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略传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云中凤:明天腊八,“冻死寒鸦”,寒冬非冷,心暖当下!修行成道,本不复杂,学习佛陀,缅怀十大。细心思量,圣出于凡,只要坚修,一样到达!

《影尘》摘录第11:佛陀十大弟子略传

恩师释印宏老和尚讲述

云中凤

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之遥,有一个迦罗臂拿迦的村庄,竹林茂密,山清水秀,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负有盛名的论师,当母亲怀他的时候,他母亲的智慧就有异于寻常的妇女,据说这都是受胎儿的影响。舍利弗八岁的时候,就能通解一切书籍,那时的摩揭陀国,有长者亲兄弟二人,兄名吉利,弟名阿伽罗,设宴招待国王、太子、大臣、论师,作乐、歌舞、谈古论今。舞会中规定什么身份的人坐什么位置,但八岁的舍利弗升上论师的宝座,旁若无人,一点都不畏惧。很多的大臣论师,起初都觉得他年少无知,不肖与语。他们派了年少的弟子和他酬合,但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祥,真是语惊四座,诸大论师此时才都佩服赞叹,国王也很欢喜,当即将一个村庄赏赐舍利弗。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长得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个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

舍利弗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告别故乡和父母,出外访师问道,追求真理。他起初礼拜有名的婆罗门删耶为师。在师处学习不久,就感到师的学问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想离师而去。这时和他的好友目犍连商谈此举,目犍连也有同样的感觉,决定离开师长,另创一个学团招收弟子。他二人傲然的以为世界上再没有比他俩更有智慧的人,没有人够资格做他俩的老师。二人的年龄不但相仿佛,就是学问、思想也差不多。他俩有共同追求真理的志愿,俩人的感情相处得非常融洽。除了自修和教学外,全部的学者也没有一个看在他们的眼中。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阿示说比丘。阿示说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经过多年的苦修,到听闻佛陀四圣谛法的时候,才证了圣果。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很惊奇,他禁不住怀疑的心情上前问道:“对不起,请问你这位修道者,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谢谢你的见问,我的名字叫做阿示说,我住在城外不远的竹林精舍!”“你的老师是什么人?他平时教你们些什么道理?”“我的老师是释种出生的大圣释迦牟尼佛陀。我老师讲的宇宙人生真理,浅学的我还不能完全领会,不过,就我的记忆所及,我的老师常讲的道理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我们对于老师所说的言教,实在形容不出我们感激的心。”

舍利弗从阿示说的口中,听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声震动,像日光普照,眼前顿时光明起来,心中一向对于宇宙人生的积聚疑云,也一扫而空,他和阿示说边走边谈,像百年的知交,最后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目犍连见他欢喜得意忘形的样子问到:“舍利弗,什么事情使你这么高兴?看你这么欢喜!”“目犍连,我真欢喜,这怕是我今生第一高兴的事了,我告诉你我找到了我们的老师。”“不要这么说,谁做得起我们的老师呢?”“佛陀!是的的确确的佛陀!”舍利弗又把阿示说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告给目犍连,讲话的舍利弗,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的双目滔滔的流下泪水!

因缘法,普通的人听了或许不会怎样,可是听在追求、探讨真理的舍利弗的耳中,他像自己多年修行的功夫都是白费,这是不错的,认识因缘的人,才能认识佛法。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他们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的座下,佛陀也是很欢喜,觉得自己所证悟的真理,到今天才真正有能接受的人,舍利弗和目犍连也觉得他们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舍利弗将近八十岁的高龄,这一年在园精舍结夏安居以后,为了弘法度生,他不以为年老,不辞辛苦的请求佛陀,准许他出外云游教化,佛陀当即允许,并奖舍利弗为教为人的精神。舍利弗出舍不久,有一个比丘走到佛陀的座前说:“佛陀!舍利弗这次到外面云游,不是真正的为了佛法的宣扬。他是因为侮辱我,对我感到抱歉,不好意思见我,所以才出外旅行的”。佛陀最不喜欢人在背后诽谤他人,一听之下,立即着人把舍利弗追回,佛陀在大众前,很严肃的问舍利弗:“有一比丘说你侮辱了他,是真有这事吗?”

舍利弗温和的、恭敬的答道:“佛陀!自从我皈依到佛陀的座下以来,现在已经是将近八十岁的年龄,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杀害过生命,没有说过妄言,除去为真理的宣扬,从没有为私人利害得失和他人论短长。今天是结夏安居最后一天,三个月来,我日日忏悔,不失正念,我的心像碧波似的澄清,我没有不平之气,我那里会轻视他人呢?佛陀!我今日的心可以向佛陀表白:大地上的泥土是最能忍辱,我好像大地似的愿意忍辱而不愿违逆人意;清清的流水,不管好的东西,或是坏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把他洗净,我没有憎爱之念,我的心今日好比水流一样。扫帚是用来扫除尘埃,当扫除的时候是不会选择好恶,我今日的心,实在没有生起好恶的分别。佛陀!位于正念的我,决不会轻贱其他的比丘,我对佛陀这么说: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事,那个比丘也知道他自己的事。如果是我的过失,我愿向那位比丘忏悔,以便消除我良心上的谴责。”

将近八十岁的舍利弗,对佛陀如实的禀报。听话的大众没有一个不被感动。“佛陀!舍利弗尊者是了不起的人,我们对智慧能力强的人不知拥护学习,总是嫉妒,请求佛陀慈悲怜愍我,给我忏悔新生的机会!”佛陀庄严慈和的告诉他道:“你去向舍利弗忏悔!”那个比丘,俯伏低头跪在舍利弗面前,舍利弗用双手抚摸着那个比丘的头,慈祥的说道:“比丘!忏悔在佛陀的教法中,其效有无穷之大,做人谁能无过?知过能改就是很大的善事。我接受你的忏悔,以后再不要犯罪。”舍利弗宽度的胸怀、平坦的心境,就是这样一位不计较冤家仇敌的人。

佛陀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说法时候,舍利弗尊者在耆崛山入金刚三昧。

这时山中有两个一善一恶的鬼王镇守,一名优婆迦罗,一名迦罗,他们远远的见到舍利弗结跏趺坐,伽罗恶鬼对优婆迦罗善鬼说道:“优婆迦罗鬼王!我今能以拳击此沙门的头”。“你快不要这么说,这一位沙门是佛陀的弟子,聪明智慧,最为第一。而且他有神德威力,你如果对他生起害意,将来永久沉沦,受苦无量。”“你畏惧沙门吗?沙门是世间上最好欺的人,你注意看我一拳击去这个沙门的头,立刻就会粉碎!”“你说,沙门虽是忍辱可欺,但沙门的德力无穷,你如果打这沙门,他虽受苦一时,但我们却永远不安。”

