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
熊梅 卜庆刚
[摘 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组合、优化统整。通过“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小组教学、“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集体教学,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
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教学,既是对我国古代优秀的因材施教思想的弘扬与发展,又是对班级授课制单一的集体教学弊端的超越与创新。她是在当下班级授课制背景下,改变传统单一的集体教学导致的划一性教学的弊端,有效地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三种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充分发展。几年来,通过实践研究的探索,我们逐步总结和疏理出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特征和实施策略。
一、 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特征
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就其内涵而言,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在弹性开放的时空环境中,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介与手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多种组织形式建立起多向互动的作用方式、结构与程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组织形式的多样互补性
班级授课制作为现代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既有其提高教学效率、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班集体教育、系统传授知识和教学管理的优势,也存在着束缚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个性发展的弊端。因此,为改善班级授课制划一性教学的弊端,实施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价值取向的个性化教学,就要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有效地将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互补,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又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实施个性化教学,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优化“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这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也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的前提,没有学生充分的独立自主的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小组交流和研讨,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思想观点和个性差异,小组学习是“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过程;没有充分的小组交流也就不能有“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全班交流。因此说,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全班教学多样化的优势互补。
(二)师生关系的交往互动性
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划一性教学,在师生关系上主要体现了“教师中心”,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使教师高效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而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实施的个性化教学,师生关系不是二元对立的“教师中心”或者“学生中心”,而是主体间性的交往互动性,而且贯穿于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之中。无论是在“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中,还是在“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小组教学中,还是在“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全班教学中,师生主体间都始终处在多向的交往互动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其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学生又要充分展现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根据自己的兴趣、基础、能力展开充分的、自主的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此说,个性化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独立自主的个别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而教师的组织指导又需要充分的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多样化的指导。
(三)时空环境的弹性开放性
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师生的教学活动时间倡导灵活弹性化。课堂时间的管理体现了弹性化的特点,一是每堂课时间不拘泥于40分钟固定化的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学科、活动、学段等的差异,可以按照60分钟或者80分钟来合理、弹性地安排。二是就每堂课40分钟来说,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时间安排,从效益观的角度来说,第一环节的“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时间建议10分钟左右,第二环节的“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小组教学时间建议15分钟,第三环节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集体教学时间建议15分钟。当然,还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弹性灵活地分配各个阶段的教学时间。三是在每个环节的时间要求上来讲,虽然有统一的时间要求,但是一般都是从建议的角度提出,要考虑每个学生学习时间速度的快慢,灵活弹性的掌控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且,在教与学时间的分配上,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好教师与学生的时间,一方面要控制和减少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而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独立自主、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教学时间,以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空间环境的多元开放性,就是根据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集体教学的需要,为师生提供多元开放的空间环境和设施设备,学生课桌椅的摆放形式可以是马蹄型的、圆型的,也可以是模块型的和辩论型的。
(四)教学资源和媒体的多样综合性
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划一性教学,教学资源更多体现的是为教师提供的教材、教具、教学设施、教学媒体和手段,而缺乏为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综合性的学习资源、学习用具和信息技术平台。
而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实施的个性化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研发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的个别化、个性化学习。在实施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就需要研发各种学习卡片、学习指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媒体指导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和多样化、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因此,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能够有效地推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二、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效实施
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如何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统整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地推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了课堂教学流程一般按照“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全班教学”的过程而展开。在这样的流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师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多向交流的互动形式与组合方式,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环节发挥了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下面以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为线索,具体阐述它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阶段、“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小组教学阶段、“师生交流·教学相长”的全班教学阶段的各环节阶段特点和实施策略。
