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的解析(三)——宝象国的寓意 西游记情节概括

在《西游记》第回到第28回到31回,叙述了宝象国的故事。

孙悟空因连续三次打死人(实际是白骨精),被唐僧贬回花果山。于是,猪八戒第一次担当大徒弟的重任。他们途经松林时,唐僧让猪八戒去化斋。猪八戒走出十余里都没有撞到一个人家,走得又困又乏,就在草科里睡起觉来。唐僧见八戒这么长时间不回来,便让沙和尚去寻八戒。两个徒弟走了后,唐僧自己也一边溜达,一边迎两个徒弟,谁知却走错了方向,当他走出森林,看见了金光闪闪的宝塔。唐僧暗想:我自离东土,发愿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塔下必有寺院,院内必有僧家,好行个方便。便来到寺院,掀开竹帘,却发现石床上睡着一个妖怪黄袍怪。当他再想离开是不可能了,于是被小妖捉住。

沙和尚寻到猪八戒,两人来到妖怪点化的寺院,讨要师傅。这时黄袍怪与猪八戒大战几十回合。洞内的唐僧正在悲啼烦恼中,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走进来问:长老从哪里来,为什么会绑在这里?经了解才知道这位妇人是离此地三百余里宝象国的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的八月十五,她正在赏月,被这妖怪一阵风摄来,与他作了十三年夫妻。妇人要救唐僧,但请他传个书信,请父王派兵前来搭救。她偷偷解放了唐僧,让他藏在草丛中等候。百花羞公主对正在厮杀的黄袍怪说她曾梦见过一个金甲神人,问她你过去许的斋僧布施愿,为什么没有还愿?所以她刚才看见柱子上绑着和尚,就想起这个梦,百花羞公主求情让妖怪释放了唐僧。黄袍怪答应了妇人。

唐僧师徒来到宝象国,唐僧呈上书信,倒换文牒,同时送上百花羞公主的书信。国王看罢书信放声大哭,此时他才知道自己女儿的下落。问当朝的文武大臣谁愿去救回百花羞公主时,众臣害怕,没有一个敢出来带兵去营救。国王就希望唐僧来降妖邪,唐僧说自己没有降妖的本领,但两个徒弟还有些手段。国王最后只得请猪八戒和沙和尚去降妖,可两人不是妖怪的对手,结果沙僧被捉,猪八戒落荒而逃。黄袍怪变成一个英俊青年到宝象国来见国王,用妖法使唐僧变成了老虎,以此欺骗了国王。白龙马气愤不过,变成一个侍女想乘机行刺妖怪,结果反被黄袍怪打伤。他劝猪八戒去花果山去请师兄孙悟空,孙悟空被猪八戒用激将法把孙悟空从花果山请出,与他一起去战黄袍怪,孙悟空在白花公主的帮助下,窃取了黄袍怪的宝贝,最终战胜妖怪。

原来黄袍怪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很爱“披香殿侍香的玉女”于是两人发生了私通之事。“恐点污了天宫胜境”只好定个“前期”玉女思凡托生去了,奎木狼“不负前期,相继下界,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在电视剧《西游记》中,由于只描写到玉帝命天神念咒将奎木狼收缴到天庭就结束了,所以观众根本看不出黄袍怪与百花羞之间存在的特殊因果关系。

这里有个有趣的地方:既然奎木狼和玉女是相约共同作为夫妇,百花羞公主应该高兴与黄袍怪共同生活才对呀,她后来为什么会忽然翻悔,反倒要请父王带兵剿灭自己的夫君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按照佛教的说法,人在转世时,“一碗孟婆汤”喝下,要将自己前世的一切记忆都忘掉。在民间也有转世前要喝“迷魂汤”将自己的前世一切全部忘掉的说法。只有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明心见性之后,才能知晓自己的前世是谁,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一些报刊曾经刊登过个别儿童曾说出自己前世,自己住过的地方,甚至认识前世的亲人的报道。百花羞属于思凡下界去了,投生到皇宫内院,所以她不知道前世“一饮一啄”的情缘,痛苦地认为“被妖倚强,霸占为妻。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完全忘了思凡托生的目的。而黄袍怪他没有转世,而是一念之差,下到凡间,所以,他是有目标地去宝象国摄百花羞公主与之成亲,成就了在天庭的一段因缘。

佛教讲“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因缘而起的,而不是因佛而起的。请注意!这是佛教独到的观点。佛教从来没有说过佛或其他救世主创造了世间的一切。你若想知道今世的果,只要看看前世的因就可以;若要知道后世的果,就看今世的因就能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偶然发生,偶然存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诠释类似佛法因果关系的情节在《西游记》中还有,比如第93回到95回描写的天竺逢玉兔的故事,就是阐述这个法理。

对《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的解析(三)——宝象国的寓意 西游记情节概括

小说93回写道: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正赶上被妖怪变的假公主抛绣球求佳偶,结果唐僧被选中,马上要招为驸马。唐僧一再解释自己是取经的僧人,但国王坚持认为这是前世因缘,不肯放他走。孙悟空早就看出公主头上微微漏出的一点妖气,悄悄告诉唐僧说,公主是个假的。便现出本相,揪住公主,戳穿了她的真相。两个便在半空斗起来。孙悟空一直追到西天门,假公主钻进了山洞。在土地的帮助下,才找到妖怪。正要结果妖怪,忽然听到九霄碧汉之间有人喊,大圣莫动手。原来是太阴星君,他对悟空说,与你敌对的妖怪是我广寒宫的玉兔,他私自偷开玉关金锁,走出宫来,我算他目下有伤命之灾,特来救他性命,请大圣饶他吧。

