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说课稿

《扁鹊治病》说课稿

凡春丽

阜阳市实验小学

2015年4月

《扁鹊治病》说课稿

凡春丽 阜阳市实验小学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扁鹊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教学时间

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我把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

4、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病历单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由重到轻的过程,进而明白防微杜渐的含义,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景教学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让学生边读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图片质疑,引入课题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开课之初,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听诊器”和“切脉”的图片,然后引出扁鹊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习下文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汇报交流时,我先是打破常规,把生字、词语归类出示,帮助学生灵活记忆,接着,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课题扩展法”。

第三环节: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于是,我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内填写、讨论蔡桓公的病历单。进而得出“蔡桓公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我设计一个采访蔡桓公的环节:您临终前有什么话要告诫您的子民吗?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文小结,揭示寓意

为了加深学生对“防微杜渐”的理解,我采用了以下方式:

1、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是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老师有一副对联要送给蔡桓公。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课件出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五环节: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进行拓展联系,是要进行知识的迁移,将寓意升华。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的热情。因此,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项作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课的板书,我以归纳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及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大部分年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新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凡春丽 阜阳市实验小学

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病历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质疑,引入课题

1、(出示听诊器图)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听诊器)

在一百多年前,聪明的法国人雷内克发明了最原始的听诊器,它可以通过静听病人的心跳来诊断病人的病情。然而,你们知道吗?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智慧的中国人秦越人就独创了一种跟听诊器的作用类似、并沿用至今的诊断方法——切脉。(出示切脉图)

2、师:了解秦越人吗?(指名说)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借用了上古神话里黄帝时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相传中医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是扁鹊发明的。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板书:扁鹊治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师:你们看,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们排着队来了,你们猜一猜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排队?指名说,指名读。

biǎn


càiwèi

蔡胃

chángtāngtàng

肠汤烫

cǎijìquè

睬剂鹊

3、(出示生词)师:现在难度升级了,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

扁鹊 蔡桓公

肠胃 几剂汤药

敷烫 理睬

4、师:请同学们把目光再次送给课题。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我们知道,课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谁能在课题的基础上说一说你刚才读懂的内容。

(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劝他治病,蔡桓公不听,不让扁鹊给自己治病,他的病越来越重,结果就病死了。)

5、教师总结学习方法:从课题入手,可以帮助你总结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叫课题扩展法。

三、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1、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的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先不要下结论,

事实胜于雄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立几个调查小组,来调查一下事实的真相。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填写扁鹊专用诊笺。

3、师:我这个大组长也作了一份记录,你们看,从记录上看,你看出什么?(蔡桓公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4、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用“﹏”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范读,师:同样是劝说治病的句子,你觉得老师在读这三句话时有什么特点?(一次比一次快)指名读。
(2)师:如果让你在这三句话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来概括扁鹊在劝蔡桓公治病时的心情,你会填什么?(诚恳地、焦急地……)

(3)指名读,齐读这三句话。

5、学到这里,你觉得对于蔡桓公的死,扁鹊还应该承担责任吗?指名交流。(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是,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医,直到病情加重,无法医治而亡。)

6、采访蔡桓公:您临终前有什么话要告诫您的子民吗?

四、课文小结,揭示寓意

1、师: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是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2、老师有一副对联要送给蔡桓公。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课件出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出示图片)师:这些同学也有病,你诊断出来了吗?指名说。

2、小结: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看来你真的把课文读懂了!

六、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医术高明

扁鹊

医德高尚

防微杜渐

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不听劝告

蔡桓公

固执己见

扁鹊诊断蔡桓公病症专用病历单

诊次

日期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8064.html

更多阅读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石首市文昌小学陈菊香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7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教学实录

《比的认识》说课稿永兴中小:丁清华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整个流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说教材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ppt

《囚绿记》说课稿蒋 翀 凌一、文本理解,重、难点确定。《囚绿记》是普高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这一单元是学习写景状物散文,本篇是自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主要内容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小说。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小说,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能从中得

声明:《《扁鹊治病》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说课稿》为网友萌城菇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