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王氏祠堂、民居对联浅析
在福建省永定县境内,王氏宗祠的大门上总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
两晋家声远
三槐世泽长
这里有着两个典故。先说上联。话说西晋、东晋两朝期间,王姓乃名门望族,族中人才辈出,文臣武将、皇亲国戚、文化名流层出不穷,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较有名气的,西晋有王祥、王览、王浚、王衍、王戎……等,东晋有王敦、王导、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等。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既是国舅,又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曾有人劝说他窃国,踢开幼小的司马皇帝,把江山据为己有,王导断然拒绝。王氏后裔为缅怀其祖德宗功,故曰:“两晋家声远。”
再说下联。北宋大臣王祜曾亲手种植三棵槐树于庭院中,说:“吾子孙必有三公者。”公者,王公贵族也。后来果然如此。王祜之子王旦,字子明,乃北宋大名人,进士,宋真宗时知机密院,进太子太保。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较,军国重事皆预参决。王旦生三子:王雍、王仲、王素,分别担任宋仁宗时的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再后来,王素之子王敬敏,亦有一番大作为。大文豪苏东坡有感于此,曾作《三槐铭》,以记其盛。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铭意言种槐即是种德)“三槐世泽长”即由此而来。永定境内不少王姓楼房取名“三槐第”,也是上述缘故。
永定客家土楼倍受世人瞩目的方型楼的代表——裕隆楼(俗称“五凤楼”),是典型的“三堂两落”结构,其大门联是:
抱水环山,乌巷重开新第宅
敦诗说礼,青箱原继旧家风
此联亦包含两个典故。“乌巷”:即乌衣巷,在南京城内,靠近朱雀桥边,东晋王导、谢安等贵族居于此,其子弟皆以乌衣巷为荣。“青箱”:《南史》载王彪之博学多识,练志朝仪,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于青箱,世谓王氏青箱学。上联叙说兴建裕隆楼的地理环境,抚今追昔不忘王氏出自乌衣巷;下联则教诲子孙不要忘了传统,要继承“知书达礼、耕读传家”的良好风尚。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暗喻王谢世家走下坡路之外,更寓有事物的变化与发展的哲理。此是后话,在此不与论述。从中亦可佐证先前王氏家族的旺盛。
总之,永定王氏祠堂、民居对联,一般都包含这样两层总思:一是叙说先祖的辉煌历史,二是教育后代要继承先辈知书达礼、奋发向上、有所作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研读这样的佳联,剔除其宣扬封建家族思想的糟粕,仍不失为很好的诗教教材。
(刊于2004年6月24日《闽西日报》B4版《话说闽西》编辑 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