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

(2012年5月4日全镇信息员培训讲座材料)

刘国辉

教学论文是议论教学问题、论证教学原理的文章。教学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来阐明人们对教育教学工作及其规律的认识,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教育观点的文章。(它也是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科研。)

广义的教学论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专论、评述、学位论文、学术性文章著作等。

狭义的教学论文,是指对某一特定教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述的文章,也就是关于教学工作的专论为教学论文。有时也把教学经验类的文章列入教学论文的范畴。

再往简单说,教学论文是对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教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教学论文既是教育工作者探讨教育现象及规律,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经常撰写教学论文不仅有助于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可以说,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如果行而不述,或者述而不作,那么,再有价值的教育发现、教育思想都无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写作就是研究。”没有写作,研究成果往往会呈现碎片化、思绪化、即时性等特征或状态,写作是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和提升,也可以说是对平时研究的“二次研究”;另一方面,写作比平时或一般的研究过程更加严谨,因而常常能获得或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后续研究和新一轮研究的起点和动力。研究未必写作,但写作绝对离不开研究。没有研究,“写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选题过大。由于选题过大,因此,造成阐述不清,表述不明,顾此失彼,更缺乏新意。如,《试论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样大的选题,在有限的几千字文章中是很难表述得清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也不会有新意的。

2、观点不新。表现为,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别人论述过多遍的。并不是说别人已经论述过的论题不能再论述,但所写出的论文角度不新,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便没有多大价值的。

3、论证不充分。表现为,论据不明确,不充足,经不起推敲。另外,论据与论点不符,论证不符合逻辑,导致不能充分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4、思路清晰。表现为,重点不突出,论据罗列过多,造成思路混乱,不符合逻辑,让人看后理不出头绪。

产生问题的原因:

(1)追求时尚

这是从选题上说的,实践表明,新颖独特的选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不仅对教学论文的写作是如此,对其他文章来说也是一样。但有些老师在论文选题中却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前些年流行创新教育,于是许多老师选的大都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论题;目前又开始对“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等方面进行研究。教师能走在教科研的前沿当然是很可贵的事,但是,对于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尽量不要往这方面来挤,重要的是自己的实践,要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和进行改革的亲身实践,总结出有个性的经验,设计有特点的教学方案。我们可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题目,切口尽量要小一点,对它作深入的系统地研究,才有可能写出有一定价值的论文。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育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2)没有新的突破

一篇教学论文,都是别人曾经论述过的东西,即使观点非常正确,材料绝对真实,语句相当流畅,但是没有新的突破,也不算是一篇优秀的论文。一篇论文的新意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观点新。是否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的、有现实性的观点。课改初期,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老师们已经耳熟能详,因此,大多论文论述的都是怎样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方面的内容,而有位老师却写了一篇《必要的惩罚,是以人为本的前提》的文章,就怎样处理尊重与严格要求做了鞭辟入里的论述,这在当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则显得就比较新了。

二是,方法新。是否介绍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操作性强的,并让人借鉴的教学方法。例如,顾黄初先生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个课堂教学流程:定向—自学—研讨—归纳—应用—反馈。这既是一个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是可供人们借鉴的教学方法。因此,有一定的操作性。

三是,材料新。是否从你自己的实践中选取了真实而典型的材料来验证某一种新观点和新方法。例如,有位教师在论述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开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伐木工人,工作十分卖力。第一天,他砍了18棵树,老板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老板还是表扬了他。第三天,他加倍努力,结果却仅仅砍了12棵。这位伐木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力气好像越来越小了。

老板问他:“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子的?”“磨斧子?”工人很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从“磨斧子”的故事引出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这样的选材就比较新颖。

四是,角度新。是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论述问题。如在上述第四个问题中所举的“磨斧子”的例子角度就比较新,不像人们往常那样,写教师提高素质时,列举了一二三。

一篇教学论文不可能在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新的,但至少有一两点是新的。如果一点新的地方也没有,那绝对不是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为此,我们在写论文时,首先要扪心自问:我的论文哪一点是有新意的,如果连自己也觉得没有新的东西,那还不如趁早放弃。

(3)缺乏理论指导

教研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学改革就会偏离方向。撰写教学论文也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以提高文章的品位和深刻性。只有实践过程,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文章,严格地说,还算不上是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但是,运用理论,并不等于大量抄袭,或者是夸夸其谈。把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也并不等于生硬地套上一些理论的帽子。

理论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思考,上升到理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时最后总结出:“我们要深入生活,积累素材;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缜密的思考;要在平时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这些都是写作前要认真做好的准备工作。”二是,恰当地引用名家的理论。(包括明引和暗引)

