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二 ——《汉书•朱买臣传》——为朱买臣前妻平反 汉书朱买臣传

朱买臣算得上一个历史名人,他也的确在汉武帝朝颇有政绩,官也做的不小,位列九卿。但他论功劳不及韩安国、桑弘羊,论官爵不及田蚡、公孙弘,论德声不及汲黯、金汨磾,论文采不及枚乘、吾丘寿王,却比这些人在后世的名气都大,为什么?

首先是因为朱买臣的故事被写进了蒙学第一书《三字经》,从而使他的故事流传甚广,“如负薪,如挂角”的前半句说的就是他刻苦读书的故事,曾经激励了无数人。

其次是因为朱买臣的婚姻故事。朱买臣自幼家贫,直到四十多岁还以砍柴为生。民间流传,朱买臣的妻子受不了这种穷困的日子,主动跟他离婚再嫁。后来朱买臣飞黄腾达,回家乡做太守,前妻后悔不迭,意欲复合,被朱买臣婉言谢绝,并创造了“覆水难收”的成语。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唯有“学而优则仕”这么一条路,所以一辈子死抱着书本的穷秀才特别多,而朱买臣对这些人的理想和现实两方面都有着最大的激励借鉴意义。一方面,朱买臣通过对读书仕进理想的坚持终于圆梦,这对于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毫无疑问,他们占读书人的多数)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和目标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朱买臣的奋斗史对于这些读书人理直气壮地面对一直跟着自己过苦日子的妻子甚至周围的所有人都是最好的理论武器。为了反抗世俗,维护尊严,后世读书人将朱买臣的故事改编成了一系列褒扬朱买臣而贬抑其前妻的故事,如戏剧《凤冠梦》、《马前泼水》等,在这些故事中,朱买臣的前妻几乎无一例外的成了前倨后恭见利忘义的小人和背叛婚姻缺失妇德的贱妇。

读完《汉书•朱买臣传》(本为《严朱吾丘主父终王贾传》,为简明起见,写为《朱买臣传》)后才发现,对朱买臣的前妻而言,这简直是一个千古冤案。

首先,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共识,即在关于朱买臣的所有记载和传说当中,《汉书》是最为可靠的,因为该书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史记》的信史,而且与其他记载和传说相比,它跟故事发生的时空距离最近,这是依据本传来为朱氏前妻平反的一个基本前提。那么,依据本传,故事的原型又是如何呢?

年过不惑的朱买臣壮志不减,依然在艰难的生计之间读书不辍,且在挑柴行走的时候依然高声朗诵,完全不顾世人的侧目。但朱买臣的妻子有点受不了了,她劝丈夫且莫高声,回家后再放声吟诵不迟。朱买臣书呆子气一上来拦也拦不住,不但劝解无效,反而变本加厉,“愈益疾歌”。朱妻的处境和感受我们可想而知。万般无奈之下,朱妻提出离婚,买臣不允,且迷信而自负地说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必将富贵,为期不远了,贤妻只须再忍耐若干时日便可。但买臣的妻子还是再嫁了,而且事有凑巧,朱买臣估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去坟地中间捡拾供品聊以果腹(应该是在清明等老百姓集中上坟扫墓的日子),偏偏被前来扫墓的前妻及其后夫巧遇,前妻顿生怜悯,“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故事至此应该算告一段落,我们看到买臣的前妻并非嫌贫爱富的恶妇,也并非反对他读书,只是不能接受他在外面那种极其张扬的读书方式(我们谁又能接受或者这么去做呢?)。再者,以古人女及笄男束冠即可婚嫁的早婚习俗来看,当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终日与他“负戴相随”的老妻应该跟他相濡以沫地过苦日子已有二三十年的光阴了,如果真的嫌贫爱富而且对他的读书活动毫不支持的话,她应该不至于到这时候才提出来。退一步讲,对一个四十岁左右(朱妻的年龄应该不至于小买臣太多)的农村劳动妇女来说,离婚再嫁的机会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即便日子再难,感情再不睦,能忍也便忍了,何至于斯呢?我们不难想象,朱买臣年复一年“歌呕道中”、“愈益疾歌”的举动在乡里简直成了一种行为艺术一般的独特景观,众人看他简直跟看马戏一样,这让跟在买臣屁股后面的妻子“羞之”到了何种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买臣的妻子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实在受不了你了”,她的主动提出离异也便无可厚非了。我们的社会舆论往往是“笑贫不笑娼”,朱买臣已经够“贫”的了,朱妻也受了;但他“歌呕道中”、“愈益疾歌”的行状毕竟在世俗看来实在是太乖张了,以至于到了比贫更“可笑”得多的程度,一般人的确是没有这个承受能力的。

