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代的仇恨美学重看老电影之《海霞》 革命战争老电影大全


1975年上映的《海霞》,让我们小镇处于青春期的大孩子们全体看得如痴如醉,很多人前前后后看了六七遍,因为女主角吴海燕在当时民间誉为中国第一美女。以现在眼光来来,女主角不仅漂亮,而且性感。难怪当时江青看了很不满意,认为其罪状之一就是女主角不像个女民兵。

当时我还是儿童,青春期还潜伏着,只会看故事,不会看明星。女主角怎么个漂亮 法,一点都弄不明白,倒是对大孩子们议论电影的时候,脸上挂着的坏坏的笑,至今印象深刻。

重看的时候,才发现里面明星如云,小海霞竟然是蔡明演的,看了后,怎么都无法把那个聪明纯朴的渔家小姑娘与现在的蔡明联系起来。本来她有可能成为一个颇有成就的艺术家,没想到几十年下来,竟然沦落为一个二流的小品演员。

与六、七十年代的大多数电影一样,《海霞》渲染了仇恨。海霞正是因为从小经历了在“万恶的旧社会”被敌人逼得家破人亡的悲剧,又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所以才有那么高的觉悟和革命警惕性,在特务刘阿太一出现的时候,就先知先觉地保持了警惕,并且有如神助地判断出发报机就藏在断腿里。

小时候认为特务把发报机藏在断腿里,是这部电影最有趣的情节,并且从此认为凡断腿的人,都有国民党特务的嫌疑。恰好当地就有一个断腿的中年人,两只小腿都截掉了,坐在轮椅上,可惜他是个志愿军,在朝鲜把腿冻掉的。纵然如此,我们这些立功心切的小孩还是趁他从轮椅上起来、站在供销社的柜台前买东西的时候,悄悄把他的裤腿往上面撩起(反正他根本觉察不到),检查他的假腿里有没有藏有发报机——万一他投降了美国鬼子,当了特务呢?

单从电影来看,海霞的仇恨是有道理的。他的父母被渔霸陈占鳌剥削,陈占鳌用一杆灌了水银的空心秤,收鱼的时候,100斤称出84斤,而卖给渔民薯干时,84斤称成100斤。后来陈占鳌为了报复揭穿秤里的秘密并带头闹事的李八十四和刘大伯,勾结海匪杀害了二人,还烧了刘大伯家的房子,把刘大伯的妻儿烧死,并且逼死了海霞的母亲。这个陈占鳌真是穷凶极恶,坏得不可思议,坏得没有逻辑。但是他为什么会这么坏,影片里没有交代,也用不着交代,他的身份就决定了他就有这么坏。今天看来,这个连小孩子在海边偶然抓到的鱼都要抢的人,简直就是变态,但当时的电影里却是坏人的常态。

六、七十年代,凡是地主、士绅、有钱人,都是坏人,没道理可讲的,所以,对他们的仇恨也是没道理可讲的。但是,这种仇恨一定要上升到一个高度,也就是阶级仇、民族恨的高度,这样,仇恨便能转化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成为一切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觉悟的标志和行动的起点。

六、七十年代有一首《打靶歌》是这样唱的:

走向打靶场,高唱打靶歌
豪情壮志震山河
子弹是战士的铁拳头
钢枪是战士的粗格膊
阶级仇,压枪膛
民族恨,喷怒火

瞄的准来打的狠那
一枪消灭一个侵略者

消灭侵略者
革命时代的仇恨美学(重看老电影之《海霞》) 革命战争老电影大全

“阶级仇,压枪膛;民族恨,喷怒火”。这首歌明确地表示,打靶不仅是一种军事训练,而且是一种仇恨训练,一种革命政治道德的教化过程。

仇恨,并牢记和保持仇恨是高尚的革命道德,相反,不仇恨或者忘记仇恨就是不道德的。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法国大革命时代,一些普通民众热衷于屠杀当地贵族全家老幼,并提着他们的头颅到革命政府请功。其实大革命前,民众与贵族间就跟乡亲和邻居一样,并没有仇恨的,而现在,他们杀害贵族,目的是表达自己其实是仇恨的,在他们看来,这样做,是最符合道德的。