二、教学论文写什么

1、把问题变成论文。例如,《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可以,可以将研究成果通过论文的形式加以呈现。

2、把做法变成论文。即把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经过提炼整理成教学论文。如,就一篇文章的教学过程,经过去粗取精,运用凝练的语言总结成论文。

3、把想法变成论文。把自己的教学设想,经过提炼加工,形成论文。

4、把课题研究变成论文。就教学改革实验中的某一个问题是怎样操作的,通过搜集资料,加以论证,行成论文。

三、教学论文怎么写

(一)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或原则)

1、学术性。学术性是教学论文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学术论文的资格。而学术论文与一般的议论文不一样,它应致力于探讨学术领域中的具有共性的学术现象。

2、科学性。由于理论总是发展的,所以论文的科学性必然是相对的。因此,这里的科学性是指除了论点在更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学现象的本质及其关系外,主要指论证符合逻辑,表达能让别人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3、独创性。论文的独创性也是相对的。独创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别人在教育教学领域没有发现的问题;二是,虽然是别人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从新的角度提出了给人的启发的结论,能够用自己周密的分析,澄清人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提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策略或思路。比如,课改初期,人们总是把创新同创造混为一谈,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变成了发明创造。可以通过论述加以辨析和澄清。

4、实用性。实用性即为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理论对别人的教育实践有指导意义。表现为,直接可以应用,改造后可以应用,有指导作用,有启迪作用等。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基本要素

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1、要有一个鲜明深刻而有创意的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主张和观点,也就是被证明的对象。它既是出发点又是终结点,在论文中起到“纲”和“帅”的作用。

论点是一篇论文的根本与灵魂。他以判断的形式出现,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论述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它对于选取什么论据,采用哪种论证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1)中心论点和论点

一篇教学论文只能有一个基本论点,也就是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就是一篇教学论文的主题,他统摄全篇,一切说理和论证都是为其服务的。

为了阐明中心论点,通常需要从并列的几个方面或以递进的形式来议论、说理,这时就需要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起到证明中心论的作用。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一样,都需要论据来证明。

(2)对论点的要求

①要正确、全面。论点首先要正确、全面反映作者的主张和观点。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要求。论点出现偏差或不够全面,就会使论文失去信度,也会对论述的过程产生影响。

②要鲜明、突出。论点鲜明突出有两层含义。一是论点表述必须清楚、明朗,不能含糊其辞,不能模棱两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二是论点的阐明应当集中,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做到言简意丰。

③要针对实际。论点的提出不能凭空想象,要针对实际现象、经验及做法等提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教学论文的目的性、针对性,才能对教学实践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

④要始终保持一致。论点是统摄全篇的灵魂,是论述过程中的主线。论点体现在论述的前后或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

⑤要深刻、新颖。论点的提出不能肤浅,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问题上,或是只谈些做法和体会,应该深刻揭示教学的实质和内在的规律。最好是要提出别人未提出过的见解和观点,给人以启迪。

(3)论点的位置

论点放在什么位置,没有固定的要求。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通常情况下,论点有以下几种位置:

①放在前面。论文的论点可以放在文章的前面。这样开门见山,使读者一目了然。这是最经常采用的方法。

②放在中间。论文的论点也可以放在中间的部分,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这种方法用的比较少,原因是一般情况下不易把握,可能会把论文写散,使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

③放在结尾。论文的论点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最后点出。这种安排比较适合于归纳式的论证方法,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总之,论点可以放到不同位置,可以直接提出,文题就是论点,也可以通过论述或打比方,讲故事等方式引出。有时在一篇教学论文中反复出现论点(基本论点),其目的是为了加以强调。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是论点形成和确立的基础。教师对教学的主张和观点,都是以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的,没有教育实践或没有教育教学理论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教学主张和观点。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教学理论方面的素材,是形成并确定教学论文论点的基础,也是写好教学论文的基础。

论据是论证的凭借,是保证论证充分、科学的支撑点。论证过程是解决论点与论据关系的过程,如果没有论据的支撑,论证就会苍白无力。

(1)论据的种类

论据一般包括事实论据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客观存在的事实最有说服力,最能证实论点的论据,是说明论点的有力材料和理由。任何正确的思想都是客观事实的反应。实施论据确凿可靠,可以有力地支撑论点。

事实论据包括以下几种:包括两类:一类是现实中的事实,一类是历史上的事实。概括起来:①有代表性的人证;②有代表性的物证;③典型事例;④历史资料;⑤历史事实和经验;⑥统计数据;⑦比喻性材料。

