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后 魏启后书法价格


  


  魏启后先生1920年生于山东济南。作为山东书法艺术的领军人物,魏启后先生对当代山东的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后学,都得到他艺术探索的沾溉。他的艺术成就,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9日12时5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0周岁。
  魏启后先生德艺双馨、蜚声艺苑;书画双绝、名播海右。他是山东当代艺术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的逝世,是当代中国书法的重大损失,是山东文艺界的重大损失。
  魏启后先生在书法绘画艺术上浸淫七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书法一方面取法晋唐宋元的经典艺术语言,具备极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另一方面,他又取法20世纪以来出土的两汉简牍,富有极其浓厚的创新意识。他的行草书创作和章草书创作,在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等各个方面,都突破了前代书法家的樊篱,形成了自己浓厚的个人风格。他将米字行书和两汉简牍书有机糅合而自创新体,是当代书法对书法艺术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魏启后先生在绘画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兼善花鸟和山水两科,风格简净深远。他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做基础,逸笔草草而无美不臻。他的创作,遵循了传统文人诗、书、画合一的轨辙,是当代文人画发展的重要收获。(《生活日报》)
  书坛痛悼魏启后
  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启后先生是我的学长,他在文、字、画等各个方面都是文化界少有的人才,我一直敬重他,一直向他学习。他的作品出人几筹,他的去世是文化界的损失,我们作为后学要好好研究他的艺术,学习他的精神。
  于太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书协顾问):魏老是我省的骄傲,我最敬佩的人是他。我们是老朋友,我能交到这种朋友很荣幸。他为人谦和,与同行真诚地探讨艺术并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他在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尤为可贵,他下的苦功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要更好地搞好书法艺术,踏踏实实地创作,不辜负他对我的期望,以这种实际行动来怀念他。我们要努力把山东的书法艺术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山东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书法大省,以此来纪念他。
  陈梗桥(中国书协鉴定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协顾问):魏先生是很有代表性的书家,他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艺术。魏老的心态是自由的,平和的,没有给自己太多的包袱,他在我省及全国都是很有影响的,中国书坛的很多年轻一点的名家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他的影响。近年来他的著录和谈艺录的出版对社会非常有益,希望他的后人及学生要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继续整理出版,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张业法(中国书协副主席、山东省书协主席):听到魏老去世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魏老70年的从艺生涯为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享誉全国,博得了书画界的盛誉。他的一生影响启发并带动了一大批书画艺术爱好者,使他们学到了有益的知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魏老为人谦和,不论是对书法家、学生还是书画爱好者都给予热情帮助和悉心指导,并积极与他们交流创作的心得体会。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绘画意境古朴典雅,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魏老的治学精神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启发,他的离去是书画界的一大损失。我想我们应该加强对魏老书画艺术的研究,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刘广东(山东新闻书画院院长):魏老走的很突然,前段日子听说还在家写字,没想到这么快走了,我对老先生很有感情,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魏老是一位影响很大的老一辈书法家,在全国乃至海外有着很高的声誉。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作品质量好、质量高。
  魏老为人非常谦和,德高望重,他为人做艺大彻大悟,老先生想得很开,这种精神状态是种境界,这是思想境界也是艺术境界。他很勤奋,也很放松。他临池不辍,作品产量之高,山东无人能比,这也是对书法普及和提高的一大贡献。他能写这么多作品不觉得累,不觉得是负担,充分说明他已经达到了“心手双畅、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魏老的学养非常深厚,他知识渊博,所以他的艺术不断在变化,有传统也有前沿,他一直不断在追求。魏老走了,我们不仅要怀念,更要学习,学习他的艺术,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艺术之外的功夫。
  李一(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对魏先生的走我表示沉痛的哀悼,早在1981年魏先生就给我辅导过书法,后来和先生接触过几次,他的幽默风趣至今记忆犹新。
  魏老是当今书坛优秀的书家,我在新著《新中国书法史》上列出的在世书法家只有很少几位,其中就有魏先生。他的行书和隶书的成就都非常高,行书取米芾的笔意、汉简的笔法,书写中有良好的笔触感和节奏感。他的隶书夸大抒情气息,富有烂漫之趣,提升了品位,最终形成书写感强、沉着、痛快的自家风貌,在中国书坛独树一帜。
  顾亚龙(山东省文联副巡视员、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魏老是当代艺术界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的离去是山东乃至全国书坛的重大损失。魏老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人品艺品俱佳,成就卓著。他对晚辈和后学者不遗余力地提携教诲,他将自己对书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毫无保留地与人交流分享,使他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良好的声誉。
  张仲亭(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副主席、济南市书协名誉主席):魏老是山东乃至全国书法界的一面旗帜,他的去世对书画界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魏老不仅从书法上,从做人上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作为当代书法家应很好的向先生学习。他受启功等先生的影响,把书法当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工具,他的艺术很有群众基础。
  李向东(山东省书协副主席):魏老的去世是我们山东书画界的巨大损失。魏老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和值得尊重的人,我很早就求教于魏老,可以说是他一直教导着我走上书法道路。他的很多教诲,至今都在耳畔,他从艺术到人生都给我们很多的指导。他的书法观念很新,不守旧,和他交流也没有代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艺术将会被更多的人认识。
  刘光(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所所长):我刚听到魏老去世的消息,这太突然了,我很震惊,也很难过。我认识魏老有三十多年了,当时还在部队,经常请教于他,他也很耐心的给予了很多指导,我很受益。他既传统又很有创新精神,正如山东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又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先生的去世真是太可惜了,我们都非常怀念他。(《大众日报》樊磊 王雪莹)