读史札记(二)——《汉书•朱买臣传》——为朱买臣前妻平反 汉书朱买臣传

后来,事业终获成功的朱买臣博得汉武帝的青睐,专意安排他回家乡做太守,让他衣锦还乡,风光一番。所谓无巧不成书,朱的前妻及其后夫恰好被安排在为迎接新太守而洒水扫路的人里面,被买臣看见。买臣也不忘旧,安排二人随车进驻太守官邸,丰衣足食,安稳度日。但是,谁料买臣的前妻竟是一个刚烈女子,一个月后便自尽了。

由《汉书》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朱买臣的前妻并非因买臣家贫而离异,也不因买臣后来富贵而媚态尽显甚至提出复合,她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跟买臣在一起时能够患难与共,跟后夫也是安心生活,而且她的后夫也应该是一个普通农民。从离开买臣到多年后与位至太守的买臣重逢直到自尽,买臣的这位前糟糠之妻始终没有出格之事,更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不安心,她最后的选择甚至颇有侠者风范。我们甚至不妨说,朱妻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了,也许是受了前夫长期“歌呕”的熏陶,她也粗知诗书通晓大义了,所以她能够比较注意并分析舆论的走向,在朱的读书受众人侧目时如此,在入住太守府邸的一个月内也必如此,并最终毅然选择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大丈夫们重义轻生的风尚,而她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所以,我们不得不对她表示特别的敬意:这个女人不一般!

当然,在为朱妻“平反”的同时,我们也大可不必反过来将朱买臣钉入历史的耻辱柱。从朱买臣这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守远大理想、不畏世俗之见的读书人,他在赤贫中的“歌呕道中”、“愈益疾歌”甚至颇有孔子厄于陈蔡绝粮七日之时仍然弦歌不绝的高尚风范,而他对未来的信心虽然仅止于富贵,远远不及孔子的相信“天命在我”,但能够在如此的困境中坚持到年近半百,也的确非常人所能。而且,从后来朱买臣以超群的辩才力驳群臣而使汉武帝坚定筑城河朔实边击胡的国策以及在会稽太守任上整军备战收复瓯越来看,他早年的自信 甚至自负不是没有道理,他在“歌呕道中”时内心的激情与抱负也绝非乡里百姓所能知,当然也非朱妻所能了然。

由此我们看到,朱买臣及其前妻在婚姻这件事上本来都没有什么大是大非值得后人去议论。但他苦学致仕的故事却是一个典型,连带着这个典型,他的婚姻故事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供发挥和重塑的绝好“剧本”,因为朱买臣的成功及其与前妻的重逢以至前妻的自杀都太具备戏剧效果了,只须将某些段落进一步推向极致,便是一出可夺人心魄的大戏。果然,故事便在后世某些读书人的笔下如此这般的走动了:首先是这女人有眼不识泰山而且嫌贫爱富提出离婚了;后来朱买臣也便必然的飞黄腾达了;再后来上天让高高在上的朱买臣与低低在下的前妻在大庭广众之下重逢了,让这女人受尽大家的鄙视;然后这恬不知耻的女人竟然做起了白日梦,想捡一顶现成的“凤冠”,不料朱老爷睿智而含蓄,泼水于马前,答应她只要能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就破镜重圆;最后,这人神共愤的女人羞愤难当,走投无路,只得自尽。

合上名垂千古却原来如此平实的《汉书》,我长叹一口气,在为朱买臣和前妻这对苦命鸳鸯百般感慨的同时,也不禁在想,后世的读书人又何必多此一举呢?你们恨朱买臣的前妻,恨的实在是没道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6206.html

更多阅读

读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 济南郝广才

在给孩子们购暑期书本的时候也给自己买了几本。乘着假期,好好阅读,借此卸下满心的疲惫,休整,再进发。《好绘本如何好》是台湾格林文化编辑郝广才的作品,带有绘本扫盲的意义,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缺乏美术构图与色彩搭配知识的读者。郝广才在

读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感受整个荒原,有时只需一株小树——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徐飞在我看来,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与索尔仁尼琴的《古格拉群岛》具有同样品格,都像黑色深海中的鲸鱼以震动微波的方式向世界发出密码。历

老何读史札记 关于中亚的河中府——撒马尔罕 读史札记 吴晗

老何读史札记关于中亚的河中府——撒马尔罕河中(英语:Transoxiana),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河中府(今中亚境内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即撒马尔罕,是中亚著名的文化古都,古名

声明:《读史札记二 ——《汉书•朱买臣传》——为朱买臣前妻平反 汉书朱买臣传》为网友风吹短裙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