一般来说,作为普通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常见的事实论据,多指成功或失败的教学案例或教学片段(从正面或反面来证明论点);教育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

理论论据——理论论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经过实践检验,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性的观点。理论论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和言论,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著作言论等;②被证明了的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原理;③成语、警句、格言、谚语等。

(2)选择论据的要求

①选择的论据必须真实可靠;②选择的论据必须有典型性,即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共性,并准确、生动地为论点服务;③选择的论据要充分,即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充分地证明论点。④选择的论据要新颖。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立论论点或驳论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的作用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实由论据得出论点的必然性。

论证可以分为立论论证和驳论论证两种,有时也可结合起来使用。

(1)立论论证

①归纳法。归纳法是综合许多具有内在联系的个别事物的共同特点,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一种证明方式。

采取归纳法,要注意调查研究,占有大量真实、可靠的材料,深入分析,找出他们中的共同规律,据此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②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由一个总的原理出发,再引申到一些实事的解释,并从中推出个别结论的证明方式。它与归纳法正好相反。演绎法常由三个判断构成,即首先提出用来分析问题的一般原理——大前提;其次是提出所要分析的事物及其某一方面的属性——小前提;最后依据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这就是著名的三段论推理法。

③例证法。例证法是用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说明的论证方法。它是用特殊性的论据来证明普遍性的论点。论据与论点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④引证法。引证法是用事理做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引证法论据与论点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⑤类比法。类比法是从一个个别结论推出另一个个别结论,也就是说通过与类似事物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如伐木工人不磨斧子就会降低伐木效率,推理到教师不学习会降低教学工作效率)

⑥比较法。比较法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目的的方法。

⑦喻证法。喻证法是用比喻做论据,拿比喻的道理去论证比喻者(论点)道理的方法。

⑧因果论证法。因果论证法是利用因果关系进行论证的方法。

(2)驳论论证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通过大量的事实将对方的错误论点驳倒。它有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两种。

直接反驳论点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它通过直接证明对方论点的荒谬,或引用确凿的事实,或从理论上进行透彻地剖析,进而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

间接反驳可以分为归谬法和反证法两种。归谬法就是不直接反驳错误论点,而是先假定要反驳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作合乎逻辑的引申,进而得出荒谬的结果来,以驳倒对方论点的方法;反证法就是先树立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论点,并证明这个论点是正确的,然后根据排中律在同一时间、由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来说,两个矛盾判断不能都是虚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没有第三种可能,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证明自己论点是正确的反驳方法。

②反驳论据。就是要揭示对方用作论据的道理是荒谬的,或者是错误的,不能成立;用的论据的事实是片面的或虚假的。论据被驳倒,那论点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③反驳论证。即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中存在的逻辑错误,从而达到证明对方论点错误的方法。

(三)教学论文的结构

教学论文一般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剖析、论证,最后解决问题。这种撰写过程的思路就是教学论文的结构。教学论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1、引论

引论又称导论、绪论,是教学论文的开头部分。引论通常有提出问题,明确中心,引出论证等作用。引论的主要写作方法有下面几种。

(1)提出论点

有的教学论文在引论部分就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地提出教学主张和观点。这种方法往往给人以醒目的感觉,常被教师采用。

(2)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是作者根据教学论文的主要内容,一开始由问题导入正文。具有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点明宗旨的作用。

(3)点明意义

这种方法在开头先点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使读者对于这篇教学论文的主旨和用意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4)解释术语

有的教学论文为了下面论证的方便,或为了使读者更好地领会论文的论点,往往在引论部分将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术语加以解释。

(5)确立靶子

在驳论文中常常把对方的论点或主要论据在引论中列出,以便在论证过程中一一予以驳斥,直到驳倒对方的论点。

2、本论

本论又称正文,是教学论文分析和论证问题的部分。它是教学论文的主体部分。

本论中,最常见的结构方式有:

(1)并列式

并列式论证是围绕论文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例如,有位老师写了一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的论文。列举了如下几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诸多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述来看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阅读和写作;其次,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其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第三,就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实际来看,除去专业的作家等文字工作者,对于普通人来说,“听、说、读、写”的运用和能力要求要远远多于“写”的运用和能力要求。把写作教学视为语文教学显然是偏颇的。最后得出写作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并非是全部的结论。

(2)递进式

递进式论证是采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方式,最终把问题论述清楚明白的方法。后面的论述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种的例子也算是递进式)

(3)正反对比式

正反对比式论证指在正文部分层次或段落中,内容上是对比的关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深刻揭示正反两方面在性质上的区别。很多教师在撰写论文时,往往采取正反实例进行对比来说明某种观点的正确性。