  魏启后先生个人资料
魏启后 魏启后书法价格
  1920年生于山东济南,早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课余兼习书法,受教于溥心畲、溥雪齐、启功诸先生,受益良多。后从事金融工作,公余之暇多与书界交游,广结墨缘,以书画自娱。山水竹石法宋元文人画而自有新意。书学二王、初唐及北宋诸家,真书多隶意,草书多章草法,行书近米元章。
  出版有《魏启后书法选》、《魏启后书画集》等,曾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创作奖一等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突出贡献奖。

访谈录

魏启后,1920年生于山东济南。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画院顾问、济南市政协常委、济南诗词学会副会长等。早年就读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课余兼习书画。后从事金融工作。出版有《魏启后书法选》、《魏启后书画集》等。

采访时间:2006年4月13日

采访地点:济南·魏启后寓所

采访人:张公者

魏启后先生提倡取法北宋以前的书法墨迹,但反对学习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以及南北朝的碑版造像。他对南宋以后的书法“不屑一顾”,更认为明清以来的书家由于流传的古代书法墨迹减少而学习“碑版”,造成了一种艺术“污染”。他把董其昌等明清大家当成“同学”,说这不是水平谁高谁低的问题,而是态度。魏老每天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来接待客人,因为每天都有求字者排队等候。他喜欢“任性而为”,幽默随和,他吸烟请我们也吸烟,他说他吸烟时会把烟全吐出来,医生检查不出他曾吸过烟……

张公者(以下简称张):魏老,您是哪年从辅仁大学毕业的?

魏启后(以下简称魏):具体哪年记不太清了,建国以前。

张:您从辅仁大学毕业时,校长还是陈垣吗?

魏:对,还是陈垣。

张:当时您跟溥心畲、溥雪斋都学过绘画是吗?

魏:是。

张:给溥心畲拿过作品看吗?

魏:作品是给他看过,比较客气,没有提出过什么指导性的意见。

张:溥先生留给您什么印象?

魏:当然是大名家啦。

张:您跟启功先生的接触比较多,您怎样看待启先生的书画?

魏:启先生的画是标准的文人画,字也是学问家的字。他是专家,是学问家,也是书法家。

张:您觉得启先生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魏:在书法史上他当然算是个很杰出的人物了。因为他没有跟着潮流走,他是按着对前代人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的,他没“赶潮流”。“赶潮流”其实是不好的,不能赶的。

张:为什么“赶潮流”不好呢?

魏:这个“赶”字里面就有好多虚假、虚伪的东西。

张:您所说的“赶潮流”是指哪方面?

魏:我说的这个“赶潮流”就是说学歪了。

张:怎么样算是“学歪了”、“赶歪了”呢?

