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与李贤《摘瓜歌》 七步诗 曹植带拼音

《七步诗》与《摘瓜歌》

○东方煜晓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曹魏诗人、文学家。自幼聪颖,才思敏捷,德识不凡,出言为论,落笔为诗,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赞誉。

曹操开始对曹植厚爱有加,甚至有过打破常礼立曹植为嗣子的想法。可是,曹植行为放任,不拘法礼,又无政治家头脑,最后被曹操放弃。他的兄长曹丕矫情自饰,攻于心计,赢得了曹操信任,终于在立储斗争中占了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得立嗣子。三年后,曹操病逝,曹丕继王位,不久称帝。

曹植《七步诗》与李贤《摘瓜歌》 七步诗 曹植带拼音

在曹氏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中,曹丕对曹植防范有加,恐其谋权篡位,多次意欲加害他。一日,曹丕命其弟曹植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否则将杀之。曹植急中生智,五步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身处险境,即兴而作,因事而发,巧借“豆箕煮豆”喻指骨肉相残,极具震撼力。曹植的《七步诗》打动了兄长,幸免于死,史称“以诗换命”。

曹丕称帝后,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一个处处受限制、被打击的对象。曹植于42岁时郁郁而终。从这个故事可见,在权力和地位面前有时候亲情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但愿类似的故事不再重演。

无独有偶。由曹植《七步诗》联想到李贤的《摘瓜歌》,觉得这两首“血泪诗”在情感上、内容上、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武则天一心想称帝,却怕太子们不许,遂将太子一个个废黜甚至杀害。当李贤被立为太子后,武后担心他登基,便欲加害之。李贤惶恐不安,为免杀身之祸,写下《摘瓜歌》:“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诗歌以“摘瓜”喻指生母杀子,字字血泪,撼人心魄。

那么,武则天究竟摘除了几个“瓜”呢?我们来梳理一下就知道。

在李贤之前,武则天已经废黜了非嫡生的太子李忠。

为了与儿子们争夺权位,她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残杀。在她亲生的四个儿子中,无一不被废黜,只是他们的命运稍有不同罢了。

当她看到儿子的成长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后,便将亲生的大儿子李弘毒死。二儿子李贤做太子时,看到两个哥哥一个个被母亲迫害致死后,遂写下《摘瓜歌》劝诫母亲手下留情,只可惜,李贤的劝谏再怎么凄婉动人,终究没能打动母亲的心。接下来,又派人去李贤的流放地,逼其自缢,永绝后患。后来,立三儿子李哲(李显)为太子,不久被废黜。最后只剩下一个“瓜”了,就是她的四儿子李轮(李旦)。武则天只好立他为太子,不久又废黜。几个“瓜”全部被“摘”,她干脆自己当了皇帝,这才算心里踏实了。

在武则天嫡出的四个儿子中,李显和李旦相对是幸运的,因为李显、李旦总算都当上了几天皇帝,分别是唐中宗和唐睿宗。

比起李贤来,曹植又算是幸运的。

历史有时是残酷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权力欲望,人与人的关系将会更加和睦。(正文1160字)

注:拙文在《合肥晚报》发表后,又被“文化中国”网、“中国国学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7977.html

更多阅读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 古代抒情诗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刘光荣贾勇虎(贾西贝)诗选集《唱响中国心》即将付梓,诗集中份量最重当数第一辑《炎黄集·中国之心》,而这辑中又是以《赤子之歌》为起因,使作者这几年来专功社会抒情诗的。诗集即出,不妨以《赤子之

古典诗词: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解读与鉴赏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的组诗作品,流传最广、最为著名的是第十四和第十五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

《越人歌》及赵老师译文赏析 youth 王佐良译文赏析

本学期选修了赵老师的翻译简史,获益匪浅。每堂课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很喜欢赵老师的授课方式:前半节课理论讲解,后半节课他会选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让我们做,之后会给出他自己的翻译作品进行讲解。将自己的翻译文本与赵老师的对照后,再加上

声明:《曹植《七步诗》与李贤《摘瓜歌》 七步诗 曹植带拼音》为网友迷迭香的记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