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人有憨福
——浅评《憨姐》
冷慰怀
“憨人有憨福”这句话在洛阳非常流行,但现实生活中却没几个人愿意享受这种福分,因为与“憨”有染总归不大体面。
“憨姐”究竟“憨”在哪里?她是如何执意要坚守自己的“憨”,又如何收获了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憨福”呢?
先看外表:
“皮肤黑且不说,还黑里透红,毛孔粗大;个子不高,但敦实健壮,走起路来咚咚直响,似乎一脚能踩出一个坑”。
再看干活出力:
“所有的重活累活全靠憨姐来承担,憨姐成了名副其实的棒劳力,顶梁柱。”
还有对待婚姻大事的拗劲:
“板上钉钉铁了心,执意要嫁到槐树洼。”还说“我嫁过去就是再吃苦受罪,也不来娘家诉苦!”听不进半句母亲设身处地的劝告。其实,这种和同龄女子截然不同的个性,正是她日后收获“憨福”的资本。
憨姐这根敦实健壮的顶梁柱,虽然背负着一个“憨”名,却深得全家人的敬重和怜爱。她认定了选择对象的关键词是“人”,不是“200多号人就靠一口机井打水吃”,也不是“以后有了孩子谁帮着照看”等等艰辛和不便。甚至还透过“面色白净身单力薄,跟憨姐反差太大,不般配”的表象,联想到“他肤色白,模样也中看,以后有了孩子也许不会像我这样又黑又丑。”正是她“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和深藏不露的智慧,给自己选择的婚姻奠定了坚实基础。
婚后,憨姐发挥自己“做惯了粗活”的优势和丈夫换工,重操“顶梁柱”旧业,继续我行我素地“舒展筋骨”。从做姑娘到做母亲,再到儿子“带回来一个漂亮懂事的女朋友”,文章虽然没有涉及憨姐如何教育子女,但读者已经从平时的言行中感受了她的“示范”作用。这一精彩的伏笔,尽管跨度很大,却很容易让读者悟出“憨人有憨福”的奥妙——这就是人所周知的一句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当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得了脑血栓,还没等大家开口,憨姐就抢先为如何安排和照顾父亲“一锤定音了”。这一照料赡养老人的“霸道”之举,不仅赢得了姊妹们的钦佩,也必然会感动每一位读者。
所以我说,憨姐的“憨”是勤,是孝,是真诚,是执着,是敢作敢当,是代代相传的坚韧不拔!
我还要说,憨姐的“憨”是一串爽朗的笑声,播一路襟怀坦白的种子;是一副深耕的犁铧,开垦着人世间珍贵的亲情;是一株洁白无暇的玉兰,绽放着中华民族的善良和淳朴!
2012,3,3,
===================================================================
附原文:
憨姐
河南洛阳梁海霞
每当想起憨憨的三姐,我就不由得嘴角上扬,心里荡开一圈圈笑纹。
说三姐憨,是有根据的,单从长相你就能看出。我们姊妹6人中,3个姐姐一个弟弟加上我,都属于匀称白净型,其中最漂亮的四姐还颇有点“玉树临风”之态。可唯独三姐与众不同,皮肤黑且不说,还黑里透红,毛孔粗大;个子不高,但敦实健壮,走起路来咚咚直响,似乎一脚能踩出一个坑。
因为跟我们几个差别太大,三姐既委屈又纳闷,就问母亲为啥老天不公平。母亲笑着说:憨闺女,这是遗传基因的作用,看你那俩姑姑,你不就明白了?三姐一想:还真是的,自己的两个姑姑,肤色都不白。于是,她眼皮一耷拉,欣然认命,从此再无怨言。
然而,母亲随口说出的一句“憨闺女”,却让四姐听见且牢牢记住了。每当姐妹之间因芝麻小事大动干戈时,少不更事的四姐就一句接一句的跳着喊:憨闺女!憨闺女!三姐起初气得不得了,谁知没过多久,她却不生气了。问其原因,她说:大人不计小人过,随意叫呗,谁叫谁费劲,反正又长不到俺身上。这下四姐倒没脾气了,以后也很少跳着叫了。不过,憨姐这个名号我们可都叫顺溜了。
憨姐模样不佳,但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身体壮、力气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八年华的姐姐们赶上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一起到离家百里外的龙脖水库与地斗,硬是靠铁锨和手推车把一块块沙土地变成了可以长庄稼的农田。当时,父亲在乡里面粉厂上班,我家一群女娃,所有的重活累活全靠憨姐来承担,憨姐成了名副其实的棒劳力,顶梁柱。
那时候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只有架子车,这种车使用起来虽难度不大,但遇到下坡路段或坑洼不平之地,就只有靠胳膊本身的劲儿来驾驭,否则车子很容易东倒西歪甚至发生刹不住车的险情。于是,壮实得像愣小伙子的憨姐,便成了我们家惟一的“车把式”。
都说憨人的脑子一根筋,认真起来很吓人,这话还真不假。憨姐的拗劲,最早是在选择终身大事上露了头。憨姐20岁那年,有人给她介绍了个槐树洼村的对象,见面后憨姐很满意,可母亲坚决反对。理由是那个村除了农田平整的优势外,吃水十分困难,全村几十户200多号人就靠一口机井打水吃,每天早上家家都得有专人去排队拉水。再者,母亲看那小伙儿面色白净身单力薄,跟憨姐反差太大,不般配;更重要的是,这小伙儿自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嫂过日子。母亲说:过了门连个公婆也没有,以后有了孩子谁帮着照看?憨姐却板上钉钉铁了心,执意要嫁到槐树洼。被母亲劝急了,憨姐就赌气说:我嫁过去就是再吃苦受罪,也不来娘家诉苦!母亲没法子了只好说:罢罢罢,自己的路自己走,随你去!