魏:“赶歪了”就是创新和传统都谈不上。有简单化的传统的东西在里面,又有赶时髦的东西在里面;传统也没学好,创新也没创好。

左魏启后的父亲魏廉清右魏启后在为中小学生示范

左魏启后(左)与武中奇(右)畅谈右魏启后在日本进行文化交流

张:您觉得您的作品是属于传统还是属于创新?

魏:我自己现在还不敢说是创新,还是“任性所为”吧。我并不是重复传统。我之所以能任性所为,我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我不是职业画家,我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不贪图叫谁说好,也不贪图让谁来买。我就是玩我的,任性所为了。

张:您说您不是职业画家,所以可以任性所为?那为什么职业画家不可以呢?

魏:“职业画家”之间都是同行,同行之间都要谦虚一点吧。我就不用管那么多了。

张:当代很多“职业画家”,也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也是“任性所为”的。

魏:有些是为图利,为了赶时髦,为了想赶快地把自己宣传出去。

张:您喜欢宣传自己吗?

魏:我没这个兴趣。

张:为什么?

魏:因为我不是这一行的人,我是属于金融界的。

张:每个人都存在宣传自我的天性,希望别人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艺术。

魏:与人相互接触的时候,希望彼此之间都有好感就是了。

张:前两天在威海看到有一位美院的研究生,学习您的字,您有什么感触?

魏:我不赞成。

张:为什么?

魏:我是来自于传统,自然出来的面貌,你要是“假装”我的面貌,那只能是“假装”。

张:您的书法主要取法北宋米芾及简牍。

魏:我学的都是北宋以前的,南宋以后就不大儿学了。

张:为什么南宋以后的您就不大学了呢?

魏:我觉得南宋以后实际上没有出现什么新面貌,还是北宋以前好。

张:您觉得北宋之后就没有新面貌了吗?

魏:字就不行了。

张:您是指写得不好呢还是说没有新的风格?

魏:反正是没什么学头了。

魏启后 鳜鱼 100×34cm 纸本设色1993年

释文:桃花流水鳜鱼肥。癸酉年夏月,晋元斋灯下对鱼缸 墨戏。启后。

钤印:魏启后(朱)晋元斋(白)

张:清代“碑学”兴起,出现了很多碑学大家,比如邓石如、赵之谦、康有为等。

魏:这个我就更不学了,凡是碑刻的我是一律不学的。

张:为什么?

魏:我认为这个“碑”是很粗糙的,刻上去和平时的字差别悬殊。

张:但是有些碑也是刻得很精致的,比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铭》等。

魏:但是我看不上,没兴趣。

张:唐朝的楷书您觉得怎么样?

魏:初唐,我就只学初唐。中晚唐像颜真卿、柳公权等,我就不学了。我看不上,不喜欢。

张:为什么不喜欢呢?

魏:不知道,任性所为(笑)。中国的书法,到北宋就算是发展到顶点了,北宋以后都是模仿北宋以前了。

魏启后 鸟竹图 100×34cm 纸本墨笔1993年

款识:癸酉年秋,晋元斋晴窗,启后。

钤印:魏(朱) 启后(白)晋元(白)

张:我觉得明清书法在形式、气势上还是有所发展的。

魏:到了清代,北宋以前的墨迹就很少了。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因为有影印、有照片,古代的东西就什么都“看到”了。

张:王羲之、颜真卿在书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人物,同时都是山东人。但他们的生活环境又都不在山东。

魏:我觉得是有这么一个原因,颜真卿本身不是不好,就是因为他太流行了。明清以后,过多的人把他歪曲了,我是想避开歪曲的这个大市场,并不是对颜真卿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张:作为书法,它需要一个学习基础的过程,而颜体字更适合初学者。

魏:问题就在于学颜真卿的越多,就把颜真卿歪曲得越厉害;学别人的即使少一点儿,但是歪曲得也轻,还有颜真卿的真书有这么一些特点:“钩”(演示),不该钩的时候多个钩再推回去(有习气);还有捺画生个“豁”。学习的人就都这么来,我觉得这是最要不得的。影印还没出现以前,资料是很短缺的,人们只好根据一些不好的资料去学,根据那些资料学出来的东西当然就更不好了,大量的人学坏了都是这个原因。现在有了影印了,大家见到了好资料,但是熟视无睹,这么多好资料,他还是没有取用,或者他的老师的观念就是陈旧的,他就容易写得陈旧。遂良就好一些呀。