(一)“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阶段
“因学而导·独立自主”的个别教学阶段,是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指教师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学习,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学习任务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自主进行问题解决的个别学习。个别教学阶段的互动核心是强调“生本”之间的对话,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方式围绕着学习任务而展开独立自主的个别学习。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中,是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化、个性化的过程,它是进行下一阶段环节小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环节中需要重点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要“尊重个性·因学而导”
在个别学习阶段,教师的活动围绕学生、文本展开。教师要围绕学习的文本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应的观察和个别指导。
(1)研究学习起点及类型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是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学习之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学习速度等方面的差异,充分研究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学情基础,了解学生在同一时间点上学习水平、学习类型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如此做的目的是为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多样化学习目标和任务,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做到因学而导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前测卡”(如图所示)、访谈、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2)提供学习任务及资源
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学习中,要改变传统的口头传授的教学方式,而需要为学生提供比较清晰的学习指南,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学习。也就是说学习指南与学习卡片是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最有效的载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时,要有效地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详细地设计成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指南。比如: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够利用体积公式求体积。教师设计的任务是:你能通过计算来求出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
学习指南(如图所示)就是规定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学习程序、学习时间长短、学习提示的指导性纲领。学习指南可以用PPT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教师除了提供学习指南外,还要提供学生在学习指南指导下可以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最主要的学习资源——学习卡片。学习卡片与学习任务相互配合使用,学生依托各种学习卡片完成学习任务。
(3)进行相应的观察指导
学生开始个别学习后,教师不能进行文本的讲解,而是观察课堂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水平,特别是优等生、差生的学习进度,在观察的基础上掌握全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教师要给足学生个别学习的时间。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等方面上的差异,面对同一学习任务或者自主选择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更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提供弹性化的时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传统的集体教学时间,主要体现的是教师主导的“讲”的时间,而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学”的时间,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也难以体现对每个学生教育的公平。
2. 学生要“独立自主·个别学习”
在本阶段,每一个学生要做的就是相互之间不进行交流,独立自主地围绕学习文本、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解决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在这一个阶段,学生需要做到如下两点。
(1)全体学生全程参与
个别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无论其学习的品质和深度如何,只要其答案是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出来的,哪怕只想出了一点点,教师及时地启发孩子,这些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是个性地得到发展。
(2)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个性化教学所追求、强调的不是谁学得快,学得好,而是强调学习的充实感。个性化教学强调过程性的学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思考关键的问题,对于核心目标、核心概念、核心内容有一定体验,以不断积累思维的经验、积累体验的经验,获得基本体验,积累基本经验。另外,围绕同一主题所展开的充分的个别学习,可以引出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异质的思考。
个别学习,绝对不是传统的划一性教学中那样,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后,让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让学生在纸上写出答案。这样的学习看似让学生独立完成,实则已经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权利。别人已经把答案公布于众了,没有独立思考的必要了,更多的是把答案写上。教师要给出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
(二)“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小组教学阶段
“生生交流·共享差异”的小组学习,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小团体的自主性学习。在这里所指出的小组学习,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基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它是一个比合作学习更为宽泛一些的概念。
此阶段学习的主体仍然是每一个学生个体,但学习更加强调的是“生-生对话”。此时的学生个体依据一定的规则组成不同的异质化的小组。在小组内,每个个体根据自己个别学习的学习成果,在组内进行不同学习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这种交流可以是观点性的分享,也可以是基于个别学习的学习成果,继续深入一步完成教师进一步给出的学习任务。而此时的教师,要着手组建小组,要安排小组学习任务,要游走于各个小组之间,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给出学习任务,特别是优等生、差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性地进行跟踪和诊断。
小组学习组织形式的成功实践,可以将个别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换,交流思想,矫正错误,争论有效方法,互相评价;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任务或完成课题,此时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成为他们互相合作的条件,通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切磋意见,小组中每一个人都可以主动地、积极地获得知识,获得最大的进步。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其中所蕴含的互助、合作、帮扶,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可以促使交往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交流、协商、配合行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在小组这一组织形式中,重点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要“精细组织·搭建平台”
具体而言,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以下的框架内展开小组学习活动,教师要重点做好组织小组构建的工作,从而使学生实施异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