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缘起缘落 缘聚缘散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缘起缘落 缘聚缘散

佛对我说:你心里有尘。我用力的拭擦。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于是我将心剥了下来。佛又对我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我没能领悟。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人若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那么,我们的前生曾会是什么?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平时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问佛祖: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佛祖无言,佛祖心如止水。佛祖,你有恨吗?佛祖笑吟吟地,无比慈祥,那笑容如同容纳百川的海水,深不见底。 

 可我有,但我从不轻易对谁许下诺言,为这份执著让心在寂寞中隐隐作痛。盼十年渡,千年缘。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我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

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我才发现,匆匆挣脱我紧握的手,哪里有什么回眸,也许是我们的缘分,修的还太浅、太浅!我明白了,或许今生的相遇已是上天的恩赐,或许我们前生的缘分已经注定,今生,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我说:我想忘记。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经云: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宿因所构,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一切悲喜都由心生。当你心中有爱恨,你眼中必定是一个翻腾颠倒的世界,平静过后也并非一无所有,其实何为有,何为无?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道理虽对,却很难做到,再破碎的心,再陈旧的伤口,人却还是坚持不停的缝缝补补,不肯丢弃。 

 我开始试着将所有的怀疑与怨恨,这一切蒙蔽了美好本质的东西丢弃。这么做很辛苦,无异于放弃整个友情。渐渐地我发现原来只有将这段怨情慢慢放下,慢慢置身事外,我才能从中剥离出回忆中你所有的好,而不是用所有的不好来抹杀曾有的欢乐,就算有千般万般的苦痛,毕竟你曾带给我最美丽的心情。于是那人间绚烂的光彩重新在我面前大放光华,我终于明白,佛说你信任我,至少曾经过。当你心中有友情,那么光彩就是笑容,当你心中有风景,那么光彩就是美丽,随心所至,光彩来源于一切心中美好,或曾经美好的事物,总之让我无法舍弃,所以我心甘情愿地忍受光彩被遮蔽的瞬间黑暗。 

 佛问:你忘记了吗?我回答说没有,或者说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记悲哀,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嘛,你说的。 

 佛笑得很开心,千百年来佛一直笑得很开心。说人生如梦,是因为人生存在不可知的未来;说梦如人生,是因为有梦才存在生活的欲望。注定的相识,如春季花开的声音,悦耳的清脆。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缘起性空,作为佛法义理的核心,其关键还在缘起法则上面,一切法,不出缘起。强调性空是为了佛陀对治我们执实的习气而专门说的。可是“空”是和“有”相对待的概念,如果单单说“空”,容易引起歧义,让人觉得是没有、虚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恶取空。很多初学佛法的同修往往会在这里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佛法的空义是否定现实存在。因此,为了表述圆满,佛法往往同时说真空妙有,或如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对於缘起明白清楚了,说性空也罢,说妙有也罢,都是自然而然的。缘起,或者说因缘的相续和作用,可以看成是一张无限大的动态高维网,有点象我们现在的internet,但是更复杂无数倍。在这么复杂的大网下面,因缘流转,相续不断,发生各种作用,显现各种现象(注意,因缘的流转相续是本来如是,并无推动力,如果有推动力,即成第一因,也就归到神创论)。 

 我们众生因为无明,执取这无量因缘法中的少分为“我”,便生出我执、我见,同时也对一部分的因缘法产生常见,为此佛陀说“空”以对治之。而如果实证无我,不再执取少分因缘法为我,那时候就不需要再去抓住“空”不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我”,但是因缘法的相续并没有断绝,也就是说,虽然无我,因缘法的作用即业果不失(为了表述我们所无法观察的和“我”所相关的因缘法之含藏,唯识宗在此安立阿赖耶识的假名)。具体的例子就是即使成道的圣者还会受报,如目键连尊者被裸行外道打死,虽然尊者早已经证“无我”,但是他此报的色身还是会被毁坏,此乃因缘法作用如此(即业果不失)。这也正是禅宗著名的“野狐禅”公案里面,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的区别所在。另外一方面,证空性的圣者因为不执取少分因缘为我,反而可以借缘起而生起种种神通妙用。  