恶鬼不听,即一拳击打舍利弗的头,善鬼隐身而去,说是迟那时快,恶鬼一拳打来,舍利弗微微觉得像头上落下一片树叶,睁开眼来,那个恶鬼七孔流血堕入地狱之中。舍利弗从金刚三昧的正定起来,整一整衣服,到伽兰陀竹园拜见佛陀。佛陀问道:舍利弗!你现在身体有恙吗?“佛陀!我从来没有害过病,现在头好像有点痛。”“舍利弗!今天幸好你入在金刚三昧之中,以伽罗鬼打你的头而不能伤,否则,迦罗鬼王拳击须弥山,都能令其分成二分,金刚三昧之威力如斯之大,你们诸比丘好好修持吧!”舍利弗常游在空三昧和金刚三昧中,外境的灾难决定不能有害他分毫。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

目犍连高大的个子,方脸大耳,面容表现出坚毅神情,他很乐观,很勇敢,常为正义的事打抱不平。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度日,有一天终于天良发现,他觉得一个人今生应作来生的功德,由于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那进止安审的行为,威仪庠序的风度,他见到以后,很是恭敬。因此,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膳肴。可是这位辟支佛虽然外观威仪,遗憾的是不善于说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他的法门。食后就跃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他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有志者事竟成,目犍连尊者就以这段因缘,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刹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宣扬。有一次,舍卫城全城的人民联合公宴,供养九十六种出家的宗教徒,并请波斯匿王和太子群臣作陪,宴席在阿耆河对岸的大广场上,目犍连是第一个先到的上宴。过了一会儿,众多的外道,都纷纷前来受供,他们都想先到取得第一席位,但因河水忽然暴涨,无法过去。这时,目犍连从远远的望见佛陀带着诸弟子威仪安详的走来,他即到河水的上面,化作一座宝桥,用香花绸缎,种种七宝严饰,等候佛陀从上面走过。

当佛陀的圣驾还没光临的时候,那些外道见这一片汪洋的大水,心中都在想道:今天河水忽然高涨,我们不能渡过受供,等一会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有什么办法呢?这时,目犍连所化的宝桥成功了,他们一见,非常欢喜,即刻很嘈杂的争相说道:“沙门来迟了,天意造桥给我们先过,我们当作宴会的上宾了”。他们都争着从桥上走过,走到桥的中心,忽然哗啦一声,桥梁折断,大家都堕入水中,一片哀呼求救之声,震动了原野。佛陀到达时,宝桥仍然恢复如常,佛陀和诸比丘走在桥上,见到桥下诸外道随波逐流的在水中挣扎,大生慈悲,即刻运用神通大力,把外道一个个的从水中救出,叫他们跟随身边,然后才次第安详的走过,宝桥随波隐没。这次舍卫城联合供养的公宴,使诸外道都觉得自己微弱的灯光,实不足与那日月之光的佛陀和弟子们相比。

有一天,佛陀对目犍连说:在印度的边境,有一个大国,国王及臣民不解佛法,奉侍梵志外道。很多的梵志均有神通,能移山住流,分身变化。你可以方便运用威神德力,使其信奉佛法,回邪向正,改往修来。目犍连遵旨,飞腾空中,只见很多外道,绕山而坐,看情形想要用道力移动大山的样子。目犍连就在大山的顶上,高悬虚空,大山就丝毫不动。众外道大惊道:“此山已起,谁使其不动?”众外道忽见山顶上目犍连高横虚空,他们就大声喝道:“你是何人?敢在这里放肆!此山阻塞交通,国王令我等移去此山,为民除患,你为何压住此山?”目犍连笑着回答:“我明明是悬在空之中,谁来压你的山?”外道梵志又再发动道力,但是高大的山依然如故。目犍连高声叫道:“众梵志留神注意。”大山去了,顿时成了平地。“大德何方而来?如果不是智慧、明达、道德深厚,不能如此,请收我等作你座下的弟子,指示我们的迷津。”

目犍连尊者,虽然能降伏恶魔外道,但恶魔外道也常常找他的麻烦。有一次,目犍连奉命单独在跋伽国布教的时候,有一个叫弊魔的恶鬼,见目犍连在路上散步,他以神通力进入目犍连的腹中,目犍连觉得一阵腹痛,忽然腹部有一块像碗大的东西隆起来,并且像雷鸣一样。目犍连随即停止散步,回到屋中,静坐思维,知道是弊魔向他挑战!弊魔心中想道:奇怪!我是什么样子,佛陀都不知道,目犍连虽有神通,怎么会知道呢?目犍连又说:“弊魔!你不要感到奇怪,你这时的心中想着佛陀都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目犍连虽然有神通,怎么会知道呢?”弊魔一听大惊!赶快化作唾沫出来,从此再也不敢向目犍连挑战了。

目犍连尊者用天眼通。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也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缝针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借神通力往飨老母,但是他的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成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救拔。他知道众鬼的因缘业报,但不知道母亲究竟以什么罪业因缘受着如此苦楚。他带着沉重的心情赶快前去请示佛陀。“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见到我生身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缘?弟子的神通能够观察众鬼的罪业因缘,何以对着生身之母竟不知情?恳求佛陀慈悲开导!”

