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子彩画小找头旋花纹饰的变化(河豚毒)
旋子彩画在明、清两代建筑中应该用广泛,做法多样,等级分明。旋子彩画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找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瓣。旋子的旋瓣是由一些圆形相切的线条构成的有规则的几何图案,中间的花芯叫做旋眼,整 个旋子就像围绕花芯开放的花瓣。1934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一书中,把这类具有旋涡状花纹的彩画首次称为“旋子彩画”,统一了这类彩画名称。
旋子彩画造型出现的时间尚无确切定论,目前发现的在建筑木结构上画的旋子彩画最早的遗迹为元代,明代旋子彩画继承并发展了元代做法,在明代早、中期已经规范化,到了明代中晚期,旋子彩画纹饰方面有了细微的变化,一直延续到清代早期,到了清代中晚期,旋子彩画趋向简化。
找头也通“藻头”,是旋子彩画中重要的部位,绘于画面的两端,左右对称,主体纹饰以小找头旋花、盒子为主。根据建筑开间尺寸的长短,小找头纹饰有多种变化组合。
一、常见纹饰画法:
1、极短构件:有些建筑构件极短,如碑亭、钟鼓楼的稍间、月梁等部位,宽度很窄,很难画出较多纹饰,该情况下一般不绘找头,绘单纹饰盒子、整旋花、方心、楞线等。
2、极短构件:若比上述1的极短构件略长一些的部位,在方心、楞线、岔口线之外绘1/4旋花找头。
3、极短构件:若比上述3的极短构件再略长一些的部位,在方心、楞线、岔口线之外绘单路旋瓣找头
4、极短构件:若比上述4的极短构件再略长一些的部位,绘金道观找头
5、较短构件:若比上述5的极短构件再略长一些的部位,绘双路旋瓣找头
6、双金道观:
双金道观做法的清代实物未曾见,据蒋广全先生叙述为刘醒民先生于《中国建筑彩画图案》所创造出的样式。
7、短构件:绘勾丝咬找头
8、短构件:绘喜相逢找头
9、中等长度构件:绘一整两破旋花找头
10、中等长度构件:绘一整两破加一路旋花找头
11、中等长度构件:绘一整两破加金道观找头
12、中等长度构件:绘一整两破加两路旋花找头
13、中等长度构件:绘一整两破加双金道观找头
14、中等长度构件:绘一整两破加三路旋花找头
15、较长构件:绘一整两破加勾丝咬找头
16、较长构件:绘一整两破加喜相逢找头
17、超长构件:
超长构件绘两整四破,更长的构件,在两整四破的基础上加一路、金道观、勾丝咬等构图纹饰,如两整四破加喜相逢、三整六破等。
二、特殊纹饰画法:
明清官式旋子彩画找头的画法丰富多样,灵活多变,除了常见画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实例。
1、锦纹、一整两破加锦纹找头
2、喜相逢加勾丝咬找头
3、勾丝咬加两路
4、、喜相逢加两路
5、勾丝咬勾在一整两破纹饰外面
6、一整两破加勾丝咬外面加喜相逢
一般情况下,高大的大门类建筑所用构件尺度不一,会出现多种形式的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