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通车后的墨脱公路 派墨农村公路墨脱段

行驶在通车后的墨脱公路

打开中国地图,墨脱似乎总是孤悬一隅,没有任何线条和其它地方相连。现墨脱虽说通了公路,但远不是我们想像的像高速路般平坦的通衢大道。这里全部是泥石路,只能说汽车勉强可以通过而已。地质条件之差,行车之艰难,堪称世界之最。

今年6月份的一天,我们上午9点45分乘汽车离开波密。刚开始风景很美,青山翠竹,绿树参天,流水潺潺。我问我们的藏族司机巴桑:整个西藏属林芝地区最美吧?西藏的江南嘛。巴桑头都没回地说,我们西藏,哪儿都美,各有各自不同的美。想想也是,我曾在寸草不生的青藏高原,看到其它地方没有的广袤和苍凉,不也代表了一种永恒的美吗?

没走多远,就开始出现塌方。时逢雨季,泥土裹携着石头滚落到公路上,不是人工就是机械在抢修,走不了多远又是一处塌方,本来公路就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泥泞不堪,加上又在抢修,车行驶得很慢,时速基本低于20公里。我们坐在车里上下跳跃,左右晃动。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走在这条公路才真正体会到,扎墨公路难,难于太空行走。同伴YY形容说,想拍路边风景,对准的是地,拍出的却是天。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繁,也就成为修公路、维护公路的最大障碍。不仅筑路困难,维护更是天长日久,成本巨大。每年每月每天都会发生塌方泥石流,巨大的石块和泥土横亘在路中,挖掘机轰鸣着作业。遇到抢修路段,过往车辆只能等候,而且一等就不知要等多久了。听说前不久,交通部一位女副部长来视察这条刚通车的公路,谁知她即将到达的前一天,公路塌方了,刚通车的公路断了,施工人员连夜抢修,还死了一名工人。司机巴桑说,有一次三辆车排队行驶,他的车刚过,一块巨大的石头滚下来,砸中后面的一辆车。这条路上,即使通了车,车毁人亡也时有发生。

不断修复,不断塌方,再修复,再塌方,让人想起吴刚砍桂树,随砍随合、永砍不倒的故事,

走在这条路上,才能深刻体会为什么墨脱会是建国60多年来最后通公路的县。除了政府,不会有任何开发商情愿永无止境地往里砸钱而没有一点回报。

到52K停车检查。山高路远,人口稀少,深山中也就没有地名,随着修筑道路只能在离波密多少公里设个点,起个名字,52K即表示离波密52公里。我们掏出事先在北京办好的边境证,边防人员根据边境证上提供的信息,将每人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住址,一一用手抄写在登记簿上。好在去墨脱的游客不多,没有等候的车辆不耐烦的催促,慢慢抄写。

继续行走,继续颠簸。行驶到75K处,一座大桥被河水冲垮了,意味着扎墨公路断了,汽车无法通过。我们在北京时就听说通往墨脱的桥断了,都很焦急,担心墨脱之行告吹。好在当地人对断桥断路早已视为家常便饭,旅行社见我们去意坚决,就让车把我们送到桥这端,再派一辆车到桥那边接应。

桥是半个月前被河水冲垮的,目前正在抢修。我们只好下车,把汽车存在河的这端,从车上拿下东西,踩着河中间的简易木板桥过河,河对岸有接应我们的另一辆车。司机是个年轻的藏族小伙贡桑朗加,帮我们拿着背包带过河。

1点多到80K。在网上见到很多徒步者网友都提到这里。80K就是离波密80公里的地方,两边是木板房,有些简陋的餐馆、旅馆。在公路没通前,这里就是进出墨脱的必经之地,是所有徒步者步行歇脚的地方。虽然80K是徒步和公路的汇合点,但徒步行走的道路和公路并不同,要近一些,也更难走。

在一家川味馆吃了午饭,我们点了青椒肉丝、素炒青菜、西红柿炒鸡蛋,味道还很正宗。老板来自四川,两口子在此经营已十几年,过去常有徒步的商队、徒步旅行者经过,现在公路通了,来往的人员多了一些,老板的生意看样子还不错。

吃完继续赶路。到处都见修路工人抓紧抢修,非常辛苦。他们大多来自四川,还有一些妇女。很多人戴着网状面罩,据说是防森林里的蚊虫。这些人身材大都比较瘦小,有时分不出男女。后来我们了解到,他们在这里工作,一天挣300元。我们开过去,总要向这些辛苦工作的人挥挥手,道一声“辛苦啦!”,向他们表示我们深深的敬意。

