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读了这个上海最后的贵族女子,感受她的婉约、精致、优雅、克制、忍耐、宽容......很是欣赏,同时也特别羡慕那时女孩接受中西女塾的教育(现代女性缺失这项教育)。培养她们出众的气质和淑女风范。今引用文字、图片翻拍来与朋友们分享:
老上海都知道,她是被人们称为“上海的金枝玉叶”、旧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郭标的女儿---四小姐郭婉莹。她的英文名字叫Daisy(黛西),而先施公司(上海首家百货公司)是婉莹妈妈家族——马家的产业),郭家的女子有着家族遗传的美貌,姐妹几个都是受人追捧的美女。三姐安慈凭着来自家族的美丽与优雅和从新式学校里学来的先进文化获得了众人的肯定,荣获“上海小姐”称号。中西女塾的教育给了婉莹出众的气质和淑女的修养,曾做过宋美龄婚礼的女傧相。婉莹也是老上海贵族家里那种“英文比中文好”的教会学校的学生出身。
25岁的婉莹在取得燕京大学毕业证书后,带着一定要嫁一个和自己谈得来、有趣的男子的梦想,嫁给了清华大学毕业的极其有趣、风流倜傥的吴毓骧。他是福州林则徐家的后代,书香门第之人,虽雅致却不实用。婉莹爱上的确实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丈夫,且是一个无法满足过居家生活的男子,丈夫常常去玩牌到深夜回家,这是一个不会对你负起全部责任的丈夫。最后,郭婉莹婚姻生活里的那堵青砖墙,终于很没诗意地被挖了出来。在四十年代的一个晚上,郭婉莹由吴毓骧在清华大学留美预备部时代的同学陪着,到一个年轻风流的寡妇家里,一个人走到门前敲门。一个女人开了门,婉莹非常克制地轻声说了一句话:“我来找我的丈夫,叫他跟我回家.”。回到家里,这件事就和没发生一样,到老也没再提起过一句。而他的丈夫,从此再也没去见过那个女人。
她从来没对人说过这事,没有说明,没有抱怨,没有揭露。这是因为婉莹的体贴,旧式女子的宽容,或者说,她明白自己选了这么一个永远新鲜的丈夫,就要拿出风筝线的勇敢。
在这样一个男人面前,她依旧在每一个早晨给自己的丈夫做着可口的早餐,就像新婚的早晨一样,照顾丈夫吃完早餐,给他家的温暖和女人的柔软。她依旧学着一些新鲜的玩意,用煤球丝和铁丝烤出鲜黄酥脆的土司,用铝锅和供应面粉做出有圣彼得风味的蛋糕。
这就是大家闺秀: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非常的克制,沉的住气。这是一种自信,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定力和修养。
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文革”家产被没收、丧偶(丈夫被关进监狱并死在那里,她回忆:高大倜傥的丈夫去世时就像“一只插在筷子上的苹果”,他看上去好像饿死的一样”。)、劳改、受人羞辱打骂(口水、扫把袭击等)、洗厕所、一贫如洗……但三十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她依然美丽、优雅、乐观,始终保持着自尊和骄傲。她一生的经历令人惊奇,令人不禁重新思考: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究竟是如何造就?
文革结束后在海外的郭家亲属、世交,纷纷要她离开中国,她婉拒了,独自住上海,以退休金和家庭英文老师的授课费生活,且保留着喝下午茶的习惯。生活朴素,却十分精致。这辈子,不管生活给与了她什么,她都会坦然接受。八十多岁的婉莹坚持一个人独立的生活,她以精致的妆容见人,安详、体面,干净,直到她九十岁离世的最后时刻仍旧很优雅。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这幅挽联传达着亲友们对这位始终优雅美丽的郭家四小姐的高度评价。
大家闺秀的品质就是:克制/客气/忍耐/奉献。
大家闺秀的风度: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
不抱怨的女人,岁月会留下美好。
父亲郭标、郭家兄妹离开悉尼前合影(郭家在悉尼有宅子,应该算几个兄妹的出生地)大姐后中、哥哥、三姐安慈、婉莹左一、弟弟
20世纪30年代永安公司:
20世纪30年代先施公司:
婉莹做宋美龄婚礼的女傧相(左一):
中西女塾宿舍里的客厅:里面陈设都是学生从家中搬来的,在这里,她们学习怎样做客厅的女主人,让自己得体、风趣、懂得照顾客厅的每个人,这是学校提倡的“标准女人”。(很羡慕那时女孩接受中西女塾的教育,现代女人缺了这门课)
中西女塾的五好友合影,做伴度过青春岁月,解放后只有后排中间一位与黛西留在中国:
这张郭家花园的合家欢,一个富裕家庭的最好注释:
美丽新娘婉莹和一表人才的新郎吴毓骧:
一个优雅高贵的中年美妇:
1951年在朋友家周末聚会:左一为婉莹帅气的丈夫吴毓骧
五十年代郭家最后一张全家欢合影,此后再也没有团聚过:
有时候,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了的。而且很可能,富裕的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而不是苦难贫穷的生活。当生活的苦难与变故,就那么猝不及防的发生时,不由令人会想起这单纯明亮的童年。也许正是童年的光芒照耀了郭婉莹的一生,在苦难面前也能雍容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