“目犍连!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嗔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你因母子情深,神通为亲情所掩,所以不知母亲罪业!”“佛陀!有什么妙法能使弟子的母亲离饿鬼的苦楚?”“目犍连!你母亲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天地,但天地神祗,对诽谤三宝而堕落的人也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亲离饿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的解居自恣日,此日做子女的人应当为七世父母以及现在的父母于危难之中者,设百味珍肴饭食、新鲜果品、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因为七月十五日的僧自恣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水边禅定,或得四阿罗汉果或在树下经行,或是六通自在教化。甚至更有十方菩萨大人权现比丘,皆同一心受食,所有圣众,均具清净戒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议,如能供养此等自恣僧众,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尚健在者,福乐百年,万事吉祥顺利。这就是真正的超荐拔度的妙法。(云中凤: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

富楼那尊者(说法第一)

做大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脱离生死,固然要紧,但宣扬真理,说法度生,也非常要紧。 一个人能舍去家庭恩爱的束缚,皈投在大觉者佛陀的怀抱,终身从事于宣扬真理的事业,对世间,不失望灰心,对众生永远那么慈悲热情,那便是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能够胜任说佛陀的教法,实在是一件极艰巨的工作。因为所要宣说的法言,不但要契合佛陀的真理,而且更要契合众生的根机,富楼那在千万的弟子中,被公认为说法第一,当然不是没有原由的。

要了解富楼那我们先从他的名字说起。富楼那尊者的名号太多了,也太长了,他本来的名字应称做“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这只是他名号的简称。他的名号这么长,象徽着尊者说法时,长得没有穷尽似的。高山流水,无尽的心怀,无尽的慈意,在我们中国,尊者名号就是“满慈子”的意思。他的面容,正像他的满慈子的名号一样,圆圆的脸上眉目之间,都满现出慈祥恺悌的长者之风。富楼那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财产虽不能说是富甲天下,但在全印也算得上有名的富翁。父母是最疼爱他的,但他觉得世间的恩爱与财宝,终有别离散失的时候。人生第一要紧的是求得永久的真理法财。因此,他割爱辞亲。皈依大圣佛陀,发愿要从事真理的事业。富楼那尊者,出家后的不久,即已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那是声闻乘的弟子中最高的果位,破除烦恼,不受生死,运用神通可以到处自在行化

有一次,佛陀在说法的法会中,讲说了很多俗世因缘的事,富楼那听了后非常感动,他从座位上起来,整理一下披搭在身上的袈裟,端步走到佛陀座前,以头面接礼佛足以后,他就虔诚的双目瞻视着佛陀的慈颜,他感到对佛陀巍巍的功德,用言语是称赞不尽的,他用双手抚摸着心胸,他想佛陀,一定会明白他的深心本愿。像是以心印心,佛陀了解到富楼那。佛陀说:“富楼那!你精进修持,不懈不怠,随时随地,协助我宣扬宇宙人生的真理,能于我的四众弟子中,开示教化利益众生,皆大欢喜,你在说法人的中间最为第一,过无量阿僧祇劫,你当在这个世界成佛,名号叫做法明如来。”佛陀的授记,富楼那所得到的法喜,真是道不尽他的感激之情,他又庄严恭敬的顶礼佛陀,右绕了三匝,退回到自己的本位,眼眶中含着感激的泪珠。

富楼那做事很慎重,僧团中的人和事,他都是经过再三的考虑,才肯表示意见。唯对于弘法布教,则永远是那么热情,只要有机会播撒菩提种子,从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永远是那么精进向前。佛陀的弟子中,能够帮助佛陀说法度生的弟子很多,但自己无所求,而又不怕魔难,不怕挫折,始终在社会人群中施教的,却很少有人能和富楼那相比。有些比丘,虽然跟随佛陀学得满腹经论,但对众生的悲心、热情不够,把别人的生死痛苦看成与自己没有关系,永远把自己在象牙塔里做个自了汉。更有些比丘,对弘法利生的事业不热心,但向社会攀缘,不以道处,而以情交,倒很认真。富楼那对他们很不表同情。

有一天,富楼那尊者行化的途中,经过乔萨弥国的山林,山林里有几位很有道学的比丘,在隐居修行,富楼那见到他们时,很恭敬的问讯道:“诸位大德!我早就听说你们隐居山林,我对你们不与俗沉浮的清高人格,很是敬仰。但各位是奉佛陀的慈命往各方教化的使者,为什么不到社会人群中去普渡众生呢?”

这几位比丘一见是富楼那,很欢喜的起来、让坐,并且答道:“尊者,我们也曾到各处去布教,但是众生太难度化了,佛陀要我们把甘露法水施舍他们,他们还以为是臭而不可闻的东西。他们愚痴刚强,顽固执着,沉迷在五欲之中,杀生祀神求福,其实是造作恶道之因,我们慈悲援救之手伸出去,他们也是不肯回头一顾。尊者!真理大道,不是人人能走。光天化日的世界,不是人人能去,就由他们去吧!他们的苦受够了,因缘成熟时,自然会回头。”富楼那听了这几位比丘的话,知道他们弘法布教时,遭遇过挫折,遇到过魔难,所以对众生心灰意冷,鼓不起布教的热情。富楼那说道:“你们修道的认真,我非常佩服,但你们弘法度生的意见,我不以为然。佛法易弘,众生易度,这便不要我们来从事这项工作,正因为五浊恶世,弘法度生,是艰难困苦之事,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们应一刻不懈怠的去从事这项神圣的工作。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我们出家的佛弟子,不可以把僧团看作避难所,或是养老院,以为出家做比丘,只要生活解决,世间的一切,就可以不去管了,佛法未弘,众生未度,以为与已无关,这是违背佛陀的教示;佛陀的慈心悲愿一定不喜欢大家这样的作风。众生不易接受佛法。因为众生太贫穷了,贫穷得像讨饭的乞丐一样,你把万贯的佛法家财布施给一无所有的穷汉,他对你的好意怎么不怀疑呢?他对你的财宝怎么敢大胆的接受呢?怀着无限的悲心,带着充满的热情,要在众生的身上庄严自己的净土,把法乐欢喜布满人间,把佛陀的光明、智慧、慈悲、威德、分给一切众生共享,这是我们出家弟子的责任,不容我们闪避,不许我们推诿。诸位!跋蹉国的佛法尚未昌隆,我和你们大家就到那边去弘法吧。”

这几位比丘听了以后,深深为富楼那说法的真情感动,他们都愿随着他往跋蹉国进发。因此,佛陀在大众中,常常称赞富楼那是比丘中的鼓舞者!激励者!

须菩提尊者(解空第一)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在佛陀所有的佛法中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所谓般若最好的解释,是觉知“空”的智慧。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这不是用言语,也不是用心思所懂的道理。在佛陀的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那就是解第一的须菩提尊者。说起须菩提,我们可以从他出生的吉兆来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不平凡而又很奇突的人物了。

原来尊者母亲在生他的第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的人都非常的忧心,因此,就很快的请相师来卜卦。相师说:“这是一个很可喜的事,你们家中所生的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出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哩!我们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上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解空第一的尊者,出生的预兆,真是稀奇万分,是古今稀有的事。

须菩提幼年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对世间的看法,以及待人处事,就是与众不同。他虽是生长在富有的家庭里,父母对他是万分的爱护,但他从小就不愿做金银财宝的奴隶。父母赏赐给他的金钱,他是随时来,随时去的,拿了救济穷困的人。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体的乞丐,他甚至把身上穿的外衣脱下来,布施给人,他只穿着短衣短裤跑回家。父母不是吝惜金钱,但对他的作风,常常不能理解和同情,有时就把他叫到身边训戒道:“空生!你这样的行为真不好,自己的钱,也不问什么理由,就拿了给人,衣服是自己穿的,你脱给人,光着身体多难看!"

