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树居藏
——何虚中书石鼓文
长树居藏有一件梧州何虚中先生书写的石鼓文立轴。
书作内容是石鼓文中的第八枚中的残余文字:“天虹彼走[馬齊]2馬,微微雉立心□其一之。”落款为:石鼓第八枚北宋拓尚存十六字之多至足宝贵,何虚中篆于梧州。钤朱文“雪筠”,白文“何人”二方印。
何虚中(1914—2002年),字雪筠,号少雪,别署石鼓楼主,汉族,广西梧州人。1929年入培正中学,拜入罗功武之门,治国学、研魏碑、攻篆隶、学治印。从政余暇习艺不辍,举凡魏碑汉隶秦篆石鼓钟鼎甲骨,皆所涉猎,尤于“石鼓文”为擅长。
50年代其所书“石鼓文”一轴在北京展出后又应邀赴日本展览。1983年后作品入选“中国广西与日本京都书画联展”、河南安阳国际“殷墟笔会”、“甲骨文还乡书法展览”、郑州“国际书法展览”、“国际扇面展”、“中日牡丹樱花笔会”、“国际恐龙灯会书展”和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佛教观音寺云城雅集书展”等。黄河碑林、黄鹤楼碑林、广西都乐公园、梧州风景点等皆有其书作刻碑。著有《先锋本石鼓文集释 》、《何虚中临先锋本石鼓文详释》、《不婴敦考释》、《临周颂壶、颂敦、颂鼎音释》、《临天发神谶碑音释》、《四体书字典部首音释》、《三略评注合钞校补》、《石鼓楼文摘》等。《宋·陈抟临石门铭对联》(书法历史事迹论述)一文发表于香港《书谱》、上海《书法》、北京《人民中国》(日文版)等刊物,后由日本《书法艺术》专栏连载5年,并被收入日本版《中国书道名迹物语》一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梧州市书法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梧州书画院顾问,广西诗书画金石研究会会员,石涛艺术学会理事,梧州市博物馆馆员。
何虚中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石鼓文和魏碑体的研究、欣赏、书写、宣传、教育和推广,桃李满天下,其石鼓文和魏碑体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在国内及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巡展,并获“铜鼓爵杯”等大奖,自号“石鼓楼主”,在不少的名胜古迹、学校、企业和单位留下了赏心悦目,古朴苍劲的题刻。
20世纪下半叶,他的书法在两广享负盛名。尤其是他的魏碑字体,独树一帜,既刚柔并济,遒劲丰润,又铁划银钩,刀锋剑削,笔笔到位。在上世纪70~80年代,两广的不少学校、店铺商号、工厂企业均纷纷请他书写校名、店号、厂家招牌等。
关于石鼓文:
石鼓文唐初出土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出土至今约1300余年,其间屡遭迁徙,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箭亭。据历代学者考证,“石鼓为秦物”已成不刊之论,只是在秦景公的具体归属上还存有学术分歧。
秦石鼓共10枚,形似大鼓,上窄下宽,圆顶平底,四周圆而见方,中腰微侈,高低大小略不齐一,皆有刻辞环于鼓腰,文字排列整齐,根据各鼓的行数与字数大致推算出石鼓文当初总字数为654字(含重文、合文,另有赘文1个)。
然经岁月的变迁,石鼓文字不断地脱落、剥泐,所存字数,可信者首推明嘉靖年间锡山安桂坡 “十鼓斋”所藏北宋三拓本(即:“先锋本”;“后劲本”;“中权本”),次则明代宁波范钦“天一阁”所藏赵松雪旧藏北宋拓本。
据郭沫若《石鼓文研究》统计,“中权本”存字最多,共存501文(不计重文)。秦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在书法史上被书界尊奉为“石刻之祖”、“篆法之宗”。
后世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现都在日本。
根据郭沫若先生石鼓文研究,认为此第八枚内容是“马荐篇”,是记述秦国牧马业发展成就的篇章。描写自然地理景观美好,飞禽走兽,马群驯养的状况。
石鼓文自唐初出土后,经文化名人杜甫、韦应物、韩愈等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韩愈所作的《石鼓歌》: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树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岂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