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禅宗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突然想到,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层次的高低之分。而先前,却总是认为后者显然比前者高明,这是挺可笑的一种想法。这里存在的不是高低的比较,而是境界的不同风格,就像是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假如说哪个文化更胜一筹,这种想法本身就有问题。
只不过,作为一个凡人,我还是更倾向于前一首诗的境界。毕竟我们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都是生活在这滚滚的红尘,避免不了烦、畏、死,避免不了生老病、爱别离,既然这样,哪能空空如也呢?所谓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空灵如绛珠仙子,还不是留下了许多的眼泪?什么是空,什么是有?这不仅仅是宗教或者是哲学的问题,还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的问题。
禅宗和玄学把“空”发挥到了极致,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幻象,宇宙和人生的真谛也不过是“空”。我倒想问:假如是“空”,为什么和尚庙都建在深山老林而不是熙熙攘攘的闹市里呢?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看来深山古刹也不见得是修炼的好地方,因为面对的诱惑太少,而不足以修炼。整天面对的是青灯古佛,并没有所谓的酒色财气,这样的修炼也未免有点自欺欺人了吧?真要像他们所说的“万事皆空”,实在是太难了,我对达到那种境界的人深怀敬意。
有的时候“空”想法倒也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补益。生活太忙碌了,心里的欲念太多了,弄得自己很累,真的需要好好地“清空”一下我们的心灵,减轻负担轻松前行。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役,要追求达到自身的宁静和完满,追求我们作为凡人而不是高僧的幸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