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生的两阶段尽人事听天命
五十岁以前尽人事,
五十岁以后听天命。
十有五而志于学(决定学的方向)
三十而立(确定一生的原则)
四十不惑(对人生目标不再动摇)
五十知天命(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六十而耳顺(听了就明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德修到了一定的程度能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人生的两阶段: 尽人事,听天命(五十岁以前尽人事,五十岁以后听天命)。
上一卦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下一卦是理想的实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发愤忘食(明确一辈子的目标就全心全意去做)
乐以忘忧(是把所有的忧愁都当作乐趣来看)
不知老之将至(人要服老,不要认老)
河图、洛书的关系
談人性中的理性和感性2010年08月27日 星期五13:37一個人只有感性和理性並存那這個人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感性和理性是並存的,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人性中這兩種性情只有完美的交織,才能形成形成獨特的個性。傲立于人群。 理性 什麼是理性?談到這裏很多人都認為那是天生的,或者是聰明的象徵。其實不然,很多時候理性是一種態度,對人對物,以及處事的態度。 理性不是某一類人的代名詞,其實它可以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只要你願意。其實理性並不難,遇到事情不要衝動,多想幾次,處事不驚,不慌不亂,始終保持一種淡定的心態,就像人們所說的大將風範,那就是一種理性。 社會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就像古代的戰場,在那裏,既可以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也可以是埋葬你的地方,這一切都要看你是如何把握。理性的人都知道自己怎樣做才可以活下來,他們在拼命的同時還為自己留有後路。他們不會一味的為一些不牢靠的情誼付出自己的全部,就算是他們認為真的值得付出的人,也會留有後路,以為他們深知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那樣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最好的。凡是只有把握住那個度,找到那個臨界點才不會弄巧成拙。理性的人會找到那個臨界點,並死死的守著不越雷池一步。 理性也不是淡漠或者漠然。理性只是一種態度,一種處世的態度,一種有絕對原則的態度。 感性 什麼是感性?怎麼講?就像很多時候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明明是理性所不允許的,但是感性還是會佔據上風。這就是所謂的感情用事。並不是不夠理智,也不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而是想放縱自己,想找一個讓自己可以不用理智的藉口。這也是一種逃避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往往發生在那些很理智的人身上。他們理智累了便會找一個宣洩口,而這個宣洩口就是選擇感情用事,不按理智的常理出牌,感性一次。當然不是什麼時候,什麼人都會讓他們選擇去感性,因為這些人的理智不允許他們自己放縱。只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合適的人才會有所謂的感情用事出現。多一分或者少一分,不合適的場合,地點,不合適的人都不會有如此的結果。在這一事件上,合適的人合適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會有後面事件發生。 並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值得理性的人去感性。感性有時候是需要勇氣的。這就要求發生的事或出現的人能給這種人足夠的勇氣和信心。 要記住的是感性絕不是理性的反義詞。理性和感性是相鋪相成的。絕對的理性會讓人感到冷血。即使是狼這種足夠理性的動物也會有感性的時候。但不完美的是它們的感性太少,所以很多時候狼給人的感覺是理性,冷血。 絕對的感性會讓人覺得癡傻,因為那樣的人完全沒有自己的原則只是感情用事其結果只是吃力不討好,自取滅亡。 |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
老子《道德经》之翻翻译之一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
孔子问礼: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与老子是师亦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范曾:与天地精神相往来