张:对于初学者,遂良的字要比颜真卿的难学一些。

魏:他就是没有颜真卿的特点那么明显,学时有点难度。

张:在街上流行的教小孩子书法的书比较多,但像您说的“高层次”的书法辅导书很少,这也是一个现象。

魏:这也有一个原因,像颜、柳的字,变化过于明显,过于机械,很容易学,而且流行了也有千百年了,这也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就因为这个我推开了这一批东西,在中学时代我就把这些东西都扔开了。

张:那个时候您就不欣赏颜、柳的风格了?

魏:对,但是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文稿》还是好的。

张:您觉得颜真卿的楷书不好,但他的行书好。

魏:因为它学起来不那么容易了,不那么花哨了,不是那么普遍了,范围太大的包围圈我觉得要把它躲开。

张:这种学艺方法可能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很多人都在学,就会有很多人不会把它学得很准确、很正宗,所以您就避开它。但是作为这种艺术作品的本身,它不一定是很差的,比如说颜真卿的楷书。

魏:对。

魏启后草书临王羲之《王略帖》纸本

张:刚才您提到了要学北宋以前的,作为楷书,主要是唐楷和魏碑(南北朝)两大体系。

魏:我学的是初唐,不包括中唐和晚唐。

张:中唐和晚唐那就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的楷书可能改变了古代的写字习惯,应该说是带有革命性质的,他的“钩”要回锋挑出,“捺“是蚕头雁尾。

魏:你说的对,我并不认为他写得不好,但是我现在不能学了。

张:您的这种重视墨迹的观念受什么影响?

魏:受时代的影响,现在影印的资料很多的。

张:但是您当初学写字的时候,影印的资料是很少的。

魏:在我高中的时候,这种资料就挺多了 。当然我是根据现在能买到的一些好资料,二王以前的好资料也有,以后的也有,我都是根据这些影印资料来学的,因为什么呢?够我欣赏水平的,真迹都太贵,如果是我买得起的,又都太不好,所以我就不看那个了。只能是去博物馆,其余就是看照片了。明清以后,就是因为好资料(原迹)太少了,都见不到(原迹),所以只能根据这个学,它就造成了这么一种风气,污染的面大了,这种风气也没法克服,只能让人正确对待。

魏启后草书临王羲之《乡里人帖》纸本

张:您高中时主要看珂罗版的资料?看古代作品原迹多吗?

魏: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是去故宫博物院看,再就是一些东方的、西方的,书籍里的一些资料,我都放成了接近原大的那么一个标准,我就看这些。对于那些低水平的俗人,还自以为自己是书画家,有相当多的人拥护他,宣传他,这个我基本上都置之不理(笑),我就这么个态度。

张:高中时代对您影响较大的字帖有哪些?

魏:《六朝写经》。我写《六朝写经》比较多一些。《唐人写经》我只挑初唐,没有颜、柳以后的《唐人写经》。

张:您屋里挂着倪瓒的画(印刷品),您喜欢“元四家”?

魏:“元四家”中我比较倾向于倪瓒、黄公望和王蒙,吴镇我不喜欢。

张:为什么不喜欢吴镇呢?

魏: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反正不喜欢吴镇(笑)。这就好像吃东西一样,口味不同,我吃什么不吃什么,我有所选择,但有的人什么都吃,不大挑剔。兴趣不同而已。

张:您觉得吴镇和另三家比较,有哪些风格是您所不欣赏的?

魏:就是所谓刚柔相济,柔的方面少了一些。(笑)

张:倪瓒也有“柔”的地方。

魏:弹性和柔是一致的,“柔”了不就有弹性了嘛?!

张:柔中带刚,刚中寓和。这种辩证的处理是非常难的。王羲之是刚柔相济的,但书史上也有人认为他的字“媚”。

魏:这是不对的。

张:怎么不对呢?