后来,我悄悄问憨姐:姐夫哪一点儿好,就被你看上了?憨姐说:我看他自小没爹没妈,怪可怜。再说了,他肤色白,模样也中看,以后有了孩子也许不会像我这样又黑又丑。我哑然失笑:想不到“憨憨的”三姐,心窟窿还真多!
憨姐婚后生下一儿一女。孩子小的时候,一家4口,地多劳力少,农忙时节就姐夫一个人在地里出力,憨姐带着孩子在家做饭、洗衣、忙家务。没想到,如此分工让做惯了粗活的憨姐很不适应,有一天姐夫像往常一样正要下地,憨姐竟把刚满半岁的儿子塞给丈夫说:咱俩换换,你在家抱孩子,我下地!姐夫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憨媳妇,你见过谁家大老爷们在家抱孩子,却让媳妇下地的?一边儿去,别让我这脸没处放!憨姐说:俺整天在家窝着,浑身难受,今天俺非去不行!姐夫转念一想,下地离家只有半里,再看看天,风和日丽,只好说:走吧,一块儿下地让你舒展舒展筋骨。于是,姐夫抱起孩子,憨姐扛着锄头往村外走去。
这情景恰好被村里一个好事者撞上,随即就传开了。媳妇婆娘们就扎堆在一起嘀咕,笑话憨姐放着自在不自在,非去跟大老爷们抢活儿干。姐夫埋怨道:说你不听,看看——让人家捣我脊梁骨了吧?憨姐一撇嘴:俺乐意!吃咱的饭干咱的活,随他们说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憨姐信了基督教。在农村,不少妇女说是信基督,其实也就用来打发农闲季节的时光,周末到教堂坐坐,唱唱歌、拉拉家常,没几个人往心里去,而憨姐却是百分之一百二的认真。当时村里人自发组织集资盖教堂,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东西也行。憨姐手里没钱,她就拿自家的东西往外送,面粉、鸡蛋、蔬菜之类,凡是盖教堂能用得上的都无偿奉献。姐夫知道了很不满意,就数落憨姐:那都是哄骗人的,你还当真?憨姐瞪大了眼睛说:信就是信,咋能心口不一致?俺从内心就把耶稣当救世主了。姐夫哭笑不得,只好手一挥:跟你没法说,心眼儿就像石头疙瘩!
去年冬天,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得了脑血栓,幸亏治疗及时才没落下大碍,但腿脚却从此不灵便了,走路颤颤巍巍,身边离不了人。我们姊妹几个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安排和照顾父亲,还没等大家开口,憨姐就一锤定音了:啥也别说,先让父亲去俺家住半年;俺家虽然条件一般,但清静开阔空气好,路也平整,住着正合适。众人面面相对一时无语,既钦佩憨姐的“霸道”,又深感惭愧自叹不如。
不知不觉憨姐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女儿高中毕业后嫁到了邻村,因为距离近,就隔三岔五地回来帮衬憨姐。憨姐的儿子小时候异常顽皮,时不时搞点恶作剧,左邻右舍经常到家里告状,没想到后来竟考上了大学!儿子毕业后到镇江一家公司做了食品安全检测员,一年后又带回来一个漂亮懂事的女朋友,后来才知道是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这个未过门的儿媳妇,从不嫌憨姐外表愚笨,不仅嘴巴乖巧,而且手脚也勤快麻利,一进屋就主动帮憨姐做饭洗衣服。这一来村里的人可就开锅了,纷纷眼红憨姐“憨人有憨福”,这么好的媳妇咋就自己送上门了呢!
斗转星移,转眼憨姐已年近60,又有一年多没见了,国庆期间我专程前去探望。见我进门,憨姐喜出望外,顿时笑成了一朵黑牡丹。她拉住我的手连声说:离恁远,你咋来了?快坐下歇歇,我去倒杯水……
我一边喝水,一边环顾憨姐的小院:正中三间大上房;右边一排稍小的瓦房,靠近上房的单间做了厨房;左边是鸡舍、猪圈、厕所,还有四五棵槐树。院中间用青砖铺了一条路,路边靠近上房处还栽了几丛冬青。再仰头往上看,但见槐树上、屋檐下,吊满了一嘟噜一嘟噜黄灿灿的玉米棒,正上房的门边还挂着一串红辣椒,充溢着殷实和喜悦。
再细细端详憨姐,只见她较从前略胖,脸上却没有多少皱纹,年轻时的油性皮肤现在反倒显出了优势,脸色依然黑里透红,但也细腻了不少。我说:姐,你比以前漂亮了。憨姐一听,黑红的脸上洇起一股浅红,笑着嗔怪道:啥话嘛,年轻时就难看,老了还能漂亮?哄你姐开心啊!
离开憨姐家时,憨姐和姐夫一起把我送到了大路口,关上车门的瞬间,老两口在夕阳的映衬下,仿佛米勒笔下的一幅油画——远山,近树,还有散落在平原上的村舍,都融进了橘红的暖色调,静谧、质朴、细腻、温馨……
——获第二届“苍生杯”全国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