顺便也讨论我们学佛人很关心的消业问题。所谓消业,有几种可能的情况。由“我”来坦然受报当然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被动的。此外就是以善因缘(例如忏悔、念佛、持咒、诵经、放生等等)来抵消恶业,好像多个作用力的平衡。但是最有效的消业方法,却是实证空性。因为证了空性,业报的因缘虽然还在,受报的“我”却没有了,而因为“无我”,原先所谓的罪业,因为失去作用的对象也就不具有意义了,这才是最彻底的。正如忏罪偈所说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如何将缘起性空用于日常的行住坐卧呢?我想,古德有句话,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也就是说,我们于义理上须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即在见地上要立于“高高山顶”上,不落空、有的边见,亦能够经常以此缘起无我的正思维熏习自心,消除我执我慢。另外一方面,在实际的行持上,我们应该真俗二缔圆融,不落狂慧狂禅,或者以得少为足。正因为缘起法的因果不虚,我们才应该以踏实的行持去消除业障、累积福德资粮,不忽视任何微细的善法,并尽量避免造任何的恶业。如此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做人、持戒、念佛、修定,以点滴的积累转化自己的心念,对治自己的习气烦恼,逐渐使自己和佛菩萨相应。正是因为缘起法的真实不虚,才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即所谓“深深海底行”。 

 因此,修净土者如何运用“缘起性空”来增加往生极乐之把握?后学的答案还是祖师们重复了无数遍的那句话:“老实持戒念佛!”。与论坛各位善知识共勉。之缘生与缘灭,自有天注定。相生与相克,亦有神作主。缘起必缘灭,千古不变的定律。相生必相克,循环不息的规律。 

 前生的记忆造就今生的缘份,谁欠了谁,今生就得偿还;谁负了谁,后世必得索债。有种人一生只为了等待一个人,一种缘份,一种情思。是索债?是还债?是为了继续前世的不了缘?或许都有吧。守候的是前世的情,欠下的是来世的债。这是轮回吗?这是定律吗?  

如果没有孟婆汤,会不会更早的找到等候的那个人?或许不会错过,或许不会失去,或许今生缘聚。许多恋爱中的男女都会感叹:对的时间与错的时间。事实上,许多事都是天意,缘起缘灭是上天安排了时限的。天意难违。与对的时间,错的时间有何种关系呢? 

 生来是为了找寻一个人,一个可以长相厮守,举案齐眉的人。而这个人,是神的旨意,神的安排,要不然为何大千世界这么多人,你偏偏选择了这一个呢?他为找你而来,你为等他而至。因为爱,因为恨,因为许许多多的琐事,会有许多的彼此伤害,伤害对方,更伤害自己。为谁生?为谁克?相生必相克。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是克星不成缘。相生相克,缘起缘灭。常人无法摆脱的困惑,常人无法推断的法门。 

 缘起之时,我们会有感激,会很珍惜。而缘灭之时,内心并不是能够轻易忘记的。放弃需要很大的勇气,结束需要很多的坚强。有些人一生中为了一份缘的逝去而伤怀,有些人一生中为了一份缘的离开而感叹。缘灭了,再多的恨,再多的怨,又有何作用?上天只安排你们一年的缘,就只有一年的期;安排你们三分钟的份,也就只有三分钟的限。缘起时,彼此珍惜,缘灭时,彼此遗忘。

  既然是天意,许多事就不应强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既是缘灭,再多的强求徒添的只是更多的伤感情怀;既是缘灭,再多的爱恨增加的只是更多的情感负累。一切自有天意安排,谁欠谁,来世会有交待。不了缘,来世亦成佳话。再多的不舍也得舍,再多的留恋也得放。缘起缘灭是定数,当舍则舍,当放则放,无谓强留。

推荐阅读:

一个知识分子的因果试验:切记:要想真正富贵,就多做善事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

心中越善离佛越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6925.html

更多阅读

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切都不会过去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现在是建立在过去基础上的,昨天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明天的过去。生命是一切的主宰,过去今天乃至明天都因为有生命才有意义,而生命会逝去,同时生命也在逝者的生命里不断的繁衍。因而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

声明:《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缘起缘落 缘聚缘散》为网友霸气爷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