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南宋都城杭州的端午风俗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端午节边,且来说说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有关风俗。左图是南宋画家(佚名)《西湖龙舟夺标图卷》的局部,细看真是太精彩了!大龙船巨大无比,那头部,形象非常可爱,很具现代卡通片的戏剧性,周围还有许多的小龙舟……
遥想当年,南宋都城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是何等奇妙、何等热闹、何等陶醉啊!
南宋到中期,政治军事上虽然懦弱,经济文化方面比较而言却是当时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为当时的西欧还没有“崛起”。因此,南宋的杭州当时在世界上也就是数一数二的地方了,所以,杭州当年的端午节风俗,就很具有典型的意义,很有些历史文化的价值,几乎是不能不说一说了。
南宋都城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南宋人著作《西湖老人繁胜录》有记载说:
扑卖诸般百索,小儿荷戴系头子,或周彩线结,或用珠儿结。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何以见得?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便可见也。酒果、香烛、纸马、粽子、水团莫计其数,只供养得一早,便为粪草。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端午日仍前供养。角黍天下有,惟是都城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每妓须戴三两朵,只戴得一日朝夕。如是天寒,即上宅院亦买戴盆种者,官员馈送诸府弟娇马,遇重午都戴合色头须,荷花开,纳凉人多在湖船内,泊於柳阴下饮酒,或在荷花茂盛处园馆之侧,朝乡会亦在湖中,或借园内。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过端午节很复杂,时间从初一到初五,五天内都有不同样的内容。——我们不可手握鼠标就莫名其妙地轻视古人,古人也是很懂得享乐生活的哦,他们一年到头,节日不断,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南宋杭州人都在隆重地过着节日。五月五端午,达贵官人们或泊湖船於柳阴下饮酒,或会于湖中园内,如此如此,还有戴花的妓女,弹唱歌舞,不下数百人……
端午节南宋都城的鲜花消费量巨大,“初一日城内外家家供养,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栀子花之类。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何以见得?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便可见也。酒果、香烛、纸马、粽子、水团莫计其数,只供养得一早,便为粪草。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
当时杭州端午美食多多,单说粽子,花样就十分繁杂:“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呵呵,南宋都城将粽揍成楼阁亭子车儿,够厉害的啊!最令今人羡慕的是,那时候各种各样吃的东西,那些美食没有现代化学带来的可怕毒素。
端午佳节,都城人尽情享受,及时行乐,小日子相当的平和舒服。据南宋杭州遗民的《梦粱录》,端午佳节,又叫天中节、重午节、浴兰令节,“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端午节似乎又是个意在消灾的节,这时候各种会危害人类的蜈蚣蛇虫都开始活跃起来,所以人们就要想办法“辟邪”,《武林旧事·端午》对此有不少的说法儿。杭州从前的土墙民居,有很多的小动物与人共处,土著称为“蛇虫百脚”(“脚”读如“甲”),其中最有名的是灶头里的灶壁鸡和蟑螂,有儿歌诙谐地唱道:“蟑螂灶壁鸡,一对好夫妻。”……哈哈。
端午节不仅要对付“蛇虫百脚”,还要努力消去口舌之灾。据《梦粱录》说,南宋杭州人还喜欢在端午这天,于门上朱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此外,杭城人家,不论大小贵贱,五月里都会“焚烧午香一月”。
上图也是南宋画家(佚名)《西湖龙舟夺标图卷》的局部,是前图的左部。——南宋西湖的繁华,简直是无与伦比哦!(当然画与真实会有差距,但是比较南宋、明朝和满清的西湖画卷,南宋西湖楼阁的那种风格,那种富丽堂皇,明清时期是没法比的。)
————————————————————
附录:
南宋人端午节诗词
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重五”即端午节)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