须菩提温和的、恭敬的向父亲回答: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的心中,就觉得世间上一切与我大有关系似的,一切人好像和我同一个身体。人是赤裸的生下来,为什么赤裸裸的就不好呢?把自己的东西给人,人和我有什么不同呢?

须菩提的话,他的父亲听后,不高兴的说:你这孩子,真太古怪,自己有钱不知道用,自己有衣不知道穿。反而说出那些莫明其妙的道理,也不怕给别人笑话。从今以后,你再不改,索性把你关在家中,不放你出去!

以后,须菩提仍然不改他乐善好施的天性。父母就把他关在家中,这正是须菩提的幸运,他每天就在家中阅读思维当时印度宗教和哲学的书籍。因此,他对人生的问题,有了更进一层觉悟,他常常自豪的对他的父母说:宇宙中一切森罗万象,好像都映现在我的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无所有似的。假若世间上没有大智大觉圣人,谁也不够资格来和我讨论解脱者的心境,谁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须菩提的豪语,父母听了再想到他出生时家中一切皆空的奇事。奇人的口中总免不了说一些奇话,父母心中也不禁对他的爱子暗暗的称奇了。

有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布教,乡人纷纷传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慧,世间上没有能够和佛陀相比。而且须菩提的父亲跟随乡人,都皈依了佛陀。有一天,须菩提的父亲向他说道:空生!你常常自以为很有智慧,已经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的太多。佛陀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从佛陀光临本地,全乡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了佛陀。我不久还想恭请佛陀到家中来供养,希望你在佛陀之前,息下狂妄的心。须菩提的心中不服气道:在你们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的眼中,也许就要很平凡了。

须菩提虽然是这么说,但佛陀究竟是怎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感动力?在须菩提一向平静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的家中来受供的时候相见。他想,万一佛陀很忙,不能来怎么办?所以就在这一天的夜晚,凉风凄凄,一轮上弦的月亮弯弯的挂在空中,星星在闪烁,好像窃笑着好奇的须菩提。须菩提独自走到佛陀说法的地方,佛陀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说法,四周亮着火把,下面是跪着千万的观众呀!佛陀的身后好像还放出光明!这不像是人间的人,相貌太圆满了、太庄严了,佛陀应化的身相,就超出须菩提的想像。大地是静静的,千万的听众,呼吸都不敢有声,只有佛陀的法音在响亮。佛陀说:世间是不应该相争的,本来就没有人我的分别,大家合起来就是一体。一切法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项东西能独立存在的。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赖的生存、施慈悲恩惠给众生,看起来像是为人,其实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的慈和,佛陀说的道理很令须菩提感动。须菩提挤在大众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佛陀说法后,回到信众准备的静室中休息,须菩提徘徊在门口,他想会见佛陀,但又没勇气。佛陀像是知道须菩提的心意,佛陀站在门口问道:“你是谁呀?到我房中来坐,我和你谈谈!“我,须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呵!须菩提就是你,我早就听说你是村中最聪明的青年,很好,真正聪明的人,对佛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你父母知道吗?”“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很欢喜!很荣幸的得到佛陀做我的老师。”佛陀很喜欢须菩提,从此须菩提披搭袈裟成为佛陀的僧团中杰出的弟子了。

须菩提在大觉者佛陀的教导下,明白宇宙人生的事物是因缘相关的,一切是因缘所有,一切也是由因缘所灭。因缘那就是“空”的最好注解。空,不是空了没有的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空不离开因果事物而有空,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是充满了革命性和积极性。空是大乘佛法的义理,空代表了大乘佛法的精神。不是佛陀的弟子,固然不能了解到空理,就是佛陀的一般弟子,也很少能懂得空的妙义。须菩提常常慨叹知道空的人太少了。

佛陀十大弟子略传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次一个很有学问的外道婆罗门在路上遇到须菩提向须菩提提出质问:“须菩提尊者,听说你在佛陀的座下,是解空第一人,可是我要问你,世间上一切事实是明明的存在,你解空说空,是怎样来自圆其说呢?”须菩提用手一指道:“你看那间房子,是四大(地水火风)原素,以及各种因缘和合而成,若把土木砖瓦分开,不说房子的相状没有,就是房子的名称也没有了,从一切是和合的上面可以看空。这房子在这座村中,是最堂皇美观的,若把它搬去与城市中的房屋一比,它又是矮小简陋,城市中巍峨高大的房屋,若是和舍卫城的王宫一比,又显得不是一道样了。从相对的事理上可以看空。空不是否定一切,空有空的背景,空有空的内容。空才是一切事物本来的面目。”须菩提庄严的站着,用手在空中一划,示意说:“当你的黑发成为白色,当你见到枝头的树叶降落在地上,还有那花的种子入土、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经过变化循环,又成为它原有的样子,你记好那就是”空”哩!”

迦旃延尊者(论议第一)

在南印度阿槃提国的猕猴食村庄上,有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婆罗门的种族。受着当时人民普遍的尊敬。迦旃延尊者就是出生在这个村上婆罗门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当时国王所拜的国师。家中拥有广大的土地,成百的仆役,有权势,有财富,是国中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迦旃延尊者的名字本来叫那罗陀,是婆罗门国师的第二个孩子。迦旃延这只是他的姓,因为后来名声大了,大家就以他的姓代替他的名字。

迦旃延的哥哥也是一位天资聪明、英俊豪爽的人,起初跟随父亲出家作婆罗门后,就独自到各国去参访游历,地方走得多,明师见得多,他自然通达了很多的学术,学会了很多的艺能。在外数年,有一天回到故乡,召集村人公开宣说他认为最高的哲理吠陀论等。迦旃延知道哥哥回来讲吠陀论,他亦发出通告,搭起讲台和哥哥对台同时演说吠陀论的哲学,无碍的辩才,扼要的说明,把哥哥的听众都吸引过来。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的批说:弟弟远胜过哥哥。