孙悟空解释说,他摄走了天竺国王的公主,又欺骗我师傅要盗取元阳,怎么能饶恕他呢?太阴说,那公主也不是凡人,原是蟾宫的素娥。十八年前,他曾把玉兔打了一掌,却就思凡下界。一灵之光遂投胎于皇后之腹,当时得以降生。这玉兔怀那一掌之仇,故于旧年私走出宫,抛素娥于荒野。但是不该欲配唐僧。悟空说,既有这些因果,老孙也不敢违抗。由此看来,孙悟空尽管十分调皮,也知道尊重因果关系。

许多读者可能有些困惑,在以唐僧为首的取经队伍中,除了唐玄奘是个凡人,其他四位,都曾经在天庭任职或是龙王的后代。除了孙悟空以外,都是由于犯了天条或重大过失被贬下界为妖的:猪八戒在云栈洞为妖;沙僧在流沙河为妖;白龙马在为妖。孙悟空虽然没有贬下界为妖,而是被压在五行山下,实际上上天对他的惩罚更重,他没有人身自由,过着是地狱般生活。如来佛对五行山土地神祗说:“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读者不难发现,唐僧取经途中遇到的群魔,大都市与神佛有一定的联系。那些妖魔要么是诸天神佛的侍从要么是坐骑,他们都仰仗着诸天神佛的法器,荼毒生灵,无恶不作。最终没有被孙悟空除死,而是被他们的主人收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这个问题的权威解释是——统治阶级互相包庇。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明显是文不对题,毫不搭界。我们还是应该从佛教教义本身来分析这种现象。当我们深入分析了《西游记》的寓意后,反过头再看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对书中者妖魔的分析,就会对这种不顾客观事实,一切只用简单阶级分析理论,肤浅地妄评文艺作品的做法,肯定会哑然失笑。

奎木狼已经修行到天庭的神仙,为什么还不能自律?为什么还有因犯错被赶下天界?中国有句成语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本义说,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错误。这就是说,无论是人还是神,如果一旦思想出现偏差,如果不能立刻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就会酿成严重后果。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有句名言:高尚的人不是没有卑下的时候,只是不被卑下所左右,这就是高尚的人。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有一个人在路上发现一个装有百万金钱的书包,此时他很需要金钱,曾动了一下心:若是我自己留下,下半辈就不用再为生活操劳了。但他马上想到这钱不是自己的,如果藏匿不交公,自己得到的是不义之财。倘若失主因此而失去生命,那自己的良心将一生受到谴责。于是他将书包交到公安派出所。如果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仅没有人怀疑他道德有问题,还要在新闻媒体上称赞他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世俗对高尚人的评价。但佛教教义就不同了,佛教对信仰者的要求远比世俗对人的要求高得多。比如,佛教要求修行者身、口、意三者都必须清净,连一闪念的私欲也不能有。人的内心思维是意业,言语为语 业,行动为身业。意业是不能直接通过语言和行动表述出来的活动。但佛教十分重视意业。认为根据人所造业(就是造作的意思)的善恶,将感召其结果。这是众生或轮回流转,或涅槃寂灭的直接依据。所以,真正能做到身口干净还不算难,而身口意三者都十分干净却是非常难的。

人的心有佛也有魔,有善就有恶,有菩萨也有妖怪。两者总是相对而生。善恶在一念之间,或人或兽也在一念之间。心正就是佛,被邪念所左右,就是魔。这与西方的名言:“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说法是一致的。反过来,过去可能是妖魔,但只要皈依正法,就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西游记》的取经的路程是十万八千里,而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到达。说明一念善即在佛国西天,就是天堂,一念恶就落在人间东土,就堕入地狱。东土西天,十万八千里,也只是一念之间。像奎木狼、天蓬元帅这些神仙,如果有不良的意念,尽管还没有行动,他们也会因此感召到十分可怕的后果。这样看来,像奎木狼、天蓬元帅这些已经修行到天庭的神仙,因犯错被赶下天界就不足为奇了。

读者肯定会发现,在《西游记》中真正被孙悟空彻底打死的妖怪并不多,多数是在孙悟空要结果这些妖怪时,他们的主人公就会出现,然后,又让他现出本相或让他们做侍者。如红孩儿、黑熊怪都被观音收为散财童子和巡山。许多人可能对此感觉不够解气,对于他们的主人公,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在孙悟空打败了妖怪这个关键时刻出现,心怀抱怨。总觉得不将妖魔打死除根,心理就不太平衡。其实,既然象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妖怪,观音菩萨给了他们改恶从善,重新做人的机会,为什么被孙悟空等降伏的妖怪就只有被剪除这一条命运呢?为什么就不许他们改正,何况这些妖怪本来也曾是天庭的禽兽或童子等,只是一念之差,犯了错误。小说作者是用这种象征性的写法,来阐述佛法精神,而不是以世俗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所以,对佛教教义理解不深的读者恐怕难以理解作者的寓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370.html

更多阅读

震撼: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

二千年来对《易经》的解读可能大都是错的翠明红枫编辑《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对中国的道家、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到了西汉

央视《焦点访谈》暗访私盐中的三个错误 央视焦点访谈电话

中央电视台是全中国的顶级电视台,特别是《焦点访谈》节目更是重中之重,万人瞩目。虽然绝大多数节目是真实的,可靠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由于焦点访谈节目的影响特大,因此人们对焦点访谈节目的要求也偏高。本人是关注碘盐方面的民间学者,工

声明:《对《西游记》部分故事情节的解析(三)——宝象国的寓意 西游记情节概括》为网友热情烫死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