸易关系又有详细规定。
基辅罗斯与东方阿拉伯人的贸易,主要通过伏尔加河流域。贸易中心北方有保加尔城,南方有伊迪尔(哈扎尔汗国首都)。伏尔加河流域的考古发现了大量的9至11世纪的阿拉伯、拜占廷和盎格鲁撒克逊货币,说明基辅罗斯与东西方的贸易关系是相当广泛的。
伊戈尔之子斯维亚托斯拉夫时期(962—972年),建国虽逾百年,但仍执行瓦里亚格人的基本政策。南征北战,到处劫掠。他首先征服东北部的维亚提契人,继而攻打伏尔加河流域的保加尔汗国和哈扎尔汗国,再征北高加索,打通了通往东方的道路。967年,应拜占廷之请,出兵打败保加利亚王国。他企图永远占领保加利亚,并把首都迁到靠近拜占廷的佩雷雅斯拉维茨。拜占廷害怕罗斯占领保加利亚,便与保加利亚大公勾结,贿赂佩彻涅格人进攻基辅,斯维亚托斯拉夫被迫班师回国。但击退佩彻涅格人之后又返回保加利亚。拜占廷皇帝见势不妙,只好动用武力把他赶出多瑙河。971年双方缔结和约,斯维亚托斯拉夫在返国途中中了佩彻涅格人的埋伏而身亡。
基督教化及其后果
罗斯人皈依希腊正教并定基督教为国教经过了很长的历史过程。罗斯人原信多神教,奉伯伦为主神。瓦里亚格人亲兵队奉伯伦为战神,瓦洛斯为财神和商神。9世纪中叶,部分罗斯人开始接受基督教。伊戈尔时期信仰基督教的人增多了。944年到君士坦丁堡签订条约的罗斯代表团成员中已有人成为基督徒。他们在君士坦丁堡伊利亚教堂宣誓信守条约。回国后在基辅也建立伊利亚教堂。古斯拉夫文《圣经》也从保加利亚传入罗斯。女大公奥尔加于957年率亲兵队来到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并得到皇帝的馈赠。
弗拉基米尔上台后,最初企图改革多神教,后来决定皈依希腊正教。987年,拜占廷爆发福卡斯暴动,保加利亚威胁帝国的安全。皇帝巴西尔二世请求基辅大公帮助镇压暴动。基辅提出的条件是娶希腊公主、接受基督教,两国修好。皇帝同意这些条件,基辅大公迅速平定了小亚暴动,并于988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强令全体罗斯居民下河接受洗礼。拜占廷派出大教长列昂主持罗斯人的洗礼。罗斯国开始大规模修建教堂。罗斯教会从1037年起隶属于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此后200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主教和主教都由希腊人充任。13世纪以后宗教权力才转入罗斯人之手。
基督教在罗斯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和发展,加强了大公政权的统治,密切了罗斯与欧洲各国特别是拜占廷的关系,使基辅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受到拜占廷的影响。罗斯的建筑和绘画艺术在吸收拜占廷艺术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和改造,形成独具罗斯特点的艺术风格。
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
古罗斯国是在原始公社制瓦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保存了浓厚的公社制和奴隶制的残余。建国后将近一个世纪仍然按照古老的部落习惯生活。土地被认为是公共财产,归公社所有。耕地按分配使用,荒地、草地、林地、池塘等可以自由使用。9、10世纪时,耕地的定期分配已经停止,成员对分得耕地的使用权可以继承,久而久之则出现土地私有。公社成员享有继承权的土地称为“祖传地”、“世袭地”,大体上相当于日耳曼人的 “自由地”、“自主地”。封建王公贵族往往利用政治权力抢占公社土地和农民份地,促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罗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据《往年纪事》的记载,到10世纪中叶王公贵族已开始占有城堡和田庄。奥尔加拥有威什哥罗德城堡和奥尔日契田庄。斯维亚托斯拉夫王后玛卢莎拥有杜布季诺田庄,弗拉基米尔大公拥有别尔哥罗德城堡和别列斯托沃田庄等。波雅尔贵族也开始占有土地和田庄。《罗斯法典》中提到,波雅尔和穆日都住在“大宅”(设防的庄院)里,使用“好洛仆”(相当于奴隶)劳动。10世纪中叶后,罗斯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