可是天性好胜的哥哥,经此打击,便开始嫉妒他的弟弟迦旃延。两人都不服气,一闹就闹到父亲的面前。怒气冲冲的哥哥先向父亲说:父亲,请你管教管教无法无天的弟弟,他实在太丢我的面子,我是一个游学多年的人,难道我还不如他?他偏偏在我演讲时和我唱对台戏,拉我听众。

迦旃延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请父亲原谅,学问是公开的,谁都有权利来研究和演说。哥哥到外国去游历,我在家中来研究,我没有要胜过哥哥的心,我只想这几年来,我在家中悉心研究,是不是有点成绩?哥哥游历的结果是满肚子的胜负心,我在家中是真心的做学问。不必麻烦父亲管教,我们自己管教自己最好,希望哥哥也这样想。父亲听了不知怪谁才对,最后和他们的母亲商量,决定把弟弟迦旃延送到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阿私陀仙人处去学习。

说服一个婆罗门,并不是从此就相安无事。迦旃延的名声越大,婆罗门的教徒越是要和他过不去。又有一个婆罗门,很善于辩论,听说迦旃延对他们年老的婆罗门非但不恭敬,而且批驳得老婆罗门们哑口无言,因此,他心中非常不服,特从很远的北方俱尸尼迦罗地方访问到迦旃延暂住的波罗奈国来,他一见面就呼名问道:迦旃延,我听人说,本是婆罗门的迦旃延现在改宗作了沙门是不是事实?你说的不错,你看我身上披搭的袈裟!背叛本有的信仰算不算过失?从邪执的信仰,走向光明正信之道不算过失。你不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你对我们婆罗门的摩奴法典有精深的研究,你改宗信仰佛陀,已经不可原谅,但听说你还常常向我们婆罗们教徒讲说佛法,要他们和你一起改宗,你这种行为简直是无礼之极!过来人指点过去同行者的迷津这是佛陀慈悲的教示!就算是会说话的婆罗门遇到义正词严的迦旃延,也是没有办法。

婆罗门还是不肯服输,想到他此来的目的,又再问:迦旃延!我再问你,我听说,作了沙门比丘的迦旃延,已不再恭敬耆宿的婆罗门,不起座相迎,也不与座,假若这是事实。就算是比丘也不应该!迦旃延像是胸有成竹,沉着的回答道:你所问的,事实是如此,皈依正偏知佛陀,以后的我迦旃延的确是没有恭敬侍奉耆宿的婆罗门,这是很合乎法理的。因为已经证得圣果的我,你不可以用年龄的老少来衡量,礼和法是不可乱的。

婆罗门听了善辩的迦旃延的回答,终于深感惭愧,无可再说,最后只得舍弃邪见,请尊者介绍,也作了佛陀的弟子。和这个故事一样,很多当时的外道,在迦旃延巧妙的议论之下而改邪归正,接受了佛法的信仰。多么可敬可爱的尊者。

大迦叶尊者(头陀第一)

假若两千五百年前,有人连肉体到现在还活着在世间上的话,那就是佛陀的弟子中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不久以前,法国的柏格森博士在印度的鸡足山上还见过尊者大迦叶,并且还皈依了他。这位传奇性的圣者生涯,介绍起来实在是一段美丽的故事。

两千五百年前,在离中印度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不远的摩诃娑罗陀村里,住着一位婆罗门族的大富豪尼拘卢陀竭波长者,据说,他拥有比当时的国王频婆娑罗王还要更多的财产。尊者大迦叶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大迦叶有着奇异的瑞相,和佛陀差不多。他母亲临产的一天,正在院里散步,忽觉得困倦,坐在大毕钵罗树荫下休息的时候,不知是从那里来的天衣,突然飘落在树枝上,也就在这个时候,大迦叶便发出哇哇的声音来到人间。

大迦叶父母为他取名叫毕钵罗耶那,就是树下生的意思。他长得白净肥胖和佛陀的三十二相差不多。光是乳母就请了四个人,在他身旁陪伴着玩的人更多。大迦叶八岁的时候,照例的受了婆罗门的戒条,并且延师学习各种学问,从祭祀法学起,书画、算术、文学、五明、四吠陀,以及星宿运行、阴阳吉凶、地震雷鸣、音乐、歌舞等,由于他的聪明,没有一样不研究得彻底。最奇怪的就是大迦叶从小就和群儿不相同,他讨厌世间的欢乐,鄙视情欲,厌恶不净,常常希望离群独居,就是父母,他离开也不会想念。

大迦叶的父母要给他成家,大迦叶推辞,又不敢违命,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马上请了有名的艺术家为他用黄金雕塑一个美女的金像。拿去对父母说:要我娶妻的话,请找一个和这个金像一样的女人,否则,我立志终身不娶。父母派人到处寻找,从王舍城出发,渡过恒河,渐渐的到了北方的毗舍离城。在城外的迦罗毗迦村上住着一位大富豪——婆罗门迦毗罗。他有一个女儿叫妙贤,天资国色和金像一样美丽的名女。洞房的花烛夜,双方愁眉不展,黎明之时双方说出心愿:厌恶受染,乐于清净修行,天意巧合。既然做了夫妻,两人又不同床而卧。悠悠岁月,像这样清净的生活,他们继续度过十二年。

父母去逝后,大迦叶决心离家修道,安慰妻子暂留家中,我找到名师再来接你一同修真。妙贤听了,很敬佩丈夫的志愿和感激丈夫的关怀。

大迦叶从结集的第二天起,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富楼那诵出论议。所谓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就这样顺利完成。我们能承受佛陀的甘露法雨,我们能拥有如大海之多的圣典,我们要感谢大迦叶尊者。结集三藏后,大约二、三十年以后,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即刻走到阿难陀住的地方,付嘱法藏要阿难陀继承。后来他就跃身虚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养礼拜。回到王舍城,他曾前去向阿阇世王告辞,守卫们说王在睡觉,他就迳往离王舍城西南八里多的鸡足山而来。山有三峰屹立,成鸡足状。半山以上是蓊郁葱茏的树林,半山以下长了蔓草。当尊者到达此山时,三峰裂开,自然形成他的禅座。他即刻以草席地而坐,并对自己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地,等六十七亿年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罢!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着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字,有一位阿菟楼陀,就是阿那律尊者。阿那律生为王族的后裔,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父亲净饭王逝世后,继承王位的摩诃男大将,就是阿那律嫡亲的哥哥。阿那律的童年,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生来就很聪明敏捷,对于音乐、技艺、像有特别的天才,当他七、八岁的时候,在众人之前,就能引吭高歌,并且还有几套小玩艺给人取笑,他就是那么逗人喜爱的儿童。童年的阿那律吃饱了就玩。玩够了要吃,整天和宫女或一些王族儿童在一起虚度年华……生活在象牙塔的人,就是有聪明智慧,也不会完全认识世间。

