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期待》是我喜欢的一个电影标题,如今只有怀旧的人才会勉强接受这种老派文艺腔了。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这个题目首先不时尚,其次没有时效性、新闻价值,最后毫无抓人眼球的效果,媒体人写博客都不会采用这个标题的。但是人到中年,即使在衣食住行上步履蹒跚地“与时俱进”,内心难免念念不忘thegolden era, the good old days.
初夏来了,许多很文艺的电影情节出现在脑海里,从《教父》里的婚礼家宴,到《游泳池》中英国女作家穿的法国长裙,到《飘》开头费雯丽那幅优雅老派的裙装,特别是《闻香识女人》中和阿尔帕奇诺共舞探戈的惊艳女孩身上的淡淡肥皂香。。。。。。我想夏日的迷人在于轻盈和自由,没有苦寒地区凛冽寒风和积雪阻路的艰辛,夏季真是一个女性色彩浓烈,至少是青春气息浓烈的季节,让人想入非非。
据说非洲人、意大利人身上那份与生俱来的艺术家气质,就和他们永远生活在夏天中有关,房龙的《历史的故事》里说,当意大利人高声歌咏生活的迷人,一边晾晒五彩缤纷的床单,一边用眼神间的微笑挑逗同伴的【】时候,英国人穿着灰扑扑的呢子外套,阴郁地缩在不断滴水的萧瑟房间里中,郁闷地思考着沉重的哲学问题。我估计中国那些盛产温柔典雅诗作的江南水乡,也是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学者们内心的浪漫和多情,而黄河流域、蒙古地区的干燥与寒冷,让人们的内心也更为粗粝,少了一份微妙和艺术家气质。如果到俄罗斯和波兰那类距离北极圈近的国度,夏天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温和的气候恩赐给人类的滋润丰富的内心感受,也就不存在了吧。
对于主要生活在虚拟世界的80后90后而言,季节变化也无非就是在天猫或者某个时尚店里,追捕2013夏季的流行风尚,述职以求得收入的某种进步,再就是换新手机,贷款买房买车这种物质性的变化。但对老年人而言,夏季是令人感慨万千的:眼看岁月从指缝间不断流逝,不得不在衰老和死亡的课题上像迟到的学生那样拼命补笔记,物质甚至身体的变化,已成了过眼云烟,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信仰,如何回答灵魂问题,却成了当务之急。
夏日也会像短命的春季一样匆匆而过吗?风把几片嫩绿的叶子吹到了窗口,让我惹不住叹息绿叶也和樱花一样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佛教的人又要说“无常”了。但是我虽然年事已高,对“彻底向命运低头的信仰”却并不敢苟同。虽然造物主是神秘不可触碰甚至不可直视的,但我还是迷恋那种人和神交往的永恒安稳感,我还是神往被一个永恒而温柔的大力量托住的宁静感。夏天是充满欲望和可能的,夏天也有暴风骤雨的稚气,夏天当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但是我在这个人生的夏季终于要谢幕的cross,突然想对永恒的力量伸出手去,希望能被扶住,被握住,被赐予某种安静和喜悦,突然想成为平和安宁的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也想让激情和智慧,都成为这个秩序中一个平凡但是美好的符号,不知道永恒的神,在这个夏日能听到我的祈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