电影里的海霞不仅自己“不忘阶级苦”,而且反复提醒他人“牢记血泪仇”,在当时的政治教条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保卫现有制度的自觉性。因此,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完美地表现了革命时代的仇恨美学。

海霞从小命运多舛,她一生下来,就被父亲放进木盆,丢进了大海里。重看之前,对这部电影记忆最深的就是这一情节。当刘大伯提着礼品来贺喜的时候,却没看到婴儿。海霞的父亲李八十四——这个用名字来牢记仇恨的人,说了一句“养不活呀”,这里从海时传来啼哭,刘大伯勇猛地扑向大海,在海浪中救回了婴儿,并给她取名为“海霞”。

这是电影的序幕。当时看起来惊心动魄,所以记忆犹深。小时候认为那一句“养不活呀”,揭露了万恶的旧社会人民的悲惨命运。其实电影也是这个意思。作为正喻风格的电影,这个道理是不容置疑的。但重看的时候,我却觉得李八十四弃婴(其实差不多就是溺婴)理由是不充足的。

从电影中看到,海霞一家仅管贫穷,但父母正值壮年,也还健康,家里也没有其他多余成员;打渔多少有点收入,海边贝类藻类也还丰富,断没有唯一的孩子都养不活的道理;何况即使养不活,还有刘大伯之类的朋友可以求助,“天下穷人是一家”。现在海霞的父母既没有面临性命不保的困难,也没有身处求助无门的绝境,怎么一句“养不活呀”,就把孩子丢到海里了呢?更何况即使一切办法都没有,也可以卖掉或者送人,好歹留下一条性命,卖不掉、送不脱再说嘛。

自己活着不容易,就不容许孩子活下去,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李八十四的行为是极其自私,极其不道德的。但是,当时我所在的小镇,我没有听到任何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怀疑李八十四的行为不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万恶的旧社会穷人被逼得儿女都养不活”,这个教条是不允许怀疑的,英雄人物海霞也不允许有一个不道德的父亲。电影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这个情节把观众带入仇恨的情绪中,这样,海霞被弃的道德责任就成功地推给了以陈占鳌为代表的“万恶的旧社会”,李八十四身上就只剩下了干干净净的仇恨。而仇恨,就是道德本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9711.html

更多阅读

我美好的漫画时代之《小甜甜》 媳妇的美好时代

我的启蒙漫画有两部:《小甜甜》和《尼罗河的女儿》。容许我这么回忆,永远都吹着微风的山坡上,无边无际的小小花朵还有风笛的声音。铺天盖地的蝴蝶结、格子的蓬蓬裙,不会改变的双辫发型,嘴巴开得咧到眼睛的笑容。绝对不是要打击小甜甜,反而

再看韩剧经典《人鱼小姐》 类似人鱼小姐的韩剧

再看韩剧《人鱼小姐》经典就是经典,韩剧《人鱼小姐》是2002年的作品,在前我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转播和几元一张的碟片已看过二遍。云南归来,从柜里翻出来再次“扫描”,看了头几集后欲罢不能,竟连着看了一个多星期,今天上午看最后的第124集,看

舞蹈《海那边》——来自家的呼唤 来自泥土的呼唤简谱

舞蹈《海那边》——来自家的呼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看3.24期《变形计》 麻辣变形计24预告

如果我看到好看的节目和故事,就会和小W同学一起分享。前段时间我看了3.24期的《变形计》,为主人公的故事深深打动。就推荐他在网络上看一次。其实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主人公,我发现,改变的难度越大,故事就越精彩。但我一边看,一边为节目的

看纪录片学单词 之《等待超人》 设计超人 纪录片

【看纪录片学单词】之《等待超人》新东方许泽传 2013.10影片看点:该片讲述了美国公立教育体制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学是辍学工厂,为什么再差的老师都不会被开除,为什么普通家庭的孩子需要通过摇号才能进入好的学校,即使

声明:《革命时代的仇恨美学重看老电影之《海霞》 革命战争老电影大全》为网友感情早已陌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