阿那律长大了,长得仪表堂堂,他不再是幼年无知,他逐渐懂得人生,认识世间就在这时。佛陀成道,回到故乡迦毗罗城,说法教化,佛陀的感化力真强,没有多久,很多的王族人等都皈依佛陀,落发出家。先是即将继承王位的难陀出家,然后又是罗睺罗做了沙弥。这给一些年轻的王子公孙很大的震动。

阿那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立志要跟随佛陀出家。父母不允,他和跋提王子商量。七日后,他俩与阿难、提婆、劫宾那婆娑、难提等一共七位王子。一起偷偷的离家出走,并且还带了理发匠优波离,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到了弥那邑的阿菟林脱下王子的衣服,叫优波离把他们七人的头发剃除,穿上袈裟,然后来见佛陀。佛陀允许他们加入僧团,让他们住在一个空屋中,静坐七日以后,要他们忘记王子尊荣的身份,然后才准他们出家。

阿那律眼睛瞎了,虽然心里很光明。但对世间的生活一个不见天日的人,总有很多事情不能称心如意,自从佛陀为他缝制三衣以后,佛陀很怜悯他,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就获证天眼通了。他自己的欢喜感激那就不用说了。佛陀的欢喜也自在意中,佛陀至此才放下心。所谓天眼就是不分远近,不论内外,都能看到,失去了肉眼而证得天眼的阿那律,僧团中都很羡慕他、敬重他,这固然是佛陀慈悲威力的加被。但也是阿那律坚决的志愿,修行所成就的。从此阿那律对于缝衣托钵不再烦心了,别人不能见到的他都能见到,阿弥陀经中,特把阿那律尊者的大名(阿菟楼陀)列在圣弟子中,就是获证天眼的阿那律。以他的天眼可以见到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从阿那律天眼的证明看来,使初学的众生,对弥陀净土、易于生起虔敬的信心。

阿那律的天眼,不但见到极乐世界,而且他更能见到地狱里种种情形。有一次他见到很多妇女堕落在地狱中,他跑去问佛陀道:佛陀!今天我见到很多妇女堕入地狱之中,在我看女人很容易信奉佛陀之教,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仁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人堕入地狱?佛陀回答道:阿那律!在我的法中,女人容易信奉,这是真实的,但女人容易造下罪业,这也是真实的,女人有三种心比男人大。第一,女人在早晨起身的时候,悭贪的心最重,希望全世界的财宝都滚进他的家中才好;第二,女人在平日中的时候,妒嫉的心最大,他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会妨碍她;第三,女人在夕阳暮落的时候,淫欲的心最强。她时时望着有异性随侍在她的身旁,为此易招地狱之灾。

阿那律证得圣果,有了天眼,在僧团中已经成为上首的弟子。但他有一次和舍利弗尊者论道的时候,为了他证得天眼通,长老舍利弗竟给他一次不客气的训示。原因是阿那律去访问舍利弗说:尊者舍利弗,我以清净的天眼,可以见到三千大千世界,我有精进不动的正念,现在,我的身体好像畅游在寂静的天地中,我的心已离取著,不再散乱。请问尊者:这就是离烦恼得解脱吗?

尊者阿那律,刚才你说你有见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天眼,这是我慢心;你说你有不动的正念,这是掉举心;你说你的心已离取著,不再散乱,这是狂妄心。以我所了解佛陀的教法,要离了我慢心、掉举心、狂妄心才能离烦恼得解脱!阿那律不但不气,而且很感激舍利弗。

优婆离尊者(持戒第一)

优婆离出身在首陀罗的贱族,命运注定他就是别人的奴隶,生为首陀罗的种族,在古印度是被认做“初生”的人,其受社会的歧视,好像一堆粪土,不值一顾。首陀罗的人,路上如遇到婆罗门和刹帝利,要跪在道旁让路。如果偷看他们一眼,就会被把眼睛挖掉,如果和婆罗门或刹帝利讲理由,就会被割掉舌头,可怜的优婆离出生在首陀罗族中,就是过着如此悲惨的生活。优婆离的童年,唯一可给他安慰的就是他的父母,不管怎么样被人视为下贱,父母爱子之心总不会比别人差。优婆离从小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婆罗门教的摩奴法典,他虽然有心学习,但生在首陀罗族中的他,简直是一种妄想。

当优婆离长大后,父母就想让他学一项手艺,以备将来生活糊口,在当时,政府的公职、商行的买卖,生为一个首陀罗族的人,就无法参加,而且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要想参加军政商教的活动也不容易。父母知道孩子的出路,唯有在农工、劳力、奴隶之中,藉此度过可怜的人生。其初父母本想给优婆离去学习耕种田地,但后来想到种田过于辛苦,而且种田需要大的力气,从小生来瘦弱的优婆离,父母怕他受不住而作罢。继之父母想把他送去做工,为人赶马拉车,但后来又想到马夫和车夫的生活,起早到晚,奔波劳碌,又舍不得让孩子去受苦。天下父母心,为了优婆离的职业问题,父母真是伤透脑筋!

为别人做奴隶,也要找个好主人,要想找到好主人,还得自己先学一项专长的技术,父母商量的结果,选来选去,就送他去学一个剃头匠。

优婆离是一个很易于接受教育的孩子,他的天赋性情有虚心和服从的良好习惯,虽然是剃头的手艺,不要多久他就能把各种发型、各种剃法全都学会。学会了手艺,父母又为他托人介绍,好不容易,迦毗罗的王宫,允许他前去剃头理发。优婆离虽然是一个理发匠,但他的心地纯良,本性忠实,终于获得释迦族的信任,着他在宫中专门负责为一些小王子们理发。像跋提王子、阿那律王子等,都是优婆离为他们理发,这些小王们见他理发细心,尤其很快,而且不痛,大家很喜欢他,他也很尊重大家。