魏:“好看”和“媚”不是一回事。媚是向人讨好,那才叫媚。

张:“好看”是天生的,“媚”是主动的(向人讨好)。

魏:对,自己看着什么好就是什么好,不用管别人。也就是说不用去受流行的影响,流行什么与我无关。

魏启后 行书自作诗《题画》 136×50cm纸本 1999年

释文:江岸竹林秀石,远山一抹轻烟。江心灯火明处,疑是米家画船。题画旧作。己卯年 秋月,启后。

钤印:魏启后(朱)

张:但一个人生活在时代当中,自然就会有很多东西融入到他的思想里,这在他的作品当中也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怎么来克服这些“流行”呢?

魏:就是用大量的影印资料,在这些影印资料当中,我非常挑剔。

张:您用古帖古画来阻止这些流俗的东西融进来,您把它当成“药”。

魏:但我不喜欢王羲之《圣教序》。

张:因为它是集字。

魏:“集字”是这个集字的人的资料,举一个字吧,“废”,“火”字旁是一边,“西”字又是另一边,“土”字又是另一边,它是这个集字的人拼成的。

张:这样生气就没有了,您赞成自然的。

魏:对。

魏启后 行书自作诗《题画》 34×136cm纸本 1997年

释文:山林早雾湿草芽,为置嫁衣市春茶。作客不看货色好,看人屐上赤脚丫。题画旧作。丁丑之春,启后。

钤印:魏(朱) 启后(白)

张:时下总是诱惑我们,比如说一些展览、出版发表、作品的出售等等,您怎样处理这些问题?

魏:这就像人吃东西一样,都喜欢吃流行的这一种菜,我不一定喜欢吃,那就算了,我就不管它了。因为我这些字画没有向人讨好的那么个想法,只有书画本身向我讨好才行呢。

张:这有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是您来驾御着书画,而不是书画来指挥着您。但是艺术需要向前发展,需要创新,不接受新的气息,会不会影响艺术的发展呢?

魏:不是这样的,新东西是自然出现的,自然的出新,不是呲起牙来强硬地去创新,每个时代和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明清以后大量不好的资料的使用,把人们给葬送了。

张:您觉得董其昌呢?

魏:我赞成他们,但我觉得他们的不用学。我不拿他当老师,我拿他当同学。

张:您拿他们当“同学”?您觉得您和他们一样?比他们要高?

魏:不一定,只是态度的不同,并不是水平的高低。

张:您的作品取法古人而有自己的个性。

魏:是的。这是因为我喜欢的这些资料,它没法反映到别人的作品上,没法让谁重复,因为我不愿意重复任何人,我对这个东西没有速成的愿望。你要是逮住一个东西,老是在上面用功,容易速成,因为我不希望速成,我不吃这碗饭,我也没有那种想成名的愿望,我就是个人玩儿,自己玩儿—就“愿意玩儿谁的玩儿谁的”,不愿意就不“玩”儿了。

魏启后 行书四言诗 34×68cm 纸本1996年

释文:秋云缦缦,秋影散乱。林下三人,其心已倦。丙子年春,启后。

钤印:魏(朱) 启后(白)

张:您现在写字和画画完全是出于兴趣吗?

魏:完全出于兴趣,一点不用向人讨好。

张:您每天都在写字练字吗?

魏:现在不是写字了,是应酬了。

张:应酬不应该是出于兴趣呀?

魏:是应酬,但是不迁就他,不是赶市场。

张:听很多朋友说,您的字市场非常好,今天我们来也有这种体验,很多人都排队来求购您的字。

魏:也可能有太多的人态度变了,不是在颜、柳、魏碑上了,我不就是躲开了颜、柳和魏碑嘛?也就是说在研究颜、柳、魏碑上专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张:您觉得他们来求字主要是因为喜欢您的字?

魏:那当然是。有些人也不是,有些人也是看在社会上比较热,就随大流了。

张:比如说有些人来是出于一种商业的心理,买了再去出售。您怎样来看待?

魏:我不管,谁愿意挣钱谁挣钱。

张:但怎么写还是要由着您来。

魏:对,我不迁就任何人。

张:如果有人给您点题,您写吗?