11、12世纪,罗斯的封建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雅罗斯拉夫出任诺夫哥罗德王公期间,就住在该城郊区自己的拉卡姆田庄里。《罗斯法典》中说,雅罗斯拉夫长子伊兹雅斯拉夫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多罗哥布什拥有大片世袭领地。波洛茨克女公爵也拥有自己的田庄。到12世纪中叶,王公贵族几乎都拥有数量不等的世袭领地。编年史上提到“王公田庄”、“王公村落”、“王公城堡”的地方很多。
随王公征战的亲兵也得到土地封赐。最初王公与亲兵的联系是掠夺财富和征收贡物,后来则靠土地封赐。据《往年纪事》载,1106年穆斯提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分赐给亲兵一些村落。12世纪时年长退役的亲兵都在家里经营土地。
封建主和依附农民阶级的形成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在罗斯社会上形成封建主和依附农民两个对立的阶级。上自王公贵戚,下至大中小波雅尔,都属于封建贵族阶级。大公的亲兵在波雅尔贵族中占有重要地位。封建主阶级在社会上享有各种特权。《雅罗斯拉夫教会条例》规定,冒犯了各种人的妻室罚款不等。冒犯大波雅尔的妻室罚款数额相当冒犯乡下人妻室的14倍。作为封建主阶级的波雅尔贵族已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
除世俗贵族外,僧侣贵族也占有大量土地。弗拉基米尔把佩雷雅斯拉夫里封赐给第一任总主教。11—12世纪,教会和修院从各级封建主那里得到大量的土地封赐和捐赠。1061—1062年,伊兹雅斯拉夫大公将大片土地和别列斯托沃田庄赠送给彼彻拉修院。图罗夫公爵雅罗波克将三个乡和基辅附近的土地也赠送给这个修院。12世纪前半期,诺夫哥罗德公爵将城郊大片草地赠给尤里耶夫修院。教会封建主的土地在不断增长。
与封建主阶级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为封建主耕种世袭领地、承担封建义务的依附农民阶级。罗斯建国之初,自由农民(斯美尔德)占主导地位。11—12世纪时,这些斯美尔德占有一小块土地和少量农具,必须向国家缴纳贡赋,并服徭役,实际上变成国家的依附农民。随着封建主世袭领地的形成,耕种这些土地的斯美尔德也就变成王公贵族和波雅尔的依附农民。《罗斯法典》规定,“杀死王公的斯美尔德,同杀死王公的好洛仆和里亚多维奇一样,只赔偿5格里夫纳”。这些斯美尔德的地位与世袭领地里奴仆的地位等同。
古罗斯的依附农民还有两个人数较多的阶层:扎库比和里亚多维奇。扎库比多来自破产的斯美尔德,因借贷封建主的金钱、粮食、牲畜等无力偿还,由于债务而沦于依附地位的农民。如逃跑被捉回就要变成完全的好洛仆。里亚多维奇多是因契约而沦落的依附农民,例如同奴隶结婚契约、作王公贵族管家契约等。古罗斯还长期保存奴隶制残余;处于奴隶地位的劳动者是好洛仆。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好洛仆的地位逐渐与农奴或依附农民接近。杀死好洛仆的罚款与依附农民等同。在古罗斯的文献里,把世袭领地所有劳动者统称为“切里亚季”,意为佣人或奴仆。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古罗斯对立的阶级形成之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发展。1024年,苏兹达尔爆发了农民起义,揭开了罗斯农民起义的序幕。半个世纪后,即1071年,这里又爆发了第二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编年史上说,这次起义农民杀死许多贵族长者和贵族妇女。起义的导火线是歉收和饥荒。起义者杀死贵族和富人,夺取粮食,自行分配。苏兹达尔第一次起义被雅罗斯拉夫镇压下去,许多起义者被押或被杀,起义遭到失败,余波持续到1026年。
城市起义也时有发生。1068年爆发了基辅起义。起义市民烧毁官府。大公伊兹雅斯拉夫逃出首都,投向波兰。郊区农民也参加起义,夺取贵族的财物。但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12世纪30年代,诺夫哥罗德的阶级矛盾激化。1134年,诺夫哥罗德市民打死一个大贵族(穆日),把他从桥上扔下河去。全城群情激愤, 1136年终于爆发起义。起义群众指责王公弗塞沃洛德“不爱斯美尔德”。起义延续到1137年,斗争取得胜利。诺夫哥罗德脱离基辅独立,建立一个封建共和国。
基辅罗斯的解体和封建割据的开始
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其子三分天下:长子伊兹雅斯拉夫承袭大公权位,控制基辅和诺夫哥罗德地区;次子斯维亚托斯拉夫领有车尔尼戈夫地区;三子弗塞沃洛德据有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和佩雷雅斯拉夫地区。名义上三人共治,实际上各行其是。基辅罗斯已经解体。雅罗斯拉夫的子孙,经常内讧,互相残杀,国无宁日,民不聊生。1097年,雅罗斯拉夫之孙商定,在留别奇召开会议,缔造王族间的和平。会议决议和睦相处,如有人破坏和平,集体加以制止。决议只是一纸空文,内战很快又爆发。