3、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结尾部分。他是在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结论,起到强化、突出论点的作用。

结论常用的写作方式有:

(1)结论式结尾;(2)点题式结尾;(3)自然结束式结尾;(4)强调式结尾;(5)展望式结尾;(6)问题式结尾。

(四)教学论文的写作步骤

论文写作一般有这样五个步骤:选题---搜集资料---构思---写初稿---修改定稿

1、选题。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是关系到论文成败的关键,只要有了好的选题,整个论文的写作就等于有了一个可望成功的出发点。所以,选题这一步是非走好不可。选题的最好考虑是:(1)符合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2)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3)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4)选择自己有充分的资料的题目;(5)选择一些有争鸣的题目,写出自己有独特的见解。在撰写争鸣型论文时,要注意考虑与之争鸣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一定的影响。

2、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途径是:(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4)收集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典型事例,同时还要将材料的采集与整理“合二为一”,达到边搜集材料,边对材料进行整理。

3、构思全文。即解决布局和结构问题,虽然它因课题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因人而异。首先,要养成“先写提纲”的习惯。这对初练写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养成列提纲的好处:对写作者来说,按提纲写下来的东西,能基本达到写作文章的目的,不至于将论文写散;其次,列出提纲后,可围绕提纲的每一部分先从总体上粗略地构思出要选择的论据,等到正式动笔撰写时基本雏形已经勾勒出来了。

4、写初稿(也叫成文阶段)。一般要“一气呵成”。写作是有灵感的,有这个灵感时,才能顺着思路去写,如果断断续续写文章可能就会使你原有的灵性一闪而过,成为过眼烟云。为此,在写初稿时,要尽量一气呵成地把基本框架写完。当然,有时实在写不下去了,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等有了新的发现,或者说有了新的灵感,再接着将没有写完的文章写完。

成文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简明有亮点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常用标题用语大致有:刍议——谦辞,表示自己发表的议论;例谈——表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述某一个问题;絮语——谦辞,表示自己对某方面材料或知识所说的“罗嗦”话;摭谈——表示选择某方面的材料或只是作为自己文章的内容;面面观——表示对某方面材料的多角度地认识;漫谈——表示文章不拘形式地就某问题谈自己的体会或意见;质疑(或商榷)——表示针对某问题或者是别人的错误观点提出疑问,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新探——表示对某问题作新的探索。

上述这些标题用语也不能频繁地运用,用多了则显得落于俗套。因此,要学会对标题精装巧扮,以便达到亮化标题。

①设疑提问法。即用一个紧扣文章中心的反问句或设问句来做标题,这样既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又能让内容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如,《怎样搞好数学的概念教学》《阅读教学怎样体现“语文味”》《熟如何才能生巧》《如何培养语感的直觉性》。

②巧用修辞法。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作为标题,非常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如,《班主任要五官端正》(比喻)《对话教学,你在课堂教学还好吗》(拟人)《早行预设事,免得生成乱》(对偶)《教学教学,有教有学》(反复)。

③引用借助法。这是借用名言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术语等来为文章命名的方法。引用的恰当,问题就会显得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如,《行至水穷做课题,喜看云起品课堂》(化用诗)《稻花里说丰年》(词)《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名言)《常态课的还原》(化学术语)等。

④联想想象法。作者从某一个具体事物受到启发,进而联想到其他较为深刻的道理,或者运用想象为文章命名的方法。如《从“皮革马利翁效应”谈起》《从“冤家路‘宽’”说起》《假如我是校长》等等。

⑤对比反差法。就是用两个前后形成对比反差的词语组成标题的方法。例如,《长文如何短教》《复杂算式的简便运算》《扫一室与扫天下》等。

(2)语言,科学规范

教学论文不同于其他散文,而是带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语言讲究科学与严谨。所以,一是,要注意表述时不宜用散文化的语言。有的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语言非常优美,过分在用词上进行雕琢,形式上看语言优美,但在阐述道理上却显得不够严谨,“中看不中用”;二是,要弄清专业术语、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乱用。比如,“校本”一词,目前有“校本研修”、“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等。这些词语各有含义,有的有从属关系,一定要弄清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正确地使用。不要前文是“校本研究”,后文用“校本教研”;上一句用“校本教材”,下句用“校本课程”,这样就会造成行文表述的前后矛盾,让人如坠云雾。

