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爱鸟苏轼
归园田居主人 点评翻译
吾①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②,众鸟巢③其上。武阳君④恶⑤杀生⑥,儿童婢仆⑦,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⑧可俯⑨而窥⑩也。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⑾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⑿,殊⒀不畏人。闾里间⒁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⒂,不忮⒃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⒄言:鸟雀巢去⒅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⒆观之,异时⒇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21)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
网上译文
我小的时候所住的书堂前面,有竹子柏树和各种花,欣欣向荣①,长满了院子,很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我的母亲)厌恶杀生,命令②小孩和家奴都不得捕捉小鸟。几年的时间,(由于没有捕捉行为)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③的低枝上,它的幼鸟可弯下腰看④。又有四五百只叫桐花凤的鸟,一 齐飞翔并栖息⑤在花木丛里。这种鸟羽毛极为罕见珍贵,而且难以驯养服从⑥,从来⑦不畏惧人。乡里人偶然见了,把这当作奇怪的事。这其实没什么,我们不凶狠并真诚地对待它们⑧,使它们信任异类⑨。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要是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被蛇、鼠、狐狸、老鹰所骚扰。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接近人,想免除这些凶恶动物的骚扰(指蛇、鼠、狐狸、老鹰)。从这件事情看,以前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牲畜⑩的作为更加残暴。残暴、苛刻的统治(11)比老虎还厉害,确实是这样的啊!
【注释】
1.吾:苏轼自称。 2.庭:院。3.巢:筑巢,名作动。4.武阳君:苏轼的母亲。5.恶:讨厌。6.杀生:虐杀小生灵。7.婢仆:泛指家奴。8.鷇:初生的小鸟。 9.俯:弯下腰。低头。 10.窥:看。11.至:极其。12.训扰:驯服顺从。13.殊:很,非常,一点儿。 14.闾里间:乡里人。15.无他:没有别的。16.忮zhì:凶狠。17.野老:乡下人。18.去:离。19.是:由此。20.异时:日后从前。21.于:比。
归园田居主人对网上译文的点评:
①“丛”不能解释为“欣欣向荣”。②“命令”是书面语,用于官方语言。③花一般都是灌木,长得低矮,鸟雀筑巢不会筑在灌木上,而是筑在乔木上。④“它的幼鸟可以弯下腰看”,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是“看”的主语是鸟;一种“看”的主体是人。因此这句话有歧义。又,人要“弯下腰”看巢中的幼鸟,这巢也太低了吧。⑤翔集:众鸟飞翔而后群集于一处。⑥原句是“能”,不是“难”。“服从”有听人指挥的意思。⑦“殊”是表示程度的,而“从来”是表示时间的。⑧“诚”不能解释“真诚”,因为苏轼一家只是不骚扰鸟雀,谈不上“真诚”。⑨“信”不是做使动用法。句中的“于”是介词,做使动用法的动词后面不会跟着“于”字。从理论上说,“于异类”是一个介词结构,介词结构是不能充当宾语的,因此动词后面有介词结构,当然不会是使动用法,也不会是意动用法。又,“使它们信任异类”,“它们”当然是指鸟,那么“异类”就是指人了。错了。“异类”是指鸟。⑩蛇鼠之类的牲畜:牲畜是指人豢养的牛、马、羊、猪之类的动物。(11)苛政的“政”不是指统治,而是指指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猛,凶猛。
归园田居主人的翻译:
我小时候住的书房前,有翠竹苍柏和各种花,一丛一丛地,满院子都是,很多鸟在树上筑巢。我的母亲不愿意杀生,吩咐小孩和婢女家仆都不得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鸟雀们都将巢筑在低矮的花木丛上,人低头就可以看到巢中的幼鸟。又有四五只桐花凤,每天在花木丛中飞来飞去,栖息在花木上。这种鸟羽毛极为珍贵罕见,而且能被人驯养,一点儿不怕人。邻里偶尔看见院子里有这么多鸟,感到很奇怪。此中没有别的原因,是我们不凶狠地对待它们,得到了它们的信任。乡下有老人说,要是鸟雀的巢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小鸟就会受到蛇、鼠、狐狸、老鹰的侵扰。人既然不杀鸟,那么鸟雀自然亲近人,想免除那些蛇鼠等动物的侵扰。由此看来,以前鸟雀不敢接近人,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更凶猛。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比老虎更凶猛,确实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