11、12世纪之交,罗斯面临外族入侵的威胁。波洛伏齐人从南方威胁罗斯的安全。弗塞沃洛德之子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以团结对敌相号召,于1103年春在基辅附近的多洛布斯克会见大公斯维亚托波克二世(1093—1113年),决定团结所有诸侯的力量,共同对付波洛伏齐人。此举果然奏效,罗斯人不断取得胜利。
1113年基辅爆发起义,反对大公垄断食盐,发放高利贷。起义的市民和郊区农民捣毁大贵族邸宅,袭击高利贷者,威胁大公政权的统治。大贵族们商定邀请佩雷雅斯拉夫公爵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出任大公。弗拉基米尔即位后首先镇压了人民起义,同时限制高利贷剥削,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大公政权的统治。弗拉基米尔在位13年(1113—1125年),虽企图恢复国家统一,但由于封建经济、政治的分散性,统一还是无法实现。其子穆斯提斯拉夫一世(1125—1132年)死后,罗斯完全进入封建割据时期。全国分裂为12个相对独立的诸侯国。
基辅罗斯文化
在东斯拉夫人文化的基础上,接受瓦里亚格人文化和拜占廷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基辅罗斯文化。随着基督教的传入,约在10世纪形成基辅罗斯的统一字母系统。在11世纪出现宗教宣传作品和政论作品。基辅总主教伊拉里昂的《教规和神恩讲话》属于这类作品。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的《训子篇》是一篇政论性的文学作品。
基辅罗斯也和其他民族和国家一样,早期的文学和史学作品结合在一起。12世纪初年成书的《往年纪事》,既是一部内容广泛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美流畅的文学作品。它是由基辅彼彻拉修院修士涅斯托尔完成的历史名著,是罗斯早期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百科全书。12世纪成书的《伊戈尔公远征记》也是一部文史兼备的作品。它描述诺夫哥罗德—塞维尔斯克王公伊戈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远征波洛伏齐人而遭失败的故事。作者借用战败的悲惨遭遇,谴责封建内讧,主张团结对敌。这是一篇充满罗斯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
诺夫哥罗德出土了一批桦树皮文书,学者们认为是11至13世纪的遗物,其中包括私人信件、账目、遗嘱和商业契约等,反映了当时该城居民的日常生活。
《罗斯法典》的编成是基辅罗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在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的基础上,结合罗斯历代大公颁布的法令,在11至12世纪编成的法令汇编。法典中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封建所有制,巩固封建制度。《罗斯法典》有简本和详本两种版本,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
基辅罗斯的建筑艺术也是在拜占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10世纪以前,基辅罗斯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结构。10至11世纪开始兴起砖石结构的建筑物。许多希腊建筑师为罗斯修建了一批教堂和宫殿。基辅最早的教堂是弗拉基米尔时代兴建的什一教堂;不幸在13世纪蒙古军进攻基辅时被摧毁。雅罗斯拉夫时期,1036 年在车尔尼戈夫修建救世主大教堂, 1037 年在基辅兴建索非亚大教堂, 1045—1050年修建诺夫哥罗德索非亚教堂。这些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技艺高超、装修精致,是基辅罗斯建筑艺术与拜占廷建筑艺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