有位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课改,千万别丢了“双基”》,内容很好,所选的案例是名家的教学片段,对案例的分析也十分精辟深刻。作者在文章末尾提建议时这样写道:“要正确处理课改与双基的辩证关系。”乍一看,没有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课改和双基,它们之间有辩证关系吗?辩证是指对立统一关系,课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涵盖了课程目标、实施、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改革。而双基则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属于课程目标中的一个方面。他们不是对等的,课改的内涵和外延比双基深得多,广得多。把它们作为辩证关系是不准确、不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写教学论文时,一定要仔细推敲,用词造句力求严谨规范,特别在一篇文章中,上下文用词要保持一致。

5、修改。初稿完成之后,需要反复修改,不断进行充实,使之完善。这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曾经说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从修改的方式上来看,方法很多。主要是自己修改或请语言锤炼比较好的老师帮忙修改。有时候,自己的作文反复看也看不出毛病来,这就是“当局者迷”的原因。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作文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观点审核自己的作文。”(叶圣陶)自己修改还是觉得不完美,就请别人帮助修改。

从修改的内容上来看,主要看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

四、关于教学反思

所谓“反思”,它的本意是对自身行为、思想的叩问与思考。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早在《学记·学而》中,就有“吾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反省,扪心自问一直是士人修身的自我要求。

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回溯、检验与审视、分析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后的教学思考,主要是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的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扬弃”的态度。它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还常常伴随着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的认识的理性提升的过程。正如《学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说明,教学反思其实就是关于教学的知困、释困和解困的过程。

经常撰写教学反思,用以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叶澜教授曾经指出:“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据介绍,曾经从教于北京四中的孙维刚老师从来不写教案,但是他每上完一节课,总是认真地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后的成败得失,为他的教学风格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也为他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只有经常“反思”,才会使我们的教学出现常教常新的局面。

那么,怎样撰写“教学反思”呢?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教学反思的表达采用的是叙事方式,它要求对于情境做出灵活细致的处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且,在表达这种认识的叙事中“教师即反思者”,要求尊重主观性,以第一人称的文体来叙述。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1、捕捉题材。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反思的素材就有很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原理运用的感触,以及对课程标准中教学理念运用的收获等。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原因是什么?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思考,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2)失败的教训。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不一定是完美的,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进行改进和提高。

(3)对比的差异。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在听课过程中,通过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对比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要及时把它写下来。

此外,还可以对照自己的教学,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写“教学反思”的题材。

(4)捕捉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5)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不时闪烁智慧和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体验,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反思记录,是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和养分。

(6)写“再教学设计”。一节课结束,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落实;启发是否得当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锤炼题材。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有的老师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的理论。理论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才会使我们的教育行为不至于偏离了方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褚宏启先生说:“理论水平高的人,才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东西。”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理论乃根本,乃原则,根本定,原则立,自能左右逢源,自由肆应。”(《叶圣陶集》第15卷第3页。)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学习理论以及其他知识,要善于积累,善于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否则看完后不记录,就会成为过眼云烟。

(2)认真解读他人反思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反思,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3、写教学反思的要求

(1)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特别是在题目的确定上,要标新立异。很多老师在标题确定上一律采用《某某教学反思》,这样的题目虽然没什么大的毛病,但却没有新意。例如,有位老师在撰写关于要重视课外阅读时,确定的题目是《走出壁垒天地宽》;关于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渗透人文教育时,确定的题目是《如盐入水,有味无痕》。这样的题目映入读者的眼帘时,就会怀着急切的心情往下读。

(2)案例要真。在叙事时,事例一定要真实,而且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结构多样。教学反思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从结构分析来看,一般包含以下五个基本的元素:

①“背景”(事情的起因);②“主题”(反映什么问题);③“细节”(交代特定的内容);④“结果”(交代实施的即时效果);⑤“评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只要有所得,就及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8143.html

更多阅读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就是叙述故事。教育叙事的内容主要指教师所记叙的教育事件的内容,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

如何撰写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案例?(一)教育案例的由来  案例一词由来已久,英文为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  20世纪40年代后运用至教育领域,教育案例是由案例发展、演变而来。  教育案例是一种描

音 乐 和 简 谱 知 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钢琴键盘:对于学习弹钢琴的人来说,恐怕没有比掌握钢琴的键盘更重要的了。从直观上看,钢琴的键盘是由黑色键和白色键共计88个键所组成。其中黑键36个,白键52个。黑键和白键二者的分布和排列是有规律性的。即:黑键是两个一组和三个一组。下

夫妻如何在教育孩子上达成一致? 达成一致意见 英文

民间有句俗语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这句话放在教育孩子上,就会导致大问题——夫妻教育观念不一致,给孩子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导致孩子没问题变成有问题,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二是夫妻两人不一

声明:《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为网友待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