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斜面和反斜面工事,捎带点志愿军的坑道战 反斜面战术

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斜面的正反是相对于敌人来说。就拿敌对双方控制的高地来说,朝向对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为反斜面。以山顶为定点两面都能看到的山顶轮廓就叫棱线。


其实反斜面阵地不是TG的发明,1944年6月4日—7月1日的松山战役,准备已久的日军不足千人的防守,就给了国民党远征军狠狠的教训,百度记载:“火网编成:主堡内有重机枪,子堡及侧射堡内有轻机枪,交通壕内有步枪、枪榴弹、掷弹筒,主堡后有迫击炮。近距离用冲锋枪、手榴弹。使用各种直射、曲射兵器,在阵地前编成浓密火网。接近堡垒是非常困难的。障碍物及附属设施:阵地前有铁丝网1~3道,鹿砦1~2道,敷设地雷及陷阱。阵地内附设有水管及照明设备。防守松山的日军,利用地形,有计划的编成阵地,利用高大木材,构筑坚固工事。使各个据点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其强固程度,相当于钢筋水泥之永久工事。”

最后的战斗结果“松山战役从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先后10个团2万人,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含失踪5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战役中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

所以可以看到,在有所准备,意志坚定的防守者面前,反斜面阵地结合坑道战术,是可以造成进攻者重大伤亡的。
(当然TG系的一直吐槽国军,认为同样的战斗TG部队来打效率相对会更高……)

坑道刚一出现,数量很少,但却 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对抗美军猛烈火力的优越性。比如1951年10月,志愿军64军的1个连就凭借一条简陋的贯通式马蹄形坑道,在一天之内总共击退了美军在猛烈火力掩护下的21次进攻,而且自己仅伤亡21人。

1952年5月,志愿军各军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线防御阵地的全部坑道工事,到1952年8月,连二线防御阵地都已基本完成了坑道工事的修筑。反斜面坑道工事利用山体的遮掩,美军当面的所有直射火力就都成了摆设,曲射火力也存在很多死角,压制效果有限。

当然反斜面阵地不是无懈可击的,要害在于对棱线的控制,谁占领棱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果敌人占领了棱线就可以修正自己的火力,一个点一个点的把你的火力点敲掉,让你处于仰攻状态,面对高高在上的火力,毫无还手之力。  

当志愿军棱线丢失的时候,美军会以极快的速度全力扑上,使反斜面坑道里的志愿军来不及预警来不及展开兵力占领阵地,直接被堵在坑道里。美军然后就调上无后座力炮、重机枪等直射火力,压制后山志愿军的阵地,最后肃清前山坑道里的志愿军部队。(这个阶段志愿军吃的所有的亏,最后都还给了印度人……)

但是总的来说,坑道战其实是一种“无奈战术”,是我们在火力不如对方又不能放弃阵地的一种变通办法,我们说“没有增援的防守不过是慢性自杀”。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除了英雄们的坚守,还有后方总部的不断补给。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远远超过坑道部队的伤亡率。在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大量的物资也因此损失在路上,送进坑道的微乎其微。为此15军政治部专门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要知道在战役进行时,即使是一线部队,包括黄继光等烈士也都是先报功,一律等战役结束再行评定。因此这个二等功完全称得上是重赏。

所以在朝鲜挨完美国炸逼的炮弹之后,秉承着苏联大炮兵战略的思想,中国兔子就此跳入了火炮党的大坑,并且在对越反击战中,让猴子欲生欲死了一回……

PS:解放军炮打金门,秃子被炸习惯了,躲在反斜面没当回事,结果一批炮弹鬼使神差的(据说是被风吹的)失去了飞行的弹道,过了棱线就掉了下来,把秃子炸得死去活来伤亡惨重


关于反斜面和反斜面工事,捎带点志愿军的坑道战 反斜面战术

黑色是正常弹道,红色是当时的弹道……

这一切是炮弹的“沦丧”还是弹道的“扭曲”是炮手的“凶残”还是海风的“黑幕”,现在的我们都不得而知了,但是兔子的凶残,让秃子知道,跟对岸那个带主角BUFF的挂逼玩硬的,是没啥前途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968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喜辽妥、喜疗疤和喜辽复,傻傻分不清楚? 喜辽妥和喜辽复

原文地址:喜辽妥、喜疗疤和喜辽复,傻傻分不清楚?作者:johome关于去印淡疤,比较多想到的还是喜疗疤和喜辽复吧,毕竟是相对好买的牌子,达人也相继介绍过,但很多人越看得这类文多,越被搞蒙搞糊涂了,尤其是国内还有个喜辽妥,到底它们是一个东西吗,怎

声明:《关于反斜面和反斜面工事,捎带点志愿军的坑道战 反斜面战术》为网友明月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