让我们印象深刻 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辆满是泥浆的拖拉机,后面的斗车载着泥土和石块,开车的小伙子一身迷彩装,他却在车头上插着了一朵鲜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却有这样的喜好和向往,让人顿时心生敬意。可惜我们的车一晃而过,没有来得及留下影象。

临近墨脱,远远见一个整齐的村落,藏族司机贡桑朗加告诉我们,那是德果村,是专门给人下毒的门巴族村子,附近的村民也都搬到远处去了,很少有人和德果村的人打交道。以前听到门巴族妇女给人下毒,以为不过是传闻而已,但出自当地藏族司机之口,我们不由得有几分相信了。以后我们又听到武警干部谈到这事,更了解了门巴族的这一奇怪的习俗。据说下毒对象一般是活佛、老板等有地位的人,毒死后好把他们身上的福气留下来。现在还下不下毒不好说,但至少曾经流传过这种习俗。这里有文化上的差异:汉人觉得是违法,门巴人觉得习以为常,而汉人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有些在门巴人眼里就是罪过。

道路是崎岖的,景色是美丽的。一路既有皑皑白雪的山峰,也有高大的原始杉树林,冷杉树笔直地在山间挺立,青翠挺拔。过一段就变成亚热带阔叶林,野芭蕉树渐渐多起来。

傍晚时分,当我们远远看见郁郁葱葱的半山腰上红顶房屋和白色楼房时,墨脱终于到了。

去墨脱的公路蜿蜒崎岖。

嘎隆拉遂道是整个扎墨公路的咽喉,目前还未竣工,处于边通车边修建状态。

多雄拉雪山。

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每到雨季都是这样。

多雄拉山是阻挡扎墨公路的第一道关,也不乏美丽的雪山景色。

爬坡,爬坡。

筑路工人住的窝棚

通往墨脱的公路

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冰川

加固防止泥石流。

但能起多大作用呢?

来自四川的筑路工人们,辛苦了!

翻过多雄拉山后,绿色渐多起来。

我们的丰田4500,俗称“巡洋舰”,现真成了巡洋舰。注意旁边不是土坡,而是千年冰雪哦。(同伴YY摄)

又一处断路,我们的司机无奈地看着挖掘机在抢修,只有等待。(同伴YY摄)

52K检查站,到墨脱要经过几个检查站。

在75K附近,所有车辆都开不过去了,我们的车也只好存在河这边。

原来桥被冲垮了。水火无情,钢筋铁骨在强大的水势面前,照样不堪一击。

被冲垮的桥梁。

旁边临时搭了一个木桥,只能人走过。

我们就这样下了车过河。(同伴YY摄)

又建了一座新桥,但并不期望它就是一座坚固的桥,一来大水照样能冲垮,二来河道会经常改变。据说半个月后就能修好通车。

接应我们的车被藏族司机贡桑朗加打扮得极具藏族风情,让人倍感舒适。

80K,是所有徒步者、乘车者必经之地。我们在这里午餐。

很难见到的村庄

筑路工人们艰苦卓绝的工作,让人感动。屡修屡断,屡断屡修,就是墨脱公路的真实写照。

120公里长的墨脱公路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同伴ST拍)

公路边的杜鹃花。

这一带地处亚热带,水量充沛,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潮湿多雨,水资源丰富。

雅鲁藏布江与我们同行

我们被美景吸引,忍不住下车拍摄。

深山里的人家,这里空气清新、潮润,别提多沁人心脾了。

远眺德果村

拉近再看看,让人觉得恐怖啊!

就是这样一条陡峭、崎岖、泥泞、坑坑洼洼的公路,都让人想起那首歌: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沿途美景。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颠簸,终于远远看到墨脱县城了。

通过进入县城前的最后一个检查站,我们走进墨脱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7313.html

更多阅读

《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婚变后的浴火重生

《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婚变后的浴火重生文/宗芷伊初次看到片名,我首先想到耶稣,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母亲受苦受难的悲情剧,看完后才知道判断错误。并不是说和苦难没有任何关系,广义一点是讲所有热爱生活和祥和的人奋力挣扎战胜自己寻找

《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词 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作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意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谁愿藏躲在避风的港口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在迷雾中让你看透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

由《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后想到…… 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

不知怎么,看的电影并没有想象中得到什么,最近一直是,没有喜欢和不喜欢,只是应付,那句话说的好:“我看过”,呵呵,是我的阅历太短还是我的阅力太浅,我也不知道了,或许都是吧……《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这部电影是同事推荐我看的,我并不知道是为

声明:《行驶在通车后的墨脱公路 派墨农村公路墨脱段》为网友男神塑造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