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涛,君合律师事务所无限合伙人。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从1998起连续多年被亚洲-太平洋法律杂志评为“亚洲年度优秀律师”。2005年当选为第七届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律协外事委员会主任。
女律师一向以自己特有的干练、聪慧,成为律师行业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北京,女律师已占律师队伍的30%,成为了推动社会法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第一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的无限合伙人,白涛更是女律师中的佼佼者。她干练而典雅、敏锐又不失谦和,在她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女律师的智慧、优雅、力量。这是白涛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同时,白涛也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她自己:我是个认真的女人,也是个知足的女人。而在倾听她讲述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后,透过她那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一个更立体的白涛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客户面前,她是称职、敬业的律师;家人眼里,她是孝敬尽责的女儿、妻子和母亲;行业管理岗位上,她是视野宽广的律协外事工作领导者。
记得当时年纪小
白涛出生在北京。这也许是她走向日后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北京不仅只作为一个地名,仅仅表达一个空间概念,它既积淀了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激荡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豪情,对白涛来说,生于斯长于斯,使得她得以兼备人文关怀精神和政经敏感意识。
从童年时代起,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人文环境就深深影响了白涛。就在我们外地孩子听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读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文,看着“人民大会堂”的图片,脑海中想象北京城的伟大壮景时,白涛已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美好而又愉快的童年,在居住的四合院、走过的老胡同、漫步的小桥、轻舟荡漾的北海、百看不厌的动物园……到处留下了她的足迹。
白涛的童年生活很简单,也很快乐。1965年的春天,在白涛父母的记忆中应该是既兴奋又忧虑的,兴奋的是她们期盼已久的的孩子终于呱呱落地了,忧虑的是由于下放,他们被分隔在北京的城南和城北,只能一周才能见上一次面,根本就无法照料好自己的女儿。迫于此,白涛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在一户人家。尽管这是个普通的家庭,家庭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养父母的开明和豁达,关爱和呵护,让白涛从小就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尤其是养父母家中还有三个岁数相差不到5岁的哥哥,他们更是把她当成宝一样,倍加呵护。从白涛5岁开始上学到她11岁回到父母身边,哥哥们就是白涛的保护神,伴她上学,带她玩耍。“那时我年龄是班上最小的,个性有点像男孩,什么都不怕,淘气,捣乱的事儿做了不少,甚至有时还被请家长,好在有哥哥们帮助解决。当时自己就像个疯丫头,整个巷子的左邻右舍没有不知道白家小孩的。”白涛说到这儿时,挺不好意思地笑了。
自由宽松的生活氛围使白涛在孩提时代得以无拘无束地成长,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知识分子出身的父母极其重视对女儿早期智力的开发和文学兴趣的培养,他们不同于一般父母采用严厉的管教方式,而是给了女儿独立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展示个性的机会。白涛从出世起就成为企盼关注的对象,她的成长与进步给家人带来了某种惊奇感:她的智力、理解力远远超过同龄伙伴。聪颖、好学、兴趣广泛的天性很早就开始显露:7——8岁时,几乎没有受过正规音乐培训的白涛,居然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唱歌水平,经过层层筛选,闯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考试的最后一关,而最后的失利仅仅是因为被录取的孩子们都是出身于音乐世家。也许整个事件的结果并不是她自己所能控制的,但白涛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快乐。“当时的我傻乎乎的,根本就不怕监考官,他们让我又唱又跳,我就毫无顾忌地又唱又跳”。
幻想是儿童感知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种认识方式,也代表儿童想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天性好动的白涛也有安静的时候,她主要的兴趣是通过读书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童年时代书本给她揭示的世界,远比可以眼见的现实世界更神奇。她是那么的喜爱看书,当时除了学校的课本外,白涛还看了许多有意义的小人书,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大学》、《在人间》,有时她也沉醉在童话的世界里,幻想着自己就是童话故事中的各色人物,因为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给了她无限的想象空间。妈妈精心保留下来的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杂志,充实着她的生活,丰富着她的头脑。当然,白涛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深深地知道父母的辛苦。因此,生活上她完全独立自主,学习上也格外自觉认真。白涛出生的1965年正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候,那时学校的学生也特别多,白涛读书的学校从初一到初三都有平均十几个同类班。班多,人杂,学生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但白涛的成绩在全年级始终名列前茅。这也给养育她的两个家庭都带来了快乐和自豪。现在来看,当时两个家庭的关爱给了白涛比其他的孩子更多的自由,更给了她早于其他孩子的人生历练和感悟,她在享有其他孩子一样的轻松愉快的生活的同时,更深地体会到了来自不同家庭亲人的浓浓亲情。
可以说,灿烂的童年为白涛奠定了较高的人生起点,快乐的生活造就了白涛健康的心理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少女的梦
高中时代的白涛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任性、顽皮,她开始用功学习知识,并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才情的人。幸运的是白涛遇到了一些十分优秀的老师。这是一批因受“文革”的影响,而被下放到基层的名牌大学教授。在白涛就读的北京第十五中学,他们尽心尽职地教育学生,他们渊博的才学和广博的心胸带给了学生们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人格修养。在众多的学科中,白涛最喜欢的是历史课,历史老师贯穿古今中外的教育方式,让许多学生期盼着听他讲课,白涛从历史书的叙述和老师精彩的讲解中,她熟悉了人类历史上许多可以为鉴的人与事,对她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尽情汲取知识的同时,白涛也用心地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像老师一样有知识的知识女性,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笔和声音展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此,她用心地学习,刻苦地钻研,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最让白涛引以为荣的是她的英语成绩,凭借天资和刻苦努力,她的英语成绩在同届学生中名列前茅并得到老师充分的认可,老师多次让她在课堂上讲评试卷。当我们问到白涛她学习英语的方法时,她笑说:“学好英语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兴趣。当时,我对英语有非常大的兴趣,花费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那时学校所学的英语本身比较简单,我就千方百计地多看课外英文书籍,像《英语九百句》,灵格风,还有一些英文的原著等。但那时英语方面的书很少,自己能读到的英语书也很有限,我很羡慕现在的学生,他们能看的书太多了。”
16岁,花季开始的年龄,白涛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挑战:确定自己的大学志愿。当然,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成绩问题,而是她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矛盾,初中时期的白涛一直就有个梦想,长大后做一个新闻工作者,她从小就喜爱文学,作文写得好,憧憬新闻专业,并为此看了许多关于新闻方面的书籍;但是,高中的她一个新的目标是考上中国顶尖的北京大学,接受北大人文巨匠的熏陶,在高考前“只要是北大,就上”是影响她的一个强烈的想法。但是,当时的北京大学并没有开设新闻专业。对于16岁的白涛而言,她开始认识到人生很多事情难以兼得的,抉择是痛苦的,但只要选择了,就必须果敢而坚决的去做。面对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艰难而具有决定性的抉择,最终,白涛勇敢地选择了北大,放弃了她向往多年的新闻专业,那北大什么专业可以成为她实现未来理想的平台呢?考虑到自己英文底子比较好,再加上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先生恰巧是北大国际法的老师,为白涛介绍了国际法专业的一些发展方向,白涛将北大国际法专业定为了自己的首选目标。虽然在参加高考的同学中,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她却以全法律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稳健地跨入了北大——这所有着厚重历史感的高等学府。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为了给自己曾经的梦想一个历史的见证,白涛将中国当时最好的新闻专业学校——复旦大学新闻系放在了自己报考的第二志愿。那时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