优婆离正悟以后,因其个性拘谨,对于生活上最注重行动坐卧的威仪,佛陀所制的戒条,他都能一一遵守,从不违犯,不久,在同学比丘中,他被大家一致公推为持戒第一。说起来持戒真实心修道的人,对严持戒律的长老,当然欢喜恭敬供养,但那些不守规矩不持戒的人,就不会欢喜持戒的人。因此,优婆离在僧团中,有些人对他不欢迎,甚至也有批评他的人!一个持戒的比丘,住在家中,恭敬他的人,自会跑上门来,若是出外游化,不一定会受各地僧俗的欢迎。

有一次优婆离和一些持戒如法的比丘,到各处去行脚弘化,他们发扬持戒精神,对于诃责羯摩,驱出羯摩,依止羯摩,举罪羯摩等的忏悔法,经常举行。有一些比丘听到优婆离来时,就非常不欢喜,他们商量说:现在优婆离比丘将要到来,他来了以后,一定会教诫,我们什么应作,什么不应作,反而增加我们的疑惑,我们应该设法阻止他,使他不要来。当他来时,我们可以把门户关起来,把卧具挂在门口,不理他,当他来时,我们可以到别处去!优婆离在各地,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他因此心恢不要到外面去弘法,但佛陀常常鼓励他。

尤其有一次,有一位偷兰难陀比丘尼,竟然当面骂优婆离道:这不是真修道的人,专门欢喜掀风作浪,为什么要常常问佛陀,这是二部僧持,那是一部僧持,此项应作,彼项不应作,使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少的困难和苦恼!遇到这样的情形,优婆离总是行忍辱不理他。一个持戒比丘,是有真信仰的人,总恭敬。表面上修行的人总不欢迎。佛陀很关心优婆离,时常打听他的消息,他听到有些地方,对优婆离尊者的恭敬、供养实嫌不足,在家信徒,不知道他是持戒比丘,出家比丘总不愿和他见面,甚至还有比丘尼会嗔骂他。

佛陀听后,很不高兴,马上召集诸比丘,说明戒的可尊可贵,持戒的人,就像一盏明灯,品行端正,身心清净的人,自然欢喜在光明之下,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才不要光明,喜欢黑暗!佛陀又派人把那些对优婆离无礼的比丘及嗔骂优婆离的比丘尼找来,佛问道:你们对优婆离比丘拒绝欢迎,甚至对他躲避不见,甚至嗔怒恶口大骂,真有这样的事吗?是真的,我们确曾这样对优婆离比丘无礼!佛陀严肃的诃责道:你们愚痴,不恭敬持戒比丘,还有谁可恭敬?戒是汝等大师,戒住则法住,你们不对持戒比丘恭敬,就证明你们有非法的企图!为了爱护持戒的优婆离,佛陀非常不客气的诃斥那些对优婆离无礼的比丘、比丘尼,由此可知,优婆离在佛陀心中是占有如何重要的位置!

阿难陀尊者(多闻第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就算阿难陀尊者了。他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对当时的教团,对于今日的佛法,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阿难陀和罗罗一样,所谓童真入道。在他儿童之期就加入了教团。究竟是几岁出家的,很难考证。不过据可靠的说法,他是和阿那律跋提升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与其中。阿难陀的父亲是白饭王,佛陀最大的叛徒提婆达多,就是阿难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够在童年时加入僧团,可以说就是佛陀的希望。原因是佛陀回乡说法时,白饭王怕阿难陀会受到佛陀出世思想的影响,在见过佛陀不久后,就把阿难陀带到毗舍离国去,不让他常有接触佛陀的机会,可是后来佛陀也到了毗舍离国,白饭王只得又把阿难陀带回迦毗罗城来。

说来就是不可思议的因缘,佛陀在诸王子中,最希望的是阿难陀能跟他出家。在有先见之明的佛陀心中想:假如阿难陀出家,将来可以绍隆佛种,把佛法永传于世。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的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佛陀的深知远见令人佩服得真是五体投地。佛陀得悉阿难陀回到迦毗罗城,他马上也就到达白饭王的宫殿,住在阿难陀隔壁的房间。房门和房门相连,阿难陀一见佛陀,就恭恭敬敬的礼拜,并且还拿了扇子替佛陀煽风,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阿难陀小小的心灵中,早就有对佛陀恭敬的信心!因此,阿难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一同剃度出家。

阿难陀年轻貌美,因此所引起的麻烦也很多,有一次阿难陀持钵到舍卫城街上乞食,归途中经过一口井旁,有一个首陀罗种姓的姑娘,正在那里汲水,他觉得口渴,走上前说道:姑娘!请布施我一瓢水。姑娘抬起头来,一看是一位庄严的少年比丘,并且她认识他是阿难陀,她看看自己的装束,很害羞的说道:尊者,我并不是怜惜这一点水,我实在是一个下贱的种姓,怎有资格供养你。阿难陀一听就安慰她道:姑娘,我是比丘,没有贵贱上下的分别心。姑娘很高兴的把刚汲来干净的水供养阿难陀,阿难陀喝罢说了声道谢的话,就悄悄的走开了。妙龄姑娘情不自禁的目送着阿难陀的背影……

那王族出身的崇高仪表,那温和的语言,像是在她那白纸般的心灵上浓浓的画了一笔,永远地无法擦掉。甚至她妄想到假若能够嫁给她,不知多么幸福。姑娘回到家里,就像失魂丢魄一样,茶饭不思、懒于工作,整天睡在床上沉思妄想。经母亲再三追问下,她要求母亲请阿难陀到家里来,她希望他能做她的丈夫。母亲想想真没办法,已经出了家的比丘,而且那是王族的后裔,怎么可以招赘他为婿?但心爱的女儿,不能不顾,她请了会念魔咒的迷惑他。翌日阿难陀经过她家的门前时,姑娘向他微笑,向他招手,他就昏昏迷迷的进入姑娘的家里,姑娘又羞,不知所以,这时的阿难陀想到自己是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他忆念起佛陀,佛陀的威力加被到他。智慧顿然生起,像是给佛陀如风般的护着。他回到祇园精舍了。

