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淨心成正 恒沙

灵佑禅师,又名沩山老人。
灵佑禅师到沩山开辟道场的时候,得到当时宰相裴休的护法帮助。裴休宰相给他在那里盖了五千四百零八间房子,又开了五千四百多亩田,还请了一部大藏经。
办妥这些事情后,他--问灵佑禅师还有什么需要帮忙?
灵佑禅师说:你应办的都已经办了,但尚欠一件事没办啊!就是我还没有徒弟呀,就请你把你的儿子送到我这里来当和尚吧!
裴休宰相说:这件事情,我现在不能立刻答应你,因为我只有这个儿子,他现在已经是翰林官阶了,我要回去请示皇上,还要和夫人商量。
回去以后,皇上也同意,夫人也同意,裴休宰相就把儿子送去沩山出家了。
他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法海禅师,就是开辟镇江金山寺的第一代祖师。而《白蛇传》里面讲的那位法海禅师,只是章回小说的虚构人物,是杜撰出来的。
虽然法海禅师以前是当官的,到沩山修行,他得先从行单(苦工)的水头and火头做起。
灵佑禅师对他要求很严格,命他每天都要负责挑担一千多人吃用的水。
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
回来后,沩山老人问:你今天说什么话?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淨心成正 恒沙
法海禅师答:没有说什么。
沩山老人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裴文德吓了一跳,从此收束身心,苦劳作役。
故,出家人,不管你出生怎样富贵,到了佛门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后来,灵佑禅师准许法海闭了三年关。闭了三年关以后,才叫他去金山开道场。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静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故《楞严经》阿难尊者曰:不历僧祇获法身。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淨心无心,功德无量;远超过建造七宝佛塔的有心功德。建造宝塔,终究会毁坏,属于有为法,以有心修因,得有为果。静坐能够返照自心,达到一念不生,万缘放下,以无心为因,得无为果。未来正等正觉的成就功德始于一念淨心,众生刹那能静,即是刹那之佛,一刻能静,即是一刻之佛,此诸功德本来自具,妄覆不显,今既妄除,功德现前。故,若人以真金,日施百千两,不如暂入寺,诚心一礼塔。
《大正藏*2019A*48册:真心直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淨心成正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6406.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正确解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文言文文本正确解读

如何正确解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顾瑞荣此"为"是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的"为",也就是做、作为、修炼等意思。"为己"最早来源于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此"为己"之"己",是德配天地的那个自己,一切作为都为了成就这个自己,而

声明:《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淨心成正 恒沙》为网友飘过的云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