魏:我写不出来呀。作为我自己的这个范围,真、行、草倒是还可以。我的真书也不是很“真”,就像唐以前的那个真书,也是比较随便的。

魏启后 鱼 100×42cm 纸本墨笔1987年

款识:尼罗罗非鱼,自非洲引进,其味鲜美,或称非洲鲫鱼也。丁卯年新春,写奉史逊同道 之嘱,即乞雅教。启后。

钤印:魏启后(白)

张:今天中国的书画市场,山东是最好的,很多的书画家都来山东出售自己的作品,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魏:是吗?这我还不知道呢。现在农村经济条件起变化了,都盖了新房子,屋里墙的面积大了,就得挂点字画。

张:您对您的创作、生活等等,有什么样的要求、打算?

魏:我从来没有打算,我就是活着一天就玩儿一天,现在不上班了,机会也就更多了,单纯地玩儿,没有营利的目的。

张:您经常参加书画界的活动吗?

魏:是啊,原来我是书协副主席,后来是名誉主席。现在那些活动不参加了,基本上不出门了,只在家里,以前是哪儿都去。

张:您喜欢书画界的这种活动吗?

魏:还可以,不同的态度我倒不怕,和我态度针锋相对的,我都不和他们计较,不管他。我对没兴趣的东西,也没有纠正他的愿望,因为这个东西他不是能够硬来的,是自然的。

张:这是儒家思想,不与之争,不与之辩。现在很多人模仿您的字,还有造您的假字。

魏:不管他,谁愿模仿谁模仿。

张:您为什么不管造您假字的人?

魏:不管,谁愿造谁造吧,愿意造王羲之的更好……

魏启后 行草书四言诗 136×34cm 纸本2001年

释文:从容风露,徜徉烟霞。蓬窗鸣雨,醉眠正佳。辛巳年春月,晋元斋晴窗, 启后。

钤印:魏启后(朱)晋元斋(白)

魏启后 蝴蝶鱼 90×34cm 纸本设色1994年

款识:甲戌之秋,晋元斋玻璃缸新添蝴蝶鱼,斗室为之增色。暮雨晚晴,饭后薄醉,窗几生凉,乘兴为之写生,正如古人所谓逸笔草草者乎。偶出狂言,观者当大笑之。启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352.html

更多阅读

** 出神入化的境界 品弘涛书法 弘涛书法价格

出神入化的境界 品弘涛书法相信大家见到这个艺术形象《舞》字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个在1994年被北京舞蹈学院推出的以汉字构成的特殊艺术创作《舞》美人,以其独特的美感深入人心,传遍了全中国,也传遍了全世界!如今在央视三套全国舞蹈大赛

苏、黄的书法与诗法 苏士澍书法价格

内容提要 苏轼、黄庭坚倡导的“尚意”书法,追求“出新意”和“生新奇”,其笔意的纵横曲折与“以文为诗”而重气格的宋诗章法相通。他们的书体,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或雄健奇崛、丰筋多骨,一如其诗体而风格独特,具有“一笔书”的气韵,

陈振濂书法作品欣赏 陈振濂书法价格

2013-12-26 07:55:15陈振濂1956年生于上海,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人,中国书坛大师级人物。是一个以一己之力有力地提升了当代书学品位并为其现代启蒙和建构做了全方位铺垫的一流理论家。其理论为他赢得了“陈振濂旋风”的美誉。以书法

孙大愚先生谈正义 孙大愚书法价格

孙大愚先生近照朱自清散文《正义》篇摘录人间的正义是在哪里呢?义是在我们的心里!从明哲的教训和见闻的意义中,我们不是得着大批的正义么?但白白的搁在心里,谁也不去取用,却至少是可惜的事。两石白米堆在屋里,总要吃它干净,两项衣服堆在屋

范曾简介 范曾书法价格

范曾  1962年经沈从文推荐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绘制《中国古代服饰资料》。  1964年至陕西西安山门口公社沙井村参加社教。  1966年“文革”开始,以“现形反革命”、“漏网大右派”诸罪被造反派揪斗。  1970年下放湖北咸宁

声明:《魏启后 魏启后书法价格》为网友那一年的蜕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