第二天阿难陀静下心来,在城里托钵,奇怪的是那个姑娘穿着新衣,挂着花鬓,站在路上等候阿难陀,她一见阿难陀就像飞蛾追随灯火一般,一直跟在他的身后不肯离开。阿难陀又急又恨,回到精舍告诉佛陀。佛陀叫他把姑娘叫来,我要和她讲话。阿难陀只得回去,见到那个姑娘说道:你为什么跟着我?佛陀说要见你,叫你跟我来。她心里一惊,但是为了获得阿难陀,不得不鼓起勇气去见佛陀。佛陀见到她说道:阿难陀是一个有修行的人,要做他的妻子,必须先要出家修行一年才行,你愿意吗?姑娘回答:愿意。依我的法出家,必须要父母允许,佛陀没有为难人,佛陀的条件都易做到。姑娘回去把母亲找来,母亲在佛陀座前施礼听训。佛陀说:让你女儿出家一年后再结婚,你意下如何?其母回答:就依师父。姑娘非常高兴,剃发染衣,做了比丘尼。她热心地听佛陀说法、讲经。修行也很精进;在比丘尼的教团中,和师姐师妹们共同过着佛化的生活……姑娘欲海痴情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使他知道过去执着爱情是可耻的行为。

佛陀常常宣说五欲是不净之法,是众苦之源。愚痴的飞蛾自投火;无智的春蚕,作茧自缚,除去五欲,心内才能清凉自如。姑娘后悔前事。有一天她跪在佛陀座前,流泪忏悔道:佛陀,我已从梦中醒来,我错了,今后要努力修行,万缘放下早证菩提。佛陀恳切的教化,终于打动了她那敏感的少女心,醒悟地回到清凉的天地,成为一个模范的比丘尼。这个姑娘的名字,就是有名的摩登伽女,佛陀让一个下贱的首陀罗种姓的女孩出家,在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风声传出去后,不少人,反对批评。但是大圣者的佛陀,反而说出四姓平等的法语:百川流入海洋,四姓出家,同为释氏。摩登伽女为了迷恋、霸占阿难陀,险些堕入火坑,幸遇佛陀慈悲教化,转祸为福。在僧团中留下了千古佳话。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的那年,生下罗罗,太子很欢喜,这不是一般人生了儿子欢喜,而是因为太子曾向父亲净饭王数次要求出家,均未答应,净饭王曾说:除非有了王孙才肯让你出家。现在太子真的生了儿子,他可以达到出家的愿望,心中非常高兴。当太子要离开王城的那天夜里,正是二月初八,是罗罗出生的第七天,耶输陀罗妃,正伸着玉臂让罗罗睡在上面,自己也在睡意朦胧中,在这时太子探望了他们最后一眼,把心一横,乘着白马,逾城出家去了。从此罗罗就失去了世间上的父亲。

太子出家成了佛,能令后来的罗罗修成圣果,这是天下第一的父亲之爱。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和老来失去儿子的祖父之下,罗罗随着日月的流失,逐渐成长……到他懂事的时候,小小的心灵上,也增添了没有爸爸呼唤的悲哀。只有母亲是他唯一的光明,唯一的母爱,唯一的保护者。失去丈夫的母亲,在寂静的深宫里,度日如年,过着寂静孤独的生活。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罗罗身上,母子相依为命。发出悠悠的时光……后来,佛陀的度化,妇人耶输陀罗的出家开悟,罗罗出家证果位,这是最荣跃的女人,这是最幸福的孩子!

佛陀在告别王宫的时候,本想把正在睡觉的爱子抱在怀中亲热一下,但怕惊醒了耶输陀罗妃而来阻止他的出家。所以在看最后一眼的时候曾说:“等我成就佛陀的时候,再回来探望你们吧!”佛陀对一切众生都如罗罗样的关心,当时舍去一个罗罗不要紧,无量无数的罗罗在等着佛陀的慈悲教化,悉离苦海。罗罗是大圣佛陀之子,是孚育在以天地为爱的摇篮中,所以说:他是人间第一幸福儿。罗罗年满二十岁的那年,佛陀允许他受具足戒了。

年轻的罗罗在僧团中不见得怎么活跃,他好像很老诚持重,公共的集会里,不容易见到他参加,他总是默默的在用功修行。可是,不管罗罗怎么用功,他仍然不能开悟是真的;最大的原因,大概他荣耀的念头不易断除。不管怎样,他总是佛陀的爱子,是净饭王的王孙,除了教团中上首弟子以外,其他的比丘不少的都敬重他、羡慕他、赞美他。动听的美言,很容易打动年轻修道的心,那些赞美的言词,像是可怕的恶魔,使用功精进的罗罗不能开悟。甚至有些比丘,为了罗罗开悟的问题,找了机会,请问佛陀?佛陀,罗罗比丘严持戒律,精进修道,小罪都没有,为了求开悟他好像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但是为什么他还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佛陀说:“持戒净心,持身端正,一定可以渐渐证悟。好几次罗罗像是开悟的样子,但他仍没有开悟,他把自己修行的心得报告佛陀,佛陀总是说他不行。并教他以后常和人讲说此身为五蕴和合假相的道理,并教他自己思维我慢、无我、苦乐等法。有一天早上,佛陀和罗罗一同去园精舍,到舍卫城的大街小巷行乞,在路上佛陀的回顾罗罗道:罗罗,你要观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你对人的身体和心念以及世间上的一切森罗万象的事物,应作无常之想,不想执着。罗罗听到佛陀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心地好像恍然开朗了,他告别佛陀,中止行乞,一个人独自的回到精舍,结跏趺坐,一心思惟这深刻的意义,他又用慈悲观,除去嗔恚的心;用不净观,抛掉贪欲的心;用数息观,平息散慢的心;用智慧观,对治愚痴的心。罗罗深入禅定,机缘成熟的时候,他就开悟了。

佛陀行乞归来,走到罗罗坐禅的地方,佛陀又对他说: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来对人对事,心量就可以扩大起来,把一切众生容纳在心中,就可以灭恶,数息观心,可以获得解脱。“佛陀,我的烦恼已尽,我已正悟了“。佛陀此时的欢喜,超过罗罗的欢喜,佛陀赞叹说:在我的弟子中,罗罗比丘是密行第一了。所谓密行,就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罗睺罗都能了知,都能奉行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643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菊花) 中国十大名花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菊花)菊花(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Chrysanthemi),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

A4U美女与十大名花鉴赏10P a4u十大女神之一

杜鹃花:原产我国.树姿优美,开花时灿烂夺目,异常热闹.象征相思,一片深情。A4U杜鹃花美女---陈樱桃 (Cherry))桂 花:又名木犀,原产我国.树姿挺秀,终年常绿,开花时浓香四溢,被视为光荣的象征.A4U桂花美女---派翠西亚(Petchara)荷 花:又名莲花,原产我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 中国十大名花排名

荷花(学名:Nelumbonucifera),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

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1 节气简介大暑(Great heat),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

声明:《佛陀十大弟子略传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为网友爱到半醒巴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